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不可不知四声八病 晚节渐于诗律细的杜甫特别注意避免鹤膝

2020-12-23 03:45:01
相关推荐

前言

前面两篇文章,讲了四声和八病中的前三项,平头、上尾和蜂腰,今天来说说鹤膝。还是以空海法师的《文镜秘府论》为依据,这是唐朝诗词理论的遗珠,最早发现这本书的中国人是晚清的杨守敬(1839年6月2日-1915年1月9日),清朝的仇兆鳌(1638年-1717年)这些人应该是没有看到过,所以关于八病的说法会有不同。

同样,还要在强调一遍, “同声”,不是指两个字有相同的声母。而是指四声的平上去入,同声就是两个字同为平声、同为上声、同为去声、同为入声四种情况。

四、鹤膝

1、什么是鹤膝?空海说

在空海法师的《文镜秘府论》中关于鹤膝是这样说的:

鶴膝詩者,五言詩第五字不得與第十五字同聲。言兩頭細,中央粗,似鶴膝也,以其詩中央有病。詩曰;“撥棹金陵渚,遵流背城闕,浪蹙飛船影,山掛垂輪月。”又雲:“陟野看陽春,登樓望初節,綠池始沾裳,弱蘭未央結。

空海关于鹤膝的定义是:五言诗的第五个字和第十五个字不可同声。并举例说:

拨棹金陵{渚},遵流背城阙。浪蹙飞船{影},山挂垂轮月。

第五个字{渚}和第十五个字{影}都是上声,这就是鹤膝。上尾是指第一句和第二句不可同声,蜂腰是指一句之中的第二字和第五字不可同声, 鹤膝是指第一句和第三句的尾字不可同声。

2、关于鹤膝 仇兆鳌 引用了蔡宽夫诗话的不同定义

在汉语诗律学中,王力说仇兆鳌引用了蔡宽夫诗话里关于鹤膝的定义却不是这样,蔡宽夫说:

所谓蜂腰、鹤膝者,盖又出于双声之变,若五字首尾皆浊音而中一字清,即为蜂腰;首尾皆清音而中一字浊,即为鹤膝,尤可笑也。

仇兆鳌举例:邂逅承际会。仄仄平仄仄,为蜂腰。徽音冠青云,平平仄平平,为鹤膝。不过王力认为,仇兆鳌以为浊是仄,清是平,恐怕不是蔡宽夫的本意。

这一段关于鹤膝的其他说法,本身就有争议,蔡宽夫自己还有一句:“尤可笑也”。这里就不多讲了,还是以空海的《文镜秘府论》的解释继续说下去。

3、《文镜秘府论》关于鹤膝延伸说法

空海还记录了另一种说法,鹤膝不仅仅是第一句和第三句,还包括所有的奇数句,可以一直延伸下去:

或曰:如班姬詩雲:“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素”與“扇”同去聲是也。此曰第三句者,舉其大法耳。但從首至末,皆須以次避之,若第三句不得與第五句相犯,第五句不得與第七句相犯。犯法准前也。劉氏云:“鶴膝者,五言詩第五字不得與第十五字同聲。即古詩曰:‘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劄,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是也。皆次第相避,不得以四句為斷。

有人说,一首诗从头到尾,应该依次序执行下去,都要避免鹤膝,其实就是其数据的句脚(1、3、5、7句的最后一个字)不能同声。刘滔特别指出,不可以认为在第四句就断开了,以后的句子也要避免鹤膝。看看空海记录的例子:

班婕妤《怨歌行》,第5字和第15、25、35字,素、扇、袖、至,都是去声,这就是鹤膝,是需要避免的。第45字,中,避免了鹤膝。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4、沈约的疑惑

沈氏曰:‘人或謂鶴膝為蜂腰,蜂腰為鶴膝。疑未辨。’然則孰謂公為該博乎!蓋是多聞闕疑,慎言寡尤者歟。”

这一段老街也很疑惑,据说四声八病是沈约提出来的,前人记载沈约有《文章八病》一书,那么《文镜秘府论》中“沈氏曰:‘人或謂鶴膝為蜂腰,蜂腰為鶴膝。疑未辨。”这一句来自哪里呢?

大家以传说中的沈约八病理论为圭臬,但是,沈约自己也搞不清楚蜂腰与鹤膝是怎么回事吗?

注:@老街味道的文章已经申请原创保护,转载请注明作者。

5、唐人的注意鹤膝的地方

按照以上的记录,避免鹤膝的意思就是,句脚(出句的最后一个字)不可同声,那么看看唐朝诗人是否做到了这一点:

1)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翠、外、日、醉,分别是去、去、入、去,王维的这一首没有特意避免鹤膝。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杜甫《春日忆李白》:敌、府、树、酒,分别是入、上、去、上,很明显,杜甫这首诗非常注意避开了鹤膝。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结语

鹤膝,简单说就是出句的句脚要注意上去入的搭配使用,如果“上去入”都有,是最理想的形式。最低限度也要避开相邻的句脚同声。这一点,“晚节渐于诗律细”的杜甫非常注意,清朝诗人朱彝尊说过:老杜律诗单句句脚必上去入俱全。

上去入俱全的诗作,不仅仅是杜甫有,在初盛唐时期就已经有很多诗人注意这一点了,如李白、崔颢、孟浩然、张说、岑参等都有上去入俱全的律诗。

当然也有四句句脚都同声的鹤膝五律,例如中唐刘长卿的《寻洪尊师不遇》:

古木无人地,来寻羽客家。道书堆玉案,仙帔叠青霞。鹤老难知岁,梅寒未作花。山中不相见,何处化丹砂。

这首诗1、3、5、7句的句脚全都是去声,这就是“巨病”,最严重的鹤膝。

...........

另外,这种空海所说的鹤膝在王力《汉语诗律学中》又被称为“上尾”,即“第一句尾字与第三句尾字”同声,刘长卿的《寻洪尊师不遇》被王力成为最严重的上尾。是不是让人糊涂?这里先不说这个问题,只需记住空海的鹤膝即可。

@老街味道

诗词创作不可不知的四声八病 10分钟搞懂平头与上尾

不可不知四声八病 令人糊涂的蜂腰 空海法师是要表达什么意思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梦想作文600字 家乡环境变化的作文 精彩的画面作文500字 六年级下册英语作文我的周末 班里的趣事作文500字 30篇必背英语作文高考带翻译 新疆民族团结作文 爱与恨作文600字 一件趣事作文200字 生日的故事作文 诚信作文八百字 我坚持我成功作文 诚信作文五百字 靠实力说话作文 收花生作文200字 关于感恩母亲的作文 做家务的作文题目 母爱引领我成长作文 作文妈妈我想对你说600字 我的圣诞节作文 摩擦起电作文 批判性作文 我的家训家规作文 阳光总在风雨后 作文 精彩的一幕作文 描写青蛙作文 美丽的花园作文三年级 读懂生命作文 蓝天白云作文 二年级十一假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