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父母的“元情绪理念”类型 影响孩子的“情绪教育” 教导型最佳

2020-12-23 05:25:01
相关推荐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首先我们先来做个小测试:

在孩子闹情绪时,你的反应常常是:

A类:

●(心爱的玩具找不着)"我知道你很着急难过,但是哭解决不了问题,妈妈跟你一块找实在找不到我们重新买个不就好了吗?"●"发脾气只会让大家远离你,好好说话才是好孩子。"●"这个东西我们不买好吗,还有好多好玩的在前头等着你呢,等下买了这个你更加喜欢的就买不了了哦。"

B类:

●"别哭了,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看看你还像个男孩子吗?"●"你再吵我就打你了!"●"你自己做错了事还耍脾气,想挨打啊?"

C类:

●"回你自己的房间吧,等气消了再出来!"●"爱哭你就哭个够吧!哭够了再来找我。"

D类:

看着孩子哭得很伤心自己跟着揪心难过却无法提出解决方案。看到孩子发脾气自己更暴躁,对发着脾气的孩子嗓门比他更大。

以上的测试可以初步判断你什么类型的元情绪型的家长:A情绪教导型B情绪摒除型C情绪不干涉型和D情绪失控型。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概念,什么是元情绪?

对元情绪陌生的家长们相信对元认知相对熟悉些,元认知简单来说就是将自己的认知当做认知的对象,比如你在看到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给你留下好印象。

你的基础认知就是:我对这个人挺有好感的,但接下来,当你对你的基础认知再次分析为什么产生这种"好感"的认知,是因为他的言行举止礼貌大方还是他身上的亲和力说服了你,这种分析过程就是元认知的过程。

正因为元认知的启发,戈特曼等人提出了元情绪的概念,元情绪就是将自己的情绪当作认知的对象,即人们面对情绪事件时产生的次级情绪。父母的元情绪理念是指父母对幼儿情绪表现所产生的一组情绪、态度和理念。它会影响、甚至决定我们处理孩子负面情绪时采取的具体行为。

父母的元情绪一般可分为上述四种

情绪教导型如果你的测试结果是A,那么恭喜你,你对孩子的情绪处理是最成功的类型的父母。

这类父母对自己与孩子的细微情绪反应都有很好的觉察能力,尤其是消极情绪。

他们不会认为消极情绪都是有害的,而是将消极情绪视为建立母子、父子亲密关系、教导孩子如何处理情绪的机会。

他们会肯定孩子各种情绪反应的合理性,并鼓励、引导孩子用正确的词汇来形容情绪感受,与孩子共同讨论并解决引发负面情绪的问题,并教导孩子如何处理这些情绪的策略。

在这亲子间的互动中,孩子不但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是可以表达的是被理解,被接纳的,也可以从父母身上学到适当地处理自己情绪的方式。

情绪摒除型这类父母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反应虽然敏感、但却是挑剔的。他们认为所有的消极情绪都是有害的。

所以,一旦发现孩子的心情不好或有情绪困扰问题,会很专制固执地要求孩子赶快去除它们,否则会给予必要的限制或处罚。

去小朋友家玩,正在组建自己心爱的机车模型的时候,突然被年纪小些的弟弟一把夺过,看着自己的努力成果被摧毁,孩子止不住大哭起来。这时候情绪摒除型的父母就会做出测试题里边相似的回应,"立刻安静!弟弟不懂事你计较什么,回头再装一遍就是了!"他们往往不会安慰孩子,而是专制性地下达停止消极情绪的反应。

这类父母很容易表现出烦躁和愤怒的情绪;而孩子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表达,比较容易罹患抑郁症。

情绪不干涉型这类父母对孩子的情绪反应一点也不关心,放任孩子的各种情绪表现。他们不关心孩子为何会产生消极情绪,也不会想要帮助孩子解决情绪困扰。

他们怎么会对孩子如此"漠不关心"?不是他们不爱孩子,而是因为他们认为,顺其自然是教导孩子处理情绪的最佳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自然会回归正常,他们迟早会明白"生气、哭泣是不对的"的道理,大人不用担心或者紧张。

情绪失控型这类父母面对孩子的消极情绪时太过敏感,常会引发自己的神经质反应,甚至导致自己出现失控的行为。极端的状况是,孩子生气、他跟着生气,孩子哭、他也哭。

曾见过这样的案例。一个2岁的孩子,在公园玩耍时,不小心摔破了膝盖。孩子疼的哭了起来,妈妈看着红红的伤口、孩子哭的伤心,竟也抱着孩子心疼的也哭了起来。

这类父母看似和孩子"感统深受",实际上他们不会和孩子讨论、沟通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也不知如何教导孩子处理这些消极情绪。孩子从情绪失控型父母身上是学不到调控情绪任何技巧的,长大之后,可能也会出现类似的情绪失控问题。

我们怎么对孩子的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进行有效的教导?我们可以从这两方面着手。

帮助孩子理解情绪处于婴幼儿时期的孩子虽然具备我们成人有的情绪反应,如最开始他们一需求不被满足的时候就会用哭泣来表达,但是他们并不同时具备解释情绪和调控情绪的能力,他们对于具体情绪的概念是相对模糊的,自己解释不了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

所以父母们要帮助引导他们去认识自己的情绪反应,包括让孩子回过头什么事情的发生成了导火线?再跟孩子解释他为什么会因为这件事有这样的反应,这种情绪是什么,给他具体关于这种情绪的定义。

比如:

孩子不小心摔碎了家里的花瓶,大哭起来。这时,相比责备他的不小心,帮助他认识到"内疚"的情绪更为重要。

可以试试这样跟他说:

妈妈:宝宝,妈妈知道你为什么哭。

孩子:(抬头看着妈妈)......

妈妈:是因为打碎花瓶,心里难过才哭的,对不对?

孩子:(猛地点头)......

妈妈:宝宝,你知道吗?你感到难过,是因为你觉得内疚,你怪自己犯了错误,把这么漂亮的花瓶打碎了。

孩子:(原来做错事后的感觉叫内疚啊)

让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当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后,我们应该试着教会他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可以采用共情(或说同理心)的办法。

共情不但需要父母100%地与孩子感同身受,还需要掌握一些共情的技巧。

我们不妨以上面孩子被阿姨家的弟弟抢去机车模型为例更具体地示范这些技巧。

(1) 耐心倾听。

可以让孩子把事情的原委说给你听。这是共情的起点,安静地听孩子讲述别打断或妄下结论而忽略孩子的声音和需求。同时,你也可以做出回应,"哦,原来事情是这样子。"

(2) 认同他的感受,传递关怀。

孩子需要确定你是跟他站在一边的,而不是高高地俯视着他。接着表示自己会跟他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妈妈知道你辛辛苦苦搭了这么久,被弟弟一弄自己的努力成果就没了,所以你会很难过对不对,妈妈也觉得好可惜。"(认同)

"但是弟弟不是不懂事嘛,他长大点就不会这样做的了,你是大哥哥了对不对,大哥哥不会一下子就哭鼻子的。这样,妈妈帮你一起搭好不好,做过一遍这次一下子就能搞定了。"(关怀)

(3) 引导他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

你可以为他提供下次诸如再出现这种情况更好的解决方式。

"你可以认真跟弟弟说明这是哥哥在做的东西,不能弄坏的,弄坏的话哥哥会生气,你妈妈也会处理你的。如果你有这样说的话弟弟就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不然他会以为弄掉东西很好玩。"

最后,想对各位家长说,孩子有"不好情绪"是很正常的事,正因为这样他们的人生体验才会完整。

而作为父母如何正确引导他们把情绪调整在合理的范围和程度内,不让情绪成为"洪水猛兽"误己伤人,是我们重要的课题。

我是奶嘴妈妈育婴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五年级作文童年趣事 中秋节的作文700字 校园趣事作文300字 我是劳动小能手作文 什么的魅力作文 今年高考安徽作文 一个难忘的眼神作文 有关下雪的作文 这也是一种美作文 大扫除作文350字 快乐六一作文三年级 写事的作文150字 合作共赢的作文素材 蚂蚁搬家作文300字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my teacher英语作文 关于励志的作文800字 做自己的老师作文 难忘的一件事400字作文 给我的启示作文500字 沟通作文500字 成考专升本英语作文 抗日战争 作文 我在什么中成长作文 青海高考语文作文 挑战自我作文800字 myhouse英语作文 挠胳肢窝作文 游月季园作文 我这个人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