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诗意的表达吗?

2020-12-23 10:40:01
相关推荐

诗言志,诗歌是语言艺术,更是诗人对生活与人生的表达,这种表达不是寻常的表达,只需要清楚明白就可以了,那只是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而诗歌是艺术的表达,在清楚明白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艺术特点,甚至不同于小说散文,这种艺术表达,我觉得可以用诗意的表达来称呼。

从我国西周春秋时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诞生开始,无数没有留下姓名的民间诗人就无意识地探索着诗意表达,后人将《诗经》的表现手法(也是表达手法)概括为赋比兴。赋,铺陈罗列,直白叙述,《诗经》中的叙事诗几乎都是这种方法,比,比喻,比拟,最著名的《硕鼠》。兴,由眼前事物引起所叙述的事物。比如《关雎》由水鸟儿在河州鸣叫引起那段唯美爱情。

从屈原开始,我国的诗歌创作从集体创作到了个人创作,于是,诗歌更以诗人独特的眼光,独特的表达而闪现出夺目的光彩,也因为这样,中国诗词才有如此灿烂的星空。

古诗浩如烟海,诗人更如明星璀璨,他们的表现手法也丰富多彩,有诗词学者总结出15种表现手法,笔者盘点如下。

1、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李清照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将作者的生死观与英雄观充分表达出来,铿锵有力,尤其具有震撼力。

2、借景抒情又叫寓情于景

诗人通过实景描写来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不分,分不清哪是情,哪是景”的境界,让情有依托,景有个性。比如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月凌乱”将作者孤独的心情寄托在花月之中。还有曹操的《观沧海》也将博大的情怀孕育在“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秦皇岛风景中。

3、借景说理,

在写景中寄托深刻的人生哲理。王之涣《登鹳雀楼》在当时鹳雀楼诗会征稿中脱颖而出就是在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而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则因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宇宙生命意识而超脱于众多的诗歌中。

4、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咏物诗几乎都是这样,最著名的是屈原的《橘颂》作者写橘子表达他独立不迁的高洁个性。唐代张九龄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也是与屈原一脉相承。而明朝于谦《咏石灰》更用石灰来表达他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

5、借古喻今

咏史诗都是这样,借历史事件来讽喻今天的现实,让读者以史为鉴。

如: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台城》)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6、对比(对照)

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者对比揭露残酷的社会现实。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该诗通过“春残”、“鸟稀”、“花尽”、“花飞”与“幽竹”的对比,突出幽竹的高尚精神。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变化之感。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霜天透明的明亮与渔火鲜艳的明亮是光质的对照。通过对照写出作者的孤寂飘零之感。

7、细节刻画描摹

作者不从宏观描写,而是状景物之局部,或者人物的动作行为,具体刻画,用工笔手法进行刻画。比如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女弹琵琶,《长恨歌》杨贵妃的衣着服饰描写等等。

8、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 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9、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原始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与渲染结合起来使用。 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也有以全景来烘托个体人物,比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用空旷的背景烘托独钓的渔夫,突出人物的孤独。

10、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过效劳的忠贞之情。杜甫《江汉》“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11、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实景描写,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便是虚景,也是作者的想象。

12.比喻

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将荷叶比作碧伞,生动形象,从而传达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将平静的水面比作淡磨之明镜,写出水面的静态美。

13.拟人

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人的感情,动作,甚至思想。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柳条藤蔓”用拟人化的“系”的动作挽留主人,从而表现主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作者把海棠写成了一个睡美人,突出了海棠的高洁美丽,以及作者对海棠的喜爱之情。

14.双关

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凉”字,既写出了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一字双关。秦韬玉《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既表达了对贫女的同情,又倾诉了自己终年劳心却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与情的双关。

15、通感

通感即是人的各种感官能之间打破了限制,眼,耳,鼻,嘴,皮肤之间可以无障碍的沟通。古诗词中因通感的运用而加强了独特的审美效果,多种感官之间相通而强化了意境美。

比如白居易《琵琶行》写琵琶声“大珠小珠落玉盘”“冰泉冷涩弦凝结,凝结不通声暂歇”,将琵琶声具象为看得见的珠子,冰,泉等。

其实,许多诗人写诗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比如李白《蜀道难》便综合了典故,想象,夸张,细节描摹,寓情于景等多种手法。而古人为了写好一首诗,在选择一个字的方面更是颇具匠心,著名的推敲典故大家烂熟于心。而由于一些普通字独特运用,使一首诗成为经典更是不胜枚举。比如“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湿”和“重”“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一个字让诗歌的意境鲜活生动起来。一个字活了一首诗。

关于古诗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越是多读古诗,越能够发现,并感受古诗的美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满分作文网 春节的作文300字 展望未来作文 介绍一种事物作文 实验作文 我的一天作文600字初中 推荐一本好书的作文 妈妈的爱作文400字 关于勇气的作文 贴对联作文 描写小狗的作文 奇妙的想象作文 关于妈妈的作文 好的作文开头 大自然作文 童年趣味作文500字左右 酒的作文满分作文完整版 寒假生活作文300字 放烟花作文400字 童年趣事作文500字 历年高考作文 我的初中生活作文 学会感恩作文 泪水作文 泪作文 积累作文 开卷有益作文 我的好朋友200作文 新年作文500字左右 2022年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