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人教版(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最新教学设计「四」

2020-12-23 10:55:01
相关推荐

人教版(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5课

《秋天的怀念》最新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

一、教材简析

本文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文章记叙了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儿子的故事,突出表现了母亲的艰辛和母爱的伟大,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感怀,以及正确面对生命的残缺遗憾,勇敢地“好好活着”的决心。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 通过品读语言和人物描写手法,分析母亲形象,理解母爱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细细品读文本,体悟文本的“好好儿活”的含义,联系生活体验,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平凡而伟大的母爱,激发感恩情怀,学会面对生活的残缺遗憾。

三、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这些细节描写来体会母爱。

2. 通过品悟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

五、教学用具

课件、录音带等

六、学情分析

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并拓展学生的思维。

七、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认为秋天是什么样的季节?

明确:是啊!秋天硕果累累、大地丰收,是多么美好的季节。然而在作家史铁生的心里,秋天却弥漫着无限的伤感,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史铁生走进秋天的故事——《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略3】四边互动 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 我 母亲

2、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作者具体是怎样写的?小组讨论。

4】四边互动 深入探究母爱的内涵

1、双腿瘫痪后,“我”是怎样的状态?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史铁生21岁忽然截瘫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2、找出文中描写母亲动作,语言和神态的词句,用不同的符号标出,然后小组一起交流感受。

A、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品味“悄悄“偷偷”)

明确:运用动作描和神态描写 。“悄悄”突出母亲谨慎小心,她怕自己让儿子痛苦,让儿子伤心。“偷偷”表现了母亲的慈爱与细心。

B、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品味“扑”“抓”“忍”)

明确:运用动作 语言 神态描写 。“扑”“抓” 两个动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我”经受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字写出了母亲尽管自己十分悲痛,却抑制悲痛去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

C、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明确:运用动作和 语言描写。“挡”是母亲有意的动作,她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生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D、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地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明确:运用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憔悴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央求般神色”可见母亲耐心、慈祥。

E.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聚焦“笑”“敏感” 透过这几个字,你看出了什么?)

明确:运用神态 、语言和 动作描写。 母爱是细心是宽容

3. 母亲当时,自身的状况如何? 找课文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

身患绝症 病入膏肓

儿子瘫痪 暴怒无常

4.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苦 宽容 坚强 无私 伟大

5】小结

1、内容小结:作者借助生活中的四件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把“我”与母亲的情感态度进行对比,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刻画出一位坚强、无私、伟大的母亲形象,表达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愧疚、怀念之情。

2、写作方法小结:深沉含蓄,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感人;情感波澜一张一弛,富有节奏感。

6】拓展延伸

同学们,作者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伟大、坚强)作家史铁生的母亲对他的儿子的爱我们已经读懂。我们在坐的每位同学包括老师在内也在享受这份博大的爱,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都能体会到母爱的内涵,肯定有一些话想对你的妈妈说,那么请大家课下把它写下来。

7】课堂练习

说说作者的母亲是怎样一位母亲?

9】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我:痛苦、郁闷、生活失去信心、暴躁、愧疚、坚强

母亲:无私、伟大

插叙、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的作用

人教版(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6课

《 散步》最新教学设计

《散步》

一、教材简析

本文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略有改动)。一篇体现着浓浓亲情的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浓亲情。

2】在阅读中圈点勾画,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2.过程与方法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圈点勾画,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2. 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领会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探究文章语言特点。

四、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

五、学法指导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用具

课件、录音带等

六、学情分析

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并拓展学生的思维。

七、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到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莫怀戚的《散步》,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板书课题《散步》)

2】检查预习略3】四边互动 整体感知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并讨论:

1. 本文的标题是“散步”,你认为这个标题拟得好不好?如果不好,你能另拟一个吗?

明确:好。题目“散步”既是本文的中心事件,表明了本文选材的角度和范围。“散步”还是全文的线索,文章以“散步”为线索把散步过程中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几个特写镜头连缀起来,构成了一个整体。

2. 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的那么郑重其事?

明确:不夸张。形象地表明了“我”和妻子作为中年人那种特有的心境和责任感,突出“尊老爱幼”重大意义。

4】四边互动 深入品味本文的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 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明确:渲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烘托出在初春散步的美好与幸福。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明确: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2. 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

明确: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 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五】课堂小结

1. 内容小结:这篇散文选取了祖孙三代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画面生动地展示了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 写作小结:选取平凡的小事,以小见大立意;语言朴素亲切,营构精心。

六】课堂练习

本文与《秋天的怀念》有着不同的感情基调,试着通过探究叙述叙述。

明确:《秋天的怀念》的感情基调是:沉痛、感伤、悲慨、压抑,结尾处又有一种达观释然的宁静。《散步》的感情基调是:清新、明朗、愉悦、亲切、舒缓、从容,有些句子有含蓄未言的深意。

七】拓展延伸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朗读一下?进一步展开想象。

1.假如我依从儿子,母亲会怎么想?

2.再假如,我散步只带妻子和儿子,把母亲一人冷落在家里,那母亲又回怎么想?让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最直接的情感交流。

八】课后作业:

回家给父母擦一次鞋,洗一次脚,做一次饭。。。。。。并把感想记下来。

九】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散步路上

出现分歧互亲互爱

解决分歧尊老爱幼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暑假日记英语作文 敬畏作文 平凡的作文 初二作文辅导 互相关爱的作文300字 我是小小啄木鸟作文 美是到处都有的作文 初一语文月考作文 初秋的风作文 鹅鼻嘴公园作文 写博物馆的作文 不期而遇的幸福作文 动物性格的作文 第一次受打击作文600字 原来如此的作文 北京高考作文题 开心的那一刻作文 儿童节英语作文带翻译 什么了不起的作文 打枣作文200字 关于心态的作文800字 难以忘记的一件事作文 盼雪作文 互相关爱作文 有关于阅读的作文 成功的背后作文 关于天目湖的作文 小小发明家作文 自知之明的作文 我的收获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