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非著名诗人写下最美夜月诗 第二句意境超美 却有文人吹毛求疵

2020-12-23 10:55:01
相关推荐

在中国历史上,无数文人同在夜晚赏月,欣赏无尽的风光,也留下了为数众多的佳作。各地风光不同的夜月,留在了中国诗词宝库之中,让后世之人感同身受,与古人同享一夜月色。在唐朝有位非著名诗人,写下了一首清幽淡远的诗歌,其中两句是千古流传之作。然而,就因为这两句太好,以至于后人往往忘记了其它部分,甚至还有人认为全诗“有联无篇”。这首诗就是于良史的《春山夜月》: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这首诗的首联平淡却并不平凡,初看起来,它只是在介绍春天山中景色宜人,盛景美不胜收,以至于作者赏玩之后还流连忘返。然而,一个“多胜事”,就已经把话说得很满了。如果接下来不能举出令人信服的例子,那么首句将会变得无病呻吟,全诗也会寡淡无味,沦为平庸之作。

所幸,作者用最美的诗句征服了读者,也拯救了全诗。他没有直接描述山川秀丽,夜色迷人,而是用两个片段,就构造了整幅春山夜月图“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语言平白,并无一点卖弄的笔墨,却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夜月之美。不仅如此,夜月之中,还融入了“人”这个最为关键性的因素。这不但构建了情景交融的互动场面,更说明这美的月景,有人欣赏,有人怜惜。

这无疑是全诗的高潮,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美的月夜诗句。其实,后面并不逊色,“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是作者对于眼前之景的感叹。因为兴之所至,即使再远也无所畏惧,到了离别的时候,却因为处处美景而难舍难分。这种内心世界的独白,是作者留下的感受,相信也一定能让读者心驰神往。

即便是在诗歌的结尾,作者依然留下了余味。“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说的是在欲行不行之时,作者回望钟声传来的远处,恰好又砍到了远方的楼台在一片翠绿之中显现。末尾两句不仅留下了想象的意境,而且还用“钟鸣”、“翠微”成功地让全诗增添了声色。

这首诗写得确实精彩,它流露出了悠然自得的畅快心情。其中颔联两句确实也是全诗最精妙之处,它如同美玉一样,雕饰全诗,放出熠熠光辉。然而,后人却对此有着诸多批评,让人大跌眼镜。

比如清代刘文蔚在《唐诗合选详解》中就曾说道:“‘掬水’二句,逸兴幽情,结成妙想,成妙句。”他的意思是作者在深山游春时就想到了这二妙句而已。这还算是客气的,元代人方回在《瀛奎律髓》中的说法则更为露骨:

“掬水”、“弄花”一联,恐是偶然道着。先得一句,又凑一句,乃成全篇。于六句缓慢之中,安顿此联,亦作家也。

这就是说,方回认为作者偶然间得到了最妙的两句。然后,东一凑,西一凑,这才完成了全诗。所以其余六句缓慢,只有这两句才是佳作。因为《瀛奎律髓》的影响不小,后世许多文人又对方回所说做出自己的评论,清代人将其汇编成《瀛奎律髓汇评》。其中,“清初六家”之一的查慎行认为“三、四句法虽工,终属小巧”。最犀利的评论来自晚晴徐印芳:

小家诗多如此,其弊至于有句无联,有联无篇。大家则运以精思,行以浩气,分之则句句精妙,合之则一气浑成,有篇有句,斯为上乘。学者当以大家为法,此等不可效尤也。

他这意思就是作者是没有名气的“小家”,所以只有一联名句,不能气贯长虹,句句都是经典。这个观点很有市场,有人也评价“但看过杜诗,便觉纤细不足为耳”。

这首诗的作者,小珏一直没有提到,他叫于良史,大约是中唐人。在群星汇聚的唐朝,确实默默无闻。他存诗仅仅七首,以此诗传播最广。小珏认为,全篇整体浑然天成,结尾有余味,不仅仅是一两句出彩。当然,那些评论家们欺负非著名的古人,还要以李白杜甫之类顶尖诗人相比也令人无语。于良史确实比不过李白杜甫,甚至只是三流四流诗人,但并不妨碍他写出伟大的诗句啊!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前行作文600字 向往的生活作文 关于奉献的作文 雪作文300字 冬天作文500字 初春的作文 春节作文的开头 奋斗作文800 乡村景色作文 说明文作文400字 积极向上的作文 真情流露作文 英语作文30字 杭州西湖 作文 梧桐树 作文 黄鹤楼作文 礼物作文400字 腊梅作文 醒来 作文 碰撞作文 旅行作文600字 写人叙事作文 青春作文500字 描写妈妈的作文 植物作文400字 关于想象的作文 游乐场的作文 人工智能作文 二年级作文题目 第一次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