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探春季:你也许不知道的那些春日习俗

2020-12-24 00:20:01
相关推荐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风和日丽,天暖回温,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想要出门踏青的大家都按捺不住躁动的心了。

说到万物萌动的春天,关于春日的习俗是一定说要的。

说到春日里的民俗,第一个自然就是踏青了。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等。

我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

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千百年来,踏青渐成了一种仪式,仿佛只有行了这种仪式,才真正拥有了春天。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游》诗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踏青虽在一年之春,但具体时日常有出入。明朝冯应京、元朝费著、唐朝李淖,分别在文中指明踏青时节为正月初八、二月二日、三月初三。其实,人们心中最认同的那个时节,也是被称作“踏青节”的,是春暖花开的清明时分。

在这个时节里,他们结队出游,在凭吊先人的同时,感受春天气息。

在郊野中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心情被放飞得不想回转,快乐也渐渐从脸上溢满内心。而诗人骚客更是吟颂成篇,佳句华章比比皆是。

“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孟浩然《大堤行》)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踏青还常常与清明的习俗联系在一起 。

清明节可算是春天最大的一个节日了。在清明节期间,有寒食习俗,有郊游踏青,有祭扫陵墓,有放风筝等一系列活动。

清明节,最早来源于汉族的寒食节,而寒食节起源于古代人们的禁火寒食习俗。

此习俗最早产生于周朝,因三月份正是草木复苏,气候干燥,多雷鸣闪电之时,容易发生森林火灾,为维护生态平衡,当时便产生了禁火寒食的习俗。

之后,慢慢演化为寒食节,以后寒食节与介之推的传说相附会,又与郊游扫墓结合,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清明节,而其中寒食禁火的习俗已经不存在了。

清明踏青,最早的源头应是古之游春习俗。《论语·先进》中记载了孔子与其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谈论志向的一段对话。当孔子问到曾皙的志向时,曾皙回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曾皙的话,说明上古之民早就有季春三月野浴、踏青的愿望和习俗。

后来的清明踏青,应该说是发源于上古而又继承古上已节祓禊遗风的结果。

崔护《游城南》诗中:“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也是一番春日美景。

放风筝更是春天里的一桩大乐事。大家都知道,风筝因形如鹞鸢,又叫“鹞子”。据史载,始于春秋战国,能匠鲁班首创“木鸢”,“乘风而飞”,这是我国最早的风筝。

后来用纸代木,称为“纸鸢”,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上竹梢,风入竹梢,声如筝鸣,才开始叫“风筝”。明清时,民间十分盛行。

而且在古代,人们放风筝,还包括着一项古老的习俗———“放晦气”。

人们往往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上天去,又故意剪断牵线,让风筝飞去,认为这样就可放走“晦气”。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中,就有一段关于林黛玉等人放风筝不仅仅是娱乐,也还保留了“放晦气”这一古老习俗。

放飞风筝,放走烦恼。

三月风起时,一起去放风筝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节日 600作文初中 作文一件事 作文命题 玩具作文 作文的开头结尾 作文爱国 弟弟作文 作文章 姐姐作文 想 作文 作文分析 总结作文 父母的作文 作文小说 作文 理想 作文收获 自我作文 美好的作文 作文假期 提纲作文 城市作文 作文 夏天 作文夏天 作文努力 作文时间 作文猫 月作文 作文第一次 英语模板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