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迪士尼的公主梦如何收割全世界的童年

2020-12-24 05:50:01
相关推荐

为什么迪士尼要坚持拍摄动画真人电影?

这期内容会以「迪士尼公主系列」的发展为主线,来分析迪士尼是如何通过商业运作,来驯化童年,从而收割全球利益的。

01

迪士尼公主这个概念感觉上在我们小时候就有了,实际上作为官方企划被提出还是21世纪初。

当时迪士尼的前商品顾问安迪·门尼在一次活动中发现,很多参加节目的年轻少女穿的都是非官方公主服,于是在2000年1月,安迪·门尼对外公布公司将实行 「迪士尼公主」商标的合法经营权。

如果以迪士尼官方加冕为标准,正统迪士尼公主一共有12位,分别是: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1937)中的白雪公主;

《仙履奇缘(灰姑娘)》(1950)中的仙蒂公主;

《睡美人》(1959)中的爱洛公主;

《小美人鱼》(1989)中的爱丽儿公主;

《美女与野兽》(1991)中的贝儿公主;

《阿拉丁》(1992)中的茉莉公主;

《风中奇缘》(1995)中的宝嘉康蒂公主;

《花木兰》(1998)中的花木兰;

《公主和青蛙》(2009)中的蒂安娜公主;

《魔发奇缘》(2010)中的乐佩公主;

《勇敢传说》(2012)中的梅莉达公主;

和《海洋奇缘》(2016)中的莫阿娜公主。

如果以《无敌破坏王2》中14位迪士尼公主为准,就还要加上《冰雪奇缘》(2013)中的安娜公主和艾莎公主。

其实一直以来迪士尼公主的定义就很迷。普遍来讲担任过系列主角、知名度足够且具备皇室血统,或嫁入皇室的女性角色,就是迪士尼公主。

但其中花木兰是压根与皇室没有关系,一样入选了公主系列。安娜和艾莎是完全符合迪士尼公主标准,又因为人气太高被另算做《冰雪奇缘》的人物IP系列中。

总之,迪士尼公主本身是一个生造的概念,在21世纪前还并不存在这种说法。迪士尼动画向来取材自各地童话和民间传说,公主只不过是安徒生和格林童话中常见形象罢了。

显然重新整合动画角色,打造迪士尼公主这个品牌,是为了更好地售卖周边产品挣钱。

花木兰虽然不符合标准,但人气颇高,并且能覆盖亚洲市场,就被放进去了。而安娜和艾莎明明算是根正苗红的公主,但显然利用她们打造《冰雪奇缘》的IP更符合利益。

这里我们就以14位公主为准。

02

2002年迪士尼公主这个商标就给迪士尼带来了3亿美元的营收,十年后就翻了整整十倍,价值不可估量。

从时间线上来看,迪士尼公主系列分为明显的三个阶段,1937-1959年的早期,1989-1998年的中期和2009-2016年的后期。

一般记述迪士尼公主进化史的文章,会把这三个阶段紧密地和女权发展、女性意识崛起结合起来。

比如在早期的迪士尼公主故事里,公主都是一些傻白甜角色,代表性人物就是白雪公主。

而在同时期的《睡美人》中,爱洛公主根本没什么戏份,基本沦为工具人。以至于根据其改编的真人电影《沉睡魔咒》,在整体设定和剧情上做出了大量改动,甚至朱莉饰演的仙子玛琳菲森才更像主角。

1989-1998年是迪士尼动画的爆发年代,也是迪士尼公主的井喷期。因为时代进步的原因,公主不仅在性格上变得更独立、自由,譬如爱丽儿、贝儿,血统上也更加多元化,譬如茉莉、宝嘉康蒂和花木兰。

2009年后的公主,则更加打破常规,既出现了第一位黑人公主蒂安娜,王子也不再成为标配。

直至《冰雪奇缘》成为全球最卖座动画,完全重塑了大众心中对迪士尼公主的印象。

这个发展听起来极为美好,不过更像是先将迪士尼作为童话王国看待,进而把它看做是引领文化潮流的急先锋。

但是在童话之下,迪士尼更是一家以利益为导向的商业帝国。如果从商业角度出发,来看待迪士尼公主的进化史,会显得更加真实。

首先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在后期迪士尼公主打破我们对公主的刻板印象之前,到底是谁塑造了我们对公主的固有印象?

答案就是迪士尼本身。

公主在迪士尼的发展史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白雪公主》作为第一部动画长片问世,给迪士尼带来了巨大的成功和荣耀,不仅收获了800万美元的票房,还史无前例地依靠动画电影拿下奥斯卡金像奖。

诚然格林兄弟版本的《白雪公主》也以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作为结尾,带有那个时代特有的父权思维,但故事整体结构简单,对这种表达也并不具象化。

迪士尼版本的《白雪公主》则把这个概念进一步做了加强,为王子增添了大量的戏份。

最典型的就是在拯救公主上,格林兄弟版本是在抬棺过程中,无意把毒苹果从喉咙里抖了出来,从而「复活」。而在迪士尼版本中,则是依靠王子的吻唤醒了公主,加强了王子用真爱拯救公主的戏码。

虽然影片名为《白雪公主》,实际上是王子构建了整个故事。这部电影的成功也让迪士尼找到了童话改编的财富密码,公主的主要作用就是身处危机,然后等待王子的拯救。

其实《格林童话》主要是由格林兄弟收集、整理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大部分故事原先都是口头传说,听众既有成人也有儿童,甚至很多原版故事,都不一定适合儿童观看。

原版的童话很多地方是不能细想的,比方说,为什么王子会爱上他以为已经死去,躺在水晶棺材里的白雪公主?你品,你细品。

迪士尼通过鲜艳的动画、轻松的歌舞、卡通的人物,真正将动画变得更适合孩子观看,且易于传播。同时,也极尽所能地放大了童话中的特点: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和公主必须等待王子拯救的刻板印象。

童话故事本身结构简单,因此迪士尼的童话电影,技术的重要性往往大于剧情,这也是导致动画的真人电影水土不服的原因,这点放在后面单讲。

白雪公主、灰姑娘的成功,才真正构造了儿童,尤其是小女孩对于公主的看法。所以在迪士尼公主的进化史中,打破的不过是自己曾经营造的刻板印象罢了。当然如果《白雪公主》的套路还能在今天挣钱,迪士尼也不会做任何改变的。

只不过在华特·迪士尼去世后,迪士尼迎来了漫长的黑暗期,整个七八十年代的影响力远弱于过去,直到迈克尔·艾斯担任CEO,主导了90年代的「迪士尼动画复兴」,才让这个腐朽的动画王国,重新焕发生机。

《白雪公主》那套东西在90年代的浪潮下显然不够用了,于是《小美人鱼》横空出世,迎合了一波新的女性风潮。

同时为了开拓更广泛的海外市场,迪士尼也不再把目标只集中在欧洲童话上。《阿拉丁》、《风中奇缘》、《花木兰》都是迪士尼全新的尝试,即如何把迪士尼典型的美国价值观,融入其他民族故事中,然后销往全球各地。

童话电影,尤其迪士尼的童话电影,强大之处在于它用最友好的方式,驯化了孩子们的童年。迪士尼宣扬的普世价值观,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价值观,而是一种人人都不讨厌的价值观。这一代看着迪士尼动画长大的孩子,天然对迪士尼就有亲近感。

不过迪士尼从不会真的打破时代,而是尽可能顺应时代。

因此90年代的动画里,公主虽然相比过去要多了一些独立意识,但依然以嫁给王子为最终目的,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直到世纪初,迪士尼陷入新的危机,注册了「迪士尼公主」商标后,好几年都没再碰过公主题材的动画。

梦工厂2001年上映的《怪物史莱克》,之所以能打破《狮子王》创下的动画记录,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解构了迪士尼一直以来的童话电影范式。

可以这么说,《怪物史莱克》当时有多受欢迎,就说明观众对迪士尼的童话电影,有多么腻味。

直到2013年《冰雪奇缘》上映,横扫全球票房,才让迪士尼公主再次走入人们的视线。但比起《冰雪奇缘》的成功,《公主与青蛙》和《魔发奇缘》的尝试才更为重要。

《公主与青蛙》是迪士尼公主商标注册后的第一部公主电影,也是唯一一部把公主写进名字中的作品,显然此时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运营公主这个IP,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单纯地选择童话故事。

但是《公主与青蛙》全球2.71美元的票房,对于推动这个IP的价值显然差点意思。

这是公主系列从2D进化到3D的节点,即使画面上乘、故事精良,且第一次使用了黑人女主。

这部作品的失败依然向迪士尼释放了一个信号:2D动画电影时代是真的过去了。

次年上映的《魔发奇缘》虽然没做到全球大热,但是作为迪士尼工作室由手绘动画向电脑动画全面转型的首部作品,基本可以看做《冰雪奇缘》的前哨站。

这一次公主的对象不再是王子,而是变成了作为普通人的盗贼。

而乐佩的性格像是安娜和艾莎的结合,活泼、勇敢的一面像安娜,被关在塔里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像艾莎。

至此,迪士尼公主系列终于成为完美的闭环。

在用传统的公主为孩子们编造梦想、驯化童年后,迪士尼又亲手打破了自己建立的固有印象,成为推动女性价值观的代表。甚至在《无敌破坏王2》中,让14位公主齐聚一堂,对自己进行吐槽。

03

那为什么迪士尼要开始将这些动画拍成真人电影呢?

在2005年罗伯特·艾格接任被扫地出门迈克尔·艾斯纳,成为迪士尼新任掌门人后,开启了大型买买买活动。

罗伯特·艾格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修复跟乔布斯的关系,并收购了皮克斯动画,接下来又收购了漫威、卢卡斯和21世纪福克斯,再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这个过程中,迪士尼将自己运营IP的商业能力发挥到了极致,短短几年间就毫无争议地登上了好莱坞的头把交椅,几乎把影史票房榜整个屠了一遍。

但迪士尼的IP运作不仅让其他大厂瑟瑟发抖,就连内部也感受到了漫威和卢卡斯带来的压力。想要维持业绩,就必须学习如何重新开发自己的IP。

真人动画电影有三大好处。

第一是作品稳定,迪士尼的经典动画本来就具备广泛的受众,只要拍成真人电影,无论口碑如何,票房起码是有保障的。

第二,老一批的动画价值观已经不适用于当代审美,利用电影语言可以重塑这些故事,进而让这些IP重塑新生。

第三是因为漫威模式珠玉在前。

美国历史太短,是一个没有自己的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国家,不像欧洲和中国,丰富的历史诞生了无数精彩的故事,是丰富的素材宝库。

而超级英雄的本质,其实是美国的「现代神话」。通过把这种「现代神话」搬上大荧幕,漫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既然如此,原本就是诞生于经典童话的迪士尼动画,为什么不能复刻这个模式呢?只要找到合适的角色,压根不用演,只要cos好这些公主们就足够了。

于是乎,炒冷饭之王迪士尼,诞生了。

想想看,这个计划本身是非常恐怖的。迪士尼经典童话电影自1937年以来已经横跨了八十个年代,影响了数代人的童年。

只要咬死这个IP,用真人电影将它们重构,又能在新一代人的童年中种下种子。再过二十年,待到种子发芽,新的电影技术出现,这轮IP还可以继续使用下去。

这碗价值连城的冷饭,必须炒下去。

但是数年来原创能力的匮乏,也让迪士尼的真人电影计划走的并不如想象中顺畅。

我在前面讲过,童话的故事结构本身是非常简单的,当用动画去展示的时候,人们乐意带着童心去看待。

剧情上的逻辑缺失能接受,还能为一些精彩的动画表现感到惊喜。但一旦拍成真人电影,观众换一个心态去观看,这些简单的剧情就显得特别幼稚了。

比如《小飞象》原版动画里有一段小飞象Dumbo喝醉酒的片段,用动画的方式表现想象力惊人。

在真人电影里,就特别平平无奇。

怎么改,变成了难题。

目前评价最高的作品是根据《森林王子》改编的《奇幻森林》,用高超的电脑技术把动物做得栩栩如生。

但用这种方式同样作用到《狮子王》上,就成了动物世界。

公主系列面临同样的问题。原版的《睡美人》女主角存在感太低了,《沉睡魔咒》就干脆推倒重来。而像《美女与野兽》这样的经典作品,就做到尽可能地还原。

目前来讲,新世纪之后的动画电影距离现在时间还太短,所以真人改编还是会集中在前期和中期。为了让公主系列更加政治正确,改编的真人电影往往会加入一些特别刻意的人物或者情节,让人摸不着头脑。

更夸张的是,在《小美人鱼》的真人选角中,迪士尼干脆选用黑人哈雷·贝利作为爱丽儿的饰演者,无疑更像是作秀,看中了黑人庞大的市场。

如果真的想拍一位黑人公主,为何不用《公主与青蛙》呢?里面的主角就是黑人呀。

如果是为了政治正确,《小美人鱼》的原著《海的女儿》明明是丹麦著名童话,用黑人当主角,也就是欺负北欧人民市场太小。

可以看到的是,迪士尼的真人动画电影,在影片外的操作,比如IP运作、选角、宣传等等的用心程度,已经大于创作本身了。

我们并没有在这些真人电影中看到什么新鲜事物,只看到迪士尼在掌握财富密码之后,不断套用不败公式,来获取高额票房。

有趣的是,迪士尼面临的几次危机里,公主电影往往能拯救迪士尼。《白雪公主》让迪士尼正式起航,《仙履奇缘》让迪士尼重整旗鼓,《小美人鱼》开启了动画复兴,《冰雪奇缘》将迪士尼动画推向新的高峰。

相比之下,在动画里常被拯救的公主,相反在今天变成了迪士尼的收割工具。只是不知道下次迪士尼面临危机时,又有哪位公主能挺身而出。

真·渣男,还得数迪士尼。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有一个小秘密的作文 作文难忘的那一刻500字 越来越什么的我作文800字 假如我有超能力作文300字 中考作文题目写错了扣多少分 三年级作文 我的同桌 四年级的作文300字 玫瑰花作文三年级 三年级写石头的作文 品它千遍也不厌倦作文800字 小学三年级的作文书 介绍自己的英语作文50字带翻译 手机还我爸爸妈妈作文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300字左右 赛龙舟作文一年级 草房子的读后感400字作文 难忘那一刻500字作文 什么让我心生敬意作文800字 用端午节写一篇作文 最美心头一亮时作文800字 一次难忘的经历作文600字 端午节的由来作文100字 游野生动物园的作文 什么抵万金作文600字 做一个有温度的人作文 童话故事作文400字左右 关于大理三月街的作文 考研英语一小作文历年类型 关于五色糯米饭的作文 写人记事作文600字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