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最好的告别》|葛文德:好好活到终老就是对生命的最好告别

2020-12-24 08:05:01
相关推荐

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好死,而是好好的活到终老”。这是葛文德在经历无数生死之间之人故事后,所感悟出来的生命真谛。这也是人们从开始记事起,最终极目标。

葛文德是一名哈佛大学医学院外科教授,同时也是世卫组织病患安全挑战项目负责人。他的身份就注定着在他的生命中,必须不断的与生死之间的人打交道。他们的喜怒哀乐欲等等都在生命最后阶段体现,也会是最真实的体现,因为在这个阶段的人的行为就会接近人性的本质。老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就是这个道理。

从中国历史发展方面来看,人们对于生死的认识,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了,因为死亡是每个生命体无法避免的一件事。

在荀子《礼论》篇中讲道:“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意思是在说,出生是人生的开始,死亡是人生的结束。只有善始善终才是人生圆满,才是真正实现了为人之道。

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已经认真思考生死的问题了,而且得到了最本质的答案。既生命有生命的意义,而死亡也应该被赋予以价值。就像司马迁所说的:“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而善始善终就是生命的本质所在,既好好活到终老,这才是对生命最好的告别。而在我们以最美姿态告别时,需要去理解生命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一、正确认识生命的有限性,才能理解真正的告别。

葛文德在《最好的告别》中,从医学的角度阐述了人类变老是一种宿命,是无法逆转的,而死亡的威胁永远悬在人们的头顶。而人们在面对死亡时,是否会恐惧,这是需要每个人自身去正确认识衰老与死亡本身的。人们只有承认“年纪大了”,生命才能获得自然,心中坦然,才能不再有负担。

但是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恋生恶死是人之常态。

部分古代皇帝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寻求长生不老,无论是先秦时期,还是明清时期,皇帝寻求长生的声音在史书上可以说是不绝于耳。而事实证明,在死亡面前,是人人平等的。不论你是贩马走夫,还是王公贵族,甚至皇帝,在面临死亡时,金钱与地位是没有用的,是无法改变即将死亡这个事实的。因为死亡是生命的终点,就像人们喜欢定目标去追逐一样,死亡就是生命的目标。

庄子在《齐物论》中说道:“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意思是生之后就会死亡,死亡之后就会是生。这是一种很高的看待生死的境界。就像在《至乐》中讲的:“死生如昼夜”一样,都是在在阐述同一个观点,既生死是自然规律,人们是无法去改变这个事实的。既然如此,那么在衰老与死亡来临时,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坦然面对,正确认识它们的到来,也正确认识生命的有限性。

老子说过:“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连天地都不能够长久,何况是人呢?这是对人之生命的有限性的最好佐证。

就像庄子所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每个生命体都有着属于它本身的局限,因为是由物质而存在的有形体,而无形的东西也有着属于它自身的特性。

正确认识生命的有限性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也是对社会发展最大的帮助。

二、正确认识医学的局限性,才能坦然面对告别。

衰老可以导致死亡,但是死亡不仅仅是因为衰老。因为生命既坚强,也脆弱。坚强是因为有着濒临死亡而后复生的奇迹,而脆弱是因为也有着许多不经意间的意外,导致突然死亡。但是总归来说,大体上,死亡是由年龄与健康不佳导致的。

葛文德在书中讲道:“随着老人能力的衰退,而要使他们生活变得更好,往往需要警惕认为医学干预是必不可少的想法,抵制干预、修复和控制的冲动。”

葛文德这样说的本质是在说明医学是有局限性的,不要想着什么都可以依靠医学实现,包含长生不老,至少到现在为止,医学还无法阻止衰老与死亡这两件事,但这也是医学最终极的目标。

我记得之前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人患上了“中度恶性神经内分泌癌”,是属于非典型性癌。在医院会诊之后,给出的答复是无法治愈,只能维持。可是患者家人认为是该医院水平不够,医生不够优秀。于是转院再会诊,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家人还是不死心,再次辗转。最终治疗耽误了,连维持都无法做到了。

这家人就是典型的对医学局限性认识不够,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够治愈。站在家人的角度,可以理解他们在面对家人生病,而自己无能为力时的无助,以及渴望患者能够得到治愈的心情。但是凡事不可用强,执著与固执,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我们可以希望着医学不断地进步,最终达到解决人类所有疾病的程度。但回归当下的情形时,我们要彻底认清医学有着属于它的局限,因为到目前为止,医学可以说是一门不够完善的学科,还有着巨大的进步空间。

三、让生命有意义的同时,也是在赋予死亡以价值,然后以最美的姿态告别。

我们大多数人,既除了那些整天浑浑噩噩的人外,都在追寻生命的意义。因为出生有人开始有了希望,既然有了希望,就渴望去追求更多与更美的东西。可是在追求的过程中,突然发现生命马上走到尽头了,于是就开始恐惧了,因为追寻的东西还没有得到。

我记得以前有这样一种说法:人生不应该留有遗憾。接着不知什么时候就变成了这样:留有遗憾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

可是很少有人意识到,让生命有意义的同时,也是在赋予死亡以价值。

葛文德在《最好的告别》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辅助生活机构提出者之一的威尔逊,在他19岁那年,她母亲杰茜因为中风而半边永远瘫痪,那时杰茜虽然55岁了,但是还没有进入老龄阶段。可实际情况是现在的已经她没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了。当时的威尔逊还在上大学,没有收入来源,而其他兄弟姐妹也过得不是很好,从而导致杰茜唯一的去处就是疗养院。因为这件事,让威尔逊对老年人产生了兴趣。随着她的毕业,以及在不同疗养院辗转工作期间,她总是把杰茜带到靠近子女的疗养院生活。但是威尔逊发现,她母亲杰茜在经历这么多疗养院之后,没有一家是她认可的。后来杰茜告诉威尔逊说:她的要求很简单,想要一间可以能够锁上门的房间,在里面她可以想干嘛就干嘛,不需要听从其他人的安排。

人们追求的东西不同,也就导致生命的意义不同,那么死亡的价值也就不一样了。这里说的死亡价值不一样,是不能用有形之物来衡量的。

儒家讲究三大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身上有着有这样精神烙印的人之死亡,对于社会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

世上有伟人,但是平凡人更多,难道他们的死亡就没有价值了吗?站在追求理想的角度上来看,伟人的生命意义是在追求着“不朽”,而平凡的人也在追求自身的理想。无论是“不朽”,还是平凡理想,对于追求者来说都是一样的,都是属于追求者自身的生命意义,并无高下之别,优劣之分。

杰茜是在告诉威尔逊,哪怕是在生命最后的时间里,她需要的依然是自由,尽管即将面临死亡。

生命是宝贵的,但是再宝贵的东西,都会有贬值的一天。而我们需要认识到无论贬值到多少,哪怕是为零,或者最终消失,都无法磨灭他们在有价值时,存在的痕迹。这痕迹就是最终的意义。

葛文德就是在告诉我们生命最美的告别就是让这些痕迹存在,既好好活到终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六年级上册习作三作文 我生病的作文 敞开心扉作文600字 写石林的作文 作文我的手工 以乡情为题写一篇作文 五年级探险故事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一百字 游五里桥作文 暑假趣事作文150字 手工折纸作文 感恩自己的作文 舍与得作文800字议论文 自信心作文 精美作文500字 我的家乡敦煌作文 作文题目小学四年级 春节的作文100字 家长开放日作文 关于秋天的作文六百字 黑板作文 小花猫二年级作文 作文叙事 把握机会的作文 最想去的国家英语作文 快餐英语作文 作文文言文 托物言志的作文加赏析 作文有一种美丽叫坚强 运动会1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