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 为何成就远超“务于精熟”的徐庶等人?

2020-12-24 17:00:01
相关推荐

诸葛亮是三国时代的蜀汉丞相,他取得的成就不但造就了三足鼎立的三国时代,而且对中国古人治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理念形成也有深远的影响。历朝历代的君王都将诸葛亮作为贤臣的典范,甚至很多君王和名臣将相成为诸葛亮的铁粉。而他的成就不但影响着国家的上层,也深入到了民间的老百姓中,成为中国人公认的“智圣”的代表。对于诸葛亮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历史学者们众说纷纭,数千年来一直争论不休。其中有个说法是,诸葛亮读书的方法与别人大为不同,而这种方法上的差异照旧他的辉煌人生。

据史书的记载,诸葛亮隐居于隆中时,与颍川石韬、徐庶、汝南孟建、博陵崔钧等人为好友,一同在襄阳求学,是同窗的关系。当时徐庶等人读书“务于精熟”,读书时“卑躬早起,常独扫除,动静先意,听习经业”,求得“义理精熟”,可谓勤于治学,有锥股悬梁之功。然而诸葛亮却与众不同,他并没有像别人那样废寝忘食,而是保持的正常的生活习惯。但是他在读书方面“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自比于管仲、乐毅”,得到的结果是“时人莫之许也”。一般认为他们的读书方法不同,使得最终取得的成就相差极大。

这种说法在大方向上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在细节上却出现争论。尤其是对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的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说法,至今并无统一的意见。从史料上看,当时人推崇的是徐庶等人勤奋治学的做法,认为“务于精熟”才是治学之道,而对诸葛亮“观其大略”则表示不屑一顾。因此后世很多学者认为诸葛亮读书只读个大概,求的是读书广博而不是寻章摘句,所以诸葛亮知识面非常广,在治理国家中有着深厚的知识储备,这才是他成功的关键。而徐庶等人只精通一门或一类,在知识储备上有所欠缺,所以难成一国之相。

这种说法是有其道理的,但这种常人之理却很难站住脚。平常人认为读书要循序渐进,一门一类的读精了,才能转向其他的领域。而古人读书大多如此,很多人不但对书本掌握熟练,甚至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但这样的人中,大多数成为了迂腐的书生,只有极少部分成为国家之栋梁。

徐庶等人算是这种教育方法培养起来的国家栋梁,但在能力上与诸葛亮差距非常明显。实际上他们不但在知识储备的广博上远不如诸葛亮,在他们擅长的领域中也低诸葛亮一筹。这显然不符合大众心中的“精熟”强于“大略”观念,所以单纯的认为诸葛亮读书“看大概,求广博”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换一种思路,当事人对诸葛亮“观其大略”的做法不屑一顾,但徐庶等人却高看诸葛亮一眼,主动与诸葛亮结交,于是成就了“诸葛四友”的名声。如果诸葛亮的读书方法真的不可取,为何“务于精熟”的徐庶等人更看重诸葛亮?如果徐庶等人只是求知识广博的话,又何必与诸葛亮深交,只需要多看书就好。这种不合逻辑的情况,恰恰说明了诸葛亮读书方法具有高明之处,徐庶等精英正是看见了这个要点,才与诸葛亮为友。而普通人由于知识层次的差异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他们不能理解诸葛亮的高明,只能自以为是的评论。

仔细分析史料中关于诸葛亮读书的这段文字,其实可以看到里面隐藏的很多内容,而这些细节才是说明问题的关键所在。首先,理解这段文字的核心在“大略”二字,这是诸葛亮读书方法的精髓。很多人讲这个词语的说法与现代汉语结合起来,解释成大概和概略的意思,其实是大错特错了。这个词本意是两个词,分别指大和略,大为层次高远,略为战略、策略、方略的简称。“观其大略”的本意应该是站在很高的层次上去看书中内容的战略、策略和方略方面内容。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用通俗的说法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不论是现代的教科处,还是古代的书本都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书中大部分内容是作为辅助知识存在的,其核心要义没有多少。徐庶等人读书遵循古人读书的原则,对书中一字一句都搞得清清楚楚,则会出现一叶障目的弊端,难以把握书中的重点和核心。虽然他们在某一科目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却相当部分消耗在重要性不大的地方,反而难以抓住书中的要义。而诸葛亮站在更高的层次通读知识,对其进行分类筛选和总结规律,去芜存菁,从中抓住核心所在,其能力自然强于被课业压垮的徐庶等人。

而且书本上的知识经过去芜存菁后,真正需要读者掌握的内容就大幅度缩减,这不但节约了读书的时间,和减少了精力的耗费。如此一来,读者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看更多的书,使知识面得到扩从,于是诸葛亮在知识储备的广博程度上远超于徐庶等人。

这种读书便是我们常说的活学活用,是聪明人的读书方法。由于个人的智力水平和生长发育有天然的差异,所以书籍的编撰者不可能按照聪明人的要求编书,否者就会让绝大多数人看不懂。因此聪明人读书需要自己去总结和提取核心,做去芜存菁的功课。而像普通人那样读书,是对聪明人才智的浪费。

诸葛亮不但是聪明人,且多智而状妖,那是最顶级的高智商人士,自然不会采用因循守旧的读书方法。他在读书中抓住了知识的规律,自然就能事半功倍,很快地掌握,其学习效率和最终的成就都远超于常人。在那段史料中也充分地说明了这样的情况,原文中说诸葛亮“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便是他抓住书中核心要义的体现。这句话看似在讲诸葛亮的个人行为,实际上在这里面却隐藏着“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叹。常常读书的人都有此体会,当一个问题豁然开朗时,必然在心情上有种舒畅的感觉,甚至想大声呼喊出来。

这种心情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不同,但其根本是一样的,那就是知识的规律被读者掌握了,全书的内容了然于胸。从这段文字来看,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在诸葛亮读书时经常出现的。由此可见他读书的效率之高,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这种事情经常在早晨或夜里发生,可见诸葛亮读书时也是废寝忘食的,否则不会在别人睡觉时发出这样的行为。正是由于读书的勤奋,又擅长终结和提取书中要义,才让诸葛亮得到的知识在广博和精熟上超过徐庶等人,最终成就了一代贤相的传说。

水镜先生司马徽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便是从两人读书上对两人能力的评定。而徐庶等人虽然也是精英,但只能成为一州一郡的良才,比诸葛亮就差很多了。诸葛亮能在读书上表现出高人一等的方法和效率,在治国上的能力会被无限地放大。在对天下大势的判断,长远的战略目光,国家政务的掌握,都能体现出他这种透过现象抓本质的特点。因此在加入刘备阵营后,诸葛亮迅速在阵营中崛起,成为刘备身边的第一谋士。他在能力上远超同时代的人,能把握住历史的发展规律,都是来自于这种读书方法和思维模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真没想到作文四百字 校园作文350字 油灯作文 关于手机的英语作文 夏天的雨作文700字 难忘的一刻作文600字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作文400字 我最喜欢的一部电视剧作文 一年级国庆节作文 什么是幸福作文800字 美丽的动物作文 作文我是一个坚强的孩子 春节作文350 我为祖国自豪作文 爱就在我身边作文700字 什么的什么的作文 作文历险记300字 给爸爸写一封信作文 菊花的作文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作文 关于亲子关系的作文 告别懒惰作文 距离作文开头 运动会感悟600字作文 我家的小狗400字作文 有关取舍的作文 纪律作文400字 让自己美好作文500字 以争吵为题的作文300 成长的背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