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吕梁:人穷志不穷“枣糕哥”乔福平过上有尊严的体面日子

2020-12-24 18:45:01
相关推荐

脱贫故事

“滚糕,吃滚糕……”每天上午八九点钟,在市区人流密集场所,只要你留意,都会听到或者看到,几个推着老式自行车,胸前戴着白色围裙,后支架的案板上驼着热气腾腾的枣糕,干净利落地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所到之处,叫卖声便会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他们就是被市民昵称的“枣糕哥”一族。

农民,出生贫困,小微买卖,以苦为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通过自食其力,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是从事这个行当者最明显的特征。采访对象乔福平,便是这支名不见经传的生意人队伍中,将小本营生做得风生水起的佼佼者之一。

“滚糕”(在我们当地的方言中“滚”即是“热”的意思,“滚糕”顾名思义即热糕,是用一种叫黍子的谷物磨成面粉,放在蒸笼屉上先洒面后加枣,层层堆积,经蒸煮揉制而成的地方特色小吃,表面色泽金黄,内里黄赫相间,圆丘形状,厚如熊掌,口感绵软坚韧,筋道润滑,口味俱佳,素吃叫枣糕,油炸吃叫油糕。以现做热吃为宜,故为了吸引人,卖糕人便以“滚糕”叫卖。4月12日,在市医院门口“守株待兔”般“逮住了”长途奔袭有点喘气的乔福平。等到争先恐后买枣糕的人逐渐散去,开门见山说明采访意图后,他便和记者热络起来。他满怀欣喜地直言说,没想到像他们这个不值一提的行业和群体还有人关注。

现年49岁的乔福平,是离石枣林乡十里村人,岁月的风蚀让这个中等身材的汉子显得有些沧桑,但挡不住他直来直去的爽朗性格。二十几年,雷打不动,披星戴月起早贪黑,无论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每天凌晨五点钟起床,生火,拌面,拣枣,蒸糕,七点钟就得从十里村骑着自行车来到闹市区,抢先为市民及南来北往的人提供热气腾腾的枣糕。

说起卖枣糕经历的累和苦,乔福平滔滔不绝。他说,枣糕生意多在上午八九点钟到十二点前。每天为了把做的四五十斤枣糕卖完,他们要像“游击队员”一样拼命地满大街转悠,为了节省钱他们都蹬着老式自行车,一天下来,能挣百余元,行程都在四五十公里之外。

乔福平说,从业二十五年来,他骑坏了五辆老飞鸽,里程达到400000公里,可以绕行地球10圈。熟能生巧,丰富的阅历,也造就了他的一双“神手”。现在,顾客要斤要两,一刀下去,分毫不差。

乔福平坦言,之所以从事这个行业,是因为五口之家的生活压力太大,靠几亩薄地难以为生,常常寅吃卯粮捉襟见肘。而最让他难堪的是,祖辈们没留下“底财”,而是留下了代代“吃救济”不光彩的“穷名”。看到街坊邻里都利用城郊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凭借一技之长脱贫致富奔小康了,内心不服输的他便暗忖着,别人挣大钱,咱就赚小钱;别人能做到的,咱又不缺胳膊不缺腿,为什么就做不到呢?

记者手记

多年来,上午卖枣糕,下午种地务农,就是凭借这股人穷志不穷的劲,乔福平摘掉了贫困帽子,成为村里表彰的对象,过上了有尊严的体面日子。

对于脱贫,乔福平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他说,现在种地有粮补,看病有医保,穷了还有低保,真是生逢盛世啊!百业兴旺,遍地是黄金,就看你会拣不会拣。过去提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现在国家要求精准脱贫,都是为了老百姓早日过上好日子。精准脱贫的一系列政策是大方向,对农民个人来说,就要细化到小处,精准择业。

“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致富门路并不难,难就难在有没有谋事立业的勇气和坚持上。多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喊‘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真是把话已经讲透了,政策主张再好,扶持力度再大,但如果本人不借船出海,出力流汗,主动作为,老是想着天上掉陷饼,致富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脱贫的梦想就会变为现实的空想。”乔福平若有所思地说。

嚯,好一个不同寻常的“枣糕哥”。小学文化的乔福平,看似一个大老粗,没想到却是“满腹经纶”,说起来理论一套一套的。他快人快语,粗中有细,能把大道理寓于简单的生活事例中,接地气,有温度。民间也是藏龙卧虎,“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记者与他交谈后的感受。

多少年来,在街头经意与不经意间,总会听到“滚糕,吃滚糕……”的叫卖声,司空见惯,也就见怪不怪了。4月12日,晨练归来,上班途中,再一次听到响亮的叫卖声时,忽然间良心发现,他们多么不容易,一年四季,骑着老式自行车在市区迂回,靠辛苦养家糊口,累并快乐着。一次再正常不过的采访,都能让他们感动,那种淳朴,那种感恩,那种对生活充满信心的精气神,着实让人敬佩,更让人自惭形秽。反观现如今一些拿着俸禄的人,整天坐在办公室,风刮不着,雨洒不到,喝着纯净水,阅报、批文件,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着走,讨欢心的事抢着干,得罪人的事互相推,宁可留下隐患、贻误事业也不做“恶人”的种种表现,与“枣糕哥”那种为了生活拼命硬干的执著劲头相去又何其远呢?

“枣糕哥”乔福平,是生活在脱贫攻坚战主战场吕梁大地上的一个小人物、小角色,二十几年,他每天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依靠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凭着简单的小手艺起家,经过自己的艰辛付出,改变了连续几代人贫穷的命运。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城郊结合部的农民,一个再平凡不过的进城务工者,多少年来不等不靠,不听天由命,努力践行着“努力奋斗才会梦想成真”的信念,过上了红红火火的日子,值得赞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我市立地条件差,开放不足,发展滞后,群众思想封闭保守,一些群众认为靠自身努力无力改变生存发展现状,听天由命的思想长期积淀,部分群众依靠自身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不高、内生动力不足。缺精神、缺自强,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宁愿苦熬过日子,不愿实干过日子是一部分人的真实写照。贫困户是脱贫的主体和内因,帮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脱贫攻坚中,乔福平的打拼经历对于解决贫困户这个“内因”问题,无疑具有借鉴和代表的意义。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市能否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和全国全省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发力,更离不开千千万万个“枣糕哥”式人物的努力奋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成长的初中作文 我的上海之旅作文 作文秋天的雨300字 童年生活作文200字 自缚作文 期中考试后的感想作文 仿写鸟的天堂作文 关于伞的作文 小猴上学作文 关于勇敢的作文300字 真实的自己作文800字 关于环境的英文作文 周六的一天作文 2012年英语一作文 写郴州的作文 那个夏天作文 你真棒作文800字 运动会跳远作文 怀念家乡的作文 的英语作文 关于火锅的英语作文 二年级作文魔方 渺小而伟大作文 不同的角度作文 老师我想你了作文 小学生想象作文评语 关于新的作文600字 中秋作文初三 我的家族史作文800字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