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科学的人性论》——十三 美丽乡村的未来

2020-12-24 19:10:02
相关推荐

文/朱秋霞

十三、美丽乡村的未来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平等,大多数土地集中在地主手中,有地的地主不种地,而种地的农民又没有土地,农民向地主租地,终日在土地上辛勤耕耘,虽然“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却经年累月缺吃少穿。历史滚滚车轮向前,中国农民的命运在新中国翻了身,农民真正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过上了年年有余的宽裕生活,如今在新时代里,又获得了提升。

随着新农村改革的推进,从单一种植到多种经营,从种地小农到农场主人,农村发生了巨大改变,传统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方式被打破了,熟悉的鸡鸣狗叫、炊烟袅袅的景象渐渐成为了历史记忆,一片片新社区、新家园建起来了,历代人农民向往的幸福生活,在这个时代成为了现实。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切来得不容易啊!

解放前的中国,广大农民生活极为困苦,多数人连基本的生存都保障不了。建国后,农村经过土地革命,完成了历史性的大变革,使农民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土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业建设,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遭遇了旱灾,为了能吃上饭,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队里的地分给个人单干 ,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活日新月异,到处都是新气象,很快市场搞活了,经济复苏了,整个社会像机器一样运转起来了。

不善言语的农民用实际行动表达出对新政策的满意,分田到户后,为了多收入,天明干到天黑,根本不需要任何人督促。改革开放解放了思想,激发了人们的欲望,使人性的个体获取性得到了释放,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生产搞好了,粮食收入增加了,农民的生活大变样。

经历过困难时期的老人们,对于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都深有体会,他们由衷的赞叹:“确实越过越好了!”为什么生活越过越好了呢?朴实的老农说:“只要愿意干活不当懒汉,人勤地不懒,干得多粮食就打得多,日子就好过了呗!”

是的,只要出力干活就有饭吃,但是,在生产队时期,大家天天劳动挣工分,并没有人闲着,为什么还是吃不饱饭呢?为什么小岗村分田到户就能吃上饭了呢?因为,生产队时期,实行集体劳动,平均分配,人们多劳也不能多得,抹杀了人的个体获取性,因为人没有私心就没有动力。小岗村把地分给个人,多劳多得,尊重了人的个体获取性,强化了人的进取心,人就有了奔头,就能多打粮食吃饱饭。

农村实行责任制之后,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家家户户都有余粮,由于粮食价格低,农民有吃的没花的,挣钱的门路比较少。

1992年,市场经济全面放开了,给城市和农村都带来了新的转机,城市的私营企业蓬勃发展,出现了用工荒,给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进城务工的机会,打工潮兴起,农民不再只依赖种地了,况且打工带来的回报远超于种地收入,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农村的劳动力一旦进了城,很少有人愿意再回来种地,田地废弃或转租的现象越来越多。留在农村种地的农民为了增加收入,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促生产,使土地板结,农产品化肥农药严重超标,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影响。许多私营企业为了追求低成本,把生产基地建在农村,排放的污水废气污染了自然环境。改革开放以来,追求富足的生活成为社会共同的奋斗目标,用金钱衡量各种价值逐渐成为一种常态。这与西方价值观的侵蚀有关,也与社会环境的渲染有关,比如诚信缺失、信仰缺失等诸多社会问题的长期积累。

随着改革的推进,工商业成为了主流产业,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了,逐步地在改善农村现状,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惠民利民政策。特别是2006年《农业税条例》的废止,使缴纳了两千多年的皇粮国税的中国农民,从土地的枷锁中解放了出来,使他们成为土地的真正主人,这是我党执政为民的最直接的体现。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农业产品开始面对外国农业大国的竞争,单一的家庭生产单位无力进行市场竞争。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只能解决吃饭问题,不能解决发展问题。

因为农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有很多地方是需要协作完成的。农业机械和水利的问题都需要社会化服务来保障的,不可能每家每户都弄一套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如果完全按照个人主义,劳动生产成本是极高的,得不偿失,生产效率是低的,也发展不起来。比如,某人有10亩地,要多打粮食,就要买一个拖拉机,要打井修渠,这样成本就大大增加了。人性的社会性本质,决定了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是需要协同合作、相互依赖的。离开了依赖性合作性,个人发展受到了制约,就发展不好。因为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什么都是个人的,与别人没有关系,不需要考虑别人的问题,只考虑自己,不与他人合作,等于脱离了社会,怎么能发展好呢?

从解放后的农村各个阶段的历史变化来看,每一次变革都带来了生产力的提高,根本原因来自人性的释放,人性的本能欲望推动着社会发展。

第一阶段,建国初期的土地革命,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从无产到有产,满足了人性的获取性,广大农民发挥了极大的生产积极性,为新中国的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勤保障;第二阶段,改革初期的家庭联产责任制,改变了集体大生产僵化的生产模式,释放了人的个体获取性,刺激了人的欲望,广大农村变为希望的田野,人人劳动致富,丰产丰收,一改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第三阶段,废除了延续两千六百年的农业税,种地还给予补助,再一次提高了生产力;第四阶段,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农业的推进,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使农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释放了人的社会合作性。

乡村的改革过程也是人性的解放过程,从人性个体性的释放到人性社会性的释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符合人性的本质,因为人的社会依赖性是最根本的,合作共享、协同发展是人类文明传承的渊源。

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来看,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在发挥着自己的价值,为他人服务,为社会做贡献。

事实上,事物的发展规律,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新农村建设和土地集约化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普通人没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大部分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得失。如果从整体和历史的角度看问题,农业是国家的根基,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农业的发展必须未雨绸缪。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越来越少,农村空心化严重,种地没有后续力量,再过十年二十年,真没有人种地了怎么办?现在还在坚持种地的基本都是老年人了,这一代人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不舍得让田地荒芜,种地在他们心中与赚钱无关,与本分有关。

为什么说农业社会化服务和集约化生产是一种发展趋势呢?

新农村整合之后将统一规划供暖、供水、燃气、路灯、绿化,建成一个社区,逐步完善、科学的规划,比如,幼儿园、养老院、社区医院、娱乐场所等基础建设。现在每家每户分散着种二亩地,收益并不多,起不了推动生产力的作用,土地集约化之后,农民虽然还是农民的身份,但是从原始的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了,把土地租给农场或者土地入股都有收益,也可以在农场打工,也就是把土地变更一种股东的方式,获得收益。

历史总是在向前推进的,一场社会大变革正中国大地上进行着,中国人民迎来了信息数据化时代,庞大的农民群体必不可少的参与进来,新科技带来了新生机,新鲜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物流系统快速地运送到全国各地,变成人们餐桌上的美味。科学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农民的满足感、获得感、幸福感。

在新的时代里,继续深化改革,打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乡村,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乡村,我们相信,中国乡村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打屁股女生作文 放慢脚步作文 网上购物英语作文 创建文明城市作文 小学生作文选 一件后悔的事作文 我的书桌作文 科幻作文500字 人与自然的作文 小学六年级英语作文 六年级作文变形记 可爱的家乡作文 三年级童话故事作文 关于秋的作文 欣赏自己作文 自然景物作文 家乡的秋天作文 听雨作文 说明文400字作文 关于实验的作文 中考作文满分范文 我们的校园作文 我的小伙伴作文 我爱妈妈作文 教师资格证作文 800字作文大全 研究报告作文 初一作文大全 英语六级作文 美丽校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