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五大探索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

2020-12-24 20:40:01
相关推荐

仙阁幼儿园举办有趣的垃圾分类亲子游戏,家校社联合共同宣传,做好垃圾分类。

▲学生们在思明区“红色剧场”参加“童心向党”红歌赛,用歌声表达爱国爱家爱校情怀。

▲公园小学的闽南文化节中,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剪纸。

到农场插秧、拔花生,到专业学校学习汽车修理、点钞,在研学夏令营中亲身感受“劳动是幸福的”;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制作“爱的纪念册”,在难忘的回忆中学会感恩;变身“英雄小八路”讲解员,在深情的讲述中感悟红色精神;“小手牵大手”一起进行垃圾分类,养成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

蒙养之始,以德育为先。长期以来,思明区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探索把德育融入课程、文化、育人、实践等载体,让看似枯燥的德育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在孩子身上开出灿烂的德育之花。

管中窥豹,探寻思明区德育工作的一些破题之举,或许将对如何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起到借鉴意义。

文/本报记者吴晓菁吴燕如

通讯员魏毓毅黄丽虹陈仲鑫

图/思明区教育局提供

探索1

研学旅行

学生学农学工,尝甘苦学技能

启示

把教室搬出学校,让学生走进社会——思明区通过研学实践与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引导学生从课上走到课下,从校内走向校外,从思想认知到亲身体验,德育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

每年暑假,竹坝农场都会迎来一群孩子——厦门双十中学思明分校的学生,他们在这里体验三天两夜的学农之旅。

“双脚踩在泥里,又粘又滑,站不稳,还要一边插秧,真的很不容易。”回忆起那趟难忘的研学之旅,厦门双十中学思明分校学生王靖威仍历历在目,“短短几天,我体会到每一颗粮食的来之不易。”

看上去不起眼的一株花生,拔起来却挂着满满一大串果实。学生白永欣回味道,没有经过自己动手实践,就不会明白成长背后的努力,“劳动不易,却很幸福,收获很大”。

学农,也学工。孩子们还走进厦门工商旅游学校,跟着专业老师学起了汽车修理、点钞、中西面点制作、客房服务等颇具专业技术含量的课程。这样的职业体验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门,学习了各行各业涉及的知识。

“形式多样的研学不仅让孩子有更多的经历,更给他们提供更加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内心,这也是德育的新尝试。”厦门双十中学思明分校副校长吴素燕说,“我们希望在孩子的心里埋下一些种子,静待开花结果,或许是八年、十年。”

研学成为一道边走边学的德育风景——思明区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把研学作为德育教育的新模式。

就在上个月,槟榔小学也开启了一年一度的春季研学。和中学不同的是,小学的研学并不在外过夜,不过,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研学主题,给孩子们带来了新奇的体验。

五年级的学生很文艺,他们研学的目的地是鼓浪屿博物馆。学生彭以恒拉着其他五个同学组成“研学先锋队”,并完成了一份研学报告,他说,研学提升了大家的能力,也刷新了知识,受益匪浅。

在学校看来,六年级展示了研学的最高境界——回归课堂,他们将游乐场游玩与数学相结合,探寻其中的数学知识:“跳楼机是直线运动,属于同一平面内的平移”、“旋转飞杯其实是有规律的,它通过两种不同的旋转方式让游客体验眼花缭乱的感觉”……

“德育的开展更需要让孩子在实践中感悟,研学为德育工作开辟了新的路径。”槟榔小学德育处主任叶成斐认为,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从课内学习走进社会实践,从远离课堂到回归课堂,在实践中培养了努力学习、团队合作等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对他们的意志品质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探索2

校园文化

主题活动培养学生懂感恩更有爱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校园文化建设或许有着这样神奇的力量。思明区不断优化文化育人的氛围,充分利用各种传统节日,营造各具特色、精准无误的校园文化,“出神入化”般地对每个学生进行身心洗礼。

孙若曦是厦门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她为爷爷奶奶亲手制作了一本“爱的纪念册”。一张张充满回忆的照片,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心声,都体现在这本纪念册里。

“这是我和爸爸一起做的,现在我们还会时不时拿出来看看。”这份爱的作业,串起了三代人的情感,孙若曦回忆道,当时她找爷爷奶奶要了许多老照片,还听爷爷讲述过去从军的故事,“爷爷好厉害,获得了那么多的勋章,他是我的榜样。”

实际上,“爱的纪念册”是厦门第二实验小学德育活动风生水起的生动剪影。校长陈燕华说,让孩子们制作纪念册的目的是让他们了解爷爷奶奶年轻时候的光阴故事,学会感恩。

紫色感恩、红色欢乐、橙色温暖、黄色服务、绿色生命、青色传承、蓝色辽阔——七大关键词串起了厦门第二实验小学学校德育活动的七彩名片。

“红红火火过大年、雏鹰假日小队、重拾华夏记忆、游学让我更精彩……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开展的各种系列化活动,让学生的品德认知、行为操守、气质心灵在美丽的氛围中得到了升华。”说起用学校文化来推进德育工作的成效,陈燕华如数家珍,“我们希望给孩子留下多姿多彩的七彩童年。”

学校文化的神奇之处在于,每一个孩子身处校园里,都能在无形之中被影响,在文化中被熏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潜移默化。

地处老城区的公园小学,年年举办闽南文化节。闽南文化“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了校园的各个角落:几乎所有孩子都能说一口流利闽南话,唱几首熟悉的闽南歌谣,侃几句闽南歌曲艺术,玩几个传统的闽南游戏……

六年级的马晨凯,在上小学之前几乎不会说闽南语。如今的他成了“闽南文化迷”,不但学会了讲闽南语,还经常登台演绎歌仔戏、答嘴鼓、讲古和南音,“和同学一起学习闽南传统文化,很有趣。”

副校长庄少芸说,通过闽南文化的传递,不仅孩子们感受地方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可以培养大家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探索3

红色之旅

爱国英雄故事,学生解说有一套

没有理想信念会导致精神“缺钙”。思明区将红色文化教育细化到青少年德育工作中,创新红色文化传播载体形式,让广大青少年铭记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优良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推动红色文化薪火相传。

“讲到这段故事时,指向沙盘的具体位置,让参观者听得更直观……”在“英雄小八路”何佳汝奶奶的细心指导下,近20名学生学习讲述英雄小八路故事。每周三下午,何厝小学都会举办英雄小八路纪念馆“小讲解员”培训课。这些学生是学校新选的“后备力量”。

四年级学生刘梓钧学得特别认真,能够成为“小讲解员”,他比谁都自豪,“我的太奶奶林淑月就是英雄小八路成员。作为英雄小八路的下一代,我更要为继承英雄小八路勇敢、团结、爱国的精神出一份力。”

何厝小学是英雄小八路的母校,是中国少先队队歌的发源地。如何用好“英雄小八路”精神教育学生?何厝小学用红色文化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工作,传承红色基因。

何厝小学德育处主任陈婕慧介绍说,“学校德育工作秉承‘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理念,通过开展‘队歌精神代代传’系列活动、成立英雄小八路中队等,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种下红色的种子。”

镜头切换到位于鼓浪屿的思明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基地。每个星期的周四至周六,都有一所思明区小学的学生们走进实践基地的“思明区红色剧场”,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之旅”活动。

去年7月,思明区在鼓浪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基地启动“红色剧场”。依托这一平台,思明区教育局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红色之旅”实践活动,深受学生喜爱。思明区青少年宫实践活动部部长吕振涛介绍说,“通过活动,孩子们对红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领悟,通过红色文化的教育熏陶,大大激发了孩子爱校、爱家、爱国情怀。”

据悉,从去年7月启动至今,共有17所学校,超过4500名师生参与了思明区“红色之旅”活动。

探索4

实践平台

比拼垃圾分类,学生争当“纠错员”

垃圾分类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思明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宣传垃圾分类成为一道亮丽的文明风景线。思明区各学校积极推进垃圾分类课堂教学和学科融合工作,广泛开展垃圾分类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形成文明绿色的生活方式。

厨房、客厅分别摆放厨余垃圾桶、其他垃圾桶,一个专用盒子用来装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集中摆放,客厅墙上挂着自创的垃圾分类漫画。在群惠小学四年级学生王钧正的家中,垃圾分类氛围十分浓厚。王钧正的爸爸王小珉打趣道,“现在终于不会再被儿子纠错了。”

去年3月,群惠小学启动垃圾分类工作后,学生在学校的指导下,个个在家中当起了“纠错员”,监督家人做好垃圾分类。王小珉说,“这样的做法效果很好。”

小手拉大手,大手牵小手。作为学校家委会秘书长,王小珉深有感触,“学校组织的‘小手拉大手’假日小队在行动,活动得到家长学生的热烈响应。以班级为单位,在中队辅导员和家委会的组织下,大人小孩走进社区宣传垃圾分类,倡导文明绿色生活,孩子的环保意识越来越高。”

群惠小学德育处主任徐晨来介绍说,“学校以做课题的思路,沿着‘垃圾不落地我能行、垃圾分类(减量)我领悟、垃圾循环(变废为宝)我践行’三个层次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家校社联合共同做好垃圾分类。今年暑假学校还将组织垃圾分类研学夏令营,构建垃圾分类研学校本课程。”

不仅在小学,在思明区的幼儿园和中学,垃圾分类工作同样开展得有声有色。在仙阁幼儿园,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学校将垃圾分类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建立“资源角”,把孩子们从家里收集来的废旧物变成美术区的材料、游戏玩具;将剩菜剩饭等厨余垃圾埋在土里,变成有机肥料;将“垃圾分类”纳入课堂教学,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课程……垃圾分类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植入小朋友的心中,小朋友个个成为家庭小小环保督导员。

设立党员督导岗,有效促进校园垃圾的精准分类;深入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我先行”义务宣讲、义卖活动;联合家长,开展“小手牵大手”垃圾分类亲子实践活动……作为垃圾分类的试点学校,厦外瑞景分校积极探索与社区联动、与家庭联动的模式,家校社合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让垃圾分类成为自觉行动。

探索5

父母学堂

有爱还要有智慧,专家科学引导家教

思明区积极转变传统的家校合作观念,改进家校沟通方式,积极创设平台,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职能及家长作用,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青春期初入阶段,家长们需要关注孩子的哪些方面?五年级黄金期,家长如何配合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月20日晚,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演播厅里人头攒动,一场“家庭教育的智慧”讲座吸引了350名家长参加。

这是思明区中小学德育宣讲团“父母学堂”举办的讲座。此次参加的是五年级学生的家长。录音、拍视频、记笔记……家长们深受启发,通过各种方式记录内容。

家长谢仍菲频频点头,她对专家提出的“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重要性”非常赞同。“我们从小就进行亲子阅读,儿子现在写作下笔比较快,这与阅读的积累是有关系的。”家长陈晖敏则形容这场讲座就是一场“及时雨”。她说,“每一次的‘父母学堂’我都会参加,收获很大,引导家长学会科学地家教。”

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德育主任陈斌介绍说,“五年级的孩子正步入青春期,我们希望通过专家引导,让家长和学校一起更好地帮助孩子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思明区创新平台落实协调育人机制,“父母学堂”就是德育工作中的一大亮点,深受家长欢迎。

《构建学习型家庭,与孩子共同成长》、《绽放化蝶》感恩系列活动、《携子之手,决胜中考》……在今年更新的“父母学堂”宣讲主题菜单中,30个宣讲主题涵盖了青春期情感、亲子沟通、学习习惯养成、励志感恩、衔接课程、考前考后指导、亲子拓展活动等课程。

思明区教育局德育专干魏毓毅介绍说,思明区教育局将“父母学堂”讲座主题制成“菜单”,让学校根据需求自主“点单”。宣讲内容还可根据学校需求灵活更改。

早在2013年,思明区中小学德育宣讲团就增设了“父母学堂”,并将“父母学堂”纳入学校家长培养体系。截至2018年3月,“父母学堂”共举办137场讲座,备受好评。思明区在市级家长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思明区共有33所中小学、幼儿园荣获“厦门市示范家长学校”称号。

(来源:厦门日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有趣的静电实验作文 有关打扫卫生的作文 热点作文800字 小学生军训的作文 真实的我作文500字 欣赏的作文题目 做一道美食的作文 460字作文 写爱的作文300字 搬桌子的作文 雪景的作文 生日的英语作文 开卷有益600字作文 什么什么二三事作文 韧战作文600字 健康作文500字 初中作文训练 怎样辅导三年级作文 红烧牛肉的作文 我喜欢向日葵作文 敢于尝试的作文 学前教育作文 无私奉献的作文开头 文明礼仪的作文200字 文竹的作文 作文的要素 教师节作文二百字 丢手绢作文 介绍莆田的作文 关于比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