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儒家 道家 法家 哪一家更适用于企业管理?

2020-12-24 21:40:01
相关推荐

摘要:正确而全面地认识中国哲学儒、道、法三大家的思想特点,避免我们对三大家产生错误认知,或者固执于某一家舍弃他家导致不当利用,造成管理不健全问题的发生,从而能够根据企业组织发展需要,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变化地选择吸收最适合的主要学派思想,辅以其他家思想,以更好地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实现古为今用天,学以致用。

关键词:仁爱、谦让、赏罚、价值、管理

前言:我们知道中国哲学主要包含了儒家、道家和法家。学习哲学目的是让我们工作生活得更好。那么儒家、道家、法家哪一家更适用于企业管理呢?本文分四个章节,第一章分三节就三个学派主要思想分别进行介绍;

第二章分三节进一步分析各家思想的主要特点;第三章分两节分别介绍企业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和企业组织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对管理需求问题;

第四章共三节,依次介绍了组织发展阶段六爻划分、三家思想在企业发展阶段六爻中的应用,并最终得出结论。好让更多的中国哲学学习者,对中国哲学三个学派思想特点和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管理需求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更好地将三家哲学思想运用于企业管理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正文:

一:儒家、道家、法家各自的主要思想、特点

1.1:儒家主要思想与代表人物。

在中国哲学儒、道、法三家中,儒家思想作为当今社会最主要的学派,被广泛地传播,影响教育着我们每个人,可以说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儒家了。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两本著作《论语》和《孟子》也具体地说出了他们的思想主张,孔子提出“仁、礼、孝”价值的本体功夫,“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克己复礼近仁”、“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提出“尽心、养气、立志”的本体功夫,尽心知性知天,存心养性事天,“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总之,儒家“君子圣人”的理想,引导我们去向“至诚、至善”,只要我们把“格致诚正”的基本内功练好了,就能够把“修齐治平”外在事业就能一一落实。

1.2:道家主要思想与代表人物。

三大家之中最需要重点介绍的就是道家,一是因为道家常被我们误解,认为道家是消极避世;二则因为道家有两个代表人物,而他们的处世哲学不同,往往被一概而论。道家两个代表人物一是老子,一个是庄子。

老子的主张“无为”的核心价值,具体表现的要点为“守弱”、“谦下”、“利他”、“不争”。作为一个领导者当“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做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越是高阶的领导越是要减损私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观察到社会人事变化规律,反向运行发展,凡事过度则犹不及“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领导者只付出、不争功更会被众人推崇“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可见老子的“无为”并一般人认为是消极的,不是对社会事业什么都不做,相反,老子是积极入世,他是对自己的私利无所作为,同时他为公众利益福祉所做出遵循自然之道的行为看似什么都没做,却做了很多,是无所不为。

庄子主张“逍遥”的价值本体,其所追求的理想不在社会体制之内,而是“与世无争”,超脱社会世俗的角色与价值,追求自我精神超越的神仙意境。虽然他在《应帝王》中提到了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

明王治理时,功劳广被天下,却好像与自己无关,教化普施万物万物,而百姓不觉得有所依赖,拥有一切但不能描述,使得万物可以自得而喜;立足于神秘莫测的地位,遨游于虚空无有的境地。他仍是想体现的是顺自然,逍遥于世外的心境。

他提出的心理修养智慧如“以明”、“两行”、“因是”、“和之以天倪”等等。应以清明的智慧心去关照一切,智慧的高手拥有高超技艺却有着不行为冷静,不会去用智慧去做是非、分别的认识行为,保留着事物本身的“庸(常)”。

那也就离开了市俗一般人的应用,那个时候就到达用而不用,一切无为而为之的境界“是故滑(南怀瑾说古代读音古gǔ,现代读音为华huá)疑之耀,圣人之所图(据闻一多说当读作“鄙” bǐ)也。

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智慧之人往往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在本质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猴子喜怒变化”是猴子的“因是”所致,圣人也能够调和是非,“两行”就是让是非并行不冲突,放下对立,两边皆可“ 狙(ju)公赋芧(xu),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当我们遇到了别人从各自角度坚持己见争论不休时,当遵循客观自然的分际,顺应无穷的变化去调和,“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因循利导去化解解除纷争,忘掉生死是非,达到遨游于无穷的境域 “何谓和之以天倪?

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1.3:法家主要思想与代表人物。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主张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核心价值,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在法家看来,好利恶害,趋利避害是古往今来人人固有的本性,因此,每一个人在利弊之间都要趋利避害,这是法家的人性观。

韩非的人性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依照这个人性观,提出实现治理的手段是“赏罚二法”,韩非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他主张君主集权的统治“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人主》)。法家的诚信观,注重诚信“其王信明圣,其臣乃正。”、“刑赏信必,则善劝而奸之”。

法家坚持人们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物质基础有着直接且紧密的联系,当社会的物质财富足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时,人们就会行仁义、讲道德。法家先驱管仲在《管子·牧民》中提出:“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韩非在《五蠹》篇中论述到:“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

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二:进一步深入分析儒家、道家、法家三家思想的优势、作用。

2.1:儒家思想扮演的角色定位与作用。

儒家是积极入世的。它就像一个热血青年,充满激情,积极进取,满怀豪情壮志。它年轻富有活力,它催人奋进,也是感性的。

按照人的气质类型划分,是多血质(表现为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热情高涨,直率豪爽,有魄力。精力充沛,表里如一,刚强果敢,反应迅速,体验强烈,深刻而稳定。行为坚韧不拔,智力活泼敏捷。能以很高的热情埋头事业。兴奋时,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精力耗尽时,情绪又一落千丈。)和胆汁质(表现为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感情外露,遇事敏感,思想活跃,可塑性大,对环境适应性强,快人快语,善于并易于结交朋友,有很强的活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儒家在培养教育方面更能发挥作用,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有着高素养、远大理想抱负的热血青年。

2.2:道家思想的角色定位与作用。

道家老子:积极入世的,看问题更冷静,更沉稳,更理性,感觉是成熟的中年和老年。按照人的气质类型划分,是粘液质(表现为人平静,情绪不易变化,也不易外露。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不为无关的事情分心,埋头苦干,有耐久力,态度持重,不卑不亢,不爱空谈,严肃认真;处变不惊,总能三思而后行。能坚定地执行已做出的决定,不紧不慢地去完成工作,对自己的行为有较大的自制力。)

老子无为谦让,可以更好地领导团队,老子功成身退,遵循天之道,也会让团队秩序更好地交接传承,不至于居高位者为抢占资源,该退即退,该下就下,让后起之秀有机会登台发挥。

道家庄子:在世而超世,逍遥自在的活神仙,游走于社会政治体制之外,自在逍遥。按照人的气质类型划分,是抑郁质(表现为沉静,深沉,易相处,人缘好,办事稳妥可靠,做事坚定,能克服困难;敏锐、稳重、体验深刻,有较多的敏感性,能感觉出一般人所觉察不出的事。富于想象,办事谨慎,对力所能及的工作坚韧不拔。)

道家庄子逍遥于社会体制之外,正是因其深谙人情世故,心无世俗之欲,外天下忘我,安时处顺,从而更深入、更精准地看到事物的根本,拥有高明的人生智慧,从而获得清净的,没有烦扰、纷争的逍遥处境。这种思维有利于我们和谐的环境氛围,愉悦的身心。

2.3:法家思想的角色定位与作用。

法家:是积极入世的,法家的目标是富国强兵,法家认识到“民之内事,莫苦于农,民之外事,莫难于战”。要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就要推行农战,利用赏罚的手段解除农事之苦,战事之难的障碍,使民从令如流,努力耕战,让国家强盛。

法家就执行国家政令的铁血战士,冷酷无情的机器战队,整齐划一,所向披靡,是高压线,触碰则亡。气质类型划分,是多血质(表现为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热情高涨,直率豪爽,有魄力。精力充沛,表里如一,刚强果敢,反应迅速,体验强烈,深刻而稳定。行为坚韧不拔,智力活泼敏捷。能以很高的热情埋头事业。兴奋时,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精力耗尽时,情绪又一落千丈。)

三:企业组织生命周期发展阶段理论及其管理需求

3.1:企业组织生命周期知识介绍;

管理界普遍认为,组织像任何有机体一样,存在生命周期,生命周期包括形成、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1972年,美国学者L.格雷纳(L.E.Greiner)提出了组织成长与发展的五阶段模型,他认为,一个组织的成长大致可以分为创业、聚合、规范化、成熟、再发展或衰退五个阶段。

组织的不同成长阶段总是伴随着不同的组织特征,如管理重点、组织结构、领导方式、面临危机等各有其特点。每一阶段最后都面临某种危机和管理问题,都要采用一定的管理策略解决这些危机以达到成长的目的,而每一个阶段所面临的特定危机或问题的有效解决,又会将组织推向下一个发展阶段。

3.2:企业组织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对管理需求。

美国学者L.格雷纳(L.E.Greiner)所总结的以企业为例的不同发展阶段中组织特征及问题。

第一创立阶段。企业强调技术和创新精神,管理的重点是生产和销售,该阶段组织结构是非正式组织,是个人型企业家式的领导风格,面临的问题是领导危机。企业创立者需要用足够的影响力,才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吸引到具备新产品研制技术人才和销售人才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第二个阶段——定向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管理的重点是操作效率,该阶段采用集中职能型组织形式和指导式的领导风格,面临的问题是自主权危机。创业者让位给能干的经理人员,后者加强了对组织的集中领导,并通过完善的职能部门来建立正式的控制标准、职工奖惩和上下级沟通制度。随着多角化经营、跨地区发展,职业经理也就需要更多的自主权。

第三阶段分权发展阶段。组织进入授权期,管理的重点是扩大市场,组织结构是分散式的地区性事业部制,采用授权式的领导风格,企业面临的问题是控制危机。

随着企业多角化经营、跨地区经营的发展,企业经营规模逐渐扩大,高层经理将较大的权限和责任委让给其下属的产品、市场或地区事业部经理,自己不再担任日常管理事务。伴随这种分权的实践往往产生失控问题,于是高层经理又设法去控制整个公司。

第四个阶段,即协调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管理的重点是强化组织,组织结构是直线管理及生成集团和超事业部型,采用监察式的领导风格,面临的问题是官僚危机。

企业建立新的规则和秩序,加强各部门的计划、财务和文化的控制,以保持组织的整体性。相应的,组织结构方面的主要措施,是加强总公司的职能部门对事业部的监督、协调和控制,甚至在总公司和分部之间建立超事业部(或集团部),负责下属有关事业部的战略规划和投资回收,并在总部设立监督部门来控制和检查各集团部的经营战略。这些正规化的措施虽然有利于增强各事业部之间的相互配合,但却带来了公文繁琐和上下级之间及部门之间关系紧张等弊端,导致官僚危机产生。

第五个阶段——合作发展阶段。此阶段管理的重点是解惑及革新,组织结构属于矩阵结构任务小组的形式,采用参与式的领导风格,但组织也会会面临诸如成员心理饱和等新的问题。

这一时期强调管理活动要有较大的自觉性,强调个体之间的主动合作。其主要措施是,引入社会控制和自我约束的新观念,将奖励的标准改为协作绩效和创新实践,以及成立任务小组和矩阵结构等等。这些措施一方面又使组织成员承受高强度的协作和创新压力。

四:从发展变化需要的角度选择利用三家思想

企业组织有不同的生命周期,在每一个生命周期阶段,也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那么儒家、道家、法家三家哪一家思想更适用于企业组织的管理呢?

4.1:从周易六爻的角度,看待企业组织的发展变化。

我们知道有一门专于研究“变”的书籍,那就是《周易》, “变通”是《周易》的灵魂 ,“知几”是《易经》的神智 ,它教我们知几入微,知常处变,处变知几。周易的六爻,就是观变异的,变爻,研究解决变化问题。

企业的发展是有生命周期的,而且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用周易六爻将企业组织的不同阶段进行对应划分:

企业组织的创立期是一爻,是新生发育期,相当于人的童年时期(0-5岁);定向发展阶段是二爻,企业开始探索成长积累,相当于人的少年时期(5-14岁);分权发展阶段是三爻,此阶段企业组织经过磨砺磨练茁壮成长起来并已有一定的基础,相当于人处于青年时期(15-29岁);

协调发展阶段是四爻,这个阶段企业组织已经发展壮大充沛,相当于人的壮年时期(30-44岁);五爻是合作发展阶段,企业组织各方面均已成熟稳定,相当于人的中年时期(45-59岁);六爻则是维持衰退阶段,企业组织老化,不断收缩退化,相当于人的老年时期(60岁以后)。

随着大数据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技术革新日新月异,任何一个企业组织不管处于哪一阶段,哪一爻,如果不顺应环境发展需要“化而裁之”,可能刚创立还没发展起来就会中途“夭折”,根本到不了从成熟到衰退因“组织老化”而结束的“寿终正寝”。就像人一样,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有病需要及时医治,“化而裁之”并“推而行之”,变而通,通而久,才能保身、全身,“变而通之”以尽年。

4.2:儒家、道家、法家三家思想在企业发展阶段“六爻”的应用。

企业组织的六个阶段,除了到最后衰退阶段,之前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儒家思想指导。相对来说,在第一爻“创立阶段”,面临的问题是领导危机,最需要有儒家思想来指导。儒家修齐治平积极入世,具有承担社会责任和服务奉献精神。创立者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拥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树立美好的企业愿景,这样就能提升自己影响力和感召力,吸引到所需人才。

第二爻“定向发展阶段”,需要解决自主权危机,需要创立者让位、让权于所属经理,除了儒家仁义礼智思想,更需要道家老子的谦让不争之德,后起身,外其身。

第三爻“分权发展阶段”,企业解决控制危机,这个时候处理儒家君子圣人的品德修养教育,更多地需要法家思想“中央集权,赏罚二法”来“定分止争,兴功惧暴”,确保下属的产品、市场或地区事业部能按规则、有序地服从总公司的领导。

第四爻“协调发展阶段”,发展面临的问题是官僚危机,需要法家、道家、儒家三家相结合,儒家君子圣人品德修养教育;法家“赏罚二柄”;拥有道家“反者道之动”指导思想,并及时行动“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俯瞰洞见,防微杜渐。

第五爻“合作发展阶段”,组织也会会面临诸如成员心理饱和等新的问题。该阶段也可以继续将思想进行应用,法家赏罚激励,将儒家思想境界格局提升教育、道家思维思想引导等等。

4.3:总结得出结论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三家均有利于企业组织管理的思想,只是需要我们根据企业组织发展的客观情况,根据企业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产生的需求去选择,并灵活地运用。如果固执于一家,不但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甚至会出现反作用,如古时候的暴政导致的农民起义。相反,只有将它们综合运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比如儒家的有与进和道家的无与退相结合,比如法家的赏罚与儒家的仁德相结合等等。

原创来源:杜保瑞教授国学经典私塾硕博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运动会作文400字 感恩的作文 假如没有网络作文 写一篇游记作文400字 扬起理想的风帆作文600字 我最喜欢的玩具汽车作文 我学会了做饭600字作文 童年趣事作文四年级 操场上作文 芦荟 作文 散步的作文300字 自然风景作文400字 写同学的作文800字 的颜色作文 辛苦的暑假作文400字 师生情满分作文 景物描写小作文 写人品质的作文 诚信最珍贵作文400字 按照空间顺序写的作文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作文 作文框架 关于母亲的作文500字 月考后作文 运动会的作文结尾 小学生作文网课 调查报告作文 有你同行作文600字 夏天的荷花池作文 历经磨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