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战国时代法家为何战胜儒家 墨家 道家脱颖而出?力挽狂澜造统一

2020-12-24 23:05:01
相关推荐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战争四起,这是一个大争时代,但同时又是我国历史上思想炸裂的黄金时代,也是奠定我国古代社会基础的时代,是古人意识形态的转折点,毫不夸张的说,春秋战国时代,是华夏文明在历史长河当中繁衍生息的根本。

春秋时代是建立在思想解放之上的,最突出的当属诸子百家流派的百家争鸣,十家九流的各种学说,在那一历史时期相互碰撞,绽放出了许多的火花,他们的思想影响了很多人,同时也给了很多国家明确的治国之道,堪称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思想解放时代。

到了战国时代,整体局势是以战争为主,各大诸侯国之间的群雄逐鹿,将华夏文明推向了统一的历史进程,在这一历史时期,春秋时代的思想主张也体现出了很大的作用,各诸侯国都有自己推崇的主流学说,把他们的发展也建立在不同学说的思想之上。

虽然这样的情况,让春秋战国时代变得十分混乱,但我们从混乱之中却可以寻找到许多的真理,也能够感受到那一历史时代华夏文明的发展潮流,同时也因为纷争才有了更加适合古代历史发展的制度,这才将华夏文明推向了一个更加辉煌的历史时代。

01

春秋战国时代,法家学说在诸子百家流派中脱颖而出

那么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家的救世方式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以春秋战国时代最终的结束来看,法家在战国时代的舞台上拥有着比较崇高的地位,那么它又是凭借什么在诸子百家当中脱颖而出的呢?本篇文章重点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一看各大家的救之策,到底是什么?在丰富多彩的学说和主张中,法家学说到底具有哪些优势?

02

战国时代,儒家并没有成为主导思想

我们先来看一下春秋战国时代,占据主流的儒家、墨家、道教、法家等四家,都有怎样的观点?儒家在我国整个古代社会发展中,都占有崇高地位的;但儒家真正的成为治国指导思想,真正占有主导地位的是在汉武帝霸主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所以,战国时代的儒家其实没有很大的表演舞台。

那时候的儒家最重要的观点其实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孔子的克己复礼和仁义道德,另一部分则是孟子主张的王道。其实,无论是孔子的观点也好,还是孟子的观点也好,他们的着力点在于以道德来控制一个国家,在于自下而上的进行改善。

03

儒家强调以德治国,遵守周朝礼乐制度

孔子的克己复礼是建立在西周的统治制度之上的,希望各大诸侯国能够安稳和平的发展,能够严格的遵守西周遗留下来的礼乐制度,不要有任何僭越的行为,同时他还推崇道德的力量,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人们都能够有着比较高尚的品德,那么国家的治理就会变得相对容易。

而孟子的王道几乎也是立足在这之上的,在孔子的观点上更进一步发展,最典型的例子就在于孟子见梁惠王和梁襄王时所说的话,他希望国家能够从百姓的养生丧死等各个方面进行改善。

君主拿出绝对的仁义道德去面对百姓,让百姓们活在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当中,让他们不愁吃不愁穿,让他们生有所存、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那么社会的不确定因素就会大幅度降低。其实,儒家是希望通过循序渐进的王道政策,来让一个比较纷乱的时代回到安定的环境当中。

04

道家推崇无为而治,君主不能太多干预社会发展

道家则是推崇一种无为而治的方式,需要重点强调的是,道家所推崇的这种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在道家的观点当中,无为而治是一种无所为,同时又无所不为的治国形式,并不是说,要所有的人都待在家里什么都不干,而是说君主不能够太多的去干预社会的发展生产,不能过多的去干涉平民百姓们的决定,以免影响他们对于生产力的创造。

事实上,我国古代历史上很多的盛世,都是在老子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之下创造的;“无为”这两个字的解释就是不妄加作为,要遵循客观规律而为;而这种观点立足在战国时代,就是希望君主不要太过于将着力点放在提升国家实力上,不要拔苗助长,不要太过于企图拉开国与国之间的发展差距。

道家的无为强调,将国家的发展生产归还到历史规律当中,遵循客观事实来统治国家,如此以来就没有对于利益的太多追逐,自然就会让以利益纷争为主的战国时代,变得相对平和;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由利益纷争而引起的战争。

05

墨家兼爱非攻思想,比较草根化,平民化

而墨家的思想是比较草根的,因为墨家的大多数人并不像儒家人那样,本身就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所以墨家的思想也是比较平民化的,主张的是兼爱非攻,延伸来看就是提倡人人平等,提倡臣子的所得向团体贡献,反对战争,反对通过压迫性的手段使国家臣服,同时提倡人们继承前代人的文化。

其实从这一点上来看与儒家的观点有一定的相似性,甚至比较贴和孔子的克己复礼;上述的叙述来看,这三家虽然并不是拥有完全相符的观点,但他们的立足点都基本类似,相比于这三家,我们接下来所是到的法家就是比较客观,比较现实的了。

06

法家讲究规矩,以法律来约束人们行为

法家讲究的其实只有两个字,那就是规矩,他们认为没有规矩就不足以建立一个完整而且秩序良好的国家,主张在整个国家内部订立法令,订立规则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让人们对自身所拥有的权利以及所承担的义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法家让他们了解各个阶层的人需要做什么样的事情,其将法律当作是一种强制性的手段来进行约束,将所有人规划到一个明确的框架之下,给社会发展一个比较完整而有力的秩序,是以法治国的思想诞生的源泉。

以上就是在战国时代最著名的四种主流救世形式,如果我们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这四种主流学说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以及闪光之处,但在战国时代进行思想碰撞的时候却发现,在法家的观点面前,儒家、墨家和道家的治国观点并不占优势。

07

法家思想脱颖而出

崇尚王道的燕国,在整个战国时代算是最为弱小的国家,道家和墨家并没有正式的登上哪一个国家的政治舞台,而以法治思想为中心实施了商鞅变法的秦国,却成为了最终一统六国的存在。因此,当这四种思想作用在战国时代时,所表现出来的优缺点是截然不同的,影响力也是不可相提并论的,那么,法家是凭什么在战国舞台上战胜其他学说呢?

其实法家的最大特点在于,并不过多的相信道德的力量;我们上面所说的儒、墨、道这三家学说,在战国时代都可以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儒家主张仁义道德,主张从百姓的养生丧死等方面出发来治理国家;墨家反对战争,提倡人人平等;道家则是希望君主不要过多的干涉国家的发展,让国家能够遵守客观规律自由发展生产。

08

儒家、墨家、道家治世方法都是建立在安定外部环境基础上

但这三种学说,或者说治世方法,都建立在有一个安定的外部环境的基础之上,如果国内的百姓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没有办法保障,那么又凭什么要求他们站在道德的角度上,为其他人着想呢?

人从根本上来讲,是有太多不确定因素的,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绝绝对不能只靠道德,当生存遇到威胁的时候,道德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而且德才兼备的人毕竟是少数,不可能一个国家的所有人都是道德高尚的人,一旦遇到那种无德无才的人呢?

09

人性是复杂的,单纯的道德是无法约束的

当道德无法约束他,而这个国家又没有其它的手段能够去约束他,难道要通过要求其他人以德报怨来解决矛盾吗?同时,战国时代又是一个天下大乱的年代,纷争本身就来源于利益上的不平衡,有利益的纷争,那么就一定会有为追求利益而进行的各种实力提升,如此一来,完全的遵守客观规律绝对不现实。

再者说,春秋战国本身就是因为西周分封制度的弊端,而创造出来的一个时代,西周的分封制是一个阶级非常明确的制度,墨家却要求在西周分封制度下生存的诸侯国,能够提倡人人平等,这样的观点可能被数量庞大的贵族所接受吗?

所以说,无论是仁义道德也好,人人平等也好,还是遵守客观规律也好,除非有一个相当稳定的发展环境,除非百姓们的生存保障已经得以满足,国家的发展比较安定,否则,实施的可能几近于零。

10

法家适合乱世,儒墨道适合太平年代

比如说经历了文景之治之后的大汉王朝,比如说唐太宗时的贞观之治,社会发展就是特别的亲民,没有太多的战乱,也没有太多的压迫,平民百姓们得到了满足,道德就能够被提上日程。

而战争十分频繁的战国时代,连最基础的生存条件都不能保障,又凭什么提倡道德呢?一个国家如果遵守了这种政策,那么国家的实力势必会停滞不前,又如何保证在这一历史时期内不被其他的国家侵略呢?

所以说,特别崇尚道德力量的这三种学说,在战国时代,都是站不住脚跟的;而法家则不过多的要求道德的力量,其提倡的是法律的力量,提倡的是规矩的力量,无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道德败坏也好还是道德崇高也好,只要不去违背国家的法律,那么就可以安稳的生存。

法家思想,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生活环境,自然而然的也就能创造出一种更加良好的秩序;毕竟道德不是强制性的规定,违背道德的人会被谴责但是却没有利益上的损失,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对于遵守道德的人来讲是特大的不公平。

儒墨道是建立在诸侯并立基础上的,并没有向统一方向发展儒、墨、道这三家的观点,都是立足在诸侯并立的局面上,它们并没有向着统一的方向思考;我们通过上述的叙述可以看到,这三家都是反对战争,既然反对战争,那就说明他们希望诸侯国之间能够和平发展,希望他们能够沿着国家发展的道路按部就班地推进,甚至儒家还提倡克己复礼,回到西周的那种统治政策当中。

因此,这三家都不以统一为责任和目标,只是希望中原地区能够在诸侯并立的情况下还依旧和平稳定,是建立在诸侯国之间不发生战争的目标上推广的;可是法家的政策并不如此,法家的目标就是统一,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升国家的实力,拉开国与国之间的发展差距,最终以绝对性的优势来创造出一种统一的局面。

法家以强国为目标,不过多纠结于仁义道德不过多的提倡礼乐制度,也不过都得提倡仁义道德,在法的观念当中,就是通过法律这种手段,来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内部环境,从而能够使这个国家的发展生产变得良好,最终积累起更加强大的综合国力来击垮其他的国家,统一整个中原地区。

法家的这种观念,其实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的,因为春秋战国其实已经纷争了好几百年的时间,如果想要结束这种纷争,那么必定需要一个统一的势力来进行引导,可是大家都是诸侯国,大家都是周天子正统分封过的国王,谁又比谁高贵呢?难道要通过道德去约束这些君主?让他们推选出一个天下共主吗?

这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只能够通过战争来结束纷乱的局面,最终达到统一,这是世界历史的一个发展潮流,无论是主张专制的我国历史也好,还是推崇所谓民主的西方历史也好,都需要通过战争来进行统一和循环更替的。所以,法家的观点自然而然的就比着其他的主张更加的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小结其实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都是由人来组成的,人是复杂的,人组成的社会就更加的复杂,因此,对于人和社会来讲,单纯的依靠道德约束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如果真的黑暗,是没有底线的,而这种无底线的存在威胁着更多人的生存和发展,甚至威胁的是整个社会的安定。

所以,我们必须在人的生存和发展当中划定一条底线,而这条底线就是法治,在底线之上,我们用道德来约束,而在道德之下,我们用法律来强制;于此同时,不同的势力有着不同的发展实力,实力不同自然会有利益上的不平衡,而利益上的不平衡也必定会导致纷争,这种纷争不能单纯地通过战争来解决的。

因为人类社会总会向像利益大的方面靠拢的特性,所以,发展生产其实是规避战争的最有效手段,势力强大所处的环境自然会相对平衡,所谓落后就要挨打,单纯的通过比较理想化的理念去治理国家的观点,也是完全站不住脚跟。

所以说,无论是怎样先进的理念和想法,都要贴合历史的实际,像儒、墨、道、法这四种学说一样,我们并不能说哪一种学说有根本问题,它们都是非常先进的,但在先进的同时还需要找到能够贴合的历史实际。

这真是,儒家以仁政治国,墨家非功爱民,道家无为而治创盛世,大争之世法家显风流,富国强兵,力挽狂澜造统一。

参考文献:《吕氏春秋》、《战国策》、《史记》、《左传》、《汉书》、《资治通鉴》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孔子 作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文 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500字 那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作文400字 告诉你一件新鲜事作文500字 男朋友打女朋友光qq的小作文 牵动我的情思半命题作文600字 当我面对什么的时候作文600字 班长的白脚在我的脸上作文 我终于战胜了困难作文600字 甘瓜抱苦蒂的作文素材 欢欢喜喜迎新年作文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作文500字 人间自有真情在作文300字 带着爱上路作文600字 欢度六一的作文200字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300字三年级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400字 那一次我很感动作文600字 没有我的允许不准尿一滴尿作文 三年级作文过年最开心 妈妈我想对您说600字优秀作文 一个印象深刻的人400字作文 2017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作文800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800字 我的六一作文100个字 享受生命中的惊喜作文600字 端午节的味道作文800字 以回味为话题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