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道家和儒家相比 谁的境界更高?

2020-12-24 23:35:01
相关推荐

唐人韩愈曾在《原道》篇中指出道家的缺陷,认为道学缺少内容,如井底望天,不懂儒家仁义之大义。韩愈没有错,儒家有宏大的理想,期望建立一个鳏寡孤独废疾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显然,a同儒家相比,道家缺乏鲜明的理想。

手段还是目的?

去野外登山,有许多路径和方式,走正路或小路,徒手攀岩或坐乘缆车,甚至驾驶直升机,采用哪一种方案,主要看登山的目的。登山的目的可以有多种,如观风景,锻炼身体,采药打猎,男女约会,或多重目标组合,皆可成为目的。上述一个事件派生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手段,另一方面是目的。

道家的重心在前者,探究手段途径,儒家的重心则是后者,讲求目的理想。

从道家著作如《道德经》和《庄子》中,我们看不到伟大的理想和抱负,只有独立自由的人格,只有对大自然的欣赏和融入。道家用来替代儒家理想抱负的,是一种信念,一种生活态度。由于道家独立自由的人格,它大抵排斥集体和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如果非得有理想追求的话,那一定个人的追求,个人的理想。即使勉强认为道家有自己理想的社会,那也只是小国寡民,邻里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

道家不谈社会理想,对道家谈社会理想几乎等于对牛弹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但是,道者并不缺乏个人理想,其理想是个人自己设定掌握的。从另一个角度看,冷漠是道家的人格特征。这种冷漠也可能练就一种强大却略带冷酷的心灵,如庄子所言,“心如孤槁”,如苏洵所言,“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从社会理想的角度讲,道家强调空虚清静。

道家的“得一”

当儒家以仁义一维观察世界,一根筋地朝着那个目标试图去改造世界的时候,道家却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进入了没有理想的虚静空无状态。我们看到,道者把手段和目的分开,将现实和手段加以分解: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不争是手段,天下莫能与之争是目的。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用现代的思维分解开来,讲的是空间,动力,木板,木板的形状,及这几个要素之间的位置关系,道并不神秘,就在其间。

道者的思维往往能够大跨度地在多向量,多元素,多变量,多坐标,多角度之间跳跃。按西方人的看法,觉得这种思维跳跃不可思议,只能解释为灵感和直观。在常人来看,这类似一位盲人从不同的角度触摸世界这只大象,并最终理解这只大象的全貌,达到所谓“得一”的状态。

这样看来,道者的“得一”是在心境空寂的状态下,观察分析现实世界,再重新按其内在规律组合在一起的过程。当然,对于有些人来来说,其“得一”的过程可能比盲人摸象高明一些,比如在某个领域搭建一个思维平台。

方法论与柔弱

道者的心灵空寂和得一过程最后落实到方法论上。由于没有意识形态的束缚,由于对现实世界分解而后合一的分析,由于对规律透彻的了解,导致道者在执行一项任务时,总能从不同的角度同时看到几个不同的实施方案,并从中选择一个最优的。多数情况下,道者不会固执于某一种手段,而总是数种手段配合使用。

这时,我们能看到柔弱在道者方法论中的重要性。道者倾向于从柔弱无为的角度考虑实施方案,柔弱无为意味着节省资源和能量。看来,得道高人的柔弱胜刚强,四两拨千斤,不过是吝啬鬼之道。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有趣的事的作文 我是初中生的作文 以珍惜为题的作文600字 描写草的作文400字 写昆明的作文 秋游公园作文 从生活中学会坚强作文 向同学学习作文 屈原作文素材 玩电子游戏的好处作文 亲情中考满分作文 高中万能作文开头 有关传承的作文 游上海城隍庙作文 考试准备作文 关于自我保护的作文400字 我的爱好是舞蹈作文 在突破中前行作文800字 作文题目做手工 我永远忘不了那句话作文 吹泡泡小作文 上课走神的作文 我最喜爱的小动物作文400字 高中作文优美语段 平凡的日子也精彩作文600字 你在我心里作文 同学对我的帮助作文 人生的道路作文800字 二年级可爱的小狗作文 心理健康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