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道家和儒家的关系是什么呢?相互欣赏还是背道而驰!

2020-12-24 23:40:01
相关推荐

庄子反对儒家提倡、拔高并奖励仁义行为,并不意味着他反对仁义。换句话说,庄子反对的是儒家用来实现“仁义”的手段,而不是仁义本身。《庄子·骈拇》先后两次明确指出:“意仁义其非人情乎!彼仁人何其多忧也?”“意仁义其非人情乎!自三代以下者,天下何其嚣嚣也?”庄子认为人的天性之中本来就包含了仁义的品质,只是因为远古时期没有世俗圣人的道德教育,那时的人们“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耻”而已,而后来的世俗圣人偏偏要把仁义明确提出来,并且人为地拔高仁义的标准:“及至圣人,蹩躠为仁,踶跂为义,而天下始疑矣;澶漫为乐,摘僻为礼,而天下始分矣。”世俗圣人拔高后的仁义,就好比在正常的五指之外多加了一根手指,在正常的身体之外多长了一块肉瘤,不仅毫无益处,反而搅乱了人的美好天性。《庄子·骈拇》说:是故骈于明者,乱五色,淫文章,青黄黼黻之煌煌非乎?而离朱是已。多于聪者,乱五声,淫六律,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而师旷是已。枝于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声,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而曾、史是已。……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庄子说得非常明白,他反对的不是自然界所固有的五色、五声,而是反对人为的五色、五声;他反对的不是天性中所固有的仁义,而是反对如曾参、史鰌一类的世俗圣人外加于人的“仁义”。《庄子》的这一思想和历史上的这些事实告诉我们,世俗圣人提倡仁义的主观目的是好的,可惜的是这些“仁义”客观上被坏人所盗用,反而成了破坏社会安定的因由。这就好比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的目的是为了化腥臊,去恶臭,为人添福增寿的,出乎这位圣王意料的是,坏人却利用他的这一发明去放火杀人。

对于既反对坏人、又反对世俗圣人这一思想,《庄子》全书多处都有总结性的论述,其中《骈拇》论述得较为集中: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

牧羊的时候,臧忙着读书,谷忙着玩耍,虽然二人所做的事情有好坏不同,但结果却是一样——都把羊弄丢了。像伯夷这样的君子是为了美名,像盗跖这样的坏人是为了财利,二人生活的目的不同,但他们残生伤性的结果却是一样的。于是庄子得出结论,虽然世俗圣人和坏人所从事的事业不同,目的各异,但他们行为的结果却是一样:同样破坏了人们的美好天性,搅乱了社会的美好秩序。实际上,苏轼对这一思想不仅熟悉,而且认同,所以他在《薄薄酒二首》中写道:“夷齐盗跖俱亡羊,不如眼前一醉是非忧乐两都忘。”可惜的是,他在评论《盗跖》篇时,却忽略了这一点。在《庄子·天地》中,还有一个更为形象的比喻: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牺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跖与曾、史,行义有间矣,然其失性均也。

人的美好天性好比是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百年大树,曾参、史鰌之类的世俗圣人把大树砍下改做成了华美的酒杯,盗跖之类的坏人把大树破坏掉丢进了污水沟中。做成华美酒杯的木头和丢进污水沟里的木头,表面上看起来有美丑的差别,但同样使大树失去了它的勃勃生机。因此,世俗圣人和坏人做事的目的不同,他们的品质也有高下之分,但在破坏人类的美好天性的结果方面却是一致的。于是,庄子感慨地说:余愧乎道德,是以上不敢为仁义之操,而下不敢为淫僻之行也。

庄子认为自己在修养大道和保护天性这些方面都有所欠缺,因此自己既不敢去奉行世俗圣人所倡导的仁义,也不敢像盗跖那样去胡作非为。最后,我们特别需要重点指出的是,虽然庄子反对世俗圣人,但他在批评这些圣人的同时,又始终对这些世俗圣人抱着崇敬的态度,因为庄子认为,世俗圣人是在真诚地、甚至是不惜牺牲个人生命去挽救这个混乱的社会,可惜的只是他们选错了方法,走错了道路。至于那些盗用仁义以谋取个人利益的假圣人,只能划入坏人之列。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庄子对孔子、颜回、田子方这些儒家人物不仅熟悉,而且尊敬。特别是孔子,《庄子》书中有四十多个章节记载了孔子的言行,在这些记述中,孔子有时以世俗圣人的身份出现,有时以虔诚向道家圣人学习的弟子身份出现,有时又以道家圣人的身份出现,这种不同身份的出现,刚好说明在庄子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由世俗圣人渐进为道家圣人的伟人。因此,庄子明确表示自己根本无法与孔子相比。《寓言》说:庄子谓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时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惠子曰:“孔子勤制服知也。”庄子曰:“孔子谢之矣,而其未之尝言。孔子云:‘夫受才乎大本,复灵以生。’鸣而当律,言而当法,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已乎已乎!吾且不得及彼乎!”

庄子认为,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在不断自我否定中前进,以至于最后能够“鸣而当律,言而当法”,是自己应该效法的榜样。可以说,庄子是崇拜孔子的,所以在《庄子》书中,庄子又常常以儒生自居:“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嗔目而语难,王乃说之。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庄子见鲁哀公,哀公曰:‘鲁多儒士,少为先生方者。’庄子曰:‘鲁少儒。’哀公曰:‘举鲁国而儒服,何谓少乎?’庄子曰:‘周闻之,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履句屦者知地形,缓佩玦者事至而断。’”庄子平时穿的是儒家服装,以儒生自居,《天下》对儒家思想更是赞美备至。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后世的不少儒家学者,如荀子、韩愈就把庄子视为儒家: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猾稽乱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争做好少年作文 生活需要微笑作文 什么使我快乐作文 保护地球的英语作文 什么让我着迷作文 mytrip作文 成长作文500字初中 看电影作文400字 哥哥打屁股作文 学打羽毛球作文 含泪的微笑作文 埋下一颗种子作文 最熟悉的陌生人作文 课间10分钟作文 厦门植物园作文 把握当下作文 香港迪士尼作文 中秋有感作文 辞旧迎新的作文 什么温暖了我作文 成长需要挫折作文 生活需要勇气作文 我渴望成功作文 描写汤圆的作文 我眼中的色彩作文 写妈妈的作文600字 三年级写景作文300字 坚持的作文400字 快乐的春游作文 初一优秀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