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一个人四十岁前应该先学儒家 四十岁后再去学道家

2020-12-24 23:45:01
相关推荐

虽然春秋战国时代有所谓的诸子百家,但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就是儒家与道家,虽然两家思想千差万别,但儒道的思想都来源于《易经》,这也是为什么《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

儒道思想都来源于《易》

儒家效法的是《易经》的第一卦「干」卦,「干」代表天,《易经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天体的运行刚健不已,君子因而要求自己不断奋发上进,强调天地万物的自强不息。

道家效法的是《易经》的第二卦「坤」卦,「坤」代表地,《易经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的形势顺应无比,君子因而厚植自己的道德来乘载万物。强调大地的随顺及包容万物。

儒家强调人的主观意志,具体表现就是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及孟子的「虽千万人吾往矣」。就算在天下无道兵荒马乱的春秋战国时代,孔子仍然周游列国,孟子作客梁惠王,仍然不放弃行王道,施仁政的机会,这是儒家。

道家强调天的客观条件,具体表现就是老子的「无为」及庄子的「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天下有道时,是圣人可以成就事业的时候;天下无道时,是圣人保存生命的时候。顺时而为,伺机而动,这是道家。

「无为」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没有特别的意志,顺道而为,顺着自然的规律而为,也就是不妄为。一般人误认道家的「无为」是消极的无所作为,其实道家强调的是在客观条件不成熟的时候,你有为也没用,成不了事。但客观条件成熟时,顺势而为不但省力且能有所成。《孙子兵法》的「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就是这个道理。

《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祀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中自快,无为有国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意焉!」在天下无道的战国时代,就算庄子生活过得贫苦,楚国宰相这人臣之极的高位,亦不能让他心动,因为客观条件不对,圣人就算有能力,也无法成就一番事业。

另一位道家人物张良在秦末群雄揭竿而起之时,择其明主刘邦而辅佐之,推翻暴虐的秦,拯救天下百姓于水火,则是「天下有道,圣人成焉」的最佳典范。在《史记 · 高祖本纪》被刘邦誉为「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成功后退隐山林,做到老子所言的「功成身退,天之道」。不像「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沦落到「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二人都拥有极高的才能,智慧决定结局的差异。

儒家重视仁义,但重点在真诚,否则很容易变成假仁假义。西汉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以降,之后的历朝各代充满假仁假义的假道学,就是因为高举儒家旗帜的文人,求的是功名与利禄而非以天下苍生为念,既不真也不诚,让孔子他老人家背了几千年的黑锅。

道家强调无为,但重点在智慧,如果没有洞察客观条件是否成熟的能力,能够做到老子所谓的:「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动以安之徐生?」,既有能静之由浊入清,亦能安之由动而生的能耐,也称不上道家。

因此,台大哲学系的傅佩荣教授曾经认为一个人四十岁前先学儒家,四十岁后再去学道家,意思是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应像儒家努力去闯荡,积极的投入社会中,培养自己的“心志”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远大抱负和人生理想,到了40岁的时候事业有成了,当身体也逐渐吃不消,就应该慢慢收手,所谓“功成身退”。有点像曾国藩所言:「四十岁以前相信命运,是没有用的东西;四十岁以后不相信命运,是个蠢东西。」四十岁前碰到困难,可能尚无智慧区分是客观条件不成熟还是主观意志不够,能力不足。如果学道家没学通,可能认为客观条件不成熟不再努力突破,而错失成功的机会。待四十岁后,有较多的人生历练了,对自己的能力及限制也较有把握,再学习道家,提升智慧,顺道而为,让后面的人生过得游刃有余,逍遥自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优秀记事作文600字5篇 初二600字作文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作文 以一句话为话题的作文 延安枣园作文 你是我的依靠作文 什么怎能忘记作文 我的家乡菜作文 作文如果我是一只小鸟 安全用电作文300字 手机怎样制作文件 写羊驼的作文 九峰公园作文400字 过秦论作文素材 我要养成好习惯作文 闲不住的老妈作文400字 挑战作文600字 我的爸爸700字作文 写景的作文300字 新学期我的计划作文 有趣的游戏作文200字 写初冬的作文 不一样的作文800字 关于选择的英语作文 苦与乐作文 八年级期中语文作文 桂林游记作文 春天里的故事作文600字 写人的作文我的妹妹 山水游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