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古代文人吟咏月亮 染上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 给人不同的感受

2020-12-25 00:15:01
相关推荐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月光,是皎洁美丽的。它如一块纯净的美玉,默默地散发出晶莹的光辉。古今文人学士吟咏它,是因为美,但一经染上诗人的感情色彩,它给予人的感受就会不同:或乐观,或忧戚,或昂奋,或低沉。“质本洁来还洁去”。明媚的月光,总是令人陶醉和向往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古代诗人们常把明月和思乡联系在一起,这使我们首先想起的是李白。这位蜚声中外的唐代大诗人,生于中亚碎叶河流域的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北部托马克附近,唐代属安西都护府)。五岁随父亲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二十六岁,当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离开蜀地时,对故乡的恋念情怀,使他写下一首有名的《峨嵋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景色优美的峨眉山上悬着半圆形的秋月,它那皎洁明亮的影子映入平羌江中,和滔滔的江水一样流动,真是动人极了。“月有阴晴圆缺”。不说月的圆缺,不说月的明晦,而强调的是峨眉山月的“秋”。秋,天高、气清、风爽、月朗,引起人一片联想。月照影流(实际流的是滔滔江水),变静为动,这样,峨眉山上,平羌江中,半轮秋月,上下辉映。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平浅的词语,写出了不平浅的意境。秋夜里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再见了,峨嵋月色!在去渝州的旅途上,我又是多么地想念你呵!对未来的幻想与追求,一片纯真美好的感情,溶化在皎洁秀丽的峨眉山月中。为朗朗秋月,奏出了一曲昂扬奋发而又情思绵绵的乐章。四句中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淏、三峡、渝州五个地名,流畅、明快,“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由此也可见出青年时代李白的才思洋溢。事隔许多年之后,乾元二年(七五九),五十九岁的李白流放夜郎,半道遇赦,归至江夏,逢从峨眉山上来的僧人入中京长安,诗人追忆峨眉山月,感而赋诗。题日《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嵋。月出峨嵋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对峨眉山月,诗人始终未能忘情,就是万里远游之后,也一直是既“看”且“忆”,更感觉它相伴而行。

如今,“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在这江夏城(今武昌)黄鹤楼前的明月下,看见故乡来的人,他带来了峨眉月,这明月还将伴送他回到长安去。这明月不仅照到江夏,照到帝都长安和周围的秦川,而且“归时还弄峨眉月”,回到蜀中,仍有峨眉月相伴。瞧,这位蜀僧有多么幸福,他始终有“峨眉月“(不是江夏、长安、秦川等地的月)相伴。其实,“万里共明月”,本无所谓这里明月那里明月之分。但是一方而见出诗人对故乡月的感情有多么深沉;一方面对比自己身似浮云,滞留吴越,对“归时”的蜀僧而仍可见“峨眉月”又多么地令人羡慕!经年漂泊,半生坎坷,追怀昔游,“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登峨眉山》),对峨眉山月的眷念之诚,真挚质朴,亲切感人。方回论李白诗,说它“要自有朴处”。“最于赠答篇,肺腑露情愫。何至昌谷生,一一雕丽句;亦焉用玉溪,纂组失天趣”。

比起诡奇瑰丽的李贺(昌谷)和清词丽句的李商隐(玉蹊生)来,李白的诗,的确不矫饰,不吞吞吐吐,不迁回曲折,情有所感,即脱口而出,但细细咀嚼,却又觉意味隽永,任情串真。望月思乡,广泛流行的还是那首传诵古今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既照到室内,显然已月升中天,时间不早了。诗人却一直没有睡,他在想什么呢?正由于是沉思默想入了神,于迷离惝恍中,才有“疑是”——似是似非狐疑不定的感觉。这个“霜”字,不仅表明凉意袭人,而且暗示皎洁的月光,是近于惨淡苍白的。这句看似写景,但景中含情——静夜中之人,心潮起伏,颇不平静。字面上不见“思”字,而思在其中矣。“举头望明月”,是从迷离惝恍中醒觉后一个小小的动作,既然辨认清楚不是霜,于是不由地抬起头来,痴情望月,最后又低下头来,直言不讳地吐出衷情:“思故乡”!

诗的语言明白如话,写“静夜思”的人,却摇曳多姿:他始而未睡,陷入沉思,由“思”而神态恍惚,因而生“疑”,继之痴情望月,最后直吐胸臆。诗人感情的表达,由隐而显,由含蓄而直露,看来也是彻夜不寐的。不过,李白的明月曲,并不都是望月思乡。“小时不识月,非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朗月行》)。说小的时候不识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神仙所居的瑶台里的镜子飞到天上。传说月亮升起的时候,首先看到月中仙人的两只脚,当看到月中桂树时,才发现月亮有多么圆呵!月亮里的白兔捣成了药,请问它是给谁吃的?用神话传说,轶闻趣谈,生动地描绘儿童的心理情趣,口吻逼肖,一派天真烂漫,而又将月亮的皎洁明亮,写得活泼酒脱,纯朴自然。接下来四句便染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了。以蟾蜍蚀影,明精沦惑为喻,对玄宗的荒淫享乐与杨国忠等谗谄蔽明,表示了忧慰和沉痛。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说月亮被蟾蜍啮食,变得残缺不全了。这是比喻奸佞专权误国。“羿昔落九鸟,天人清且安。”这里用传说唐尧时后羿射落九鸟,暗示当时缺少象后羿那样扫除祸害,安邦治国的英雄。“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说月亮已模糊不清,沉沦迷乱,算了吧,已经不值得看了。最后“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说悲伤得心肝都象断了一样,形容忧愤到了极点。历代评论家们或认为“盖为安禄山之叛兆于贵妃而作也”(萧士赞)。或日“忧禄山将叛时作。月,后象,日,君象。禄山之祸,兆于女宠,故言蟾蚀月明,以喻宫闱之蛊惑。九鸟无羿射,以见太阳之倾危,而究归诸阴精沦惑,则以明皇本英明之辟,若非沉溺色荒,何以安危乐亡而不悟耶?危急之际,忧愤之词”。(陈沆《诗比兴笺》)抛开“女祸亡国”的陈腐意识不足取,诗人咏月而有寄托,表示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从前八句看,在李白幼小的心灵里,明月已经是光明皎洁的象征了。

也许可以这样说:李白一生与明月结下了不解缘。比如: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对明月有着多么沉挚的向往和追求。“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梦游天姥吟留别》)。明月“随人”“送我”,简直成为诗人亲密的朋友了。而他还可以驱遭明月去做他自己无法做到的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朗西”。还有更奇特的是:明月可乘、可揽,而且还可赊。如:“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秋浦歌》其十二);“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晔及贾至游洞庭》其二)。这种豪放、俊逸、妙趣橫生的想象,使得李白的形象仿佛就在我们眼前。光明、纯洁、自然,无私,这是李白心中的明月的特征——而伟大诗人李白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人呢。

明亮、皎洁的月光,被诗人们谐成间关莺语、幽咽流泉、嘈嘈切切、抑扬亢坠的各种不同的乐章。“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润》),“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西江月]),“月明惊鹊未安枝”(苏轼《杭州牡丹诗》),“月皎惊鸟栖不定”(周邦彦[蝶恋花])。明晃晃的月光照得黑夜如同白昼,使得鸟儿都难安柄了。“月漉漉,波烟玉”(李贺《月漉漉篇》)。明月堂莹,映照在烟波上,象玉一般。“琥珀尊开月映帘,调弦理曲指纤纤”(权德輿《杂兴》)。酒香味浓,月映纱帘,美人纤纤玉手,调弦理曲。它们从景情交融、绮旎温馨的环境中,表现出诗情画意。而“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受降城闻笛》);“戍楼刁斗催落月,二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陆游《关山月》)。月照白沙、戍楼,又完全是另一幅严峻的画图了。

至于因远成、久别而兴“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痕月长圆”的感概,在诗词里就更多了,“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沈伦期)“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沈如筠);“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崔国辅)“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一夕高楼月,万里故园心”(白居易)等等。都从不同的感怀,抒发出真挚深沉的感情。

月光,皎洁美丽,它年年岁岁,岁岁年年,默无声息地散发出晶莹的光辉。诗人们对它的吟咏也许多数是:流泉竹影、吹箭踏月那样的清幽;朱楼绣阁、洞房夜暗那样的温馨;或长门含怨、思妇无眠的伤怀。的确,在这类题材的诗词中,叱咤风云、气吞万里的篇什少了一些。不过,“陶冶性灵存底物”,这类诗总是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情趣吧。

欢迎屏幕下方留言,我是“手牵手2019”,喜欢记得点赞关注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声音作文 作文素材大全 我和书的故事作文400字 我的好朋友200字作文 假如我是一棵树作文 歌声嘹亮作文 令我感动的一件事作文 中学生新作文 给家长的一封信作文 三年级作文我的梦想 校园生活作文600字 什么二三事作文 童话故事作文300字 剪窗花作文 爱国作文600字 人生价值作文 父亲的爱作文 英语短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 作文200字大全 蜕变作文 我爱家乡作文 大学英语作文 端午作文 人物作文素材 国宝大熊猫作文300字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作文 描写动物的作文400字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黑板上的记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