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出品人杨晓明:用“硬骨头”三部曲补足十四年抗战的历史全貌

2020-12-25 02:10:01
相关推荐

抗战剧一直是国产剧的主流类型之一。与其他类型相比,抗战剧饱含家国情怀,并有正邪清晰的阵营对抗和紧张刺激的剧情,容易赢得观众的共鸣。

但遗憾的是,多年来虽然不乏质量上乘的抗战剧出现,但能够作为系列作品延续品牌生命力的却不多。而在为数不多的系列作品中,能够持续推陈出新,后作胜过前作的更寥寥无几。

继2016年热播抗战剧《硬骨头》后,继续讲述东北抗联时期的“硬骨头”系列作品第二部《硬骨头之绝地归途》(以下称《绝地归途》),将于明晚登陆山东、湖北两大卫视。

《绝地归途》由北京时代典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曹娜担任总制片人,王琪、李松儒担任制片人,马跃千执导,韩栋、徐小飒、郭东文、宫海滨、王奕盛等主演。全剧采用新颖的“公路片”叙述手法,讲述了抗战时期,中共特工文龙(韩栋饰)携抗日小分队,护送苏联战地女记者安娜(徐小飒饰)前往根据地的故事。

在《绝地归途》播出前,我们采访了这部剧的出品人杨晓明,他从这部剧说起,向我们讲述了“硬骨头”的精神及公司的发展规划。

出品人杨晓明

发生在“九一八”之前的抗战

在《绝地归途》的创作中,杨晓明是有“野心”和使命感的。理解其用心,要从去年国家教育部全面宣讲“十四年抗战”的概念说起。

“十四年抗战”以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为开端,结束于1945年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其中,以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为界,前6年是局部抗战时期,后8年是全国抗战时期。

“九一八事变”后,经历了这场浩劫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十四年抗战”的概念,既是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更是对东北军民在全国抗战爆发前的巨大付出所给予的一种肯定和重视。

在杨晓明眼中,东北军民在局部抗战时期抗击日军的历史,是影视创作的一座大“宝矿”。

其一,一直以来,能够详细、全面地展示这段历史的影视作品并不多,通过一部电视剧作品,给国人普及、强化“14年抗战”的概念,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二,过去的抗战剧大多聚焦于日军对中国的领土侵略,而日军在全面侵华前所做的准备工作,以及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具体政策、步骤和手段是如何实施的,却很少涉及。

基于以上两点,《绝地归途》应运而生。

《硬骨头》系列第一部讲了虎头要塞的故事,要塞只是日军侵华战争中的一个点。在《绝地归途》中,杨晓明希望从这一个点开始,向外一路延伸,把1931年-1937年整个东北抗联的故事,乃至整个中国的大形势都展示出来。在“14年抗战”的谱系中,东北作为全国抗战的源头,牵动着全国的形势。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他们为了实现先征服“满蒙”、再侵占整个中国、进而称霸世界的狼子野心,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金融的渗透、资源的掠夺、文化的入侵等等。《绝地归途》用9个故事将日军为战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所做的准备工作,全面地展示了出来。

据杨晓明介绍,《绝地归途》全剧共50集,9个故事以单元剧的模式平均分配,每个故事5-6集,有的讲述日军为发起全面战争建立要塞、有的讲述日军通过印发伪钞发动的经济战、有的则以日军建立的“满映”(满洲映画株式会社,为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为中心发动文化侵略等等,其类型也各有特点,不尽相同。

比如虎头关要塞的故事是偏传统的战争剧类型,重动作戏,近身搏斗、枪战场面较多,情节紧张刺激。

“满映”的故事基本以文戏为主,在这个故事中,以文龙为首的抗日小分队与敌人打起了心理战。为了尽早完成全面侵华的目标,日军在对中国人的文化改造和思想改造方面也从未停止,“满映”就是典型代表。

据史料显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派出了一些战地摄影队拍摄战争纪录片,宣传他们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和“日满一家”的理念,1933年他们开始“满映”的筹备工作,希望建立一个具备规模的电影机构,对中国实施文化侵略。得知此消息的抗日小分队怎会袖手旁观?他们利用各种方式破坏日军的计划。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故事,把1937年全面抗战之前的形势,更多地告诉观众一些”,杨晓明如是说道。

而最后一个故事,则是盗墓冒险题材。

杨晓明坦言,这并不是对当下热门题材的盲目追逐,而是根据真实历史创作而成,他希望在做观众喜欢看的剧之外,也承担起一定的社会使命。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占领东北的同时,也开始对中国的资源进行疯狂掠夺,其中包括大量盗掘辽墓。这种资源掠夺,一方面出于他们对珍宝财物的贪婪;另一方面,墓穴中存有大量保留文化痕迹的物品,他们希望以此毁掉中国人的文化记忆。

《绝地归途》正是希望以这个故事传递出一种社会使命感:国土是需要保护的,文化根脉也是需要保护的。

9个故事分别有不同的主题和类型,沿着护送战地记者这条主线,以东北为起点,将战争时期全国不同地域、城市、行业的状况串联起来。

无论做公司还是做剧,都要将这块“硬骨头”一直啃下去

初做《硬骨头》系列时,抗战剧正值低迷期。大批“抗日雷剧”在市场形成了恶劣影响,观众的观剧热情被消磨殆尽。杨晓明却迎难而上,去东北抗联旧址实地考察,查阅大量史料文献,花费三年多时间做剧本,凭借“硬骨头”的精神将这部剧的各个环节都把好关。

《硬骨头》第一部集中在要塞一个点上,当时虽然有其他战争剧提到过相关内容,但对要塞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很少能将要塞全面展示清楚。杨晓明希望《硬骨头》对要塞的描述不仅全面,而且带有一定的揭秘性,将其写透。

2016年,《硬骨头》上星首播即获得全国卫视收视前四、网络播放量破17亿的好成绩。

有了第一部的好成绩之后,杨晓明对啃这块“硬骨头”的信心更大了,同时,他也不甘于止步在第一部的成绩。

如果说《硬骨头》只是一个点,《绝地归途》则连成了一条线。不仅信息量大、情节复杂,而且在内容创新上有了更多想法。

由上文介绍可知,《绝地归途》从三个层面进行突破创新:

视角创新,聚焦全国抗战之前的局部抗战时期,对日军的全面部署有清晰展示,视野更宽、更大;以护送战地记者为主线,整个故事的叙事发展都是以这段路程为背景,首开公路抗战剧之先河;全剧以单元剧模式展开,且类型丰富、特点鲜明。

三个创新的组合,让这部剧充满新意,同时也为抗战剧的空白部分做了新的补充。

《绝地归途》之后,杨晓明也并不止步于此,他表示“硬骨头”系列还将延续下去,目前第三部《金蝉》正在筹备策划中。据他透露,第三部将聚焦隐秘战线,主打谍战题材,以人物为主,“保证这个人物是以往谍战剧中没有出现过的。”

“硬骨头”系列,从点到线再回到人物本身,以人物带面。整体来看,“硬骨头”三部曲都是聚焦在以往抗战剧中鲜有涉及的维度,通过点、线、面的呈现,为“十四年抗战”补充了空白和容易被忽视的部分。

杨晓明表示,自己一直崇尚“硬骨头”的精神:不服输、敢打硬仗、敢于胜利、敢于牺牲。“这种精神在民族危亡时期是支撑我们抵御外辱取得胜利的坚强信念,在和平时期也是我们干事创业、不甘平庸、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这样的精神非但体现在剧作方面,在公司的运营中亦是如此。

当年杨晓明在机缘巧合之下进入影视制作行业,隔行如隔山,但他就是凭借着这股“硬”劲,琢磨剧本、抓拍摄,一步步从一个外行人成为一名成熟的制片人。多年来,他参与制作了《大境门》《雪鹰》《硬骨头》系列等作品。

待电视剧行业熟悉了之后,杨晓明又将目光投向网剧。

根据索福瑞大数据分析可知,2017年影视剧的收看媒介载体中,网络媒体逐渐超过传统电视媒体,网络平台成为第一媒体。网剧市场逐渐成熟,网剧也早过了粗制滥造的阶段,精品迭出。

基于以上原因,两年前杨晓明展开了公司战略转型计划:在保留传统影视剧业务的同时,逐步拓展网剧业务,开始两条腿走路。为此,时代典范已经成立了项目孵化中心,由十名员工组成,坚持每周定时定期讨论项目进度,合作的编剧团队也有着丰富的新媒体经验。

目前,时代典范多部新剧已经展开筹备,除了传统电视剧——“硬骨头”系列第三部《金蝉》外,还有网剧《朱雀堂》。这部剧由鬼马星同名IP改编,主打民国探案。此外,还有一些都市情感剧和现实主义作品也即将展开筹备,多种题材齐头并进。

纵观时代典范以往的作品,风格都较为传统,受众群也偏向传统的熟龄观众,进军以年轻观众群为主的网剧市场,这无疑又是一个新的挑战。但杨晓明不惧挑战,从“硬骨头”系列的不断创新就可看出,他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开拓前行。

【文/小熊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公益活动作文300字 关于成长的作文450字 开心的一天作文450字 成长因挫折而精彩作文 今天我当家作文400字 与什么相遇作文600字 假盲人作文400字 心存感激作文600字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600字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四百字 以爱为主题的作文600字 从此改变作文600字 与春节有关的英语作文 抽打阴部作文 动物园一日游作文400字 总有属于我的春天作文 为六一做准备 作文 大爱无声作文600字 珍贵的礼物作文450字 成长中的美丽作文 一件有趣的事600字作文 今年高考安徽作文题目 以礼物为题写一篇作文 我的引路人作文600字 关于写事的作文300字 题目自拟的作文500字 我最尊敬的人作文400字 文明城市从我做起作文 关于孤独的作文800字 妈妈真辛苦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