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消费电子到汽车终端的屏幕升级之路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2020-12-25 04:00:02
相关推荐

如果把电子产品屏幕的尺寸变化纪录成一部历史,那一定会非常有趣。

随着用户需要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各类屏幕变得越来越大,无论是手机还是 PC 显示器或者电视,甚至于汽车的中控,尺寸也在不断加码。

大小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也印证着智能化的变迁。

2007 年诺基亚凭借着 2.8 英寸的手机屏幕屹立在当时的行业之巅,今天看来并不算细腻的图片观感却在当时足以令人恍如隔世。

紧接着,iPhone 来了。3.5 英寸的屏幕大小再次突破了世人对手机的想象,未来的大门似乎在手掌的方寸之间一下子被打开。

随着视网膜技术的加入,2010 年乔布斯手举 3.5 英寸 Retina 屏幕 iPhone4 的画面成为了不少年轻科技编辑梦开始的地方。

自此,「Amazing 」也成为了所有人期待苹果发布会最重要的关键词。

然而彼时门派林立的安卓阵营并不甘心「低人一等」,在尺寸上一路高歌猛进。2011 年起,以三星为首的安卓手机将屏幕尺寸从 3.5 英寸继续拉大到了 5 英寸往上。

此时,苹果刚刚从 3.5 英寸跨向了 4 英寸不久。迫于市场压力,从 iPhone 6 起,苹果开始全线主推 4.7 英寸和 5.5 英寸以此追赶。「小屏时代」宣告终结,只剩 SE 这条产品线为情怀用户苦苦支撑。

习惯于手握 5 英寸移动终端的人们渐渐忘却当年对大尺寸手机的嗤之以鼻,「大屏时代」趋于白热化的战火如今已在全面屏之上愈燃愈烈,似乎一下子没有 90% 以上屏占比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全面屏手机了。

十年间,以手机为主的数码设备在屏幕方面完成了一步又一步跨越,大屏 = 智能的模糊概念开始在人们脑海中生根。

直至今日,大屏的理念也已经在汽车业深入人心,感谢特斯拉的同时更要感谢消费电子这么多年趟下的路。

当年特斯拉将 17 英寸大屏塞进了 Model S 可以说是再次惊艳了全世界,硬件上的排列组合第一次在汽车上产生了化学反应,大屏成为了车联网智能化信息最直接的载体。

车内大屏的出现是必然的,汽车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信息量越来越大,交互方式也越来越丰富,屏幕尺寸相当程度上决定着用户体验。

特斯拉之后,作为「智能网联」的忠实拥趸们,几乎所有新造车产品都有一块或者多块十英寸以上的大屏,更有甚者,拜腾将五十英寸「巨屏」搬进了新车中控。

采用「大屏」+「多屏」理念不止新势力们,还有奥迪、路虎这样的传统豪华品牌。

全新奥迪 A8L 在车内「砸下」十几块屏幕的魄力丝毫不亚于新造车的「敢作敢为」的勇气,9 英寸+10.3 英寸的双屏中控颇为大胆,路虎揽胜星脉亦然。

如今,传统车企的大屏化也已经是大势所趋了,但最先发力的并不是长期盘踞中国市场的外资豪强们。真正把车载大屏发扬光大的还当属本土车企,一定意义上他们更懂得中国消费者需要什么。

大概是从 2016 年起,八英寸大屏开始成为自主品牌的标配。与此同时,十英寸大屏也不再是限制想象力的车内奢侈品。和合资品牌不同的是,自主在屏幕尺寸上的选择更「激进」,后者除了部分豪华品牌以外还依然在十英寸这个门槛外徘徊。

国内最早走「特斯拉风」当属上汽荣威,在斑马智行的支持下,斑马系统开始走进数十万荣威车内。

极似特斯拉的 10.4 英寸竖屏布局冲击着每一个车内乘客,配合互联网属性浓厚的斑马系统,这套系统为荣威在销量榜上不断攻城拔寨。

销量是硬道理,千金难买消费者喜欢。

今年,吉利开始按奈不住,全新博越成为吉利吉客系统的试验田,剑锋直指斑马,八英寸屏幕依然功不可没。

事实证明,车内「大屏」+「智能系统」的方案,虽然 V2X 技术还未完全成熟,但汽车首先联上互联网肯定没有错。值得肯定的是,物联网概念逐步在车机上可见端倪,给未来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今年北京车展,比亚迪公布了自己最新的车载 DiLink 系统,可穿戴设备以及手机与汽车互联的方案是其中重要一环,4G 网络实现了手机远程控制车辆的可能性,高速率稳定的蓝牙传输帮助腕表等设备完成对车辆近场的简单操控。

智能不止大屏,但也不能没有大屏。

以新一代比亚迪唐为例,14.6 英寸的大屏观感上几乎不亚于特斯拉,这样的尺寸在绝大部分量产车中也难觅敌手了,同级别产品更是无出其右。

比亚迪可以说是激进派中的激进派了。

和车载系统惯常的开发方式一样,DiLink 系统基于安卓深度定制,安卓海量应用助力车内了生态的「繁荣」。

工程师将一颗 8 核 CPU 塞入了这块大屏的体内,配合高运存、高内存,车内「吃鸡」这样的高负载需求。你可以理解为一台高性能安卓平板被安在了车上,安卓生态下能实现的功能在车内得以延续,而总线的接入,也让这台特殊的「平板电脑」拥有了控制和监测车辆的能力。

在安卓的基础支持下,DiLink 系统已经拥抱了百万级的手机应用,几乎可以实现 100% 的兼容,更现在的主流手机一样,其系统本身即支持 OTA 升级,通过联网便可完成自身的迭代。

开放依旧是不变的话题,在和比亚迪工程师的聊天中我们了解到,DiLink 将会把 341 个传感器和 66 项控制权最大限度的向开发者开放,鼓励开发者开放更多的汽车专属应用。

与此同时,比亚迪已经与高德、酷狗等多家软件服务商达成合作,后者已经为 DiLink 系统打造了一套定制化的车机应用。

以微信为例,虽然车载微信早已不是个陌生的概念,但腾讯马化腾在不久前称从未开发过相关应用,也就是说市面上所有的「车载微信」都是盗版。

比如 DiLink 系统装载的微信应用可以理解为基于安卓的微信 HD 版本,是在原有的手机版微信上进行放大的产物,所以在很多方面使用体验不尽如人意,而且安全性还有待考证。这一点是比亚迪无力改变的现状,只有微信官方开发者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好消息是腾讯已经开始研发语音版车载微信,而车企生态开放的态度在此时就至关重要了。

说回到屏幕,也许是从手机屏幕翻转得到的灵感,这块大屏支持自定义旋转,无论横竖都可以显示。除了手动调节,App 也能够自动触发屏幕翻转,用于满足不同应用的内容布局需求。

竖屏更便于交互操作,而横屏更利于「沉浸式」的娱乐体验。

这样的设计理念也释放了一个信号,未来车载大屏或许越来越多的将成为「活动件」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毕竟固定大屏譬如反光、角度别扭、不考虑副驾等等这样的车主负面评价已经不在少数了。

目前类似的设计只在某新造车的产品中有所体现,但所搭载的新车距离量产交付还有待时日。

大胆做个预测,在虚拟座舱未到来前,车内实体大屏的尺寸达到一定峰值的时候,屏幕形式将会成为新的突破口。不仅限于旋转,姿态以及交互层面依然有很大的突破空间,但需要保证的车规级安全前提也越来越多。

大屏之势不会错,难的是怎么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高性能、可旋转、多交互、多应用等等都是挑战同样也是车企和供应商需要抓住的机遇。

从这一点来看,比亚迪全新 DiLink 系统虽然发布晚,但凭借可旋转、高性能、海量应用以及极强的开放性,已然「后来者居上」。历史证明,也只有抢占技术先机敢于尝试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共度美好时光作文 五年级作文多少字 冬天里的温暖作文 攀登作文600字 我的母亲作文300字 小学生作文起步 我的伙伴作文600字 大爱无声作文 母爱作文600字初中 情感类作文600字 生命最珍贵作文 我终于成功了作文 打女生屁屁作文 打屁股家法作文 以奋斗为主题的作文 放假啦作文 六年级下册三单元作文 劳逸结合作文 孝敬长辈的作文 知行合一的作文 你是我的骄傲作文 关于兵马俑的作文 小学毕业作文600字 写景作文550字 幸福很简单作文 水上乐园作文300字 你是我的眼作文 写人的作文开头和结尾 我长大了300字作文 科幻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