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永不止步 让幸福之城更“爽”——贵阳市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综述(四)

2020-12-25 05:55:01
相关推荐

初秋的贵阳城

满眼皆绿

置身其中

处处能感受到生机与活力

在贵阳市政务服务中心,“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事难办”变成“好办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群众享受到更加高效、智慧的城市服务。

在小区院落,各级政府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全力打造环境优美、服务优质、人民群众满意的“三感社区”,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从历经12年艰辛创建工作,到2011年12月20日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到2015年2月28日成功蝉联,再到2017年11月14日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贵阳孜孜以求,不断让文明融入这座城市的血液。

贵阳坚持物质富与精神富并重,不断凝聚发展的共识、前进的力量,全市干部群众同心同德、甘于奉献、共建共享,推动城市文明程度稳步提升,广大市民的幸福感节节攀升。

精心打造 城市颜值更高

外塑城市之形,内铸城市之魂。

文明城市巩固提升,涉及方方面面,惠及千家万户。

近年来,贵阳市以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为契机,各级各部门全员“一盘棋”,对标问题找短板,精雕细琢品质城市,开展农贸市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整治行动,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扮靓“面子”,做实“里子”,解决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城市痛点难点问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走进乌当区五福路,一条精致且有韵味的小巷呈现在眼前,平整干净的柏油路,崭新的“中国梦”主题文化墙,绿意盎然的花池……“现在的五福路,路面平整了,墙体也美化了,环境大变样,我们心情都变好了。”家住臣功新天地小区的方明华感叹道。

这条长196米的街巷,曾是周边居民心中的一桩“烦心事”。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五福路周边的小区越来越多,出现了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垃圾乱丢乱放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垃圾池全部进行清理,改造成停车场和花池;平整路面,改造排污管道;绘制文化墙,整治电缆线“蜘蛛网”乱象……五福路焕然一新。

五福路是乌当区今年30条背街小巷整治工程之一,目前30条背街小巷已全部完成整治。昔日背街小巷存在的卫生环境差、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不文明现象“一扫而空”,形象大为改观,处处散发着文明的气息。

小菜场大民生,农贸市场作为城市里最具“烟火气”的场所,不仅是百姓日常生活关注的焦点,也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

为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工作,让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舒心,各区开展农贸市场整治,让农贸市场旧貌换新颜。众多经营户实现“亮照”经营、不短斤少两,环境干净整洁、附近道路通畅,文明标识、温馨提示等随处可见,各农贸市场的管理也更加规范。

市民张霞对农贸市场的改变赞不绝口:“环境好了,我们才能吃得更加放心、安心。”

贵阳市还开展文明交通行动,提升群众出行便利程度;对全市47个路口渠化设计进行优化,对主城区245个信号灯配时方案进行872次调整,为城区90%的路口信号灯制定多时段配时方案;持续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打造文明有序城市交通秩序。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个现代化城市的文明标志,事关民生福祉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作为全国46个生活垃圾分类重点示范城市之一,贵阳市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投入奖补资金1000万元并纳入各级预算,打造垃圾分类示范点110个;按照“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分类标准,配置智能垃圾桶、普通厨余垃圾桶等,强化分类收集。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贵阳市制定印发《关于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良好环境的通知》,发动17个文明校园、112户文明家庭、212个文明单位、856个文明村镇,以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和大力宣传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开展爱卫运动。同时,市应急局开展重点场所消毒工作,对重点区域和公共区域督导2546次、抽查19707个次,合格率达100%,完成消毒14255个次,对公共区域消毒23.69亿个次。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贵阳市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底色愈发亮丽。

制定印发《贵阳贵安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工作方案》等,截至目前,城区29处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全部完成。累计投入资金约7.57亿元开展城市河湖管理,同比增长85.9%。全市16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为100%。

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在“全国低碳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地球一小时”“绿色清明·文明祭祀”等环保宣传活动,传播文明环保理念。今年组织开展相关现场活动8场,发放相关宣传资料4000余份,制作线上相关宣传产品20余种,点击量超过50万。

城市风景更加优美,城市面貌更加整洁有序,迎接八方来客,也让全体市民从中受益。

创新管理 城市服务更优

文明城市的持续巩固提升,城市不断升级,功能品质全面刷新。城市有了更好的基础条件,管理服务就要拿出更好的“产品”。市民期待已久的服务得到满足,管理服务创新、突破,带来超乎预料的市民体验,让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机场、火车站、汽车站是一个城市的“窗口”,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和文明程度。贵阳市各个“窗口”共同奏响“文明协奏曲”,为贵阳文明形象增光添彩。

在贵阳北站西广场上,旅客有序排队扫码进站。“稍等一会儿,马上就好。”在进站口,工作人员陈倩忙个不停,一边检查旅客的“健康码”,一边回答旅客的各类问题。“这是我的工作,一定要做好。”陈倩说。

贵阳北站西广场上的爱心小屋内放置了医药箱、轮椅、热水、充电插板、各类宣传册等,工作人员为需要的旅客提供周到方便的服务。

“我觉得服务很好,环境也挺好。”从山西来贵州旅游后准备从贵阳乘高铁到桂林的严三汝女士说,她每一次询问,贵阳北站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均耐心回答,这让她很满意。

有着“中国数谷”美誉的贵阳,搭乘大数据快车,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群众享受到更加高效、智慧的政务服务。

56岁的贵阳市民杨贵敏,已在南明区经营服装店20多年。由于经营地点不停更换,她多次在工商部门变更营业执照。对她来说,以前每换一次执照就是一次煎熬,办一个手续要跑几个部门,开一个证明得往返几趟,等一个审批要好几个月。

现在,同样是营业执照变更,办理时间却缩短了很多。“政务服务大厅实行一窗式受理后,只需向一个窗口递交一次材料,第二天就可以领取新的营业执照了。”杨贵敏说,大厅开通了24小时自助服务、一窗式服务、套餐式服务、全程免费代办服务等,遇到不懂的,工作人员还会主动帮忙指导,高效贴心的服务让她连连称赞。

贵阳市将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审批服务系统整合为政务综合服务窗口,推进政务服务集中办理,实现“只进一扇门,能办全市事”。

截至目前,贵阳市累计建设5G基站4934个,依托“一网通办”平台,打造“数智贵阳”小程序,为群众、企业提供高频民生服务。推动以“人工智能+交通+大数据”为核心的“脸行贵阳”项目建设。

与此同时,贵阳市规范政务服务行为,强化信用、风险挂钩及问题对象的精准监管;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事项从2015年的4096项,减少到2020年的3870项;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2019年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开信息285716条,并创新推出23家政府英文网站集群。全市政府系统规范化开通政务“两微一端”420个、其他政务新媒体34个,2019年发布信息68428条。

点开手机,菜价多少一目了然、公交车还有几分钟到站一清二楚……从查询各种事项到缴水电费,一个APP就能完成,贵阳“筑民生”APP平台自2017年上线,提供的服务多达200余项。筑民生已经成为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帮手,是贵阳推行“大数据+民生服务”的生动实践。

家住观山湖区金阳南路的刘坤是“筑民生”APP的“粉丝”。“以前查看公交情况,要下一个‘车来了’,去医院挂号,得搜索网站预约。现在只需下一个‘筑民生’,各个平台都装了进来。”刘坤说,自己把“筑民生”APP介绍给家人和同事用,大家都觉得不错。

……

贵阳市致力于在为群众提供“优服务”上下功夫、求实效。随着市民的热爱和政府的关怀越来越强,城市服务贴近民生,大数据让贵阳人的生活更美好。

成果共享 幸福指数更高

共建美丽贵阳,共享文明芳香。

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贵阳市一项项便民利民的举措不断由构想变成现实,一项项惠民行动落地落细,蝶变成一个个文明贵阳的精彩画面,让市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今年5月,《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探索创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三感社区’”。

建设“三感社区”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行动,是提升省会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贵阳市积极探索,融入现代化手段与理念,持续改善城市小区人居环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努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带着女儿住进了省城的高楼,找到了工作,还交上了保险,社区给了我太多帮助。”说起眼下的新生活,家住云岩区水东路街道甜蜜小镇6组团的胡仕芬心满意足。

不久前,41岁的胡仕芬和女儿从正安县来到贵阳。“胡大姐没什么技术,工作也不稳定。我们入户走访时了解到她的情况,立即帮助她申请公益性岗位。”水东路街道风信园居委会主任冯晓雯说。

眼下,胡仕芬已在风信园居委会的公益性岗位上工作了一段时间。按月领工资,足额缴保险,胡仕芬对这份工作格外珍惜和用心。

目前,甜蜜小镇配建的公办学校全部封顶,胡仕芬打电话给正安的亲人说:“我家旁边的学校很大、很好,女儿走路几分钟就到学校了。社区还准备建集市,各种配套都很到位。”一座城的幸福感,由每个居住者的幸福感汇集而成。在云岩区甜蜜小镇,随着“三感社区”试点创建工作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居民正切实感受到身边的点滴变化,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逐渐提升。

作为贵州省最大的城市综合体,贵阳市花果园片区已入住45万人,入驻企业、商家逾2万户,日均人流量100万人次。大体量综合体内,如何充实和保障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花果园片区做了特别的努力。

在花果园社区第二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居民宋安永经常来这里做健康检查。“随时可以来检查,不用排队也不用去预约,到这里医生也很热情,非常关心我们这些老年人。”宋安永说。

在优质医疗资源进驻的同时,花果园的交通组织也在不断优化。2019年以来,交警部门联合多个部门先后在花果园实行了“大单行”“三车”专项整治等行动,并开通中环路贵阳国际大道立交往花果园遵义中路方向匝道等路段,目前花果园已经实现内部道路畅通、早晚高峰拥堵缓行情况提前结束的目标。未来,轨道交通三号线开通后,辖区居民出行将更加便捷。

坐落于花果园J区的南明区图书馆藏书有5.8万册,设有500个座位,每天基本上是座无虚席。“社区里有这样一个适合读书的文化环境,在享受现代新型商业圈繁华的同时,还能沉浸于书香静谧,感觉很幸福。”市民何君兰说。

无论白天晚上,闪烁着警灯的巡逻车、全天候24小时巡逻的民警守护着平安,让群众拥有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贵阳市始终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坚持不懈推进“三感社区”建设,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致力于建设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建立以“贵阳反邪”微信平台为核心的宣传矩阵及“筑城清韵”反邪教网站,开办“贵阳反邪教”喜马拉雅FM官方电台。

今年以来,市、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供法律咨询3144件,公证、人民调解等其他咨询3117件,村(居)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7569人次。2019年,全市创建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点)15个,发放补助资金100万元。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03家,床位总数24066张。成立妇女之家1600余个、村(居)妇女议事会426个。

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今年上半年,贵阳市公共文化服务预算投入5.77亿元,2020年安排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专项经费7164.58万元。

建设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点区域巡逻覆盖率达100%,动员20余万名志愿者参与社会面防控,全市有社区专职巡防队1121支9632人,村(居)社会联防联控组织3519支21214人。易发案部位入侵报警、视频监控系统的安装率达100%。推进公共安全视频防控网建设,现有“天网工程”视频监控2万余路。

……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贵阳市满怀信心,不负韶华,奋勇前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凝聚全市人民力量,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共创“百姓富、生态美”的爽爽贵阳新未来。

来源丨贵阳日报

编辑丨姚自雨

编审丨刘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小学生活作文 描写竹子的作文 黄果树瀑布作文 写景作文700字 元宵节作文300 愉快的假期作文 真的不容易作文 关于李白的作文 炒土豆丝作文 优秀作文题目大全 过年200字作文 250字优秀作文 妈妈的童年作文 什么的故事作文 错过作文600字 作文素材摘抄高中生 过年的作文400字 快乐的新年作文 拼搏作文600字 我眼中的世界作文 写春联的作文 我的妈妈300字作文 我喜欢的食物作文 家乡的名片作文 端午作文300字 工匠精神的作文 写李白的作文 有关坚持的作文 立春的作文 新学期目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