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从“胭脂”看贾宝玉的“嗜血”成长:活着就是明白 经历就是价值

2020-12-25 07:45:02
相关推荐

文桃花月球

前一段时间八七版《红楼梦》的演员重聚。将被称作中国百科全书的《红楼梦》再次推上了热搜。看了网友们在下面的留言发现,最多的感叹就是,饰演"贾宝玉"的欧阳奋强老师老了!

岁月不待人,时光亦匆匆。从翩翩少年到白发斑斑,每个人的成长似乎都是这样。少年孤勇,芳华激进,中年平静,迟暮淡然。

有人说《红楼梦》是一部成长小说, 有人说《红楼梦》是一部《忏悔录》, 都把《红楼梦》的主旨,指向了人生的成长。

不错,《红楼梦》确实是一部成长小说,是曹雪芹见证家族兴衰之后的感叹回忆之作。他把自己内心的成长梳理,赋予了《红楼梦》的每一个人。

贾宝玉的成长与什么有关?他又经历着什么样的人生际遇?细看文本便会发现,贾宝玉永远绕不开的就是"胭脂"两个字。

贾宝玉从三岁抓"脂粉盒"到后来"白首双星",对待胭脂的态度,从有意识到潜意识,共同决定了宝玉的命运轨迹。

1:胭脂的隐喻和历史

自古以来胭脂都是女性的代称。

《中华古今注》胭脂这样解释:“燕脂起自纣,以红蓝花汁凝作之。调脂饰于女子面部,产地于“燕”地,故名燕脂。"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中记述了古人使用胭脂的历程:“秦始皇宫中,悉红妆翠眉,此妆之始也。”

这两则记载,写尽了胭脂的历史和起源。一种说法胭脂起源于商纣王时期。当时纣王爱慕妲己。为获得永久性恩宠,妲己对自己的妆容非常注重。于是便用各种花瓣的汁液凝成脂粉,涂在脸上,制成了“燕脂”。

另一种说法是和匈奴的“焉支山”有关。焉支山位于甘肃省,是祁连山的支脉,有“小黄山”之称。古代焉支山是水草丰美的草场,也是氐、羌、月氏、匈奴等游牧民族的聚集地。

据说焉支山盛产美女和红蓝花。匈奴人的妻子"閼氏"大多来源于此处。女人们用红蓝花反复研磨,和以油脂制成了胭脂,作为化妆品,因此容颜非常美丽。但是为了获取生活来源,匈奴人生产的胭脂也通过边境贸易,流入汉人的生活之中,备受珍爱。

领地和物产一直是,国家与国家战争的起源。

据说匈奴人和汉人几千年征战不休,很大一部分就在于焉支山的争夺。匈奴人甚至认为,失去这座山脉便"使我妇女无颜色",可见胭脂在人们生活之中的重要。

胭脂是花之骨,花之精,也是女人之骨,女人之髓。《红楼梦》的主旨,是写贾宝玉和一干女子的情缘历练。女性用胭脂,贾宝玉也与胭脂相伴相随。

《好了歌》中说:"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贾宝玉成长的历程由此开始。

2:有意识----吃胭脂的癖好

童年抓胭脂----喜胭脂之色

《红楼梦》的第三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曾经谈到京中奇闻,说贾宝玉抓周之时,他的父亲想要试探他的志向,没想到他什么也没要,居然抓住了脂粉盒。因此贾政便认为贾宝玉一辈子不会有什么出息,无疑是酒色之徒。认为儿子一辈子脱离不了女色,仕途堪忧。

而贾宝玉也如父亲预料的一样,自有一番理论。他认为女人是水做的,清净,男人却浊臭无比。因此他读书有两个女孩在身边,便觉得心里明白。因此,贴身伺候的从不用男孩,全部都是女性。并且他爱穿红衣服,在怡红院,生活情致也更女性化。

老百姓说:"三岁看老"。贾宝玉在自己幼年时代的性倾向和行为爱好,奠定了他人生的基调。

少年吃胭脂———品胭脂之味

少年时代的贾宝玉有一个嗜好就是"爱红",喜欢吃女孩子们嘴上的胭脂。这一癖好并不光彩,贾宝玉时刻在克制和被教育之中。

贾宝玉吃胭脂有这样几处细节描写。

第一次是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省亲之后,建立的大观园闲置,贾母便令林黛玉姊妹去居住。在进入大观园之前作为大家长的贾政,便召集自己的儿女训话。贾宝玉刚刚走进王夫人的居处,王夫人的丫鬟金钏儿就调笑说,嘴刚擦的胭脂要不要吃。宝玉害怕父亲,心里正不自在,自然不敢放肆。

第二次是《红楼梦》的第20回史湘云登场,有这样一个桥段。

当时贾宝玉因为记挂着两个最好的伙伴林黛玉和史湘云,没来得及梳洗打扮就前往了潇湘馆。于是便有这样一个经典的镜头。贾宝玉让史湘云替他梳头,手却不由自主的伸向了梳妆台上的胭脂盒。史湘云见状立刻用手打落了,并且说"多早晚能改了这爱红的毛病"。

史湘云是进入贾府最早的金钗,和贾宝玉是真正的青梅竹马。自从她父母双亡就经常被贾母接到贾府居住,对贾宝玉最熟悉不过。她见证了贾宝玉没有被写进《红楼梦》的无数次吃胭脂细节,自然具备话语权。可见贾宝玉对女孩嘴上胭脂的钟爱,总是不由自主。

第三处是一次隐写。当时鸳鸯来怡红院,贾宝玉变猴儿上身似的缠上了她,更是一个证明。鸳鸯立刻意识到贾宝玉要做什么,就喊来了袭人,认为这是周围的人教育不当,人已经长大了,还没有改掉自己小时候的毛病,有点男女授受不清。

脂砚斋的批语中说:贾宝玉之情,乃情不情。贾宝玉对女子有情,情不由自主,吃胭脂也就不由自主。伴随着成长,贾宝玉吃胭脂的行为也发生了一连串改变。

吃胭脂只在宝玉青春年少之前,后来,爱与他调笑的金钏因他而死,这鬼怪行为也被治愈了。

成年惜胭脂———得胭脂之髓

贾宝玉最喜欢的是做胭脂。

比如闹学堂一节,贾宝玉因为在宁府认识了秦可卿的弟弟秦钟,觉得自己找到了最契合的友情,上学的劲头都有了。上学之前贾宝玉来辞林黛玉,他说胭脂膏子要等他回来给她做。这是一个男孩的钟情,也是一个男孩的情窦初开。

贾宝玉一生疼惜林黛玉,钟情,也将情惠及其他女性对她们有情。这种对钟情的确立过程和对其他女性有情的理解过程,便是贾宝玉塑型的过程。

贾宝玉胭脂缘也便由青春少女到已婚女性渐次递进。

王熙凤的生日,贾琏出轨,引发一场风波。王熙凤把所有的怨气都撒到了平儿身上。平儿被打非常委屈,被好姐妹接到了怡红院。

在怡红院中有这样一个描写。贾宝玉拿出一盒自己制的脂粉,让平儿洗泪痕,重新化妆。

贾宝玉说,外面的胭脂水粉“不干净,颜色也薄”,怡红院自己精心制作的却不同,他用“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渣滓,配了花露蒸叠成的”,很像玫瑰膏子,只需要一点点涂在唇上,剩下一点水化开就当腮红,便美丽动人。“平儿依言妆饰,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

这时的贾宝玉对女性认知的已经有了巨大变化。他望着平儿不被贾琏珍惜的人生,内心感叹无比。为女人归宿,不得其位,惋惜非常。这一层的意义褪去了青涩,有了责任和担当。贾宝玉逐渐走向成熟。

3:潜意识---贾宝玉的嗜血成长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不是肉体上的长大,而是心灵的磨砾。人的际遇,除了外部条件影响之外,更多是由我们的潜意识,去选择和创造的结果。

除了脂粉是古代女孩子的专属,用于代指女性的意义,胭脂色彩与生命血色相近,才是更深层次的意义。贾宝玉的成长便是踏着女性的血色完成。既应了胭脂的底色,也验证了命运的残酷。

贾宝玉思想的大转折,与四次惊心动魄的死亡有关。

第一次与秦可卿的死亡有关。

贾宝玉宴饮宁府,告醉求卧是在秦可卿的卧室休息的。在这里贾宝玉曾经做过一个关于人生命运的奇特梦境。在梦境中,他在曲词歌赋之中领略了未来的人间悲剧,虽然没有参透却为整本小说埋下了叙述的伏笔。在梦境里,唯一的真实就是,贾宝玉在这里娶妻,享受了人间风月之情的旖旎。他的妻子正是秦可卿。因此贾宝玉对秦可卿有着别样的情感。她是贾宝玉意淫的对象,性启蒙的老师,也是生理成熟的见证。

弗洛伊德说:“性是一切的原动力。”一切的故事也便由此生发。

贾宝玉和王熙凤曾经去看过病重的秦可卿。秦可卿年纪轻轻去世,他自然惊异非常,于是血不归经,导致了吐血,可见情重。这是贾宝玉第一次近距离感受死亡,这一次死亡是刺激,是提醒,也是开始。

贾宝玉第二次感悟死亡与他的胡闹有关。当时王夫人在歇午觉,习惯了开他玩笑的金钏,在夫人的面前与宝玉开色情玩笑,被打了巴掌,逐出了贾府,投井而死。贾宝玉因此被父亲打得半死。

责罚和死亡,令他情色若痴,很长时间没有治愈。后来他到戏班散心,看到了龄官和贾蔷情感的互动,由此想到之前龄官画蔷的痴迷,领悟到情缘自有分定。

自此以后情定林黛玉,心性发生了转折。

第三次关于死亡的警醒,发生在《红楼梦》的第78回。因为绣春囊事件,大观园被查抄。先是晴雯被逐,香消玉陨。司琪、四儿归家,芳官诸人流落到庵堂。

诸芳流散开始,后来迎春误嫁了中山狼,香菱在河东狮的鼻息里奄奄待毙。贾宝玉面对着大观园由繁荣和喧闹,逐步萧条和沉寂,满是落寞和悲伤。那些青春的恣意自此一去不复返,生命的沉重渐次上演。

这是一次诸多人死亡的预警,贾宝玉感到了生命底色的沉重,对未来充满着忐忑和迷茫。

第四次死亡对贾宝玉的思想触动,警醒应该出现在结局。

《红楼梦》的前80回未曾写到,却在文中多次提及。《飞鸟各投林》中说,黄土陇头送白骨,青枫林下鬼吟哦,飞鸟各投林,以及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等,在开篇判词和曲子中多次出现的便是预示字眼。

贾宝玉真爱过的黛玉在这场浩劫中归于离恨天。和他一起成长的很多人也都离散。死的死,亡的亡。这是他生命中最沉重的一次打击,直到那一刻他已完全解悟这些血色残酷凝聚的回天乏术。

生命的碎壳吞咽下去,是搅动灵魂的反思。因此贾宝玉"悬崖撒手",顿悟了《红楼梦》前情两位仙人所说的"物幻境空",美中不足,瞬间便是悲喜交加的人生真相。

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是人间最悲剧的事情。

古龙说:"死亡并不恐怖,也不可悲,可悲的是有些人纵然活着,但生不如死,活不如灭,他们活着也只是活在痛苦的深渊里。"

红楼的悲剧中胭脂是表象,也是内核,是人的有意识和潜意识共同掌控下的结局。

世界的组成就是相往与告别,岁月的两端是无常和无能为力。从幻想到现实,从幼稚到成熟,从经历到懂得,因为胭脂,贾宝玉最终透彻,“站立成坟地里的老杨树”,死亡在侧,痛彻心扉!

除了对话贾宝玉灵魂,在整个文本中,胭脂的另一层意义可能就是作家潜意识中朦胧的超越时代的女性思想意识。他预见未来解放女性,衰落的时代或许才会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对比这个时代女性多元化的选择,也许就是我们依然要读《红楼梦》的意义。

四大名著全套原著正版无删减古典文学小学生青少年中学生无障碍阅读版四大名著原著正版精装¥69.38淘宝月销6购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童年作文300字 日记作文400字 北京故宫作文 给闺蜜的小作文 关于新年作文 高考满分英语作文 写人500字作文 读书作文400字 成长类的作文 过年作文300 高中作文素材积累 抗美援朝作文 满分作文800 幸福作文400字 关于爱情的作文 难忘的经历 作文 五年级上册的作文 喜欢的食物作文 真了不起作文 做好自己作文 饺子英语作文 牵牛花作文 春天作文500字 我的书包作文 好的作文素材 路600字作文 追赶作文 二年级作文200字 看日出作文 坚持的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