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思想高地|摆脱过度依赖补贴 新能源汽车就应该这么做!

2020-12-25 12:20:01
相关推荐

■ 龙如银 李文博 陈红

为推广新能源汽车,我国政府出台了以财政补贴为核心的消费促进政策。但从2016年开始,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逐年退坡,预计到2022年全部取消,进入“零补贴”时代。

此举虽然是为了加速缺乏竞争力的汽车制造厂商逐渐退出新能源汽车行业,但无疑会降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热度,对消费者的刺激与吸引力逐步弱化。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首现负增长。补贴的大幅退坡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对市场的重创,2020年初以来,市场持续萎靡,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同比降幅过半,其中产量10.5万辆,同比跌60.2%;销量11.4万辆,同比跌56.4%。

这充分暴露出新能源汽车市场过度依赖补贴和消费者购买意愿缺乏持续性等诸多现实问题。在补贴加速退坡背景下,笔者认为,应有效配置接续政策,充分发挥其在促进消费者需求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新能源汽车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换。

■■树立新能源汽车推广“新思路”

完善推广政策顶层设计

补贴退坡并不意味政策扶持的停止。在新能源汽车后补贴时代,仍要以推广应用为主要着力点,政策指向除了要由供给侧转向使用侧,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利外,还应从顶层进行优化设计,摆脱新能源汽车过度依赖补贴的现状。目前“双积分”制已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力军,正在倒逼车企提升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还需要研发、生产、使用、保有、回收利用等全产业链配套政策的支持,实现政策合力。

在研发和生产环节仍需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提升产品性能和技术水平;在购置、保有和使用环节,综合运用金融、税收和交通管理政策,降低新能源汽车各环节成本;在交通管理方面,合理限制燃油车,延伸以人为本的交通发展理念,避免过度倒逼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进而实现新能源汽车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适应和过渡。

■■探索新能源汽车推广“新路径”

丰富使用端相关激励政策

政府未来可以在使用端出台更多政策以保障新能源汽车的吸引力。比如,在日常出行方面,可以逐步出台专用车道使用权、低排放区域不限行、雾霾天通行权等诸多措施保障新能源汽车的交通优先权;在停车方面,可以出台政策划定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在过路费优惠方面,可以划定示范区,在一段时间内让新能源汽车享有免过路费的权利,由点及面逐步拓展。

此外,还应逐步完善新能源汽车专属车牌在用车过程中的便利性,一方面要彻底解决换装新能源汽车专属号牌之后保险信息需要更改、进出停车场无法识别、高速ETC无法使用等问题;同时要改进道路交通技术监控系统,完善号牌自动识别系统,为差异化交通管理提供更好的载体,以保证新能源汽车在行驶和停车等过程中切实享受相关优惠。

■■倡导新能源汽车推广“新模式”

充分考虑消费者需求

建立和完善消费者需求表达机制,通过增强消费者与政策之间的“互动”,使得各类政策更贴近消费者自身需求,以激发消费者购买意愿。特别是对重点政策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政策影响。

新能源汽车的一大优势就是运行成本低,但多数消费者并不了解其究竟可以节省多少费用。实际上,消费者为新能源汽车支付的购置溢价在很大程度上或完全可被较低的运行成本所抵消。因而,除了小尺度的成本信息(如每公里成本或每百公里成本)宣传外,在信息宣传过程中还可以考虑通过大尺度信息(如1年或3年的运行成本),或者为消费者提供新能源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标识。

新能源汽车的另一大优点是利于保护环境,目前政府和企业在推广过程中多从利他诉求角度进行宣传,如“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为社会节能减排做贡献”,未来政策还可以从利己诉求角度进行宣传,如“使用新能源汽车对健康也有一定贡献”。

■■激发新能源汽车推广“新动能”

强化消费者内外在驱动力

现行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大多是为消费者提供直接或间接经济激励,政策手段较为单一,对消费者影响比较有限。笔者建议,未来推广新能源汽车要继续聚焦“以人为中心”的微观范畴。除了要从经济角度为消费者提供持续优惠,更重要地还应从环境意识、个人形象、社会影响等方面激发消费者的多元动机,建立和完善“多位一体”的长效驱动机制。

随着新能源汽车专属车牌的全面推行,道路上醒目的“绿色车牌”犹如移动“广告”,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被公众视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通过构建积极的舆论导向,会对普及新能源汽车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随着这些象征与新能源汽车使用者的自我认同相匹配,他们会建立起更大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内在驱动力形成。

当前,中国各类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远远不及燃油汽车,多数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抱有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态度。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多,公众开始接受并主动选择新能源汽车出行。政府应加强对绿色出行的引导力度,形成新能源汽车出行的社会参照,促使消费者感受到社会影响、面子文化和从众心理等,通过外在压力驱动新能源汽车推广。

■■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新基建”

夯实充电基础设施保障

目前,充电基础设施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短板,“充电难”一直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推广。作为充电需求的主要市场,社区充电设施体系的完善对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考虑给有需要的社区提供一定政策支持,解决充电设施在安装接入过程中受配网容量和物业管理等因素的制约。同时,应制定政策加强车企与金融资本、电网公司合作,拓宽多元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大力建设居民社区充电设施,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境。

此外,公共领域充电设施体系还可以考虑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完善:一是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较大的商场、饭店、步行街、加油站等运营方主动投资建设充电设施;二是建立充电桩认证制度,以加强充电设施的兼容性,打破公共充电设施不能公用的尴尬局面,建立统一的充电设施互联互通平台;三是在考虑安全性的情况下,鼓励充电加油一体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四是推动充电桩与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电网的深度融合,优化公共充电设施的位置布局,避免利用率低的现象存在。

■■培育新能源汽车推广“新战略”

深度融入智能网联化交通系统

新能源、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但对于“零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来说,这些战略新兴产业在培育措施方面缺乏协调。

因此,应将推广新能源汽车深度融入智能网联化交通系统总体发展战略当中。在“新能源汽车+分布式光伏+储能+智能电网”的模式下,新能源汽车既是交通工具也是能源装置,随着其与移动能源互联网的连接,可以实现城市、交通和能源体系的系统化升级和一体化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有序增长,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龙如银系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文博系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陈红系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编辑:齐琛冏)

关于我们《中国城市能源周刊》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中国能源报社与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联合出版;是中国城市能源变革产业发展联盟的核心刊物。于2019年3月4日正式创刊,全彩,双周刊,每期4个版面,每周一出版,随《中国能源报》发行。通过行业组织和权威媒体互动的平台连接力、专业的舆论引导力,打造城市与能源的舆论高地,引领城市能源转变走品牌化道路。逐步形成报纸、网站、微信为一体的融媒体新闻载体。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最难忘的人作文400字 家乡的小河400字作文 六年级下第一单元作文 美丽的大自然作文300字 五一游记作文400字 可爱的小猫作文200字 与书同行作文600字 最美的什么作文600字 动物的作文400字小狗 描写事物的作文400字 她进步了作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与什么相伴的日子作文 游重庆作文500字 芬芳润心田作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作文题目 我解决了这个问题作文 美丽的雪景作文400字 四年级作文读后感400字 开学第一课作文600字 老师谢谢你作文500字 送给母亲节的礼物作文 关于成长的作文700字 教师节感恩老师的作文 积极向上的作文600字 我的空闲时间英语作文 漓江一日游作文 六一节的作文400字 感谢老师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