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九一八事变:几十万东北军为何不抵抗?四大原因 并非受令撤退

2020-12-26 17:05:01
相关推荐

九一八事变:几十万东北军为何不抵抗?四大原因,并非受令撤退

昨天是9月18日,我们永远无法忘记87年前的今天,日本关东军炮轰沈阳北大营,陆续占领了东北三省,由此拉开侵华序幕。有人说这是张学良的不抵抗,也有人说是老蒋不让他抵抗。

东北王张作霖被日军埋伏炸成重伤后不久便逝世,作为他的儿子,张学良接手了军队的指挥权。“九一八事变”发生之时,东北军有30多万兵力,并且兵工厂能生产接近1万支枪支,更不说仓库里的800多门大炮,以及300多架飞机。如果决意开战,东北军还可以迅速召集50万兵力。对付2万日军的进攻,东北军没有理由会输。那么,东北军为什么不做抵抗,任由日军占领自己的地盘?

因为东北军的这一退,后果有多么严重,恐怕当事人都没有想到:他们直到14年后,才能再次返回家乡,而他们的带头人张学良,更是终生没有再回去过。而关于东北军当时为何选择了不抵抗和后撤,几十年来专家们也争论不休,直到张学良接受采访和蒋介石日记曝光后,真相才最终揭晓。

1、蒋介石的意思

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在日记本里一连数天都写了“雪耻,人定胜天”这句话,可见,他还是有爱国情怀的,并非一味的退让。但是,他确实也没有下达对日军反攻的命令,而是寄希望于国际社会的干涉。同时,他还希望国内的力量能团结一致,先练好内功,待到强大之后再给日本人一击。他对日本的策略就是:内求自存,外求共存,“忍”字当头。

2、张学良的斗志

众所周知,张学良并没有多少显赫的战功战绩和军事才能,他最著名的倒是风流成性,爱美女、爱吸毒,爱玩,是个不折不扣的公子哥。虽然其父张作霖死后,他顺理成章接管了东北军大印,但很多部下并不看好他,不少东北军将领只是表面顺从他,实际上持观望态度,并不把年轻的张学良当回事。而张学良又不会指挥,不善指挥,也不愿意指挥,对于日军的炮轰北大营,也就只能袖手旁观了。

3、日军的实力

在北方,中原大战刚刚打完,元气还没有恢复,在南方,汪精卫拉着蒋介石的反对派在广东跟他唱对台戏,并最终让蒋下野。国内形势一团乱麻,显然还不具备跟日本全面对抗的能力。而显然,当时国内这种情况也被日军所洞察,他们之所有原来一直没有发动战争,只是没有找到有利的机会,而现在则是开战的最佳时机。

此后,取得了东北大部的日军,再次向东北大门锦州挺进,而此时为了保存实力的张学良,又一次犯了一个错误,他下令放弃锦州,将东北军全部撤到了关内,至此东三省几乎是在顷刻间全部沦陷

4、指望苏军出手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苏军的存在。作为中国的近邻和事实上的盟友,苏联当然不希望中国被日本占领,那样会造成他们一方面要对抗德军,另一方面要对抗远东的日军,带来背腹受敌的后果。蒋介石和张学良选择不抵抗,存在一个隐性的心理:包括苏联在内的国际社会,不会坐视不管日本的侵略行为,特别是苏联不会允许日本人兵临远东,迟早要出手。然而,这只是蒋、张的臆想罢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景抒情的作文 丢手绢作文 过年作文400字 春夏秋冬的作文 以微笑为话题的作文 我的寒假生活英语作文 年夜饭作文600字 高考满分作文800字 团结就是力量作文 快乐的节日作文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 一路有你作文 环境保护作文 信念作文 母校作文 小说作文 快乐的作文 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 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 保护动物的英语作文 他什么了作文 父母之爱作文 教资作文素材 三年级童话作文 古诗作文 高考作文满分 小学生英语作文 我的理想 作文 作文点评 礼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