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莫让未成年人成为“过度娱乐”的炮灰

2020-12-27 03:55:01
相关推荐

李彩悦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要求未成年人节目不得宣扬童星效应或者包装、炒作明星子女,不得诱导未成年人现场拉票或者“卖惨吸粉”;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未成年人进行品行、道德方面的测试。(4月4日 《光明日报》)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我们的共同心愿。但是近年来,随着明星真人秀节目的风靡,在部分未成年人电视节目中,出现炒作明星子女、包装“童星”等现象,甚至个别节目有“商业化和过度娱乐化”倾向,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未成年人电视节目的兴起,极大满足了观众对名人“星二代”私生活旺盛的好奇心和集体偷窥心理。它的发展在带来商业利益的同时,也不免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价值观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当视觉消费的对象聚焦到未成年人,媒体从业人员就更需要遵守职业操守,对细节处理科学谨慎,不能一味追求收视率而忽略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试想,未成年人节目制作的初衷可能并非恶意,也并非故意用“明星包装”博取眼球,只是没有料到节目播出可能带来的视觉效果和社会反响。浙江卫视曾推出一档明星亲子节目《爸爸回来了》。一经播出就受到大众的喜爱和追捧。但在节目剪辑中曾出现“某明星给三岁女儿洗澡”的镜头。镜头下,小女孩的隐私部位并没有模糊处理。当时她连摄像头的真正用途都不了解就被放大到媒体镜头下。如果她慢慢习惯这种没有隐私的生活模式,是否会在以后忽略对自己的保护意识?当他们的生活场景曝光在大众视野,所谓的“父女亲情”戏码也会变质。这就是一种流行文化可能带来的“附加值”。

更值得思考的是,当一种娱乐形式被贴上“商业化”和“过度化”的标签,又会带来怎样的不良后果?所谓的娱乐“精神鸦片”是否会毒害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的世界永远是干净的、纯洁的。保护孩子、尊重孩子的隐私应该永远成为每一位媒体人追求的目标。当我们俯下身子与孩子平视,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在未成年人节目风靡的浪潮中不让“消遣”孩子的制作视角越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放风筝的作文 失败的滋味作文 云南之旅作文 我为你喝彩作文 春风拂面作文 优美作文500字 写海景的作文 过年的作文200字 幸福的颜色作文 滑雪作文500字 我得到了表扬作文 校园生活作文400字 国庆节作文350 四年级上册作文题目 读书使我快乐作文 包粽子的过程作文 厚积薄发的作文 我和我的朋友英语作文 描写雪花的作文 作文题记摘抄大全 作文提纲例子 愧疚作文600字 阅读作文800字 打光屁屁作文 上善若水作文 我好想什么什么作文 最宝贵的财富作文 我被什么作文 我不再胆小作文 防侵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