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关于近期阳明心学与致良知四合院曝光事件的一些思考

2020-12-27 05:20:02
相关推荐

近日致良知四合院被推倒风口浪尖,自媒体及官方媒体纷纷发声。致良知四合院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助力民族复兴,反遭网络浪潮声讨。作为阳明心学的“爱好者”,一些个人的看法与大家分享。致良知四合院中提倡不说一句善意的谎言,同时也反对“妄议圣贤”。以下个人观点,读者吸收有用的,读者摒弃错误的。

首先,个人对致良知四合院的使命和愿景是高度认同的,以中华传统文化,唤醒民众,助力民族复兴,这样的事业是伟大的、崇高的,也是值得关注的。对于致良知四合院为什么会遇到如此大的社会反抗声音,很多是值得深思的。不能客观面对这一客观现象,将头埋在沙子里或者通过公关手段可能都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

个人不希望大家持有绝对的、片面的看法,致良知四合院体系里面,从个人角度有很多好的东西,比如通过自我反省和反思,来总结个人成功失败的原因;通过关注国家大政,提升人 的视野格局;通过提升人的使命感,发现人生的更多意义感;通过唤醒他人,帮助人们摆脱一些负面习惯的操纵、推动社会道德进步等等。

但是,对于致良知四合院的有些做法和观点,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也希望致良知四合院及学习企业能够对这些问题加以思考。

首先,以变相强制的方法,让学员或者通过企业老板让员工去完成“建立微信群、做三小时工作坊、发展和邀请他人、分派群人数、工作坊数量、卖书数量”等任务。

这是此次遭遇声讨最大的原因之一。同时,在四合院以及致28企业中,以上述任务作为评价‘’心灵品质”的唯一或最重要的指标,如果没有做工作坊、没有完成招生任务、没有完成卖书任务,便是心灵品质不够高。相反,如果热火朝天的去发展学员、去做工作坊、去卖书,就是心灵品质高。致良知四合院号称唤醒人们的大爱之心,但是如果将这些硬性任务指标强压给学员、员工,员工和学员无法感受到这种爱。阳明心学中,任何事物都是修心的途径,而外在行为事物反而是表象,稻盛和夫强调工作职场是最好的修心途径。上述的做法,显然与阳明先生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最终,这样的企业很可能也是主业下滑。

第二,企业员工被迫或变相被迫牺牲自由时间读书学习。

这是网络支持反对声音的第二个重要原因。很多企业参与学习后,员工每天晚上要写作业心得、上班前要写家书、完成《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读书等任务,而这些大多又都是要求以8小时之外完成,很多企业命令禁止使用上班时间。虽然多数企业号称自愿,但是在一个组织中,对于老板大力强调重中之重的事情,有多少希望在职场提升的人又敢于不跟随和拥护呢,更不用说有些企业采取扣款、罚款、乐捐的形式。但是,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与阳明先生的心学修习路径建议是背道而驰的,最终,员工可能会身心疲惫,一旦有机会和出口,就会爆发出来。

第三、道德是比法律更高的要求。

法律是最低限要求,道德是在法律底限基础之上的要求。但是如果对劳动法都没有概念、没有敬畏,五险一金都不能足额缴纳、加班补助的法律规定都做不到,片面强调道德,就很容易让员工对企业推行致良知的目的产生怀疑,引起员工内心的抵触和反感。

第四,圣贤不容置疑,不容不同声音,绝对追随圣贤。

在这一点上,与阳明先生的精髓思想也是不一致的。在古代孔子也好,阳明先生也好,大量的思想都是在回答别人的问题甚至不同观点,不会不允许提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教学相长是教育的基本规律。阳明心学中,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以及反求诸己等,这些思想的一个方面,就是不盲目的崇拜圣贤,而是遵循天理,而遵循天理,主要的途径又是反求诸己。阳明先生强调在行中体证,而不是盲目信仰某一个人,如果是盲目追随,阳明先生也就难以对程朱理学、佛老之说进行发扬而自成一派。

第五、不能因材施教,一本红书,一套方法,适应几乎所有学员。

致良知四合院知行合一学习法,一方面号称读原文悟原理,但是其主要教材,是一本书《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因材施教,是古今教育的基本规律,在致良知四合院,红皮书是最主要的教材,心道德事四部曲是唯一的路径,五大要点是全部的根基,无论学员是初中没有毕业还是博士研究生,是门卫还是大学老师,是学生还是养老院的老人,是在为拿不到毕业证而苦恼的大学生还是不知贫穷为何物的富二代。想把所有的人用一套方法,刻成一个模子,在当今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组织强依赖性越来越弱、尊重个性的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六,心道德事四部曲的不同看法。

在知行合一学习法中,四部曲是主线。但是,对这个提法,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现代心理学的动机、意识、情绪、行为已经有大量经过数据检验的结论,也更容易传播推广。四部曲的提法,在高深同时变得可能更加晦涩。尤其是其中的“道”,老子也好,阳明先生也好,“道”都是更高层面的东西,放在“心”之上,也容易产生很大争议,至少也应该是一个层面上,而在知行合一学习法,“道”是心决定的,“道”又被经常解释为“格局与境界”、“眼神就是道”、“起心动念就是道”,更容易让人产生糊涂。个人才疏学浅,尚不清楚这是出于“圣贤思想”,还是致良知四合院老师们的继承性发展。

对致良知四合院的几个参考性建议:

1、理解民心

真正理解和体会大量普通员工的痛点、渴望和需求。引领民心,但不是硬性或者借助第三方变相硬性灌输其所不需要的东西。如果因为致良知,很多员工被迫离职、工作幸福感下降、敬业度降低,也是我们的需要加以反思的,尤其是很多企业家明确强调不支持致良知就离职。

2、真正唤醒民心,而不是硬性或变相硬性要求“发展学员人数、工作坊、读书、写作业和卖书”这些外在指标

阳明先生的心学的心,根本上是一颗“遵循天理之心”,而事事物物背后底层只有基于这颗心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就是形式,就不是致良知。有多少员工做这些事情只是为了满足领导的需要?有多少真的是内心认同和从中得到获得感?后者会有,但实际可能会只是一部分人。如果不考虑员工内心的真实感受,以“发展学员人数、工作坊、读书、写心得、卖书”作为硬性要求,最终可能会适得其反,违背基本规律,埋下风险的根源。

3、工作是最好的道场

按照知行合一学习法,心灵品质的层面分为士人、能人、君子、贤人、圣人。而士人,就是脚踏实地、终于职责。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没有做好,连本职岗位的业绩都不能达标,如果一个企业家,连自己的企业的发展风险都解决不了,连合规和劳动法都遵循不了,连满足员工基本的生活物质需要都解决不好,却投入大量精力以“发展学员、做工作坊”去“唤醒”他人,最终这些企业可能难以成为行业的引领者。

对于大多数企业家,首要责任,是基于自身的企业使命创造社会价值,满足被市场和客户所接受的社会需求,让自己的员工幸福、有尊严、有获得感,这是企业履行使命责任的基本,也是人才竞争时代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当这一点做好的基础上,我们如果能够在道德上去推动和承担更多,才能从优秀走向卓越,否则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4、敬畏和谦卑

阳明先生说,千罪百恶皆从熬上来,在致良知四合院,这句话也经常被提起。谦,是去病良药,但是,很多学员在致良知四合院却没有感受到“谦”。敬畏民心、敬畏科学、敬畏前辈,方能长足发展,毕竟,在心学的道路上,我们学习时间最长的也不不过十年左右,而致良知四合院3.0战略,也远远没有能够被时间和历史所检验,对心学、管理学领域那些前辈们我们还是应该心怀敬畏,始终保持一颗虚怀若谷之心。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感动话题作文 作文修辞手法 作文小小的动物园 写人和写事的作文 好办法作文 初二自传作文 40字作文 国庆节作文怎么写 19年全国二卷语文作文 小学二年级运动会作文 转身看风景作文 有关母爱的作文 雪中送炭作文500字 关于感恩的作文700字 语文课作文300字 作文做自己 描写运动会跑步的作文 心情故事作文400字 公园的湖作文 写流星的作文 崇拜作文 以责任为话题的作文题目 梧桐树作文600字 优秀作文350字 贺兰山的作文 作文愉快的周末 我的新老师作文500字初一 落叶作文100字 小学生种树的作文 围绕教师节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