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仲夏六月 诗话“芒种”

2020-12-27 11:35:01
相关推荐

01

芒种之名的由来

芒种是立春之后的第九个节气。芒种之后,中国大地将会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为什么这个节气称为芒种呢?

清代学者陈三谟的《岁序总考》中记载“芒,草端也。种,稼种也。言有芒之谷此时皆可稼种,故谓之芒种,乃五月之节气也!”意思是说,芒是草顶端的针状物,种,播种的意思。芒种就是有芒的谷物这个时候都可以播种了。现在基本沿用的是这个说法。

元代学者吴澄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不同的说法,他认为这个节气应该读作芒种(zhǒng),是指有芒的谷物的种子。他的说法,没有被后世沿用。

我国江南一带,芒种节气往往和梅雨重合,《岁序总考》记载,每年芒种之后,进入三梅天,分别为头梅、二梅、三梅各十天,三十天后出梅。芒种节气开始的第一个壬日称为头梅。以2020年为例,6月8日是壬午日,所以头梅就从这一天开始。因为芒种与梅雨天重合,所以古诗中在写芒种的时候也多会提到梅雨。

【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之一

范成大

梅霖倾泻九河翻,

百渎交流海面宽。

良苦吴农田下湿,

年年披絮插秧寒。

梅霖,就是梅雨。九河,言河流之多。

02

芒种的三候

按照中国古代的历法,一个节气之中包含三候。芒种的三候依次是螳螂生、鵙【jú】始鸣,反舌无声。元代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这三候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第一候,螳螂生。

书上说,螳螂是一种草虫,因为能捕食蝉,所以又名为杀虫。因为飞奔像马一样,所以又名天马。螳螂这种虫子,深秋生于林木之中,一个壳里有一百只幼虫,到了芒种第一候,就会破壳而出。因此称此候为螳螂生。

古代的诗人似乎不喜欢螳螂,至少在宋以前,几乎没有专题吟咏螳螂的诗。大概是因为螳螂捕蝉吧。蝉在古人心目中,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是高洁的逸士。因此捕蝉的螳螂当然不会让诗人喜欢了,从下面这首诗,也许能够看出点端倪。

【画蝉】

戴叔伦

饮露身何洁,

吟风韵更长。

斜阳千万树,

无处避螳螂。

第二候,鵙【jú】始鸣。

鵙,就是伯劳或百劳。曹植在《恶鸟论》中说,百劳在农历五月开始鸣叫,因为发出鵙鵙的声音,所以名为鵙,民间也称为浊温鸟。朱熹认为伯劳的声音很难听,属于枭之类的鸟。在古代文学中,伯劳最著名的存在,便是“劳燕分飞”,因为传说中伯劳向东面飞,燕子向西面飞,两种鸟的目标不一致,所以常常用来比喻夫妻或者情人之间的分离。也正因为如此,伯劳也很少走入诗人的诗篇。唐代诗人中,只有孟郊诗中的伯劳鸟,能给人带来些许的愉悦。

【临池曲】

孟郊

池中春蒲叶如带,

紫菱成角莲子大。

罗裙蝉鬓倚迎风,

双双伯劳飞向东。

第三候,反舌无声。

很多书中认为,反舌是指百舌鸟,因为其反复用自己的舌头,所以称为反舌,此鸟在这个时间就不再鸣叫。另有一种说法,反舌指的是青蛙,是因为青蛙以舌捕食,舌尖是反向内的,所以称为反舌。青蛙到了这个时节就会隐藏行迹。故称。

宋代诗人宋祁和诗僧释文珦都有“反舌”诗,从诗句反映出来的信息来看,显然是支持第一种说法。

【反舌】

宋祁

默默过桃园,

穿条叠叶翻。

夫君犹舌在,

时晏便无言。

【反舌】

释文珦

毛羽诚无取,禽中号善鸣。

能将一片舌,巧作百般声。

元是因风气,曾非出性情。

君看五月后,瘖默愧流莺。

03

结语

二十四节气,是几千年来指导各地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古代教育不像现在这么普及和发达。农民地位低下,几乎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为了让他们不误农时,于是在二十四节气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七十二候,让他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就知道该从事哪种农事活动。所以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都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结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金鱼作文 初二600字作文 万能作文结尾 作文青春600字 英文作文范文 财富作文 作文《我的乐园》 担当的作文 青春800字作文 作文修改 变的作文 方向作文 橘子作文 陌生人作文 爱作文怎么写 750字作文 作文七百字 孤独的作文 作文750字 作文冬 哲理作文 美德作文 有意义的作文 作文300个字 失败的作文 田野作文 辩论作文 钢琴作文 八百字的作文 独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