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榜样力量|朱清科:祖孙三代照顾流浪老人18年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2020-12-27 13:45:01
相关推荐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4日讯十九年前,祖父祖母收留了一位流浪的老太太,给她腾出了屋子,让她吃饱穿暖;在与老人相处的18年间,他接过长辈肩上的责任,让老人过上好日子;2018年,他又将老人送上返乡的列车,圆这位贵州“妈妈”一个回乡梦……他就是济宁市明珠中心小学工会主任朱清科,祖孙三代18年照顾流浪老人,虽不是亲人,却待她胜似亲人。

“捡”回来的“妈妈” 一照顾就是18年

2000年前后,一位老人流浪到朱清科的村子,看到老人身体单薄,语言不通,一时半会找不到家人,朱清科的祖父祖母就收留了她,专门腾出一间房子,供其居住。

这位叫杨素珍的老人来自贵州山区,不善于交流,地里的农活也不会做。在朱清科的记忆中,这些年老人家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到山坡田野里捡柴,细小的枯树枝,被她整齐的排好,摞在院子里,院子满了以后,再放在房顶上……朱清科家的房顶上一直存放着一大堆枯树枝,这也让他们家成为这条街的风景。

随着家中长辈的相继离世,家里就只剩下杨素珍一个人了,朱清科用在城里工作的积蓄,重新翻盖了农村的老屋,安装了空调、太阳能,改造了水冲式厕所,供老人居住。怕老人一个人孤寂,他还买了50寸的高清电视和老年手机。周围的邻居都羡慕不已,说杨老太太可有福了,朱清科待她胜过亲生孩子。

杨素珍老人66大寿时,朱清科举行了隆重的祝寿仪式。生日当天,家里光亲戚就来了五大桌,非常热闹。朱清科的小侄女,尽管才上小学,却把所有的零花钱都给了老人,还精心制作了生日贺卡。老人不识字,却一直把卡片摆着桌上,当时拍的照片,老人也贴身保留。

在异乡生活了18年 老人想家了

2018年夏季,朱清科发现,杨素珍老人总是一个人发呆,由于没有户籍证明,朱清科只能带她到乡村医院就诊,医生建议她回老家去,和亲人在一起,精神会更好一些。

朱清科意识到,在异乡18年的老人,想家了:“让老人继续在自己家养老送终,当然没问题。但万一她的孩子找她怎么办?本来是做了一件好事,万一让别人一家人永远团聚不了怎么办?”

在征求了老人的意见后,朱清科着手为老人寻找她在贵州的亲人。从镇派出所找到嘉祥民政局,又通过济宁救助站,辗转联系到了贵州兴仁县民政局,终于找到了杨素珍老人的儿女们。通过手机视频,老人终于和孩子们见了面,杨素珍老人的返乡之旅,也终于提上了日程。朱清科担心她返乡后的生活,又多次和兴仁县民政局电话沟通,帮老人重新办理户籍和低保手续,彻底解决后顾之忧。

2018年12月23日,朱清科家族四五十人,举行了欢送宴会。一家人包了一顿饺子,庆祝老人能与亲生儿女团圆。第二天一早,他们给杨素珍收拾了三大包新衣服,还包了3万多块钱,由四位嘉祥和济宁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护送老人踏上回家的火车。

“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每个老人都应该得到他人的善待。”朱清科拒绝了杨素珍儿女的酬谢,并承诺暑期一定去贵州看“妈妈”。

不忘家风 播撒爱的种子

朱清科回忆起,自己的祖父祖母都是村里有名的善人,时常帮助左邻右舍。可从朱清科记事起,没见过长辈收过一点谢礼,在这样家风的熏陶下,真诚待人便成了朱清科的人生信条。

他与妻子都做了小学教师,看到村上的留守儿童学习条件艰苦,就自掏腰包办起了书屋和作业辅导班,免费指导孩子读书、写作业。每逢朱清科回到老家,村里的孩子们就结伴到朱清科家学习,等他开车回城时,还总是捎上几个在县城上学的孩子。

朱清科常说,“我很愿意做一件能帮助到别人的事情,因为我得到别人的帮助太多了。我想把这种关爱传递出去,不光我自己的孩子,我要让我能接触到的孩子,让他们从小播下道德的种子,我要让孩子们相信道德的力量。”

闪电新闻记者 王楚齐 报道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什么的那一刻作文500字 二年级作文100字左右 这一次我是主角作文800字 我想对你说 作文350字 这样的人让我敬佩600字作文 从什么到什么作文600字 爱国作文500字左右 小学英语作文范文10篇 这天我回家晚了作文 体育老师把林渺渺C了一节课作文 让我怦然心动的那句话作文600字 关于五一劳动节的作文400字 以告别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这件事真给力作文 以选择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500字 以和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我们的心近了作文600字 一路阳光一路情作文600字 我的青春我做主作文600字 春天来了作文400字左右 新学期新计划作文500字 一次难忘的旅行作文400字 生活需要勇气作文600字 给自己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一句话的力量作文600字 伴我成长半命题作文600字 我为自己点赞作文600字 除夕作文开头结尾摘抄 微笑面对生活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