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平潭老革命人吴秉熙:奉献一生为革命 初心一刻不动摇

2020-12-27 15:30:01
相关推荐

平潭老革命人吴秉熙:

奉献一生为革命初心一刻不动摇

6月28日,平潭盛夏里的一天,晴空万里,风和日丽,一切都十分平静,但在吴秉熙之女吴云钦的心中,却存着一份深深的哀思,因为在24年前的这一天,她含泪送别了80岁的老父亲吴秉熙。每每回忆起父亲,她眼里总是噙着泪水,在她心中,父亲一直是她的骄傲与榜样。

说起吴秉熙,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他年轻时经历过抗日战争,参加过地下革命,离休后扎根大嵩岛开荒拓海,虽然人生路途坎坷,但他对共产党的热爱和信仰从未曾动摇,无论身在何处都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的赤胆忠心和铮铮铁骨。

追寻红色足迹,倾听红色故事。日前,记者跟随吴云钦以及了解吴秉熙英雄事迹的一行人踏足大嵩岛,重温革命先辈吴秉熙的一生。

20世纪50年代,吴秉熙在闽侯军分区时的照片

吴秉熙(左二)在自己刻的“最后一盘棋”石碑前留下身影

【人物名片】

吴秉熙,福建平潭人,1916年12月出生。1947年8月,参加地下革命。194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2月,任平潭人民游击支队副支队长。新中国成立初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闽侯军分区特务连长。1954年,复员回乡,后改为转业地方,任平潭县交通局干部、县卫生局副局长、县老区办主任。1985年离休,开发大嵩岛。1996年6月,因病逝世,享年80岁。

吴秉熙与他的孩子们

投笔从戎担大义 一腔热血洒征程

1916年12月,在平潭县苏澳镇玉屿村(现民主村),吴秉熙出生在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吴秉熙的童年一直被苦难笼罩着,年少时就失去了父亲。作为家中长子,他早早承担起家庭重任,参加渔农业生产劳动,负担一大家子的生活。

虽受生活所迫,但吴秉熙从小就喜欢读书识字,常常做着“读书梦”。他不甘于当一个目不识丁的人,因此,1934年2月,已经18周岁的他,不怕别人笑话,勇敢地到苏澳小学报名,上插班读三年级。一年后,他考入潭城中心小学念四年级上学期。

作为吴秉熙的女儿,吴云钦从小就听闻了父亲的少年往事,她告诉记者,父亲从小就天资聪颖,悟性高,因为深感自己求学不易,所以他学习刻苦,成绩优良,在肚子里积攒了不少“墨水”,并且还能写一手好字。

学识之路,未来可期,但当时社会动荡,国难当头,吴秉熙无法无视国家危亡、民族苦难而偷安读书,于是,他在恩师刘伯华影响下,毅然决定投笔从戎,参与抗日救亡的斗争中去。然而,他的从戎之路并不顺利,年仅25岁的他因为路见不平、伸张正义而先后两次锒铛入狱。直到1943年10月,他获得机会参加歼灭窜入平潭流水盘团澳的日本运输军舰“多多丸”号的战斗,并获得全胜。

三年后,吴秉熙与小他6岁的妻子林惠结婚,两个月后妻子怀孕了。拥有幸福美满家庭的同时,吴秉熙仍心系着革命事业。当时,他在中国共产党员吴兆英的熏陶下了解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便急切地想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1948年2月,吴秉熙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革命事业发光发热,积极参加地下革命活动。一年后,他任平潭人民游击支队副支队长,3个月后,他与时任游击队支队长高飞和副支队长吴兆英一起率队,参与“奇袭中正堂”,并获得胜利。平潭游击支队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是福建省唯一一个只靠地方游击队自身力量实现县境解放并成立人民政府的地方。

平潭革命史研究会支部委员会成员与吴秉熙后人合影

变卖田厝为革命 一心奉献传美谈

“生得有所自豪,死得有所自慰。”这是吴秉熙常常对战友说的一句话。虽然是从普通农民家庭走出来,但吴秉熙拥有异于常人的时代格局,他热衷于革命事业,不惜一切代价,为革命事业提供支援。

“我从小对父亲的印象就是很无私,他参加革命非常热心,把家当拿去支援革命,就算‘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也心甘情愿,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对我们的人生有很深远的影响。”吴云钦激动地说。

中共城工部党员、平潭原党史办主任何可澎在介绍吴秉熙的传记文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看到许多革命者纷纷把自己的部分家产变卖支援革命,吴秉熙也不禁萌生了这一想法,于是他把自家祖遗的3亩5分田地、1座四扇大厝、一块菜地、一口粪池等财产变卖,所得的钱款换成6000斤地瓜米,交给党组织,支援平潭游击队。

吴秉熙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一段佳话,广受流传。也正因吴秉熙的这股劲,感动了许多人与他共同踏上革命道路,最终见证了革命胜利。

结束了军旅生活后,吴秉熙复员退伍回家,与妻儿团聚,生活渐渐归于平静,但他依旧“闲不住”。平潭革命史研究会秘书长林绍宁告诉记者,吴秉熙回到村中,一直想为民谋福利,办实事。他用一年半的时间,为玉屿村兴修水利、创办图书馆、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捐资发展渔业生产以及筹办玉屿造船厂。

1955年12月,平潭县民政科组织人员深入各个乡镇,调查总结几年来复员退伍军人回乡参加生产建设的成绩和经验,并开展全县复员退伍军人评比活动。由于回乡一年半为民办实事的成绩显著,吴秉熙被评为平潭县“模范复员军人”。

殊荣并没有让他停止脚步,1972年5月,56岁的吴秉熙被任命为县卫生局局长,在此期间,他又进驻正旺大队井盂垄村,筹办养猪场、兴建米粉厂,甚至修筑了一座50万立方米的水库,让数百亩旱田得到灌溉。

“父亲一辈子都在为别人做好事,但当他收到别人送的礼物时,都会义正辞严地拒绝,甚至有时候还因此会翻脸。”吴云钦说,“我父亲告诉我们他一生没有给我们子女留下了财富,但留下了好名声。的确,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在念我父亲的好。”

民主村小山丘上耸立的碉堡

吴秉熙与妻子林惠在大嵩岛开荒时的合影

吴秉熙

老同事给老碑重新描上红字

扎根开发大嵩岛 一颗初心照暮年

海陬托迹不知难,

古庙棲身一样欢;

创业谁愁人已老,

犹将余热闯难关。

这首诗是吴秉熙在花甲之年写下的,字里行间体现着他不服老、肯吃苦、勇闯关的精神品质。

1983年,年届67岁的吴秉熙被批准离休,但他依然想在最后的人生阶段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于是他瞄准大嵩这座无人岛,开启了一段开荒拓海的人生历程。

大嵩岛,俗名大垱,位于国彩村东离岸2千米处海域,同君山隔海遥遥相望,陆地面积约有600亩,是一座孤悬海上的无人岛。其周边还有牛尾岛、小嵩岛、赤鞋特岛、山洲岛、东洲岛、坪洲岛等6个小小岛,星罗棋布,构成了一个群岛。

吴秉熙对大嵩岛情有独钟。1947年秋至1948年夏,他以伯塘小学校长和伯塘保长的身份作为掩护从事地下革命活动时,曾多次携伯塘渔民来大嵩岛视察,对岛上的生态环境颇为了解,早就有“开发大嵩岛”的愿望。在办理了离休手续之后,吴秉熙提出要开发大嵩岛。

“父亲说要去大嵩岛开荒,刚开始我们家人都很反对,担心他在荒岛上生活身体吃不消,但父亲脾气我们也是知道的,一旦决定的事情就很难去改变他,他说开发大嵩岛是自己多年的心愿,是他为革命的一生下的‘最后一盘棋’,母亲就只好跟着他一起到大嵩岛上开荒。”吴云钦说。

1985年,69岁的吴秉熙放弃了城区安逸的日子,到大嵩岛开荒拓海。无人岛生活条件艰苦,没有房屋、没有绿植、没有淡水、没有食物,而这些对于吴秉熙来说并不是难事。“当时我父亲住在岛上的一个破庙里,常受风吹雨打,但他都没有退缩,反而日复一日带着年轻人植树造林、开垦荒地、种植瓜果蔬菜等,把一个荒岛变成了一块绿意盎然的美丽岛屿。”吴云钦回忆道。

在大嵩岛开荒期间,吴秉熙还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除了养殖海蛎、坛紫菜等,还试养了贻贝、扇贝和日本黑鲍等海珍品,均获得了可喜的成功。“20世纪80年代,我到大嵩岛跟着吴老一起进行水产养殖试验,他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性格刚正不阿,我们都很敬佩他。”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文化文物处副处长高李杰回忆说。

吴秉熙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他为革命、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出毕生精力,如今,他那坚定初心为人民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依旧存留在后人心间,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来源:平潭综合实验区融媒体中心 陈小欢/文 江信恒/摄

责编:马孔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读书真好作文 高考优秀满分作文 微笑作文450字 赞美学校的作文 点滴真情作文 写风景的作文400字 留住什么作文 小学一年级作文大全 我的朋友作文800字 静待花开作文 初二作文题目大全 状物作文400字 舌尖上的美味作文 饺子的做法作文 九年级作文800字 包容作文800字 写景作文开头和结尾 初中作文400字左右 青春的味道作文 为什么点赞作文 爬长城的作文 最温暖的陪伴作文 四年级下册作文题目 橘子洲头作文 一年级作文30字 红色革命作文 梅花的作文300字 描写油菜花的作文 我的童年作文500 珍惜当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