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季羡林:读书越多 人生就越坎坷

2020-12-27 15:50:01
相关推荐

文/梦瞻

我们每个人从儿时起,就被要求多读书、好好学习,父母和老师告诉我们:多读书会有一个光明的前程。但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慢慢发现,历史上那些读了很多书的人,好像都过得不怎么样。

中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在《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中,也是同样的看法:读书越多,人生就越坎坷。

读书人一般都很倒霉

季羡林作为我国著名的学者,他在《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中直言:自己的一生,尝过酸甜苦辣,也经历过喜怒哀乐。曾经春风得意,也有过四处碰壁。季羡林将这一切的原因归结为一句话:“人生识字忧患始。”人只要读书了,忧患意识就会向你奔来。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诗圣杜甫。杜甫在绝大多数人眼中,都是忧国忧民的。但少年时期的杜甫,因为家庭环境优越,生活其实比较安定富裕。虽然七岁就能作诗,但他也同样天真顽皮。

但随着杜甫读书越来越多,对民生疾苦与政治动乱的观察越来越犀利,就慢慢踏上了颠沛流离的道路,自己也过上了贫困失望的生活。这才写出了我们熟知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忧国忧民的作品。

所以季羡林说“诗必穷而后工”,就是说写诗这种事情,也是要先倒霉的。不倒霉,就没有精准的观察和切身的感受,也就写不出那样炉火纯青的作品。

读书人一般都很难对付

季羡林之所以认为读书人很难对付,是因为读书人特别敏锐、脆弱以及学富五车。有时候,很多读书人十分渴望一些东西,却常常装作推三阻四的样子。

就像是“出师一表真名世”的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自己“不求闻达于诸侯”,但偏偏自号“卧龙”,明明隐居隆中,却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这分明就是渴望建功立业的表现。即使如此,刘备还是要三顾茅庐之后才把诸葛亮请出山。这种欲拒还迎、欲说还休,当真是很难对付。

纵观历史上的一些读书人,大多也都很难对付。俗话说“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读书人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冲锋陷阵之类的事情一般都是指望不了的。

但你可以说读书人柔弱,却不能说他们软弱。毕竟有太多的读书人,虽然看似手无缚鸡之力,但面对外敌,却拒不屈服,英勇就义。像这样的人,能好对付吗?

读书人一般都很落魄

季羡林说“那些文章写得好的人,大多贫穷落魄,命运不亨通”。历史上的文人,也几乎都是命运多舛的,这种例子数不胜数。比如全能文豪苏轼,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又比如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天纵之才却英年早逝,年仅27岁就命丧黄泉。

这些读了很多书的人,除了一肚子的才华和一身傲骨,基本上就没有其他东西了。如此看来,大多数读书人的落魄,究竟是不是因为读书太多呢?

读书与一生自在

季羡林在《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中,列举了读书人的多种负面情况,难道季羡林是在批判读书吗?当然不是。一个人是否倒霉、落魄,与读书没有直接关系。

不读书,人生就不坎坷了吗?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困难接着另一个困难,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你之所以只看到读书人的坎坷,是因为他们读了书,思想变得更深刻、感情变得更细腻、观察变得更细致,他们记录了那些坎坷,并流传千古。

而那些不读书的人,人生一样坎坷、落魄,但因为他们不读书,他们就没有本事记录他们的坎坷,所以你看不到他们。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文明,那些底层的普通人何止亿万?但今天的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你知道的那些故事,都是读书人记录下来的。就像是,如果你不读书,几百年后的人,就不知道你这个人曾经存在过一样。

结语

季羡林先生一生活得坦荡、清醒、自在,正因为有了这种状态,季羡林才会对人生有如此清晰地认识,这些认识,又都全部注入在他的每篇散文小品当中。

季羡林一生顺应本心,不为外物所扰。愿你也能从季老的散文作品中,获得一生自在。

一生自在:季羡林的自在智慧(金庸、贾平凹、林青霞、白岩松诚意推荐)¥28.4京东月销2156购买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梦瞻文化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最尊敬的人800字作文 我终于战胜了什么作文600字 童年趣事450字满分作文 作文我最好的朋友 家人团圆的作文 高中常考作文 有关窗外的作文 过独木桥作文 写人的作文六百字 世界真奇妙作文 自我介绍500字作文男 学校操场作文 高考作文常用素材 作文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我和手机作文 看图写话体育活动作文 学校趣事作文 第一次剪纸作文 我的观察作文300字 家规英语作文带翻译 小学作文旁批 同桌摸下的作文1000字 考研英语作文一般能拿多少分 我的爱好作文结尾 优秀作文400字可抄免费 奉献的作文素材 童年趣事作文1000字 扬帆起航作文500字 食品作文 往事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