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直面教育资源分配的现实症结 《我的真朋友》学区房案例引热议

2020-12-27 15:50:01
相关推荐

2014年5月20日,北京市教委下发的“最严择校禁令”中,要求严格落实“就近入学”政策,然而这些政策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只是“治标不治本”。为了率先“抢占”优质的教育资源,他们将房产置换到理想学校周边,政策下引发的房源“硬需求”,加之当代都市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让房产商找到了有利可图的机会,一时间“学区房”概念大行其道,“即使是破旧狭小的旧楼盘也能炒到天价”已经成为常态。

追根溯源,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了所谓“好”学校的出现,当政策出台“划片入学”后也未解决根本问题,家长们依靠房产展开了另一场“择校大战”。这一系列因果关系的背后展现了国民在教育资源上的焦虑,而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我的真朋友》的近日剧情便以“学区房”为切入口,直击由房产与教育激发的社会矛盾、家庭纷争,引发了全民讨论热潮。

现实走进荧屏

还原“学区房”的前因与后果

《我的真朋友》最新的“学区房”相关剧情中,计划置办学区房的杨氏夫妇看中了白阿姨的房子,即使增加了不小的预算,他们依旧觉得,为了儿子艾文的未来,一切都值得。然而在看房时,艾文故意摔碎了白阿姨家中的陶瓷罐,大家才发觉,艾文因担心父亲过于劳累而不愿意住入昂贵的学区房,在父母不断施压与激烈争吵下,小小年纪的艾文患上了焦虑症,而父母也意识到了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该案例播出后,《我的真朋友》再次站上话题中心,关于“花光积蓄买学区房值得吗?”的话题激起网友广泛热议。不少网友表示:“学区房不值得,孩子的快乐和健康成长才最重要。”也有一批网友对父母在学区房上砸锅卖铁表示理解:“买学区房无可厚非,只有买学区房才能上重点学校,不能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虽然出发点不同,但在如今高压的生活环境下,两方观点似乎都“有理有据”,因为背后展现了由“房产”和“教育”引发的现实矛盾:家庭的教育与陪伴对孩子的正面影响是房子与金钱无法比拟的,但在“划片入学”政策下,学区房的确能对接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高价学区房的 “野蛮生长”由来已久,这与国家相继出台的教育政策息息相关。2014年,北京市教委下发“最严择校禁令”,明令禁止“以钱择校”、“以分择生”、“以权入学”,落实划片就近入学;2015年,“最严择校禁令”加码,重点实施城市由19个扩展至24个。连续两年的政策加码,成为学区房问题进一步升温的导火索。

一方面,许多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避开了“门口”的学校被分配到距离更远的学校,所谓“就近”不是“最近”。例如,南京市建邺区某小区十年来一直没有正式的施教区,孩子们被派位到2公里开外的学校就读,一路要穿越8个红绿灯。至2014年,业主们终于盼到新学校落成,距自家小区仅400米,然而区教育局同年5月划分的学区结果显示,该小区并不在新学校的施教区,这样“舍近求远”的划片并非个案。另一方面,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学区房成为进入重点学校的唯一砝码。

于是,学区房的房价逐渐被炒到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2014年,北京西单某胡同一间面积仅有10平方米的民宅因对口北京一所最好小学,售价高达340万,震惊全国。同年12月,广州越秀区老东山一套仅9平方米的单间因带名牌小学学位报价达90万元,一举成为广州“史上最贵”学区房。无独有偶,2015年上半年,上海学区房遭到疯抢,房价越炒越高,个别飙升至9万元/平方米,同一套房瞬涨百万元绝非意外。

不仅如此,在惊人的数字下,年轻父母趋之若鹜的心态更让学区房“高烧不退”。“85后夫妻在孩子出生前就买下一套房龄超过20年的学区房”、“广州某家长卖出郊区精装修的房子,添钱买下带学位的小面积新房”、“杭州某父亲提前四年花700万买下某学区房却因落户年限问题,孩子成为调剂生”……类似案例屡见不鲜,如杨氏夫妇般执着于学区房的夫妻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他们普遍认为,手握一间学区房在“就近入学”政策下就等同于拿到了优质学校的入学通知书。

在这样的思想推动下,“教育”渐渐背离了它的初衷。利用经济实力捆绑、垄断优质的教育资源,不仅会造成社会阶层趋于固化,更会阻碍中国教育的良性发展。孩子无法在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成为不少家长们的心病,畸形的学区房现象造成了无数家庭的无奈和压抑。这场由“贫富差距”引发的教育断层引发了巨大的社会争议。

回归教育核心

启发对“热房价”的“冷思考”

为了缓解家长们的焦虑情绪和恶意炒房的现象,2016年,教育部再次下发《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将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从“单校划片”改为“多校划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也遏制了“学区房”现象的蔓延。随后,北京各区颁布“购置‘二手房’家庭子女‘摇号入学’”、“限制新购‘学区房’的登记入学”,这也意味着很多北京老住户的房子将直接脱离学区房属性。

如今回想,为何原本旨在严禁择校的政策适得其反,引发了家长对学区房的执念?原因在于大多数家长都如杨氏夫妇般对入学、升学、教育存在误解。在《我的真朋友》中,观众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杨氏夫妇望子成龙的心态,他们一味地积压艾文自由成长的空间,给他报补习班、特长班,忽视教育资源的适配度,靠学区房弥补“先天不足”,即使超出家庭经济承受范围也在所不辞。杨氏夫妇展现的是当下许多家庭的缩影,他们将房产视作入学的筹码,这对于教育来说本就是本末倒置的行为。

正如国家政策旨在将“房产”与“教育”脱钩,《我的真朋友》也将两者摆入正轨,反映许多普通家庭无力承担高价学区房却“疯狂投资”的现状,以及家长们对教育的理解缺失。由此可见,《我的真朋友》引发的热议不仅源于令人瞠目的房价,还有对都市年轻人群在“房产”与“教育”上错位理解的精准洞察。当剧集尖锐地指出这些现实矛盾,藏匿在“学区房热潮”下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以及家长们的“急功近利”一目了然。

对于《我的真朋友》来说,学区房案例不仅为剧情服务,更多的是对真实生活的映射,既直观展现了如今教育资源“僧多肉少”,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又响应国家政策,回归教育核心,表达出“房产不应该凌驾于教育之上”的反思,直指人心,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正视“房产”与“教育”

用孩子的视角捕捉大众情绪

《我的真朋友》最终将这场“学区房”的闹剧定格在艾文身上,从他故意摔碎白阿姨家中的陶瓷罐这一细节中,能看到一个没有话语权和决定权的孩子为自己的处境做出仅有的“挣扎”。这一举动将本案例最核心的问题揭开:在家长心中,孩子的未来与学区房的关系最为紧密,但他们的心情却被彻底忽视,如此看来,学区房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我的真朋友》通过孩子的最纯真的视角将这个问题抛给观众,观众在反思的同时,也设身处地地理解在家长施压下孩子的无助。

白阿姨的一番话点醒了杨氏夫妇,他们以为给孩子买了最昂贵的学区房,让他上了最好的补习班,上了最好的学校,计划好了他未来的一切,就是为孩子好,却没有问过孩子,这是不是他想要的生活。身为过来人,白阿姨在与井然既亲密又疏离的关系中反思自己教育的过错,并提醒杨氏夫妇不要错过艾文最美好的那段时光。画面中,众人沉默,《我的真朋友》借白阿姨的有感而发告诉告诉观众,学区房不等于良好的教育,孩子的起跑线不是“房子”,而是“父母”,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关爱和陪伴,而不是用自己的期待捆绑孩子的未来与身心健康。

剧中,在得知艾文的病情后,杨氏夫妇决定买下另一套更便宜,周边有篮球场的学区房,安抚了孩子的焦虑心理,让他享受童年的快乐。影视剧创作本身不能带来完美的解决方案,它更多的是让人们发现问题所在,有所反思和启示。如今,学区房虽然没有愈演愈烈,但仍然是无数家庭绕不过去的一道坎,问题非“一日之寒”,寻找答案自然也需日积月累,彻底解决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的难题依旧任重道远。

结语

“房产”与“教育”是当代都市人群两大“压力源”,当两者相互碰撞后,所展现的不仅仅是社会症结,也是人们的心结,而《我的真朋友》正希望通过真实的笔触解开人们的心结,正视学区房与教育应有的价值。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财富作文400字 请听我解释作文 喜欢的季节作文 写给闺蜜的作文 以我为话题的作文 小男孩打屁股作文 一年级小学生作文大全 妈妈的手600字作文 我是一名医生作文 重拾旧梦作文 进入初中作文600字 考试之后作文450字 班级建议作文 追梦路上作文800字 50年后的生活作文 慎终追远作文 初二优美作文 欢度六一作文结尾 童年趣事作文放风筝 高二作文600字 竹子的作文500字 关于知足常乐的作文 做好事的作文800字 爸爸妈妈关爱我的作文 关于信任的作文素材 关于挫折作文的结尾 记什么事的作文 走进秋天作文600字 鱼的天堂作文 套作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