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儿子批评季羡林:他是人生的失败者 孤独 寂寞 无情的文人

2020-12-27 16:25:01
相关推荐

2009年,国学大师季羡林逝世,一代文学大师就此落幕。而就在季羡林先生去世后的第二年,他的儿子季承出版了自己的新书《我的父亲季羡林》,此书瞬间引起了一片哗然,季承笔下的季羡林不再是大家眼中那个“国学大师”的形象,而是一个孤独,寂寞,无情的父亲形象,这让很多读者难以想象,为什么他的儿子会这样评价他?

季承笔下父亲的形象惹争议

在季承的眼中季羡林有着另外一个身份-----父亲。季承在书开头写到:我一直不认识你们所说的国学大师,我只知道,在热闹的学术追捧中,父亲的内心是冷的,是寂寞的。更表达他是人生的失败者,是个孤独、寂寞、无情的文人。这么毫无保留的点评自己的父亲,很快引起了社会上很多人的争议。

因为季承笔下的父亲与大家眼中的的季羡林完全是不同的两个人,他们难以相信令他们十分敬仰的学术大师会是这样子的。我们常说“家丑不可外扬”,即使季先生是这样的父亲,但是身为儿子的季承也不应该这样批判自己亲生父亲。

人们开始指责季承的“不孝”,说他在利用自己父亲的身份故事来赚取钱财,但是季承却说大家对自己有误解,他只是把事实写了出来,并没有故意捏造什么,书中写的故事也都是事实,对于外界的谩骂季承表示没有什么压力。

而在季羡林去世不久,季承与季羡林秘书二人开始了财产纠纷,最终闹上了法庭,双方僵持不下,随后季承又出版了新书,更加让大家认为他出书就是为了争夺遗产,吸引大家的关注,人们开始将矛头指向了季承,几乎没有为季承说话的,说季承给季先生脸上抹黑了。

童年缺少父爱的季承,对“父亲”很陌生

即使铺天盖地的舆论都在指责季承,但是季承好像没有那么在乎,他好像可以理解人们这样评价他,毕竟父亲高高在上,没有人相信在他们心中几乎完美的大师会是这样的形象。

季承在书中写道:我从小没叫过“爸爸”,年长后就随女儿叫“爷爷”,叫爸爸感觉很生疏,在外人面前就叫季先生。可以看出季承对“父亲”有点排斥,因为在季承刚出生不久,父亲季羡林就去了德国,直到季承11岁了,父亲才从德国回来。

这11年来,季承都是和母亲一起生活,他没有见过父亲,没有和父亲有书信的来往,更没有所谓的父爱,对父亲的唯一印象就是父亲的老照片,其他的他一无所知。在书中季承虽然也肯定了父亲的成就,但是还是可以体会到季承认为他是一位不合格的父亲。

他没有尽到身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在季承那么小的时候就去了德国,而且一走就是11年,没有书信,没有联系,对父亲的“怨恨”开始在季承的心里慢慢产生。而11年没有见过的父亲突然回来了,季承有些不适应,他对这个男人很陌生,但是季羡林回来不久就离开了济南到北大任教了。

父母的婚姻注定是个悲剧

其实季承幼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和母亲度过的,父亲不在的时候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在他的记忆中母亲是一个不幸的女人,他在书中说过,父母的爱情是包办婚姻,父亲并不爱自己的母亲,而且季羡林对季承和他的姐姐曾经说过,他们父母没有感情。

就在父亲去了德国以后,母亲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既当母亲又当父亲,照顾季承和姐姐,为此落下一身病,季羡林在国外从来没有过问过,而在德国认识了他房东的女儿日久生情,很快两人坠入了爱河,但是由于自己的使命,季羡林不得不回国,这段恋情也就不告而别。

回国后的季羡林也并没有弥补对儿子季承的父爱,与母亲越来越疏远,他好像对这个家没有什么留念的。虽然是一段错误的婚姻,父亲季羡林好像并不想去挽救这段感情,而是将它推向灭亡。

而且因为季承的母亲文化程度不是很高,季羡林与妻子更没有共同的话语,精神上不契合,父亲在感情上慢慢的疏远,让季承更加感觉到父亲对这个家庭没有感情,他为母亲感到不值得。

父亲对家人是无情、刻薄的

季承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他写《我和父亲季羡林》的目的就是展示父亲真实的一面,虽然当下有人难以接受,但是那只是时间问题。季承不否认父亲在学术和为人两个方面是值得称赞的,父亲是一位勤劳刻苦,爱国,学有所成的人,但是不能因为父亲的缺点而掩盖他的缺点。

而父亲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资助有困难的人,捐献自己贵重的文物、书籍,但是对于这个家庭他显得十分的“刻薄”。当母亲生病住院了,季承和姐姐一直在照看母亲,父亲却认为季承对母亲过于孝敬,心里有些不满,说他们故意疏远他。

但最终因为一盆花,打破了他们父子的“和谐”,因为季承将父亲的一盆君子兰搬走了,父亲很生气就让季承离开这个家。从此,季承对父亲“刻薄”的形象挥之不去,他一气之下离开了这个家,这一走就是13年。

季承认为他从来没有真正的感受过父爱,从小父亲就不在身边,终于回来后,却又对他们苛刻,甚至疏远他们,可能在父亲的这个角色里,他是欠缺的、失败的。

对于季羡林先生来说,在他这么大年纪的时候应该儿孙满堂,坐享天伦之乐,安享晚年。可是他却在他离世前的八个月才与儿子重归于好,这让人感觉有点惋惜,其实季承和姐姐、母亲对父亲只剩下了爱,他们知道父亲的工作性质,为了能够给父亲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都全心全意支持父亲,可是换来父亲的冷落与厌烦。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她的优点和缺点,当然国学大师也不例外。季承表示写这本不书只是讲一讲真实的故事,对父亲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得到大家的理解,书中可能有一些抱怨和情绪,但是都是善意的,希望读者正确对待,让我们了解“国学大师”最真实的一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筷子作文 作文素材古代 一次活动作文 四年级作文范文 作文应该怎么写 英语60词作文 夏天英语作文 校园作文300字 60词英语作文 作文美好的回忆 打破 作文 高中生800字作文 我真想作文 关于感悟的作文 爱的作文500字 关于美食作文 旅游作文题目 冬天作文怎么写 好作文题目 读书作文素材 写湖的作文 家600字作文 好写的作文 作文素材200 疫情故事作文 美食作文开头 同学作文600字 青春的作文800字 初三作文800字 相逢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