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媒体专访|黄立平:建筑应以怎样的方式影响城市未来?

2020-12-27 16:40:01
相关推荐

编者按:

由中电光谷、合美术馆联合主办,OVU文创研究所、中电光谷建筑设计院共同协办的“共生与变异——主题建筑展”和“空间叙事—国内外当代建筑展览影像展”同时开幕。本次建筑展推出了一批新世纪以来优秀的建筑实践案例,也是国内较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展览通过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手段,让原本就光彩夺目的建筑在美术馆获得了“新生”。

中电光谷董事长、合美术馆馆长黄立平作为策展人,接受了雅昌艺术网的采访,以下为采访内容:

羊群、古树错落并置,背景是现代建筑群,观众沉浸式穿梭其中;

超高清照片包裹住整个展厅,观众走进展厅,就如置身于一个深坑;

像在电影院观看一场电影一样,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座绝美的校园如何建成;

把土壤、空气、水搬进展厅,用数百张建筑环境图组成一件装置,带来具有冲击力的视觉观看体验……

一场别开生面的建筑艺术展,打破了很多人对建筑展览的固有印象。

▲中电光谷董事长、合美术馆馆长黄立平

作为策展人的黄立平,给建筑展提供了一种艺术的打开方式,也给当代艺术带来了建筑研究的课题。建筑与当代艺术,是黄立平近些年来都在用心参与的领域。

作为合美术馆馆长,黄立平给自己立了参与美术馆工作的规矩:5年多来,无论多忙都要为美术馆展览写前言。这有助于自己更深入的理解当代艺术,也不断的表明合美术馆艺术态度的坚持。

从事建筑项目的开发与建设20年来,作为董事长的黄立平,对城市、建筑、历史、文脉都有着深入的思考。黄立平出生于60年代,有那代人特有的理想主义和社会责任感,当然,他更喜欢将这种理想和思考付诸现实。

参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黄立平所主持的项目都在尝试与城市、自然、环境发生关联,以文化视角、哲学高度介入建筑。引领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并为这个时代的文化作出贡献,这是黄立平的理想,也正在一步一步实现。

2020年9月19日, “共生与变异——主题建筑展”在合美术馆开幕,选取了21世纪以来的8组建筑,风格完全不同,被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搬进美术馆,因为一个建筑关键词“共生”,探讨当代城市发展中,建筑与自然、城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作为中电光谷董事长、合美术馆馆长、以及此次展览的策展人,黄立平在展览开幕之际与雅昌艺术网详细探讨了他所思考的当代艺术与建筑。

▲建筑展海报

▲开幕式现场

雅昌艺术网:此次建筑展览的主题为“共生与变异”,能否谈一下展览的初衷?以及这样的主题之下您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黄立平:合美术馆定位的学术方向是聚焦在当代艺术,重点关注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视觉艺术的发生发展及未来方向。当然,建筑本身也是视觉艺术的范畴,理应纳入我们的关注对象中。

只是目前,我们的视觉艺术领域,艺术评论家和建筑评论家群体是分开的,能够跨在两个领域的专家比较少,所以书写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学者往往比较难触及当代建筑的发展史。

相对而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艺术家个人的思考与实践快速的推动着绘画、雕塑、装置、影像、新媒体等艺术形式。但是建筑则不同,建筑师们很难通过个体的力量去完成一座建筑,还涉及到艺术思考、科学技术、工程、投资等复杂的问题。

我们希望当代艺术能够为建筑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因为建筑对这个时代的影响是更为深刻的,在全球化的框架之下,如果我们在艺术发展中忽略建筑领域,那我们的城市发展将会有很大缺陷。

▲展厅内部

做这样一场建筑展跟我的工作也有关系,我本身就在参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实践,但是我深刻的感受到,建筑艺术与设计不仅仅是工程、科技问题,应该有更深厚的美学问题。所以我一直以来都在思考把建筑艺术作为合美术馆的重要分支。

过去40年,中国是建筑艺术最大的实验场,一些欧美日本建筑师有很多机会参与了重要建筑的设计。近些年来,本土建筑师逐步在这样的环境中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这其中,当代艺术的价值开始体现。那么我们就要思考,在中国的城市实践中,值得去梳理、关注的什么?具有未来价值的建筑艺术又是什么?很显然,我们建筑理论的发展是比较滞后的。

这就是我在思考这个展览的出发点,我们一方面希望,中国的当代艺术史应该增强对建筑艺术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推送建筑艺术理论的发展。

雅昌艺术网:在我们的时代发展中,建筑的发展遭遇了哪些问题?

黄立平:回望艺术史,尤其是欧洲的艺术史,无论是古希腊古罗马还是文艺复兴,建筑艺术在整个艺术史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分支。比如16世纪文艺复兴在复兴文化艺术的过程中,他们对于世界、人、自然等问题的认知都是从建筑开始的。现代主义时期,工业文明的发展,建筑上的建树也是非常显著的。

那么从80年代开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应该是空前绝后的,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么快的城市化之路,实际上是从学习开始的,比如那个年代言必谈纽约、巴黎、伦敦、东京、香港。但是现在我们再回头看,就会发现现代主义成就了我们快速的城市化,也给我们留下很多遗憾。比如我们常常提及的千城一面、光污染等问题比比皆是。比如我们的实践已经到了数字时代、信息时代了,但是我们的理论还停留在现代主义,实践与理论的发展是错位的。

但是当我们在学习西方的时候,他们已经早早进入建筑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要尊重环境,尊重自然,建筑应该重视跟历史文化的关系,这其实是后现代主义中非常重要的思想。而中国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接受和认知则是在2000年之后,而且很大程度上,后现代主义思想在中国建筑中多体现在个别案例中,依然没有形成城市建设的主导原则,所以我们依然需要从头来。

▲黄立平给观众介绍展出的经典建筑案例

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我看到了一种现象,中国的城市建设实践是跨时代性的,既有古典主义的影响,又有现代主义影响,也有后现代主义影响,是一种并存的现象,建筑师在其中各取所需。但是建筑设计的社会性是很强的,跟社会的互动也非常深入,所以它的时代要求是非常强的,当然最具有时代性的建筑,应该有跨时代价值。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在当代艺术的框架内讲建筑设计或建筑艺术,需要在艺术史和建筑史上去找脉络,并思考未来?怎样的建筑是在未来能够继续走下去的?或者怎样的建筑是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创新?在若干年后依然有生命力?

雅昌艺术网:您能否详细阐述一下关于建筑实践和建筑理论发展错位的问题?

黄立平:首先是教育层面,我们今天的教育依然在沿用学科体系,这对学生学习某种专业的认知是有巨大局限性的。比如今天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是不同的专业领域,但是现实实践中,建筑设计脱离不了城市规划,城市规划也不能脱离建筑设计,单体和整体之间无法隔离;参与城市规划的人是需要有文化判断力并拥有哲学根基的,但是目前的教学中,这方面的人才大部分是理工科,但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属于大的知识体系,这是学科和教育目前是需要改革的点。

第二,新的理论往往出现在一些边缘的地方,比如现代主义后和后现代主义的边缘,现代主义走到头该如何再往前走?需要进一步拓展边界的时候是能够产生理论的,但是我们的建筑师们很多时候对历史了解并不深刻,理解不深刻就会在往哪个方向走的时候比较盲目,功利色彩比较浓。所以我们看到了大量具有形式语言的建筑,看到很多在形式上做文章的建筑设计,对环境熟视无睹,唯我独尊,在建筑设计中“我“压倒一切,我觉得这样的建筑思想是有问题的。

▲项目展示墙

后现代主义,一定要走出形式,主流思想是强调跟自然、环境、历史的关系。我们当下、未来应该强调什么?我觉得用“共生”能够把这种思想串起来,成为一个承前启后的思想,也许能够对我们现在的建筑实践产生新的理论有帮助。

雅昌艺术网:现实中,我们往往谈及具有代表性建筑的时候,举的都是世界顶级艺术家的建筑作品,例如扎哈·哈迪德、库哈斯、安藤忠雄等,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黄立平:城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有机体,我们现在有一套城市规划设计建设逻辑,既是社会的,也是经济的,也是科技的,也是艺术的。

这套逻辑,当然是建立在两个前提下,第一是城市治理者,他们的眼光、心智、文化素养、理想等,从某种意义上讲,把城市建设成什么样,他们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建筑师往往是被动的。我们现在的机制是,建筑设计通常需要通过招标的方式来确认。

第二是建筑师对这个时代的理解,对这个城市精神的领悟,以及对这个城市未来的一种期许,它都会体现在作品中。

相对而言,好的建筑作品都能够达成共识,但是当一个项目到招标的最后阶段,只剩两三个方案的时候,还是需要有人来做抉择,这体现的就是拍板的人的眼光,这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在不知道怎么选择的时候,选择更加知名建筑师的作品,可能是一条思路,因为不会出大错。

▲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

当然作为我们从产业园区的角度参与城市实践的公司来讲,很希望每个能够参与意见的人,都尽可能的为城市的未来着想,能够站在更重要的位置上看我们今天所做的工作。

雅昌艺术网:那根据您多年来在实践中的观察,有怎样的判断?

黄立平:我觉得在当下最有意义的可能是可持续建筑的提法,以及日本黑川纪章在80年代之后推崇的“共生哲学”。

“共生”来自于生物学,中国传统佛教里也讲“共生”,日本人这样的理念赋予于建筑实践,并做了特殊的理解,我对这个概念深刻感受到共鸣。近十几年来,我们所实践的建筑项目也是这么做的,我想继续把这种方式从哲学角度深入下去,或许还能延伸至我们的城市规划建设。

所以这个展览,我们找了新世纪以来比较符合这种“共生”逻辑的建筑案例,我觉得这些案例是新世纪以来,能够比较妥善处理自身建筑设计和周边环境关系,并且跟历史文脉有关,同时它们也并没有停留在上个世纪,都用跨世纪的智慧面对今天的问题。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是对经典建筑案例的呈现,为何会选择这八个案例?

▲上海中心大厦

黄立平:最早的比较打动我的建筑是上海中心大厦。从“金茂”到“环球”两座建筑完成之后,我一直觉得从陆家嘴作为上海的金融中心,其天际线还没有最终完成。最终,上海中心大厦完成之后,就很符合陆家嘴这个地方的语境了。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栋建筑的设计,都是对已经存在的建筑的设计思想的尊重,这就是我对“共生”概念的理解。但是今天我们的城市里,有很多建筑设计师的建筑都是唯我独尊,跟周边关系无法对应的,而真正好的建筑设计并不在于“我如何”,而在于“我跟别人的关系如何”。

在我们的城市建设中,越成熟的城市规划,它所添加的每一栋建筑都是对此前建筑的深刻理解,理解别人,然后借助别人表达自己,这样才有更加完整的城市建设。

▲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实景图

▲现场展出的罗中立手稿

后来非常打动我的一个建筑案例,是位于重庆的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上世纪80年代初,罗中立以乡土题材美术的经典之作《父亲》开启了中国美术一个崭新的时代。40年之后,艺术家又以什么样的思想来影响这个时代呢?我觉得这所新学校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作为一位艺术家同时又是大学校长的罗中立,从文化出发,从城市出发,从公共空间出发,将一座学校打造成一件艺术品,这让我重新理解了一位艺术家对于时代的作用。

▲佛顶宫

南京牛首山佛顶宫,最初因安放和供奉佛顶舍利而建,是一座在山顶废弃矿坑基础上打造的建筑。最初打动我的是它的名字叫“补天阙”,通过这样一个方式去修复了被毁坏的自然,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有的建筑设计态度。

▲世茂深坑洲际酒店

和佛顶宫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上海世茂深坑洲际酒店,在今天,当我们面对环境问题的时候,应该保有怎样的态度?我觉得这两个建筑的设计态度特别具有代表性。

▲武汉光谷生物城实景图

▲武汉未来科技城实景图

多年来,中电光谷的建筑项目也是这样实践的。例如如今的武汉光谷“双城”,已经在武汉成为标志建筑,东边是未来科技城,主楼是一座“马蹄莲”形状的建筑;西边是光谷生物城,一对现代双子塔。两组建筑相距10公里,我们思考的是在这两组建筑的中间10公里的距离中,会发生什么呢?从最初的建设到今天已经过去12年了,我们非常喜悦的能够看到在这段距离中,新的建筑设计对此作出积极的回应,这就是我所期待的。

雅昌艺术网:一直以来,建筑展览的呈现方式其实是值得探讨的,展出模型、设计图等方式其实是不利于观众对于建筑本身的理解和体验的。这次展览每一个空间以及每一个建筑案例的展出都费了很大心思,有影像、装置、沉浸式体验等?在策展时对此是如何考虑的?

黄立平:在策展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观众对建筑的体验,通过装置、影像等方式来表达建筑和城市之间的关系。

你所谈到的建筑展览的问题的确存在,因为建筑专业有很强的功能性,如果不是建筑专业的话,观众可能很难理解一个建筑展览想要体验的氛围,我觉得这次展览我可以完全忘记建筑专业本身,对于不使用这个建筑的人来讲,其美学价值是更重要的,跟视觉艺术的道理是一样的。

▲光谷双城

比如说作为实验室的建筑,我们根深蒂固的想象到一种建筑形态,但其实没有人说作为实验室的建筑一定是怎样的,当我们做了一个“马蹄莲”状的实验室建筑的时候,很多人就觉得它非常有感染力。

在这个展览策划的过程中,我油然而生一种感受:作为项目主导者我们有责任去改变一些东西,如果说很多时候艺术家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作为项目主导者是有办法的,所以其实我们这样的角色是需要增加一种责任感,那就是文化责任感。相对于简单造一栋房子体现其经济价值,我们更应该对这个时代、城市做一点有积极意义的事。我们更愿意从这个角度与建筑师合作,给建筑师一些启示,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雅昌艺术网:中电光谷近些年来也有光谷“双城”,以及青岛、合肥、黄石等地的项目,每个项目的建筑与艺术的结合也受到关注?中电光谷各地项目的推出,在建筑和城市关系中寻找哪些可能性?

▲黄石光谷联合科技城

黄立平:当我们开启湖北黄石的产业园区项目时,发现范围内有一片500年以上的古树木群,有一种意见就把树都砍掉,但是我们没有任何这一种方案,这个项目就非常明确地以保护古植物为前提来做规划,原则上只要有100年以上古树我们都保留,在保护的基础上,规划并完成了今天的建筑项目。

如今再来看,这里成为黄石保留最好的古植物群,而且从那之后,黄石在城市规划中把这个案例立法,当地所有的建设项目遇到古植物都需要以保留为前提来做设计,这就是一个建筑案例对城市的改变和影响。

▲ 青岛光谷软件园

▲ 合肥金融港

青岛的项目体现的是以动态思维来思考建筑的未来。设计风格与青岛当地红树绿瓦历史痕迹相关,与旁边建筑的风格保持协调。但是我们没有停留,保留了一部分规划,让园区持续的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安徽合肥的园区则是靠空间关系取胜,完全开放式的园区,是建筑师和雕塑家共同合作完成的建筑项目,形成公共空间的建筑逻辑。

雅昌艺术网:您个人对于中电光谷未来在城市中的发展,有怎样的期待?

黄立平:在我看来产业园区的核心价值是对于城市和社会的价值,我们拥有的是众多不同城市、区域、功能的园区,我们要把这些产业资源连接起来,构成一个产业互联网平台,最终可以支持任何城市的任何一个点,让这个点的产业发展质量提高,效率提高,这是我们的业务本质。

当然我更希望创造出对这个时代文化的贡献,无论承认不承认,建筑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对当下文化的参与,希望我们的参与能够成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能够产生一些影响,和同仁们一起探索这个时代应该有的建筑样式,引领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

来源 / 雅昌艺术网

责编 / 黄瑞民

视觉 / 杨紫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温暖作文350 元旦晚会作文400字 妈妈生日的作文 百合花的作文100字 生活教会了我作文 写一篇景的作文300字 我想对老师说的作文400字 写桃花的作文题目 林老师讲作文 作文雨一直下 与阅读同行作文 机遇的作文 三年级中考作文 记一次什么作文 写晴天的作文 写一首歌的作文 我的家人英语作文50字 以根为话题的作文 游水浒城作文400字 动物作文350字 高中英语作文暑假计划 作文童年趣事400字 关于读书作文800字 关于承诺的作文 关于零的作文 师恩难忘优秀作文 赏菊作文 我最喜欢的节日六一儿童节作文 放风筝600字作文 一个夏日的早晨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