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最亲密的人 最清楚你的死穴在哪 如何摆脱以爱为名的情感勒索

2020-12-27 20:30:01
相关推荐

2009年,上海一所大学的女研究生,因为学校拒绝她母亲住在她的宿舍,而选择跳楼。当时引发了人们对教育制度和贫富差距的讨论。

但随后,人们了解到了更多信息。这个女生是单亲家庭,家里只有母亲和弟弟。高考那年,她想报考大连海事大学,但母亲觉得离家太远,往返路费贵,所以让女儿去了武汉大学。大三时,母亲因为工作单位拆迁,失去住所,随即搬到女儿宿舍。从此,开始了母女共挤一张床的生活。

大学毕业,女孩考上了公务员,但是母亲认为去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才有出息。所以,女孩又重新考上了上海的研究生。母亲则又跟着女儿去了上海。

在女孩短短两个月的研究生生活中,她的业余时间没有参加过一次集体活动,每天只是默默跟在母亲身后。

30岁的女孩,希望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即便亲戚们劝这位母亲考虑一下女儿的终身大事,但母亲却觉得身边30多岁没结婚的女孩多了去了。

现在再回头看,这场悲剧难道真的是因为一个床位吗?

著名的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中写道:

你最关心的人,最清楚你的死穴在哪儿;你最亲近的人,会把你拖进最持久的战役。

情感勒索,让亲密关系变了样

亲密关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些人是我们最关心、交往最频繁,或者血缘最浓的人。正是因为不想离开亲密关系,所以我们会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要求,同意他们的一言一行。

也正是因为亲密关系的知根知底。小到一声叹息、一次皱眉都能传递暗示的要求。

对方知道自己害怕什么、对什么紧张、遇到什么事会身体僵硬。虽然不是有意地记下来,但对于亲密的人散发出的信息,人们对此了然于胸。

而这些心理和情绪上的弱点,便成为了对方的一种控制手段。

当对方提出要求时,如果稍有抵抗,对方就会利用这些弱点发起攻击。

先进行施压,“你要是在乎我,就得顺着我”,然后针对弱点进行威胁,“如果不顺着我,就别想好过”。比如,停止情感关怀、切断金钱和资源。最后,终于等到屈服。

虽然这一次的冲突结束了,但是双方的相安无事只是暂时的。

一方把这种形式当成了达成目的的有效途径,另一方想尽快结束情感折磨,步步紧退。亲密关系的相处模式变了样,一方施压、一方屈服。并且,这种模式被不断重启。

这种情感勒索看似很明显,好像身处其中的人会心中警铃大作,但事实上,当人们被情感勒索紧紧扼住喉咙时,早已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勒索者被强烈的自我需求蒙蔽了双眼,对别人的感受视而不见,不但不会自我反省,甚至还认为自己做了最正确的决定,所有一切都是应得的。

软弱的一方,从此被别人主宰了命运,终日处在压力和恐惧中,丢失了自己的立场和承诺。不仅如此,为了安抚勒索者,有时还要把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牺牲其他人,选择谎言和背叛。

勒索者虽然暂时得到了满足,但却失去了一段安全可靠的亲密关系。双方开始粉饰太平,隐藏自我。亲密关系,变成了一场假面舞会。

可见,在情感勒索中,每个人都是输家。

勒索者的种种方法,让人仿佛置身迷雾

什么人能把那些事业成功的大人变成小孩?答案是父母。

哪怕是远在外地工作的成年人,仍然会感受到父母强大的影响力。和谁结婚、如何生活、如何养育下一代,有时父母可以远程操控一切,尤其当父母用金钱和资源来强化自己的权威时。

苏珊·福沃德博士发现,很多聪明人都无法摆脱情感勒索,这并不少见。

因为遭遇情感勒索的人,往往无法察觉到加诸自身的这些手段。并且,每个勒索者的行为模式和表达方式各不相同。身处情感勒索中的人,就像置身迷雾中一样完全找不到方向。

在《情感勒索》中,苏珊博士将大量案例中的情感勒索,分成了四种类型:

第一种,也是最容易辨别的一种,是施暴型。它分为积极施暴者和消极施暴者。

积极施暴者,在要求没有被满足时,会直接情绪爆发,表示“不听我的话就滚”。

比如,你要跟她在一起就别回这个家;你要离婚就别见孩子;你要不加班就别想升职。施暴者通过威胁夺走对方珍视的东西,来逼迫对方满足自己的要求。

消极施暴者则一言不发,用冷暴力逼迫对方。就像把对方放入一个充满压迫和紧张的压力锅,无论软弱的一方怎么乞求“你说说话啊,哪怕对我大吼也行”,但直到屈服,压力才会消散。

第二种,是自虐型。小孩常有些幼稚的举动,比如父母不让玩手机,孩子可能会说“你要不让我玩手机,我就把自己憋死”。这看起来很可笑,但是成人在情感勒索中,也会如此。

自虐者会把自己当成小孩,逼迫对方必须把自己从无助的深渊拯救起来。就像,“你这个不肖子,我死给你看”。

第三种,是悲情者。悲情者遇到不顺自己心意时,会变得沮丧沉默、眼含热泪,好让对方能感受到“我好难受,看看你让我变成了什么样”。

但同时,他们又是高超的演技派,只要对方一屈服,自己得到了满意答复,就会立刻神采飞扬,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被勒索者只能24小时随时待命,为他们提供服务。

第四种,是引诱者。这是最不易被察觉的。引诱者总是在说,“你不是想要这个吗?那就乖乖听我的”。这就像在驴子眼前吊着一根胡萝卜,不断驱使驴子。但驴子却对此一无所知,一无所获。

引诱者的胡萝卜不仅是物质上的,有时也包括虚幻的美梦。比如,修复家庭亲密感、给予家人的认可和爱。但这些注定是海市蜃楼,因为亲密关系根本无法靠利益交换来获得。

虽然每一种类型,看起来破坏力不同。但是不论白蚁还是飓风,都能摧毁一座城堡。

受到操控的被勒索者

事实上,情感勒索就像一场双人舞。只有双方都主动参与进来,才能成行。这看起来很奇怪,被勒索者明明是受害的一方,怎么会主动参与呢?

这取决于面对压力的方式。当被勒索者感到挫败、怨恨时,就已经感受到了情感勒索的存在,但他却选择了屈服,允许了这件事的发生。

苏珊·福沃德博士提醒到:“请记住,并非所有人都会屈服于情感勒索,正是你面对压力时的屈服,为情感勒索创造了完美的环境。”

《情感勒索》提到:当被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对付时,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勒索者从我们身上学到的,也正是我们教会了他们如何对付我们。

那被勒索者是如何受到操控的呢?这里有三点心理因素:

第一,恐惧感。在亲密关系中都是至亲的人,相互熟悉的人会彼此把缺点暴露无遗,清楚地知道对方对什么敏感。

当勒索者被拒绝时,他们会转而利用这些认知来保证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就像有人在哪儿大喊一声“都各顾各的,别管别人了”,勒索者就会趁我们毫无防备,夺走属于我们的东西。

勒索者会针对性地表示,我会怒火中烧;不再爱你;孤立排挤你;搞砸你的生活。

这些都会逼迫对方让步。而勒索者也收获了一次又一次的“心得”,最终形成了条件反射。就像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著名实验,哪怕没有看到食物,狗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

第二,责任感。勒索者从来不会放弃考验对方的责任感,这就像是“亏欠的无底洞”。

只要曾经受到过恩惠,就要从此有求必应。比如,“我为这个家做牛做马,现在就要求你陪陪我,事事顺着我,不行吗”。

当爱和自愿 ,被义务和责任取代,随之而来的就是无法逃避的感情债和让人喘不过气的怨恨。

第三,罪恶感。每个人都愿意相信自己是个好人,但是罪恶感的界定很容易出错。有时,连拒绝别人,都会认为自己加深了对方的痛苦。

同时,总是推卸责任的勒索者更擅长制造“欲加之罪”。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通通推给软弱的一方就是了。

如果是普通工作关系,我们会第一时间明辨是非。但如果是最亲密的人的指责,好笑的事发生了,我们会默默承担,自然地产生罪恶感。而勒索者也乐得不解释。

不仅如此,勒索者的“旧事重提”,更是家常便饭。

正是这三种感受相互交织,加上被勒索者不直接反对的态度,让勒索者接收到了信号:这么做是对的,继续做吧。于是,情感勒索一再出现。

冲破勒索迷雾,摆脱恶性循环

有些人在遭遇情感勒索时,毫无抵抗力,这是因为他用让步来避免消极情绪,而不是学着控制它们。这就像扭伤脚踝的人,在康复后仍会单腿行走,因为他害怕还会感到疼痛。

所以,苏珊·福沃德博士提出,摆脱情感勒索不同于其他的心理问题,它的重点不在于回顾过去的经历,而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当下,学会如果对旧情绪做出新的反应。

为此,苏珊博士制定了一套三步走的SOS策略:

第一步,停下来,也就是“什么都别做”。这其实很不容易,因为条件反射加上对方施加的压力,形成了一种惊悚悬疑片的紧张感,我们会下意识地走老路进行回应。

可是,在改变之初,我们要做的就是远离、给自己一段时间思考。比如,我们可以回应:这件事非同小可,我需要时间思考一下;我不太确定现在的想法,稍后再谈行吗;我现在不能给你答案。

说出这些话,虽然是做了对的事,但会让人感觉像搞砸了什么。因为我们正在打破以往的交往模式。坏习惯不仅让人舒适,还很有诱惑性。学着忍受痛苦,是每个人在改善过程中都必须经历的磨难。

当我们提出需要时间思考时,便打破了双方原本的力量平衡。勒索者只能依据我们接下来的行为,才能采取行动。这也是削弱对方力量的一种方式。

第二步,冷静观察,搜集信息。

这个过程就像坐观光电梯。当电梯在低层时,周围雾气弥漫,我们很难看清周围的情况。这也是勒索者调动我们情绪的阶段。

随着电梯上升,我们才发现其实雾气只笼罩了一小部分,我们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这就是依赖理智、观察力和客观条件做出判断的新时刻。

最后,当我们踏出电梯,走上观景台,就能享受宁静的气氛和清晰的视野。

苏珊博士提醒我们:“请注意,你无论何时都可以到达这里”。

电梯上升的过程,就是我们冷静观察、搜集信息的过程。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对方的要求,他到底想要什么;他是以什么态度提出的;被拒绝时是什么反应。

再思考一下自己是怎么想的,什么感受。但要注意,自我贬低式的信念,比如觉得对方的需求感受比自己重要。正是由于这些错误信念,才造成了屈服的模式。

然后回忆“引爆点”。比如,看到对方大吼,就开始感到害怕。

但是,我们可以换一个说法,“我开始注意到很有趣的一点,当他一脸红脖子粗地大吼时,我就会感到害怕”。这样,让很多人感觉到自己不再像个小孩或者懦夫了。

第三步,制定策略。因为行为模式的改变,会让我们感到恐惧、焦虑,并且随时都会缴械投降。所以,苏珊博士提供了一些策略可以帮我们在沟通中陈述事实,并坚守立场。

策略1,非防御性沟通。我们可以回应:对不起,让你这么生气;我能理解你的心情;真的吗;发火是没用的,等你平静下来再说吧。这些短小,不带情绪的回应,会让人感到轻松。

策略2,化敌为友。比如,抱着求知欲和学习的态度,来瓦解攻击和辩解的氛围。我们可以说,“你能不能提供一些建议,好让我们来解决这个难题”。

策略3,条件交换。双方通过倾听、沟通和协商,讨论出相互的要求,作为条件交换。这样就把压力从一方,转为共同承担。要注意的是,让勒索者道歉和承诺并不难,但让他们兑现承诺却不容易,这就需要警觉地监督。

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个游客在纽约问路,他拦下了一个夹着小提琴的男孩:“请问,去卡内基音乐厅怎么走?”男孩看着他说:“你想知道吗?是练习,练习,不断练习。”

当我们自身在做出重大改变时,同样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途径只有一个,就是练习、练习、不断练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爱300字作文 回忆朋友作文 科技的作用作文 荷叶作文400字 阳光为题的作文 作文怎么批注 三思而后行的作文 十年作文 关于爱迪生的英语作文 写中国强大的作文 我心爱的一本书作文 追忆的作文 我的家乡最美作文 妈妈有你真好作文600字 初二学生作文 关于中国的作文开头 关于自我约束的作文 书香伴我成长的作文 写给父母的话作文400字 大一英语作文万能句子 英雄王二小作文 看漫画写作文的漫画 让我铭记的一句话作文 六年级100字作文 万能作文800字 善于观察的作文 价值作文600字 初中语文作文题材 说明文作文150字 海边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