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少年派》:张嘉译的职业被女儿嫌弃!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感恩

2020-12-28 05:05:01
相关推荐

如果你的职业被孩子嫌弃低贱,你该怎么办?青春校园剧《少年派》在这个暑期掀起了不小的热度,剧中女儿林妙妙知道了父亲的职业是干丧葬服务的。她叉着腰,咄咄逼人地指责她的父亲赚死人的钱,并且直呼其名要父亲马上辞职。

张嘉译在剧中是一个任劳任怨的父亲,女儿一直是他手心里的宝,要什么给什么。而妙妙嫌弃爸爸的工作只是因为自己的面子,因为爸爸的这份工作让自己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所以她对父亲破口大骂,冷嘲热讽地让爸爸妈妈离婚,甚至用绝食逼父亲辞职。

小时候,那个口口声声最爱妈妈爸爸的小人儿,在长大后,怎么就变成了对父母冷血无情、不理解、不体谅、不尊重、不懂感恩的“白眼狼”了呢?

“白眼狼”的孩子是怎么养成的

几乎所有“白眼狼”的童年时期都有这样的共同点:只知道提要求,我要什么,你都得给我,不给我就撒泼,不懂分享,极度自私。

我们对孩子的养育,进入了“全民富二代”,即富人家的孩子当富二代养,穷人家的孩子也当富二代养。所以我们的孩子会不顾家里的实际情况:小学跟父母要手机;中学跟父母要电脑;出了社会跟父母要房要车,甚至成人后,还依然“啃老”,都觉得理所当然。

山西太原一个44岁的儿子每天把83岁的母亲送到火车站广场去乞讨以养活自己,而自己每天溜达玩。48岁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硕士毕业的儿子自2012年毕业回国后就一直在家啃老,仅靠80多岁老母亲微薄的工资度日。

我们倾尽所有养大的孩子,不说涌泉相报,但却不懂感恩,连起码的尊重都不给予父母,这是为什么?

1.父母不舍得放手,不懂得让孩子独立

我堂姐的儿子,因为孩子瘦,到3年级了还给孩子喂饭。孩子想要学轮滑,堂姐和姐夫怕孩子摔伤,说什么都不愿意让孩子学,孩子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堂姐生病,需要动手术,15岁的孩子不是担心妈妈的身体,而是担心自己吃什么?

孩子从1.5岁-3岁会经历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他们最爱说的话就是“我来”,但是在一些父母的眼里,会觉得孩子变得不听话了。会经常插手孩子的事情,饭吃的少了就强行喂饭,怕孩子受伤就强行阻止其奔跑,看孩子做事太慢就强行帮忙,这让孩子的成长常常受阻,也往往让孩子的情绪常处于崩溃的边缘。

当孩子本该自己学习吃饭的年龄我们不让孩子学,而因为自己的需要去给喂饭,结果孩子到了30岁本该赚钱养活自己的时候,孩子才学会吃饭。习惯了依赖父母,习惯了父母给安排好的一切,等你再想把他推出去,谈何容易?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不能私自剪掉孩子想飞翔的翅膀,如果不舍得放手,事事包办,长久下去,他就变成笼子里的小鸟,他天天等你喂,他无法独立,觉得你是欠他的,你到时候就该喂他。当他成年后,你再想把他推出悬崖,他自己也飞不起来了,要么逃回家里,要么摔下悬崖。

舍得放手让孩子去做、去犯错,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父母需要做的。就像学者周国平说的:真爱孩子就应该从长计议,使孩子离得开父母,离了父母仍有能力生活的好,这乃是常识。

2.过分满足孩子,让孩子成了家里的中心

卢梭在《爱弥儿》里说:你了解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孩子痛苦吗?那就是让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迟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绝他,这样意料不到的拒绝,对他的伤害,远远大过他不曾得到过满足的伤害。

10岁的孩子因为妈妈阻止他看手机,在医院的走廊里对妈妈大打出手,不仅在10秒钟内足足踹了妈妈5次,更可怕的是嘴里还口口声声抱怨:我想要一部手机你都满足不了我,以后还能给我什么好的生活。

孩子从小到大,如果能满足的也都是一直满足。这样的孩子他们不能平等对待别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认为全世界的人和事都该为自己服务;他们不能接受质疑,一旦受到质疑就会强烈抵触;他们不能接受非自己预期的对待,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就会陷入忧郁;不能接受挫折,一遇不顺内心就会破碎。

父母让所有的事都围着孩子转,过分满足孩子的需要,越来越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就越来越缺乏同理心,不懂体谅,更不懂得感激父母的付出。

3.没有规矩

林妙妙的家庭是我们羡慕的“朋友型家庭”。孩子可以对爸爸直呼“林大为”“老林”,对妈妈直呼“王胜男”,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也常常会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和父母是平级、平等的,所以才会有在林妙妙知道父亲的职业时,受到了父亲职业低微的刺激,瞬间感觉自己也与父亲一样变得“低级”了,所以顺势破口大骂、目无尊长,这也就不奇怪了。

“称尊长,勿呼名”,这是最起码对父母的尊重,这也会让孩子在犯浑的时候,也能想想爸妈是我的长辈,也会有所顾忌自己的言行。

4.不给孩子服务的机会

现在的孩子表面上看起来很幸福,但他们只享受被爱,却很少体会自己也有爱人的能力,体验到服务的快乐。

很多父母会把孩子视为生命的唯一,自己吃过都苦不愿意让孩子吃,认为给孩子足够的爱,不让孩子吃苦,孩子长大了,自然能懂得孝顺父母,理解父母的心。可是一个没有付出过的孩子,他又怎能体验父母的不容易呢?

其实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她有一颗服务他人的心,比考100分更重要。所以要让孩子多参加劳动,了解生活的不容易,孩子也更能体谅父母的不易。就像剧中江天昊一样,在父母破产后,积极创业,为父母分担。

什么样的父母更易养出感恩的孩子

1.先是父母,再是朋友

父母要首先尽父母职责,才是孩子合格的父母。

就像蔡少芬在节目中说的:“我个人是不赞成和孩子做朋友的。你可以做她很好的聆听者,可以赞同她、可以安抚她,但不能‘亲近’到做朋友。因为,必须让孩子懂得尊卑、长幼之分,这样将来她才会懂得去尊重老人、尊重老师、尊重上司。”对孩子来说,这个世界是未知的,他们最需要的是引导者,而不是朋友。一些原则、规范的东西都是需要父母去教的,如果需要父母该抓紧的原则都交给孩子去选择和决定,只会让孩子不安和焦虑,甚至会养成“只有我说了算”的霸道和不讲理。

美国家庭教育专家杜布森博士说:孩子常常挑战父母权威,但心底却深深渴望父母执行权威和管教带来的安全感。

等孩子能有“人我界限”,“分辨是非”的能力时,我们再逐渐退到朋友的位置。

2.从小在言行上让孩子知道感恩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首先在言行上要教会孩子说谢谢。

我下班时,孩子给我拿了拖鞋,我会跟孩子说谢谢;孩子帮忙扔了垃圾,我会说谢谢;我跟孩子爸爸之间,有时候因为互相帮忙做事,也会说谢谢。

慢慢的,我发现我两岁半的宝宝在我递给她奶瓶的时候,她会说“谢谢妈妈”;在我帮她盛饭时她也会说谢谢;家里有人帮她的忙了,她都会说谢谢。

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知道接受了他人的帮助,要表示感谢,慢慢地,他才会逐渐明白,自己的事情,别人帮忙不是应该的,我们需要怀有感恩的心。

3. 父母用言传身教来影响孩子,懂得感恩

育儿先育己,想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父母就需要先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的父母都是普通人,但父母的言行对我的影响特别大。记得小的时候,谁家有什么事情,妈妈总是很主动地去帮忙,谁家有困难,她也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而对于帮助我们的人,妈妈也会用自己的方法去回馈。比如给人家包顿饺子、买些吃的送给人家。

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观察者。他从父母身上观察到什么,他就学会什么。所以,我们需要先改变自己,再来影响孩子。只有培养孩子感恩的心,孩子才能理解父母及他人,明白付出和获得的意义。

4.从家里事务开始,让孩子体会也有爱人的能力

前段时间一个南京10岁小女孩写的“求包容”的纸条火了,让很多网友感到特别的暖心。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女孩的爸爸是开网约车的,她写了一张小纸条,贴在了爸爸网约车上的纸条是这样写的:

我爸人老实,话不多,一个人担起我们家,希望您多给他一点包容和理解。我爸刚跑车不久,对道路不熟,我爸会把您当家人,一路安全护送。

感恩的孩子能够看到父母的不易,也能够体谅父母的不易,他们会用自己的力量守护父母,保护父母,这也会让父母在劳累中感到幸福和温暖。

我们要的感恩不是跪地、不是洗脚、不是无私反哺,我们要的感恩是彼此的尊重与信任,孩子未来的路还很长,有感恩的心的孩子,他有传递爱的能力,能够爱他人,能够因为爱在心中,能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国高级育婴师,多年丰富的母婴护理经验,多网络平台原创作者。关注母婴健康和0-10岁孩子的成长!同时也是二孩妈妈,育儿路上我们在一起!想要获取更多育儿讯息记得关注银花育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保护动物的英语作文 他什么了作文 父母之爱作文 教资作文素材 三年级童话作文 古诗作文 高考作文满分 小学生英语作文 我的理想 作文 作文点评 礼物的作文 满分中考作文 老师的作文 变形记作文400字 过年放烟花作文 我读书我快乐作文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 小学生搞笑作文 好人好事作文 什么让生活更美好六年级作文 十年后的我作文600字 人物传记作文600字 端午节作文600字 描写猫的作文 踢足球作文 习惯作文 帮助作文 老鹰捉小鸡作文400字 过年作文600字初中 我的烦恼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