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择一事 终一生——读季羡林《一寸光阴不可轻》

2020-12-28 05:45:02
相关推荐

“一寸光阴不可轻”,是诠释季羡林一生的最好诗句。这位国宝级的大师,一生“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是著名的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史学家、教育家。一个人一生要有多少精力,有多少天赋才华,才能在这么多领域深钻深研,并成绩斐然?在《一寸光阴不可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这部书里,所有的问题都会有答案。

书中收录了季羡林从童年到少年意气风发,再到青年留德,以及60年皓首穷经、深研学问的回忆文章。其实,从初入学堂,到中学阶段,季羡林并没有表现出过人的才华,而少年顽劣却是可见一斑。半玩半读书、不爱课本爱闲书、被戒尺打手心……桩桩件件,和普通孩童并无二致。

要说季羡林人生的第一次发轫,可归结到少年的“虚荣心”。在高中的一个期末,他考到了甲等第一,且成为全校唯一一个平均分数超过95分的人,受到当时山东大学校长、前清状元王寿彭的表彰,得到了状元手书的一个扇面和一副对联。可以说,这次受表彰,极大地满足了少年季羡林的“虚荣心”,从此他认真对待学习,再不掉以轻心。

好的成绩,并非无源之水。季羡林在书中坦言,假如不是在中学读书时作文得到一位老师的点化——“欲作花样文章,非多记古典不可”,恐怕在以后的写作中还要陷入语言表面的虚浮之中;而其用英语写作的根基,也是来自于中学时一位能写地道英文的老师。不论何时何地,遇到能够点拨自己、指引自己的前辈、老师,都是人生最宝贵的机缘。

季羡林的青年时光,广触博学,古文、英语、逻辑学、诸子经文、历史地理,涉猎之广令人叹为观止,而钻研之深也令人感佩。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见证了季羡林“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的知识进阶之路。这些知识,看似并不搭界,但在融会贯通之后,总能形成如江河一般的回响,相互滋养渗透,令其在不同的知识领域纵横有余,触类旁通。

令季羡林真正走上学术道路的,是在清华期间听陈寅恪先生讲“佛经翻译文学”和听朱光潜先生讲“文艺心理学”。陈先生之课,听来“令人顿生石破天惊之感,仿佛酷暑饮冰,凉意遍体,茅塞顿开”;朱先生之课,在课堂上引东证西或引西证东,触类旁通,头头是道。后来,季羡林做比较文学和文艺理论研究,就是受了朱光潜的影响;做佛教史、佛教梵语和中亚古代语言研究,则源于陈寅恪的影响。

择一事,终一生,季羡林在学问深钻的路上皓首穷经。留德十年,他接受“德式教育”,自己翻资料、做准备,攻读学术专著,打下了百年学问的坚固基石,其学习、研究的方法也令他受益终身。即使聪慧如季羡林,也要为上一堂梵文课而精心准备一周,遇到不会的问题和生僻的语法、单词,也不是立即去请教教授,而是自己翻阅字典甚至是典籍。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记录起来,在以后的学习中处处留心,总有醍醐灌顶、一通百通之时。如此,季羡林能够在留德期间,精通多种外语,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寸光阴不可轻,是季羡林一生取得辉煌成就的妙方。不论是在经历不平之时,还是经济陷入窘境之时,他都不曾辜负时光。十年留德期间,他在图书馆的时间比在宿舍的时间更长。在成为“不可接触者”的特殊时期,他凭借过人的毅力和坚忍,硬是在“半地下”状态译出了一部厚厚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今天的我们,在众多电子设备的环伺之下,精力被东拉西扯,时间倏忽而过,却不知所谓何忙。若能如前辈一般择一事,终一生,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奋力前行,相信每一个人都能将梦想绽放成春华秋实,不负光阴不负此生。(胡艳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书包的自述 四年级作文编童话故事 关爱父母的作文300字 友情篇作文 草船借箭缩写350字作文 我的舞蹈之路作文 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作文 我和我的祖国作文800字 由景及人的作文 人生三乐作文 2017江苏高考语文作文 懂你作文600字初二 对快餐的看法英语作文 己所欲亦勿施于人作文 难忘的乡村生活作文 一篇观察作文200字 我的同学的作文400字 西湖一游作文 美丽的什么400字作文 在路上的作文600字 我爱读书作文三百字 假如我是科学家作文 不一样的爱作文600字 关于写传统节日的作文 有关谎言的作文 摘葡萄作文100字 欢乐谷英语作文 那种温暖作文 观察动物和植物的作文 大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