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童年》:结合高尔基的童年经历 探讨苦难中美好的人性力量

2020-12-28 08:25:01
相关推荐

《童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的一部著名的作品。列宁曾评价高尔基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他同样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以及苏联文学的创始人。高尔基曾创作过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写出了高尔基童年时期的生活。作品中描述了小主人公阿廖莎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的一段时光,他得到过外祖母的疼爱与呵护,也受到过外祖父的责骂与殴打;受到过外祖母优美童话的熏陶,也亲眼目睹过两个舅舅为了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表现出的自私与贪婪。现实中的善与恶在阿廖莎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本篇文章将结合高尔基的童年经历,探讨在苦难中显露出的人性力量。

高尔基

高尔基的童年:在苦难中坚持自己的内心

肮脏的社会,破碎的家庭,自私的人群,童年的高尔基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的,他幼年丧父,母亲出走,与外祖父、祖母一起生活,每天都承受着家庭纠纷带来的痛苦。高尔基的亲人会因为琐事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像结了深仇大恨一样。这一切都给高尔基的童年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从此挥之不去,他曾回忆道:

“每当我回忆起俄国令人压抑的龌龊野蛮的生活,我常常问自己:这种丑陋的行为有必要去写吗?我每次都怀着充分的信心回答自己:有必要!因为这就是活生生的丑陋的生活现实,这种现实目前还存在着。要改变这种现实,要从人们的记忆和心灵中,从我们沉重龌龊的生活中清除它的影响,就必须透彻地了解这种现实。”

1.无法接受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常态

童年时期的高尔基,除了早逝的母亲,只有外祖母喜欢他。外祖母是一位心地善良的人,从来没有打过他,甚至严厉的责骂也没有,她会讲生动的童话故事给他听。然而这样一个善良的人,多次受到亲人的侮辱,而她却没有任何的反抗。高尔基的外祖母是当时社会女性的代表,那个年代,女性没有话语权,在社会上也得不到尊重,她们很脆弱。

当时女性地位低下的苏联

这一点令高尔基的内心充满了愤怒,他认为,女性应该得到应有的权力。他的母亲和外婆都受到了男人的殴打却都默默地忍受着。幼小的他无法接受这样的社会关系,甚至有一次拿起刀试图刺死自己的继父,因为继父用腿狠狠地往母亲的胸口踢了一下。

2.生活在深渊中,依旧保持一颗反抗与善良的内心

身边的人总是虐待自己的亲人,这让高尔基产生一种难以摆脱的痛苦,如同生活在深渊中,永远看不见阳光。不过,高尔基并没有受到深渊的同化,也没有对此感到麻木,他一直努力去摆脱这种状况,他是一个乐观、积极的人,他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我之所以描写这些丑恶现象,还有另外一个更加积极的原因。尽管这种丑行令人反感,使我们倍感压抑,使许许多多心灵美好的人感到难以生活下去,但俄罗斯人的心灵毕竟还是健康和年轻的,他们正在消除,而且将来一定能够消除这种丑恶行径。

高尔基不像大多数贫穷的俄罗斯人一样,喜欢拿自己或别人的痛苦来找乐子,他认为这是一种恬不知耻的行为,以至后来他决定离开亲人,走向人间。

苏联旧社会的贫苦

在苦难的黑暗中寻找彩色柔光的人性力量

读过高尔基的《童年》之后,它便在我的脑海中描绘出一幅灰黑的现实主义铅笔画,背景是昏暗的,基调是压抑的。在这幅画中,有为了生活变成小偷的孩子,有自私贪婪的无赖,有暴打妻子的酒鬼,有在葬礼上喝酒大笑的麻木人群,有啃着腐烂食物的老妇,有惨死街头的小女孩,有不断虔诚祈祷却依然活在痛苦中的信徒。高尔基用生动的笔触将二十世纪初苏联城镇景象的病态与野蛮呈现于纸上。

苏联旧社会

旧社会的丑陋是全世界共通的,翻看各国的历史,哪一个国家没有阴暗的时期?在毁灭人性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是受害者,再纯洁善良的灵魂,也会被这个颠覆黑白的人间地狱吞噬掉。

《童年》中的外祖父总是殴打外祖母,虽然他是一个恶毒的人,我却对他仇视不起来,他曾经也是幼年丧父,独自打拼的少年,年迈后却在儿女的仇恨中过着穷苦的生活,或许他也曾有美好的希望,却被社会的黑暗吞噬掉,他无法用爱意善待家人,因为那些美好也从来没有在他的生命中出现过。

高尔基与外祖母

故事中充满了黑暗与抑郁,但是在角落里也曾闪烁着彩色的柔光。它是外祖母讲的美丽童话,是工人们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的愉快,是纯洁善良的童年玩伴,是母亲看着自己充满爱意与心疼的眼神。这个作品不仅仅只有痛苦,也有美好,或许这就是高尔基写下它的意义吧。他在书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在这种生活中这层充满各种畜生般肮脏的土壤是如此富饶和肥沃,而且还因为从这层土壤里仍然胜利地生长出明亮、健康和富有创造力的东西,生长着善良---人性的善良,唤起一种不可摧毁的希望,希望我们光明的、人道的生活复兴。”

在苦难的黑暗中寻找善良和美好是真正的可贵,高尔基是在这片泥泞的土地里执拗地爬起来的,他没有受到童年阴影的影响,他相信自己的认知,也亲自为我们证明了什么叫做人性的力量。

童年阴影之下的孩子

超脱于苦难阴影之下,追求自身信仰的精神力量

高尔基的《童年》,大多数的墨水都在书写着那段时光的苦难。而阅读描述苦难的文字,总会让人心情压抑,有些人说现实已经令人烦恼了,何必再自寻苦恼?所以选择逃避苦难的文字,看一些快乐轻松的娱乐文字。有些人则希望在苦难的文字中汲取克服困难的力量,在晦暗的岁月中学会对当下生活的感恩。

在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墙上有这样一句训言:

我所荒废的今天,正是昨日殒身之人不恤追求的明天。

抛开少数生下来就尖酸刻薄、阴险歹毒的人来说,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遭遇过多的黑暗,那么,成年后也会成为类似那个曾经给自己带来痛苦的人。俗话说:“多年媳妇熬成婆”,便是这个道理,做媳妇的时候被婆婆百般刁难,那么当了婆婆,就要在自己的儿媳妇身上找回来。

那些能够超脱客观环境的人是令人敬佩的。在藐视知识的人群中成长,却能够尊重知识与理性;在刻薄尖酸的人群中成长,却能够待人真诚善良;在浑浑噩噩中度日的人群中成长,却能够拥有远大的抱负。这些都是发生概率很低的事情,但是在历史上从来不缺这样的人,而高尔基便是这其中的一位。

高尔基

我一直认为苦难就是苦难,它本身没有积极的意义,而很多人却极力地粉饰它,说“苦难是财富”、“苦难是宝贵的”等等。真正宝贵的东西,是一个人在艰难的时候学到的东西,而不是苦难本身。如果一个人无法在苦难中成长,那么苦难就是一场噩梦。

人的精神力量是伟大的,同时,也是脆弱的,大部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人,都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可能是来自某些经历或是热爱的事物。例如《童年》中,外祖母对阿廖莎的爱、阿库林娜从上帝那里得到的力量(信仰)。这种力量也可以是来自对书籍,科学、运动等等的热爱。

对书籍的热爱

这种精神力量源于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一个人感受到那种崇高的精神力量时,要去接受它,并把它当作指引人生的灯塔。当某一天自己也有影响别人的能力时,就把积极的力量传递出去。其实,我们一直都有这样的能力,因为我们会影响自己的家人,身边的朋友。

结语

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也许就是一句话,一个场景,一个人就会刻印在自己的内心中,就像埋下一颗种子,生根发芽,一旦长得高大后,就会从经历中汲取养分,经年累月,结出果实,生出几条人生原则来框定自己的发展路线,等到落叶归根,便匆匆忙忙地走过不知是幸福还是苦难的一生。不快乐的童年是令人惋惜的,高尔基描述的童年经历,对他不可能不造成伤害,而后成长为一个善良的人,或许是命运的眷顾,但更多的是他内心的挣扎。

童年的痛苦很容易抓住读者的心,不是因为自己的童年与阿廖莎一般痛苦,而是偶尔触动一些伤感的回忆依旧会心酸。儿时的自己是不成熟的,日后也不会确定自己的内心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与其长叹人生如梦,不如尽力挣扎,抛开环境带来的痛苦,追求最本真的自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春节的作文200字 作文我学会了什么300字 我好想快快长大作文 写雪景的作文300字 命题作文是什么意思 围绕春节写一篇作文 感谢妈妈的作文400字 家乡的春节作文400字 父母之爱作文400字 走亲戚作文600字 七年级优秀作文600字 带着什么出发作文 优美作文600字初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作文 高考作文要求多少字 给女朋友道歉的小作文 团圆饭作文600字 关于坚持的作文800字 学期计划作文400字 我最喜欢的老师英语作文 相信自己作文600字 以春节为话题的作文 面对挫折作文600字 作文一件难忘的事300字 我心中的桃花源作文 开学前的准备作文 寄情于物的作文 打屁股机作文 myholiday英语作文 关于放鞭炮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