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孩子上幼儿园总被“忽视” 易形成“低自尊人格” 这样做可化解

2020-12-28 20:55:01
相关推荐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段时间,我的朋友丽丽找我聊天说她的孩子慧慧好像有些不对劲,但是她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事情是这样的,那一天丽丽家里来了孩子的朋友云云,她们俩一起搭积木。在搭积木的过程中,慧慧跑去拿洋娃娃想分享给朋友,在走开的这个过程中云云把慧慧搭的积木推到了,然后从那儿拿走一块积木给自己的"造型"搭上。

慧慧回来的时候,站在那看了一会脸上很难过,问:"它怎么倒了?"云云说:"我缺一块,你那有我就拿了。"丽丽本以为慧慧会生气,但慧慧好像没事似的走到云云面前分享了自己的洋娃娃,说:"快看我的洋娃娃!"

后来丽丽就不断观察云云和丽丽的关系,发现云云常常"欺负"丽丽,但是丽丽从来没有对云云生气。丽丽觉得心里不舒服,但是又不方便直接插手两个孩子之间的事,所以就来问我。

我问丽丽,慧慧是不是在幼儿园存在感比较低?丽丽想了会说好像是,有一次六一表演,服装不够,老师直接用海绵帮孩子装扮就上台了,整个节目慧慧最突兀,而且站在后排。

这下我明白了,慧慧有些"低自尊人格",她接受了别人对她一切行为,不管这种行为有令她多难受,她都好像没事似的。丽丽的担心是对的,因为这种"低自尊人格"会给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01 孩子总被"忽视",小心形成"低自尊人格"

在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存在感比较低,他们的意见和想法甚至感受已经逐渐被"忽视",比如孩子常常躲在角落不出声不发表意见,或者孩子在幼儿园表现一般并不太被老师记得名字。这样的孩子可能形成了"低自尊人格"。

什么是“低自尊人格”?自尊,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

简单来说,就是不仅自己尊重自己,也要他人尊重自己,也是指自己喜欢自己的程度。不尊重自己,就像不尊重别人一样自己总是贬低歧视自己、不给自己说话的机会、不认真倾听自己的想法、把本是别人的问题都归到自己身上、不接纳自己、令自己难堪难受等等。

"低自尊人格"就是不尊重自己的一类人的表现,无论别人说自己什么让自己做什么都可以接受,假装自己皮厚,无所谓,但其实内心是非常的介意别人的言行,但却一直进行伪装。

就好比如前面说到云云推倒慧慧的积木,要是我孩子遇见这事肯定会很生气地和朋友理论一番,但是慧慧没有,而是委屈自己的作品来成全他人,但这种成全又不是真心乐意的。

相反,"高自尊人格"他们有良好的自我认同,有充分的安全感,能够确认自己的长处,对自己的弱点也能适当接纳,但又不作为逃避的借口。

他们有很好的自主性,适应能力强,能够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任;他们不怕犯错误,反而总能从错误中获得经验;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试图寻找各种解决办法,但也会坦然寻求别人的帮助。

总之,"低自尊人格"常常认为自己是负面的也就是负面的自我信念,这些负面的自我信念会用各种方式呈现出来,包括想法、行为、情绪、躯体动作、身体状态多个方面。

“低自尊人格”的特点:在想法上,低自尊的人常常倾向于赋予自己较低的价值。

过度重视自身的弱点和缺陷,而忽视那些优势。同时,也忽略自己,把自己归为最不重要的部分,在一些生气事情上都不生气。自我批评、自我责备、自我怀疑常常与低自尊相伴而生。

在行为上,因为常常觉得是自己不对不够好,所以"抱歉"往往是低自尊者的口头禅。

他们难以表达自己合理的需求,常常压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受到伤害时候保持沉默、迁就别人,减少自己的存在感以免造成冲突。所以他们无法做到畅所欲言,常避免挑战以及回避机会。

在情绪上,因为常常压抑自己贬低自己,显著地影响情绪状态。

孩子莫名地或者因为一些小事悲伤、焦虑、羞愧、内疚、无望、沮丧以及生气在很多时候就是低自尊的征兆。

在躯体动作上,肢体的动作往往会不经意的透露出很多信息,驼背、低头、避免眼神接触、说话小声、无处安放的紧张的手等等都是低自尊者常见的表现。

在身体状态上,负面的情绪状态也常常体现为不舒服的身体感觉,要留意孩子疲劳、恶心、疼痛以及紧张的迹象。

02 三方面因素,影响孩子形成"低自尊人格"

孩子年纪小小自我意识也刚刚形成,又是怎么形成"低自尊人格"的呢?其实,一个人一旦产生这种低自尊的表现,无外乎都是受到这三个方面的影响。

1、社会因素

人在刚刚踏入社会之中时,也是非常容易被改变性格的。而孩子的社会就是幼儿园、学校。有些孩子长时间被幼儿园里强势的人压制,就会把自己曾经的性格磨灭,形成低自尊型的人格,在他人面前没有自我存在感,甚至不想再去展现自己。

还有的孩子到了幼儿园,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的优势比如不会跳舞唱歌、画画,就渐渐地形成了这种忽略自身存在和感受的低自尊型人格。

2、家庭因素

很多低自尊的人,是因为在童年中有过非常不好的体验的,比如长时间地被忽视、冷暴力,遭受过殴打、虐待、性侵等其他严重伤害。

被家庭所忽视的孩子常常被独自留在家里,或者开心难过的时候家长不安慰甚至打击嘲讽,比如"摔倒就摔倒了,有什么好哭,这么矫情"等等。当他们长大后,也习惯性地将自己忽略,认为自己在他人面前毫无价值,甚至不断通过讨好他人来得到自我的满足。

还有家长过度地批评教育,造成了孩子自卑的一种现象,觉得自己各方面都很差。

人的心理对于承受痛苦的能力,并不是像挫折一样越挫越勇,而会在再次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本能地选择退缩,甚至逃避。所以孩子在童年受到严重伤害后,就会本能地让自己不再受到类似伤害,便渐渐形成"低自尊人格"。

3、个人因素

低自尊人格的形成,跟个人本身也是分不开的,比如孩子本身性格自卑、内向、自闭等等。有些孩子觉得迁就别人讨好别人,或许能让自己在幼儿园获得更多朋友,于是放弃自尊来达到自身的目的。即使自己对自己是要一定要求的,但是在他人面前也从不展露。

03 家长的帮助,可以拯救孩子的"低自尊人格"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教育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化解孩子的"低自尊人格",作为家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

1、不要一直使用批评式教育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喜欢对孩子进行批评式教育,希望在批评的过程中恐吓住孩子,让孩子能够明白事情的错误性,从而不再犯错误,在错误中得到成长。

可家长们却不知道,这种批评式教育只会让孩子更加胆小,甚至不敢再去触碰新鲜的事物,忽略自身存在的价值,是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一种教育方式。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可以简洁明了地告诉孩子错在哪里,应该怎么改正。比如:"你生气的时候打人是不对的,生气的时候可以告诉妈妈你生气了。"

2、学会尊重孩子

某些家长总是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觉得自身是孩子的监护人,孩子无论什么事情都必须听父母的。这种强迫式的教育,并不利于孩子自身的成长,反而会约束孩子的行为,产生自卑的心理。相反,彼此之间相互尊重,才是更好教育孩子的前提。

比如孩子想看电视时候,可以先和孩子商量:"为了保护眼睛,一次看半小时好不好",而不是孩子看了一个小时之后就强制关掉。

3、不忽视孩子的感受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其实非常缺乏安全感,这时候就需要父母多花时间陪陪孩子,用心和孩子交流,多注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发生的变化。

通过和孩子进行沟通,来了解孩子的近况以及心理问题,让孩子了解自身的重要性,从而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比如看见孩子回家后不开心,可以问问孩子今天学校发生了什么事?

拥有低自尊型人格的人,善于伪装,无法真正的实现自我,但内心又对自己有一定的追求,其实是非常可悲的一类人。

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对孩子的内心世界多加关注、了解,才能让孩子活得更加轻松、阳光。

"低自尊人格"虽然简单看起来对社会并不会造成很大影响,甚至这样的孩子还很乖,从来不会让爸妈操心。但是久而久之,他们不喜欢自己的负能量就会逐渐扩大和扩张,不仅伤害了自己还伤害了别人。因为他们不坦然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常常会令别人误以为他们不在乎、虚伪等等。同时,他们常常压抑自己,最后容易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及时帮助孩子化解"低自尊人格"。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精选 感恩老师作文600字 以梦想为主题的作文 母爱作文300字 与爱同行作文 描写荷花的作文 家规英语作文 月亮作文600字 描写雨的作文 回报作文 演讲稿作文 短篇作文 旅游英语作文 600字初中作文 童年 作文 我爱我家作文500字 书伴我成长作文 以成长为题的作文 我与书的故事作文 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 春暖花开作文 赞美老师的作文 我的家庭英语作文 关于音乐的作文 路作文600字 乡村美景作文 感恩作文800字 升国旗作文 新鲜事作文 五年级作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