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现实真相太扎心:越长大越害怕回家过年!焦点在这“六子”

2020-12-29 05:30:01
相关推荐

每到年关,总有一个话题会登上热搜。

那就是:#害怕回家过年#。

这不,前不久一则#当代年轻人为什么害怕过年#的话题便登上热搜,引发无数网友的讨论。

其实,何止“年轻人”。还有“中年人”。但相比于家中老父老母,他们实则也还算是“年轻人”一族。

害怕回家过年,成了一大部分年轻人的通病,被称为:“过年恐惧症”。

而那些害怕回家过年的人统称为——恐归族。

唐代诗人宋之问早在1000多年前便抒发了他们的心声:“近乡情更怯”,成为他们的生动写照。

春节,本是一个团圆、喜气的大好节日。

辞旧迎新,普天同庆。

回家过年,本是无数中国人的向往和期待。

然而,现实实在太扎心,让很多人“畏年如虎、谈年色变”。

年少时觉得“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句话很有道理,对其深以为然:什么都抵不过过年一家团圆在一起其乐融融的。然而,随着年纪的渐长,越来越发现这句话实在太过于“理想化”。事实真相是——没钱还真不敢回家过年。

段子说得入木:过年让人一朝回到解放前。

这虽是对于收入与开销的打趣,却是不争的事实。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也没攒几个钱,送送礼、发发红包、吃吃喝喝……便把钱花走了。

赚钱难、花钱易,收入赶不上支出,人情世故繁多、开销巨大的春节确实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害怕!

然而这还不是让人害怕回家过年的根本原因。大家伙也还没这么小气。赚钱就是拿来花的,虽然有点心疼钱包,但是花得值也是开心的。

“过年恐惧症”不是疾病,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问题现象,其本质是“社交恐惧症”——让人感到害怕的是来自于社交的焦虑恐惧。尤其,乡土中国社会具有着更紧密的社交关系、在过年春节期间形成更密集的交叉重叠,使得有些问题现象集中爆发出来。

“中国式盘问”

中国式家庭向来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衣锦还乡”有着莫大的推崇。诸如刘强东回家给乡里修路,一直被人津津乐道、传为美谈。父母、长辈对孩子、晚辈有着太过于殷切的期盼与渴望。年关一到,回到家里,总少不了来自三姑六婆七叔八姨九舅们的“中国式盘问”:

今年工作咋样?现在月薪多少?赚了多少钱回来?

今年年终奖发了多少?

买房了没?

今年升职了没有?

谈女朋友了吗?谈男朋友了吗?

准备什么时候结婚?

什么时候要孩子呀?你爸妈等着抱孙子都望穿秋水了!

……

房子、车子、票子、位子、内子(妻子)/外子(老公)、孩子……让那些混得不怎么样、单身的人最是恐惧焦虑。

一句句“善意”的关心问候,犹如“拷问”,深深地扎到心里。本该是欢乐的聚会,却是让人如坐针毡的年终“审判”。

前阵子,“30岁女儿因单身,被亲妈毒打致伤”的新闻多么令人触目惊心!

很多单身年轻人便在过年期间被安排“赶趟儿”相亲,让他们倍感苦恼。

“中国式攀比”

让人更为恐惧焦虑的、最为要命的是,来自这种紧密社交关系轻易形成的“中国式攀比”。

有句老话叫“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其实不然,在这种街坊邻里、亲戚朋友比较紧密的乡土中国社会中,不论“好事”还是“坏事”都传得很快。很多人不仅乐于背后传别人坏话,更喜于人前炫耀自己的好事:我家儿子怎么怎么样、我家闺女怎么怎么样……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在构建“鄙视链”中塑造自我优越感。

在你本想搪塞回应、吞吞吐吐的档口,他们又祭出了最强杀招——别人家的:

本来你想着今年多赚了10来万凑合过一下,他说张家××今年赚了上百万;

你年终奖发了5万,想想也能凑合,他说李家的××年终奖一下发了20万;

你今年终于升正科了,他说陈家的××今年又升了,当正处了;

周家的××换了180多平的豪华大套房;

王家的××的孩子读书可厉害,班级第一名;

刘家的××的今年又生了个儿子;

吴家的××娶了个多金或是有靠山的老婆,老丈人是大老板或是大干部;

孙家的××今年结婚了,据说当时摆了上百桌酒席;

赵家的××谈了个女朋友还带回家了,可漂亮了;

……

一万点伤害瞬间朝你激射而来,让你即使不在意的父母也一脸黑线。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让你感觉自己仿佛是个“十恶不赦”的“大罪人”:不仅达不成父母的期望,还让父母因自己遭受旁人的白眼。

这种“相爱相杀”越来越让人无所适从。

成家、立业、生育、养老是众多人生无可逃避的课题,让人不得不面对。然而这本该是“冷暖自知”的事情,却因之商品经济观念深化的社交,被曝光、衡量、对比。社会的不平衡性,形成强烈的落差,让失落倍增。

至于那些感叹“年味变淡”、“过年越来越没意思”的,其实还是自己心态的问题。

春节,就是“家节”。有父母亲人,就是家;家,便是春节。

人生不易,生活多艰。

真心希望父母长辈们,对孩子晚辈们多谢理解,体谅他们的不易,不仅要问孩子们飞得高不高,更要问孩子们飞得累不累。亲戚朋友邻里对他人多些宽容善意,少些得瑟揶揄。让“家”和“乡”,还是那个温情的地方。让温暖、美好成为春节永远的主基调。

少谈些“子”,多谈些“情”。

让家真正成为心灵的港湾,让年成为最美好的期盼!

【END】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全神贯注的作文 陕西高考作文题目 小学生作文范例 十一见闻作文 2021高考作文题目 父母的爱作文600字 王俊凯写的作文 泰山游记作文 雨中的故事作文 成功是成功之母作文 包饺子作文600字 缅怀革命先烈作文 母爱话题作文 关于写雨的作文 改变自己英语作文 秋天的快乐作文 写童年趣事的作文 安全伴我行作文 回忆往事的作文 中国梦英语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大全 有关雨的作文 五一见闻作文 2022高考英语作文 感恩祖国的作文 作文素材高考版 初中作文网 六级作文模板万能 关于六一的作文 社会公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