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魏蜀实力差距悬殊 为何诸葛亮仍执意北伐?

2020-12-29 10:15:01
相关推荐

众所周知,两国交战拼的是背后的综合国力。但诸葛亮知道魏蜀两国实力差距悬殊,但仍坚持北伐,从228年春天至234年冬天,6年进行了6次大规模北伐,虽打了不少胜仗,但最后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留下“兴复汉室”的遗愿。

魏蜀的实力对比与背景

三国后期,魏国占据幽州、冀州等十余个州,相当于长江以北尽归魏国所有,其军队士兵40余万,兵强马壮。反观蜀国,只占据一个益州,且地理位置偏僻,偏安一隅;军队只有10万人,多由少数民族组成。在人才方面,和《三国演义》描述的恰恰相反,等元老派的张飞,关羽,赵云死后,更是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人才寥寥无几,相反,魏国在曹操执政时期,不拘一格,举贤任能,为魏培养了无数人才。

曹操和他的谋将武士

诸葛亮是个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他对国家实力,北伐胜算是很了解的,但他为何仍“知其不可而为之”呢?

这里面也包含着诸葛亮的战略智慧和无奈,他试图将一盘死棋走活,思来想去只有北伐一棋可能会扭转不利局面。且看诸葛亮真正北伐的原因:

诸葛亮北伐

总结诸葛亮北伐原因

一、政权存在的合法性

蜀汉政权创始者刘备以“匡扶汉室”为口号,并被他人称为“刘皇叔”,刘备早期也是以汉室正统自居,不断扩大地盘,捞取利益。

刘备

而后期曹魏政权称帝不认在四川称帝的魏蜀政权,这就有了汉室正统的矛盾。作为刘备的继承人,诸葛亮以“兴复汉室,北伐灭曹”作为其活动依据。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后出师表》

可以说,蜀汉以北伐灭曹作为基本国策,才有政权存在的合法性,否则,蜀汉内部的利益集团会因争夺利益而分崩离析。

诸葛亮

有了北伐灭曹的基本国策,蜀汉政权就占据了道统的制高点,百姓才会听命于蜀汉。否则,蜀汉政权就会被天下人认为是反叛集团,沦落到“人人得而诛之”的地步。

二、报先帝遗德,实现个人理想

刘备白帝城托孤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

刘备对诸葛亮来说有知遇之恩,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只为请诸葛亮出山,两人早已超越君臣的关系 ,更像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和朋友关系。两人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完成两人共同的政治抱负。

刘大耳临终前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老先生是如何反映的呢?

《三国志》中记载,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这样坚贞的态度,来明确地表示他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能报先帝的遗德,同时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作为中国古代传统士大夫的典型代表,深受知遇之恩的诸葛亮满怀忠君爱国思想,在出山后便一生为“北伐灭曹,匡扶汉室”为目标,并不断的为之奋斗。

三、不攻曹魏,蜀汉则亡。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后出师表》

翻译过来意思是敌强我弱,如果不北伐,大王您的霸业将会被葬送,如果只是隔岸观火不自救便只坐以待毙。

背景:自从曹魏皇帝曹睿同意大臣孙资的建议,对蜀国采取据守要塞,大力恢复魏国实力。

诸葛亮已经意识到,如果让曹魏有时间发展国力,那么汉魏两国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诸葛亮

一旦等到曹魏国力强大,蜀国只能坐以待毙。

北伐一来可以获秦川骏马,组织骑兵。

二来作战之时有迂回空间,发动大规模作战、

三来可以大大削弱曹魏的骑军部队实力。

而只有以战养战,才能不断扩大疆域,提高综合国力,以攻为守,才能打破魏国经济增长和恢复。增强自身力量,然后不断缩小蜀魏两国的差距,以致最后实现“北伐灭曹”的政治目标。

蜀汉北伐

四、转移国内集团矛盾

蜀汉是刘备依靠荆州集团(以诸葛亮为代表,)在蜀地建立的政权。

所以在蜀汉第一阶级是荆州集团、第二阶级是东州集团(以李严为代表)、第三阶级是蜀地集团(以谯周为代表)。

李严代表东州集团

在蜀汉的基本国策是该执政掌权的是荆州集团(蜀汉四相全是荆州人)、受联合拉拢的是东州集团、被排挤打压的是蜀地集团。

谯周代表蜀地集团

由于蜀汉建国之初,拥有荆州与益州,三方势力的矛盾并不明显。但是自从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

荆州集团在经历失荆州、败夷陵,元老死伤惨重(关羽、张飞、黄忠、马良、麋竺等皆亡),无力继续压制强大的蜀地集团,所以必须联合东州集团。

三方长此以后,矛盾日渐突出。

诸葛亮发动北伐,可以将蜀汉的内部矛盾转移至对曹魏的外部矛盾。

一旦打下雍州、凉州,那么荆州、东州、蜀地三大集团的矛盾会大大缩减,蜀汉内部不会因为权利争夺而内乱。

而且可以使蜀汉有消灭曹魏政权,问鼎中原的机会。

司马懿的无奈

总结:诸葛亮作为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他执意要北伐也自有他的道理,诸葛亮为了通过北伐让这盘蜀汉死棋走活,举全国之力进行准备,进攻。

终因年年征战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留下了“匡扶汉室”的遗愿,北伐也让蜀国元气大伤,从此再无问鼎中原的机会。

诸葛亮终究是败了,但他因为他的家国情怀和为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执着让他成为后世士大夫的精神象征。

神鹤仙骨

所以,虽然诸葛亮已逝千年,但他那份可与天地同光,与日月同辉的伟大人格,仍闪耀着耀眼光芒,并不断的影响后世。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六一作文350字 我的一片天空作文500字 生活让我懂得了什么作文 被哥哥打屁股的作文 我的寒假生活作文600 六年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作文 坚持就是胜利作文800字 我心向阳作文800字 三年级观察植物作文300字 推荐一本好书作文450字 美丽的三亚作文300字 身边的感动作文600字 50字作文大全60篇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800字 知识的力量作文600字 我好开心作文300字 写元宵节的作文400字 我好高兴作文300字 为什么点赞作文600字 感恩母亲作文1000字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作文 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 什么的启示作文500字 成长的味道作文600字 当我面对困难的时候作文 关于国庆的作文450字 我们是一家人600字作文 关于六一的作文三年级 一个什么的人作文400字 里的微感动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