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出师表》里的秘密:益州疲弊却北伐 局势稳定却说危急存亡

2020-12-29 10:35:01
相关推荐

趣正史所有文章全部原创,从不搬运。内容源于史料,从不戏说。写作不易,认真写作更不易,希望您能关注本号。您轻轻一个关注,一个点击、一个赞、一个评论,就是对原创文字的最大支持!在此先谢!

本文讨论的是三国历史,史料来源以陈寿《三国志》为主,不是三国演义。

刘备于公元221年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蜀汉,223年3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两年后、夷陵之战失败半年后,刘备就病逝于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和李严。之后,诸葛亮平灭南中的叛乱,专心致志治理蜀国。

到了公元227年,也就是蜀汉建国6年后,刘备死了4年后,诸葛亮就决定北伐曹魏。在大军临行前,写下《出师表》上书给蜀汉皇帝刘禅。至于《出师表》的具体内容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我上学的时候是要求全文背诵的。“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后就是一大堆我走了之后,你要怎样怎样之类的交代的话。

三国建立前的局势图

这里有两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

1、益州疲弊为啥还要北伐

“益州疲弊”说的是事实,魏蜀吴三国(注,孙权当时虽未称帝,但咱也习惯性叫吴国),就属蜀国最弱,本来还有荆州,结果现在荆州也没了,变得更弱了。更弱的话,不应该更加安心治理吗,干嘛还要打仗?而且既然出征北伐,魏延的子午谷计谋那么好为啥不用?

2、为啥要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次北伐时间是227年。此前,蜀汉已经和东吴恢复了同盟,东吴的威胁很小。曹魏那边,曹丕几次伐吴失败,而且曹丕226年还死了,曹叡继位。曹魏没有伐蜀的计划。实际上三国相对局势稳定,蜀国外交上并没有极为凸显的危机。

三国疆域示意图

但诸葛亮什么人?那是政治家,是军事家,不是普通人、小政客,他说话自然不会瞎说。而且北伐出征,这么大的阵仗,临行前给皇帝上书,那就更不敢瞎说了,所以诸葛亮这么说一定是有道理的。是对当时形势的最好的总结。

实际上,“益州疲弊”和蜀汉正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正是当时蜀汉的实际情况。

益州疲弊,自不用说,三国里就属蜀汉最弱。这还不是关键的,关键的问题在于蜀汉内部矛盾重重,虽然看着表面风平浪静的。这个限于篇幅,只能简单说下,蜀汉内部其实有多个集团势力:刘备的荆州集团、原刘璋集团、原益州本地集团。其实刘备荆州集团还得分原刘表那部分人。实际上只有从一开始就一直跟着刘备的人,确实对刘备很忠心,其它半路上加入的人,从刘表荆州开始到入蜀以后加入的,很多人都心怀鬼胎。

这里就不详细分析了,只举例子。孟达,知道吧?原益州刘璋的人,关羽打襄阳时拒绝帮助,后来投降曹操。还有谯周,这个益州本地大儒,司马炎大军一到立马劝刘禅投降的,压根也没想抵抗。还有李严,原荆州刘表的人,刘备托孤大臣。刘备可不是跟诸葛亮一个人托孤,是两个人,当时还有李严,刘备就是当着诸葛亮和李严两个人的面,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当着两个人面托孤,却单独交代诸葛亮“君可自取”,这就是明显的一方面表示重视李严(安排李严做二把手),一方面让诸葛亮控制“自取”的大权,因为只有诸葛亮刘备最放心。对李严,无非就是安抚人心,平衡权力罢了。终于第五次北伐的时候,李严在押运粮草上犯错了,诸葛亮就把李严一堆问题说了出来,然后废了李严。

成都的武侯祠

实际就是,蜀汉内部很多人只是暂时归顺,但心里根本不向着蜀汉,人心不齐。这种情况下,一旦外部施加力量。比如魏国和吴国如果停战(实际上228年魏国攻吴再次失败后,魏吴之间确实和平了很久),魏国开始专心对付蜀国的话,外部攻城内部攻心,内外结合,蜀国很快就会乱起来。

而227年这时候,魏国新君继位,防止一旦新君皇位稳定开始考虑伐蜀,所以要先下手为强,给魏国制造混乱,所以选择此时北伐,一方面制造曹魏混乱,让曹魏混乱就是稳定蜀汉内部。至于什么攻下长安,统一全国,恢复汉室,那根就不是目的。诸葛亮比 谁看的都清楚,那是不可能的。魏国那么强大,又没有到气数已尽的时候,你一个小小的蜀国怎么可能灭了魏国。当年诸葛亮和刘备初次见面,做“隆中对”时,诸葛亮就说到统一全国的两个条件要同时具备:1、天下有变(意思是类似魏国内乱)。 2、要两路北伐,即秦川一路,荆州一路。现在两个条件可以说一个也不满足,诸葛亮自己说的话自己能不知道?

位于武侯祠内的惠陵--刘备陵墓

如果把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拿下长安恢复汉室,那诸葛亮的北伐肯定是失败的,但诸葛亮为啥还北伐?前面说了,诸葛亮是政治家,不是小政客,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诸葛亮的政治就是稳定益州稳定蜀汉,所以知道不可能拿下长安,也没打算拿下长安,但还是要北伐。所以魏延提出可以冒险出子午谷夺取长安的时候,诸葛亮没同意,因为一确实不愿冒险,二是根本没打算拿长安。拿下长安谁来管?蜀国有实力治理吗?还不是要丢。

因为蜀汉内部存在多个集团矛盾重重,不能让魏国先下手,所以要主动给魏国制造乱点,也就起到稳定蜀汉的目的,所以虽然“益州疲弊”,蜀汉处于“危急存亡之秋”,就越要北伐,相当于安内必先攘外。

如果不去给魏国搞些还乱 ,如果一旦让魏国万事俱备,主动来打蜀国,那蜀国就真完了。不信?看看后面司马炎伐蜀,两路大军,就两个月直接打到成都城下,然后一堆人投降。估计司马炎自己都没想到那么快。

因为爱读历史……

所以我们目睹沧桑,我们经历辉煌……

所以我们胸有沟壑,我们处变不惊,我们谈笑风生……

和趣正史一起,去历史中结识千姿百态的人,去经历波澜壮阔的事……

希望您能关注本号、支持本号,您轻轻一个点击、一个赞、一个评论,就是对原创文字的最大支持!在此先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问我自己作文 童年的回忆作文350字 我学会了滑溜冰鞋作文 时间倒流了作文300字 致青春作文400字 游四姑娘山作文 关于过春节的作文 作文万能结尾 我最喜欢的动物作文 忘不了那微笑作文 关于相声的作文 青年强则国家强作文 童话作文350字四年级 想象作文150字 梦回大唐作文 高考英语作文高级句型词汇整理 那一次我很难过作文 知足常乐作文800字高中 作文我是初中生了 五年级上册作文第四单元 秋天的景色作文300字 5年级作文童年趣事 假期的趣事作文 作文春 去海边玩作文500字 英语三级考试作文 我的妹妹作文 新班主任作文 一件有趣的游戏作文 三年级作文我的学校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