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诸葛亮和曹操其实是同一类人

2020-12-29 11:15:01
相关推荐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有两位才智卓越、权势滔天的丞相,一个是曹操,另一个是诸葛亮。

当然,两位“汉丞相”并不是先后上下级关系,甚至都不是一个朝廷,曹操的汉是风雨飘摇的“东汉”,而诸葛亮的汉则是偏安一隅的“蜀汉”。而在这两位丞相相继倒下之后,他们背后的“汉”也都随之崩塌,都是汉皇无能,都是被“魏”所灭,也许一千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天命真的在魏不在汉吧。

诸葛亮和曹操,很少有人会把此二人相提并论,在世人眼里,一个大智大忠,一个大奸大雄,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可能就是:都身居丞相高位,手握一国军政,以天下一统为终身目标。

但其实,这两位“汉丞相”有着极高的相似度,在某种角度来看甚至还可以认为是同一类人。

一,曹操和诸葛亮都因顺应了乱世而为丞相。

在三国那个乱世纷纷,英雄辈出的时代,曹操一介宦官之后,孔明更是一介布衣,却一前一后走上了一国丞相之位,成为了手握军政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魏王”与“武侯”,他们的上位史其实都有一个绝对的理由。

曹操起于黄巾之乱,而后成名于董卓之乱,上位于“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官渡之战”一举确定了自己的核心地位。曹操的崛起固然是一部血泪史,但胜在身边的创业班底都是自己人,文有郭嘉荀彧,武有曹氏夏侯氏诸多宗族亲贵,这些人都是跟着曹操经历一场一场中原血战建立起来的感情,岂是刘氏皇族所能够撼动的?

并非汉献帝不够强势,而是曹氏集团太过强势,刘氏皇族无可奈何罢了;况且而今天下大乱,诸侯并起,人心早已不在汉,刘氏皇族也需要一个像曹操这样的人稳定天下局势,曹操曾有一句名言“若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天下几人称孤几人称王?”,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你看那袁术得到一枚玉玺便擅自称帝了,因此曹操位及丞相则是必然,也是东汉朝廷的需要。

诸葛亮起于微末,出仕于刘备“三顾茅庐”,以隆中对策为刘备奠定三分天下的理论基础,再以鞠躬尽瘁、六伐中原留下了万世美名。诸葛亮的崛起对比曹操就简单一些了,一句话可概括:刘备集团需要他。

刘备是个英雄,但却是一个孤胆英雄,在没有遇到诸葛亮之前,他的人生经历也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遇到诸葛亮后,有了战略目标:先取荆州为跳板,再取益州立足,以川蜀为根基,待天下有变时北伐中原一统天下。

后来的事情证明了诸葛亮的战略眼光确实是对的,刘备根据隆中对策一步步建立了“蜀汉”政权,有了跟曹操抗衡的资本,一扫之前的颓势。刘备集团需要诸葛亮,需要他定规划、出奇策、治国家、安百姓,也需要他在刘备死后,以丞相的身份稳住国家局势,守住蜀汉基业。

也许蜀后主刘禅并不是真傻,而是他明白,只有诸葛亮才有能力保住他的蜀国,所以他才视之以“相父”,委以军政大权,因此诸葛亮位及丞相则是必然,也是蜀汉朝廷的需要

诸葛亮和曹操这两位“汉丞相”,并非时代选择了他们,而是他们顺应了时代。

二,在丞相之位上,他们都复兴了一个残破的王朝。

曹操为丞相时,东汉朝廷已迁都许昌,国家历经黄巾之乱,董卓之乱早已生灵涂炭,民生凋零,旧都长安残破不已,洛阳也被董卓烧的残垣断壁不能为都了,人口从汉朝鼎盛时期的几千万极速下降到了几百万。

而曹操征卢布、讨袁术、灭袁绍、降陶谦,基本上结束了中国北方的战乱局面,而后扩屯田、修水利、奖农桑、安人民,使得这片土地上的百姓逐渐恢复了生产与生活,再然后唯才是举,重用治世之人,使“魏国”终于能够成为三国最强盛的国度,吴蜀不得不联盟抗之。

诸葛亮为丞相时,刘备刚刚称帝,蜀汉丢了荆州,唯有益州一州之地,国贫民穷,当地豪强不守法纪者众多,且国内局势尚不稳定,刘备诸葛亮所代表的“荆州集团”与川蜀本地的“益州集团”有着本质上的矛盾,刘备毕竟是“外来户”,不敢放开胆大量重用本地人,本地人虽有怨言却也不敢反抗刘备。

而诸葛亮厉行法纪、打击豪强、励精图治、赏罚分明、发展经济、平定叛乱,终于使得一个小小的蜀地“吏不容奸、道不拾遗、风化肃然”,诸葛亮治蜀成为了万世标杆,强大如魏国也没有绝对的把握能够灭了蜀汉,也使得偏安一隅的蜀汉政权在无能后主的统治下还能成功续命几十年。

诸葛亮和曹操且不管谁忠谁奸,但对辖区人民而言都是“好丞相”

三,曹操未必不是忠臣,诸葛亮也未必没有专权

同样是汉丞相,但在世人眼里,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就了专权犯上的骂名,而诸葛亮却以“鞠躬尽瘁”成就了千古忠臣的贤名。

但曹操就一定不是忠臣吗,诸葛亮也未必没有“专权犯上”吧?实际上,作为丞相的诸葛亮手里的权力比之曹操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自刘备死后,蜀汉的军政大权就并入了诸葛亮手里,蜀后主刘禅几乎被架空,史书所载“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可见一斑。

当年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和李严同为托孤大臣,李严职位并不在诸葛亮之下,但他完全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延误了军务说贬就被贬,刘禅求情都无用,诸葛亮在这里颇有曹操当年架空天子的威风霸气。

当然,诸葛一生虽大权在握却尽忠职守,并没有自立为帝,因此落下了忠臣的美名,但曹操他至死也并未自立为帝,却落得“奸雄”之名,若他儿子曹丕没有代汉自立,或许曹操的评价又跟现在大不相同,不过这世上的事又有谁能说得清呢,更何况政治并没有绝对的谁正谁邪,皆因立场不同罢了。

四,《出师表》和《述志令》

《出师表》是诸葛亮将要北伐时,上奏给后主刘禅的一道奏表,字字珠玑、千古流传、古人有言“读《出师表》不落泪者是为不忠”,虽然有些夸张了,但确实满含着诸葛丞相的血泪之言,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难堪伯仲间。

其实曹操也有类似《出师表》的奏疏,同样是上奏给皇帝的,名为《述志令》(又名《让县自明本志令》)写于210年,当时是曹操被吴蜀两国骂的最厉害的时候,说他“托名汉相,实则汉贼”,曹操为了回应世人的“误解”,便借退让县禄之名,给汉献帝上了一道奏疏,文中很真诚的讲出了自己的志向。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大概意思就是:我原本志向很小,只想当一个保护一方百姓的郡守,却不想天下大乱,身不由已只得去报国从军,后来我的志向是当一个大将军,为国家平息战乱,死了之后墓碑上就写“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就够了,没想到越做越大,现在当了上丞相,已经位极人臣了,假如天下没有我,不知有多少人称帝称王,唯有留着军权方能自保,其余皆可不要.....

曹操这一篇奏疏是真性情的文章,他毫不掩饰的表达了自己手握大权的必要性,也回顾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也道出了对汉室的忠诚,我想他这篇文章一定是写给自己看的,他并不怕世人误解,若畏惧人言那就不是曹孟德了。

《出师表》和《述志令》都是两位“汉丞相”上奏给皇帝的真情实意之作,此时此刻他们虽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政治诉求,但文中由里而外散发出的那种对“天下一统”的渴望却是相同的。

古人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从这一点看,诸葛亮和曹操其实都是古代士人治国忧民的杰出代表,是士大夫和读书人心目中的精神追求,在此刻,谁正谁邪已然不重要了。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武侯御扇,北伐长安著师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中国结作文 身后作文 我和我的朋友作文 带小标题的作文 我的家乡作文开头 写情的作文 手机的危害作文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 关于医生的作文 关于爱好的作文 科学作文400字 风雨作文600字 10000字作文 那一瞬间作文 放屁作文 海边游玩作文 游览作文300字 一件事作文600字 春天的风景作文 作文照片里的故事 美好的事物作文 收获作文800字 劳动体验作文 立德树人作文 困难作文600字 凤凰古城作文 作文我的老师500字 跳长绳作文 高考作文万能 游记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