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总是哭闹求满足 对于这种情况 家长需懂得孩子的“情绪闭环”

2020-12-29 15:35:01
相关推荐

跟孩子讲道理,大多时候相当于“对牛弹琴”。可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时,不讲道理,要怎么解决?

一般情况下,家长们无非是采取这几种办法应对:

1、 威胁

“你不听话就爸爸妈妈不喜欢你了!”

“你再不安分点小心我打你!”

“再闹把你抓走了!”

采用这种办法,孩子们一半选择乖乖听话,或许是此前有过类似经历,或许是真的害怕爸爸妈妈不要自己,总之,因为恐惧而选择顺从。

而另一半孩子,则很有可能越威胁越凶,这部分孩子大多被称为“倔牛”,面对这种孩子,很多家长脾气一上来,打骂都是有可能的。

2、 哄骗

“你乖乖听话,妈妈等下给你买糖吃。”

“乖,你看那边那个小朋友在玩什么啊?好像是玩具车?”

“回家好不好?爸爸在家里准备了好吃的!”

采用这种办法,父母们最大的目的只是想要孩子暂时停止哭闹,分散孩子注意力、转移孩子需求点等等,总之,什么吸引孩子就用什么哄骗,然而过后会不会兑现,那就是另一回事了。然而长期被父母哄骗,并且不曾兑现的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会越来越匮乏。

3、 无视

“你哭你的,我逛我的。”

“要哭你就哭吧,我在这坐着等你哭完。”

“你以为你哭就能解决问题了吗?你看我会不会理你。”

总之,不管怎么样,孩子一旦开始哭闹,父母立刻东瞅西瞅,只要孩子没有危险,随你怎么闹,几次之后,很多孩子就不会再闹了,但也会怀疑父母是不是不爱自己,不关心自己,甚至自责。

爱对于孩子来说,乃是天大的事。在他们眼里,父母的爱几乎就是自己小小世界的顶梁柱,缺一不可,否则世界就会歪掉,甚至崩塌。

4、 劝导

“你真的需要这个东西吗?”

“你想用这个东西做什么?”

“家里有类似的东西可以替代它吗?”

能够用这么理智的方式与孩子沟通的父母真是少之又少,然而这其实是最好的办法。

当孩子哭闹时,先想办法安抚好孩子,再好好的和孩子沟通,理智而冷静的询问孩子真正的想法,然后或商量、或劝导,充分考虑后和孩子一起决定是否满足孩子的要求,或者做一个合理的约定,孩子也能学着理智的考虑和沟通,才能不再总想用哭闹的方式解决问题。

当然,还有一部分家长,一看孩子哭闹,说两句不可以,结果发现孩子依然再闹,于是慌忙火急的又想办法去满足孩子,导致孩子越发任性,学会以哭闹达到目的。

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所受的教育、接触的环境等等都会影响父母们教育孩子的理念,而将理念变为实际操作时,又有诸多变故,于是各种应对孩子哭闹的方法五花八门,但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不再继续“无理取闹”。

可事实上,真的是孩子“无理取闹”吗?

父母们总会疑惑,为什么大人越是阻止,孩子越想得到?

也许只是“禁果效应”在作怪。

禁果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想尝试,越想触碰。

换到孩子身上就是,父母越不想让孩子触碰的东西,孩子越想触碰。

就像父母把某样危险物品放在高高的地方,本以为孩子拿不到就不会想要了,可当孩子有能力拖动凳子、椅子后,依然会想尽一切办法爬高去拿到危险物品。

而当孩子们的要求不被满足,开始大哭大闹后,孩子们也许并不是真正的想得到某样东西,而是父母说:“你不能要这个东西”,于是在“禁果效应”作用下,孩子们反而更加希望得到,被无法触碰的神秘感深深的吸引。

这时,与其纠结孩子为什么不能停下哭闹,不如考虑一下孩子为什么哭闹。

当然,你反复问孩子:“你为什么要哭!”“能不能先别哭了!”等等,都是没有用的,孩子听不进去,甚至可能听不懂,就算听懂了,也很可能不知道怎么回答你,只会一味的告诉你,他需要某样东西。

了解孩子的“情绪闭环”,正确对待孩子情绪失控

孩子的情绪闭环:孩子的目的、对该目的的了解、孩子自身的情绪及其导致的行为三大要素构成的“闭环”。

结合“禁果效应”来解释,即孩子们希望得到某件物品,但对该物品的了解目前仅止于表面,如好看的外观、华丽的包装、奇怪的形状等等吸引了孩子的目光,产生需求,这是目的以及了解。

此时父母们拒绝的态度勾起孩子对该物品的兴趣,于是孩子们的情绪由喜悦转为要求被驳回后的失落,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也为了对抗让人不舒服的失落感,孩子们开始大哭大闹,这是孩子的情绪和行为。

人的情绪本就千奇百怪,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如文本一般复制粘贴,所以,利用“禁果效应”和“情绪闭环”找到正确处理孩子情绪失控问题的窍门,然后才好自由发挥。

读懂孩子的情绪,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源

人有五花八门的活法,有丰富多变的情绪,每一种都随着成长而不断变化,让孩子自己清楚明白的告诉父母自己有什么样的情绪,极其不现实。

所以我们需要在孩子描述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和了解。

1、 让孩子了解情绪

开心、难过、幸福、痛苦、欣喜、失望…认得情绪有很多种,但孩子们不是生来就知道这些情绪被命名为什么,每一种情绪都需要父母帮助孩子分清,而这,就是父母们读懂孩子情绪的第一步。

当然,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远远不够,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绪会对其他人(例如父母)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2、 让孩子了解他人的情绪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

无论是哪一种说法,不过是看父母后天的引导,父母向善,便教会孩子向善,父母向恶,便教会孩子向恶。

大多数被爱的孩子都会有“我是全世界中心”的错觉,在父母教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对之前,这是天性,善与恶,无非是程度的区别。

父母们想要了解孩子的情绪,自然也要了解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程度,然后针对性的想对策,让孩子明白自己胡乱变化的情绪会对身边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适当的“受挫”可以“治疗”孩子的以自我为中心,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我和身边人,但也不能过度,否则“治疗”变为打压,那就不太好了。

3、 三观必须从小建立

“他还是个孩子”曾一度成为网络上热度极高的反讽用词,这也在警示父母们,别因孩子们年纪小就不考虑纠正孩子的三观。

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帮助孩子正确的衡量人生的标准,合适的人生观可以在孩子的未来起到引路灯的作用,完整的世界观可以让孩子更好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别总用孩子还小为借口,既敷衍了孩子,也是父母失职。子不教,父母之过。

清楚孩子的“情绪闭环”,打好了基础,之后要做的,就是减弱孩子的“情绪闭环”。

孩子哭闹老不好,干扰“情绪闭环”最有效

孩子们的“情绪闭环”一旦形成,大多会令父母们头疼,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有效的方式进行干扰,减弱孩子的“情绪闭环”。

“你觉得这个东西和家里的那个像吗?”

“你能说说为什么想要这个东西吗?”

“看起来你还有其他要买的东西,我们可以先去那边看看吗?”

“计划里可没有这件物品哦,要不要考虑把它加到下一次的计划中?”

和孩子平等的沟通,提醒孩子家里有类似的物品,或询问孩子需求的原因,或提醒孩子其他更重要的事情未做以转移注意力,或与孩子一起商讨、规划。

平等和理智,沟通却不仗势欺娃,让孩子得到尊重,学会尊重,同时学会沟通,而不是采用哭闹的方式解决问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家风作文400字 大扫除英语作文 节约用水英语作文 温暖的时刻 作文 写物作文600字 描写故宫的作文 信封格式作文 假期的收获作文 四年级上册400字作文 关于沟通的作文 话题作文题目大全 雪景作文400字 400字作文纸 励志作文300字 我被感动了作文 直面挫折作文 有你真好500字作文 云冈石窟作文 写人的作文初一 寒假的作文300字 成长为话题的作文 观察日记作文四年级 原来是这样作文 做菜作文400字 四大名著作文 求助信英语作文 作文稿纸图片 爬黄山作文 打屁股作文女生 这才是青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