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岳阳县一中85届校友感恩母校撰文出书 恩师李真微老师热心作序

2020-12-29 17:10:02
相关推荐

沐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们的母校诞生了,至今走过了40年历程,迎来了“不惑”的华诞。路漫漫其修远,这创业的40年,在将来回眸只能是校史的上游。像种子落地生根,根正了,树木必擎天,郁郁葱葱,巍然挺立。像小溪潺潺行远,奔腾着,必将汇入江海,浩浩荡荡,汹涌澎湃。我们以无限的热情,祝福母校万古长青。

为此,我们85届全体同学响应母校40周年征文,踊跃撰稿集成一册,付梓面世,以感激母校深恩。

我们在校的三年是1982—1985年,是改革开放揭幕不久的3年。3年,只是历史的一个横断面,然而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我们是母校送给祖国人民检阅的第七个方阵,阵容严整,意气风发,无愧于时代。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承先启后,继往开来,是历史河床的一段,是时代链条的一环,而这一环不可或缺,这一段不可替代,这就是我们的荣耀,我们的自信。

我们感恩母校,母校的深恩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诚然,在大家就读时那艰苦的岁月,母校没有以衣暖我,没有以食饱我,日后就业于社会也没有帮助举荐我。她给大家的都那么潜在,那么无形。也许大家在日后的创造中运用了当年学过的定理,在精彩的演讲中运用了当年学过的金句。在母校习得的淳朴勤奋融入了我们坚强的性格,领悟的正义真理铸就了我们忠诚的灵魂。是母校给我们奠定了登上文化殿堂的基础,铺设了人生光輝之旅的坦途。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阶梯就没有顶峰,没有三年就没有今天。

大家都是农村子弟,都有艰苦的童年,更有像陈美中那样父母早故,以稚嫩的肩膀扛起那命运的重压,开创自己人生的典型。艰辛,也许是上苍的恩赐,经磨历劫,可以视苦难为等闲,“冬南海”补益人生的钙质。陈荣辉说得好,“所有的苦不管你曾经是否能够觉察,是否能够承受,一切都可以轻描淡写了,仿佛一瞬间那份沉重和艰辛变得轻盈和美好起来。”

在校3年,大家收获了诚挚的友情,同窗共读,抵足而眠,同学情是人世间最纯真的感情,没有血缘关系,可谓无宗;没有权位高低,可谓无畏;没有金钱羁绊,可谓无利;没有裙带牵扯,可谓无求;没有性别区分,可谓无邪,一片真诚可以袒露肝胆,纵有齟齬一并付诸笑谈。难怪丁必权写毕业之夜,几个女孩在楼顶露天而眠那样宁静含着忧伤,难分难舍,缠绵悱恻。有了这份真情,人生便不寂寞。

大家的文章写亲爱的老师用尽了溢美之辞。老师一颗真心为大家好,就像对自己的儿女,工作上也确是殚精竭虑。今天能见到你们这么多赞语,当然倍感高兴和欣慰。但辩证地看,老师也不可能完美,有困惑,也有失误,还有时粗糙,伤害过你们的感情,留给过你们阴影,但你们都谅解了,或者秉着为尊者讳的儒家意识宽容了,用敬爱修改了灰色的记忆,用情感拂去了那一缕纤尘。但是,例如我作为你们当年的老师,回忆起往事则少有成功的自豪和骄傲,最多的是对你们做得不好的遗憾和歉意。如果时间可以逆转,能让我重来,觉得应该会做得更好一些。

在校3年,你们毕业了,毕业是一个终点,但每个终点又是叧一个起点。母校以拳拳之心育你,以殷殷之情送你,你们走上了时代的康庄大道,开创了一番事业,成就了无悔人生,为母校增添了光彩。

这个册子能够印成,除了大家的努力,还要特别感谢几个人。李卡良,龙光荣两位当年是你们的任课老师,后来举起圣火领着学校跑了一程,给学校留下光熖,这次他们带头撰文是对大家的引导和召唤。任森大力宣传积极组织,唤起了大家记忆的苏醒,王莹为大家做了许多文字工作,隋三焱热情鼓动,都应特别表彰。众志成书,谨以这青春彩色的回忆献给母校大庆典礼。

▲《峥嵘岁月》书籍封面

序文作者:李真微老师,于80岁,仲秋。

▲李真微老师(资料图)

▲岳阳县一中85届33班毕业合影

▲那一年谢福保校友的准考证

▲那一年谢福保校友保存的试卷

▲那一年毛小梅校友的毕业证书

▲李真微老师在85届校友毕业30年聚会上

▲85届校友毕业30年与李真微老师合影

▲85届徐纲要校友与李真微老师

附录一首85届校友的诗:

《那时候》

——岳阳县一中高33班班长 余卫勇

1982-1985年,

那是我们在一中最美好的时光。

那时候我们思想单纯,

班会的主题常常是“五讲四美”;

那时候没有田径场,

我们就围着小山包跑1500米;

那时候没有电脑和多媒体;

我们就用钢笔记录老师的授课精彩;

那时候没有手机和微信,

我们步行几十里去见老娘。

那时候没有零花钱买小吃,

我们就共享从家里带来的炒米糕、炸茴皮;

那时候八个人一桌,

早晨霉豆腐、海带汤;

中午煮黄豆、冬瓜片;

晚上黄芽白、长豆角,

但我们吃得津津有味,

感觉饭菜特别可口香甜。

那时候我们挖鱼塘、填操场,

新墙河边谈理想,

天鹅影院品《人生》,

为了观看亚洲杯,

艺高胆大翻围墙,

偷偷递个纸条表心迹,

为了心仪的那个“小芳”。

那时候,

简单朴实却又丰富多彩;

那时候,

苦涩艰辛却又其乐无穷。

那时候的一切,

犹如昨日,

历历在目;

有如佳酿,

历久弥醇。

那是我们的《匆匆那年》,

那是我们上演的《致青春》。

那时候的同学之情“真”,

没有尔虞我诈,

也无丝毫虚伪做作;

那时候的同学之情“纯”,

不见了相互利用,

容不下功利目的;

那时候的同学之情“久”,

不在乎朝朝暮暮,

也不必甜甜腻腻。

那时候的我们,

多年以后依然手握在一起,

拥抱着对方。

彼此的心跳依然如昨,

那是因为母校给了我们力量。

我们是一中人,

一中给了我们无限荣光。

我们是一中人,

永远会给母校添彩增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玩游戏作文 梦想英语作文 心态 作文 二年级作文怎么写 暖的作文 英语作文六年级 陪伴的作文 对比作文 除夕 作文 作文四年级400字 闺蜜小作文 心愿的作文 旅行 英语作文 遇见的作文 茶作文 外婆 作文 研学作文 900字作文 80词英语作文 眼睛 作文 作文教案 作文我学会了 玫瑰作文 作文800字初中 满分作文高考 点赞作文 阅读的作文 写动物作文 时间的作文 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