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要想成为顶尖成功人士 你必须完成 2 个思维转变

2020-12-29 22:30:01
相关推荐

“当你改变看待事物的方式时,你所看到的事物便会随之发生变化。”——Max Planck,德国量子力学物理学家和诺贝尔奖得主

所有顶尖成功人士都会完成两种思维转变。很多人只完成了第一种思维转变,很少有人能完成第二种思维转变。在很多方面,这些思维转变需要你忘掉你在青年甚至成年时期所学到的消极的破坏性程序。

第一个思维转变的基础是选择和个人责任的崇高力量。一旦你完成了这个思维转变,你就有能力从时间、财务和人际关系的贫乏和不足中摆脱出来。换句话说,第一个思维转变可以让你创造一个快乐和繁荣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里,你可以自由控制如何投资你的时间。

不幸的是,第一个思维转变的结果从一方面看会让人过分满足,或者从另一方面看会让人变得麻痹瘫痪。因此,完成第一个思维转变的人很少有人能完成第二个思维转变。因此,畅销书《Essentialism 》的作者Greg McKeown解释说:“成功可以成为失败的催化剂。”

举个例子,当一个音乐家刚刚入行的时候,他会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而创作出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他的梦想常常是非常宏大的。如果他们最终获得了成功,这时,在大部分情况下,他们在成功之后创作的音乐作品就会越来越少。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1)他们的专注点从他们为什么要创作音乐作品转移到他们的音乐作品给自己带来了东西上。因此,他们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感到满意,而不再有动力去创作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或者说,他们虽然想继续创作更多的音乐作品,但是内心的火焰(创作作品的原因)已经熄灭了,因此也就无法再创作出曾经那样有深度的高质量音乐作品。

(2)他们变成完美主义者,变得麻痹瘫痪。他们担心自己最好的作品都是过去创作的作品, Elizabeth Gilbert在TED演讲中描述了她的这种麻痹瘫痪。在《 Eat, Pray, Love》这部著作获得巨大成功之后,Gilbert突然发现自己无法写作了。她知道自己无法再复制《Eat, Pray, Love》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了。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麻痹瘫痪的状态中不能自拔。

然而,Gilbert与大多数人是不同的,因为正如她在TED演讲中所说的那样,尽管她过去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她还是选择继续向前走。为了做到这一点,她强迫自己失败几次,从而让自己从原有的系统中走出来。一旦她这样做了,她的情感障碍就消失了,她便能够继续她的创作生涯。

第二个思维转变的基础是超越你自己的独立性,你的思想远远超越了你自己。因此,第二个思维转变始于提升10倍的思维方式,随后需要你组建一个网络/团队来把你的想法转化为现实。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解释这两种思维转变的过程。

第一种思维转变:选择的力量

在你完成第一个思维转变后,下面这些将是你思维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

(1)你是要负责任的

为了完成第一个思维转变,你必须从一个外部控制点转到一个内部控制点,也就是说,你不不能再扮演外部环境的受害者,而是需要开始对自己的生活负全部责任。

你需要对你对生活的反应方式负责,你不能再冲动地做出反应了,你不能再因为你自己的缺乏而责备别人。例如,你需要对你的婚姻负有100%的责任。出现的所有问题都不是多方面的责任,它全部是你的责任。如果失败了,那么就是你的错。你做出了选择,而任何选择都会导致相应的后果。当然,其他人也可能会参与到你的选择中,但你不能因为这而责怪他们。

在《Extreme Ownership: How U.S. Navy SEALs Lead and Win》这本书中,作者Jocko Willink和Jocko Willink将这种程度的责任解释为真正的领导力的基础。因此,没有糟糕的团队,只有糟糕的领导。团队管理中的的任何失败都是领导者的失败。相反,团队所取得的任何成功主要都归功于整个团队。

同样的道理,自我领导涉及同样程度的责任。如果一件事情搞砸了,你会责备谁(或责备什么)?如果你什么都责备,就是不责备你自己,那么意味着你依然在被你无法控制的事情绑架着。

(2)每个选择都会有相应的代价和后果

“自由意志”并不存在。你无法完全按照你想要的那样去自由行动,除非你愿意接受这样行动的后果。 正如Stephen R. Covey所说的那样:“我们控制我们的行为,但是这些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是由原则控制的。” 因此,避免负面后果的唯一方法就是理解那些决定自然后果的原则。因此,顶尖成功人士都会不断地学习和努力,以更好地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和世界中的原则。

如果你不理解你行为会带来的后果,你就不能自由行动。无知并不是福,而是在不了解造成这些后果的根源和原因的情况下这些负面结果的束缚。将这种无知和受害者思维结合起来,你就酿成了一种破坏性的鸡尾酒。

一旦你意识到每一个选择都会产生一个结果,不管这个选择有多小都是如此,这时你就可以决定你想要哪种结果。没有选择是免费的。每一个选择都与结果紧密相连。因此,每一个选择都有意义。

每个选择的最终结果和成本都是时间!你无法让时间倒流,时间一去不复返。当然,你可以纠正错误,你可以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你可以解决问题。但每一个选择都是有代价的。一旦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对将时间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时就会更加敏感。

(3)成功和幸福是一种选择

成功、健康和幸福都是结果。他们是副产品。它们是效果,而不是原因。你无法控制效果,能控制效果的是原则。然而,你可以控制这些事情的起因,也就是你的行为。有负面的环境因素?改变他们。

最近的一项元分析显示,大多数人都误解了信心。信心不会带来更好的表现。相反,信心是之前的表现的副产品。举个例子,如果你的一天有一个良好的开局,那么你很有可能一整天都有信心。如果你开局很糟糕,那之前的表现可能在你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就削弱了你的信心。

要明确这一点:信心是对过去的表现的一种直接反映。因此,昨天比今天更重要。幸运的是,今天是明天的昨天。所以,即使你今天没有十足的信心,你明天的信心仍然在你的掌控之中。

一旦你完成了第一个思维转变,你就会知道你的情绪状态是你自己的责任,也是你的选择的产物。如果你想要自信,这是可以由你自己决定的。如果你想要快乐,这是可以由你自己决定的。如果你想要获得成功,这也是可以由你自己决定的。

(4)势头动力(momentum)至关重要

“当你体验到了积极的势头动力时,你将永远都不想让这种势头动力停下来。”——Strategic Coach的创始人Dan Sullivan

最后,经历了第一种思维转变的人真的很在乎势头动力。他们努力增强自己的势头动力,他们知道没有势头动力是一种什么感觉。如果生活中没有势头动力,那么生活将会很艰难,而这是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如果没有势头动力,即使付出很多努力,能取得的结果也是微乎其微的。

一致性是获取势头动力的关键。你可以通过为一个单一目标或愿景不断付出努力来获取这种势头动力,最终,这种不间断地、前后一致的努力将会产生复合效应。这就好像有几个外部资源一直在为你带来益处。

一旦你获得这种势头动力之后,就要一直保持这种势头动力,这点非常重要。因此,你必须对不断学习和成长有持续的渴望。

大多数人都被卡在了第一个思维转变上

如果你对自己的生活和选择承担全部的责任,你就会爱上学习。你会理解和坚信那些原则,这些原则有助于你在生活中取得成功。

然而,在这个思维转变之外还有一个更高的层次,而大多数人都没有达到这个更高的层次。

在《Tribal Leadership》这本书中,Dave Logan、John King和Halee Fischer-Wright阐述了三种不同的组织文化。大多数组织都是在“阶段三”的文化中运作的,这是一个“人人都为自己”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中,每个人的目标是竞争,而不是合作。然而,这种竞争实际上是与同一组织内的其他人之间的竞争。每个人都在努力爬上梯子、获得晋升提拔。因此这是一种拍马屁、背后捅刀子、遮遮掩掩的文化。

在这种文化中,每个人并不关心整个组织,他们只关心组织能为他们带来什么东西。他们只会参与到那些使他们受益的人际关系中。他们关心的只有自己。正因如此,他们倍感痛苦。他们无法跳出自己的需求和愿望之外去思考事情。因此,他们对自己和世界的看法实际上是非常局限的。

那些完成第一个思维转变后的成功人士面临的主要绊脚石是下面这些东西:

(1)他们凡事只想着自己。

(2)他们的愿景和视野跳不出他们自己的需求和目标的范围之外。

(3)他们对自己过去取得的成功感到满意,并被这些成功严重分心。

(4)他们不再做那些最初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事情了,也就是说他们不再学习和进步了。

(5)他们忘了自己的目标(why)。

(6)他们变成了完美主义者,失去了失败和学习的动力。

(7)他们过度地将自己与自己获得的成功联系在一起。

(8)他们从进攻转为防守。他们不再寻求更多新东西,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维护他们已经获得的东西上。

(9)他们沉迷于得到自己和他人的不断肯定,不再寻求真实的反馈。

(10)他们不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

(11)他们认为只有他们自己的方式才是正确的方式,其他人的方式都是不对的。

(12)他们无法做到足够信任他人,这就让他们无法做到授权他人和与他人合作。

如果你寻求的是一种个人的幸福和兴旺发达,那你就不需要再继续读下去了。

然而,如果你想实现更高层次的成长、人际关系和贡献水平,那么你就需要完成第二个思维转变。

第二个思维转变:环境的力量

协同效应原本是一种物理化学现象,又称增效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相加或调配在一起,所产生的作用大于各种组分单独应用时作用的总和。 而其中对混合物产生这种效果的物质称为增效剂。协同效应常用于指导化工产品各组分组合,以求得最终产品性能增强。1971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提出了协同的概念,1976年系统地论述了协同理论,并发表了《协同学导论》。协同论认为整个环境中的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社会现象亦如此,例如,企业组织中不同单位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关系,以及系统中的相互干扰和制约等。一个企业可以是一个协同系统,协同是经营者有效利用资源的一种方式。这种使公司整体效益大于各个独立组成部分总和的效应,经常被表述为“1+1>2”。

协同效应不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个人。当两个或更多的彼此尊重的人决定超越他们的先入之见去共同迎接一个巨大的挑战时,这时就会出现协同效应。

在《Ego is the Enemy》这本书中,Ryan Holiday说道:“许多成功人士已经不再是一名学生了。” 当你是一名学生时,你会积极地寻求打破你的固有范式,你想要犯错,你想要获得反馈。比起别人对你的看法,你更在乎的是学习和进步。

在你通过完成第一个思维转变后,你收获了能够完成令人难以置信的工作的信心和技能,这时你可能会认为,你只有完全依靠你自己才能走这么远。这时“独行侠”的思维方式会被过分放大。

你也许可以通过完全依靠自己来生活。但是,在正确的人的帮助下,你可以让自己生活变得更有活力、更有意义。这也是Stephen R.Covey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中所要传达的意思。这本书中前面所说的几个习惯可以帮助你体验第一种思维转变,Covey将其称之为“个人的成功”。

下面是Covey所说的能让你体会这种“个人的成功”的几个习惯:

(1)积极主动。“积极主动”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做决定。积极主动的人摒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天尤人,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积极主动的人创造自己的人生,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

(2)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是一个人应有的职业习惯。以终为始的基础是想象力——设想的能力、看到愿景的能力、用自己的头脑创造目前无法用眼睛看到的事物的能力。以终为始意味着,每天、每个任务、每个项目开始之前,你都要对自己的方向和目的有一个清晰的构思(即愿景),然后再动员一切积极因素去实现它。任何机构和单位都需要具有“ 以终为始 ”素质的职业人。机构愿景或者企业愿景有赖于具有个人愿景的人去落实。

(3)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是对前面两个习惯(积极主动和以终为始)的实施、执行和自然表现,它要求我们运用独立意志努力实现一个目标,即以原则为基础安排人生。简言之,就是有了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终为始的目的之后,接下来要按照轻重缓急的标准来规划、执行目标。如何把自己的人生安排得井井有条、错落有致、事半功倍,活出高效能的生命,除了要有运筹帷幄、统筹规划的全局观之外,掌握“要事第一”的原则也是相当重要的。试想,即使有了积极的态度,主动做事的责任感和明确的目标,但若不懂得从何处下手,不懂得合理安排做事的先后顺序,那么恐怕依然会落入疲于应对的尴尬,或总是跟时间赛跑结果还是费力不讨好的狼狈。要事第一之“第一”,不仅指重要性,而且指当你把这件事排在最重要的位置之后,意味着你要把最好的资源、最黄金的时间、最精华的专注度集中分配给它。正所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如此才能发挥高效能。

一旦你掌握了这些习惯后,你就会从对他人的依赖转变为高度独立的状态,这是第一次思维转变。

然而,除了上面三个习惯外,Covey的书中分享的另外三个习惯的目的是为了让你超越独立,进入一种相互依赖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你能体验生活中不同方面的协同关系。我说的第二种思维转变就是Covey所说的“公众的成功”。

下面是Covey所说的能让你体会这种“公众的成功”的几个习惯:

(1)双赢思维。双赢模式是人际交往种的有效模式,它会促使人不断滴在人际交往中寻求双边利益。双赢就是双方有福同享,皆大欢喜,所有人愿意接受决定,完成计划。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用二分法看问题,非强即若,不胜则败。但是这种想法站不住脚,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双赢品德是双赢目标的基础,双赢品德就是做到诚信,成熟,知足,在此基础上建立双赢关系,也就是说彼此之间有信用,之后就需要双赢协议来说明双赢的方向,除此之外这一切需要处于双赢得健全体系中,再通过双赢过程来实现,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2)先求了解对方,再求被对方了解。“知彼”是交往模式的一大转变,因为我们通常把让别人理解自己放在首位。大部分人在聆听时并不是想要理解对方,而是为了作出回应,这种人要么说话,要么准备说话,不断地用自己的模式过滤一切,用自己的经历理解别人的生活。这属于回应型(主动型)聆听,这是一种技巧。回应型聆听技巧的目的不过是要做出回应,操纵对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聆听呢?那就是要进行移情聆听。作为聆听的最高层次,移情聆听是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移情倾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的理解对方。在聆听的过程中,不仅要用眼睛去观察,还要用心灵去体会。但同时移情聆听是有风险的。只有当你做好了被对方影响的准备,才能深入到移情聆听的阶段,而这是需要足够的安全感的,因为这时候的你会变得很脆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很矛盾,因为在影响对方之前,你必须先被影响,即真正理解对方。你在学习“知彼”的同时,还需要做到“解己”,也就是让自己被人了解,这通常需要相当的勇气。表达自己并非自吹自擂,而是根据对他人的了解来诉说自己的意见,有时候甚至会改变初衷。因为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你也会产生新的见解 。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行为方式,认真聆听让你影响圈慢慢扩大,并越来越有能力在关注圈中发挥影响。不要太过心急,要有耐心,要尊重对方。

(3)统合综效。统合综效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说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也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又不仅仅是一个组成部分,而是具有激发、分配、整合和激励作用的部分。部分之间的关系也是在家庭或公司中创造综合综效文化的力量。参与的程度越深,人们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投入就越多,释放出来的创造力就越大,越需要对最后的结果负责任。统合综效的实质是重视差异、尊重差异、建立优势并弥补弱点。人们一旦经历了真正的统合综效,他们就不再放弃。统合综效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当有人不同意你的观点的时候,你应该试着寻找统合综效的第三条道路,一般情况下它总是存在的。如果你坚持双赢模式,确实愿意努力理解对方,你就能找到一种让每个人都受益更多的解决方案。即使处于不利境地,也不应该放弃追求统合综效。不要在意别人的无礼行径,避开那些消极力量,发现并利用别人的优势,提高自己的认识,扩展自己的视野。你应该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勇敢而坦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经历,借此鼓励他人同样地坦诚相待。

我认识几个所谓的“成功”人士,我从他们身上并没有看到这三个习惯。他们不是寻求理解别人,而是只寻求被别人理解。他们没有发挥统合综效的作用,而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认为其他所有人都不如自己。他们没有团队协作意识。他们不愿意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不与他人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事实上,他们很少关心其他人。

有人说,21世纪是女性的时代,因为女性能自然而然地展示出很多当今全球和团队驱动的经济中所需要的特征。通常情况下,女性的团队合作意识更强,通常是更好的团队合作者。而另一方面,男性相对更加自我和自私自利。通常情况下,男人想要的是荣耀,而女人想要的是贡献和成长。

在你完成第二个思维转变后,下面这些将是你思维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

(1)提升10倍的思维方式

“当获得10倍的提升成为你的衡量标尺时,你马上就会发现你可以绕开其他每个人都在做的事情。” ——Dan Sullivan

要成为成功人士,你需要为自己的生活和选择承担个人责任。从本质上来说,这需要你超越平均水平,因为仅仅达到平均水平就意味着你没有承担责任。

提升10倍的思维方式意味着要将你的年收入目标从10万美元提高的100万美元,或者将目标从帮助100个人提高到帮助1000个人,或者将目标从获得10000网站访客提高到获得100000个网站访客。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的策略就会立即发生改变。

在《Tools of Titans》这本书中,Tim Ferriss解释说,提升10倍的思维方式可以来自问自己一些“荒谬”的问题,就像亿万富豪PeterTheil问自己的问题:“如果你为达到某个目标制订了10年计划,你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在6个月时间内完成这个目标?”

对于这种自我发问,Ferriss继续说道:“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将Thiel问自己的问题更改为:‘如果有人用枪对准你,让你用6个月时间就完成之前制定的用10年时间去完成的目标,这时你会怎么做?’ 现在我们思考一下。我会期待你花10秒钟思考这个问题、然后你在接下来的6个月时间里就能神奇般地完成原本打算用10年时间去完成的目标吗?我并不会这么期待。但是我期待这个问题能够打破你原有的思维模式,就像一只蝴蝶破茧而出,以新的能力出现。不管是你拥有的常规的系统,还是你强加给自己的社会规则和标准框架,当你问自己上面这个问题时,所有这些都无法发挥作用了。你不得不放弃一些人为的约束,就像蜕皮一样,意识到你有能力重新协商你面临的现实。

如果你想要更野心勃勃地思考,就要问自己一些更好的(更荒谬的)问题。我曾经问自己:如何写一篇能够在社交媒体上被分享100万次的文章?最后我创作了一篇10000字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我从未见过的文章类型。

问自己这种类型的问题能够让你产生创造性的突破和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些问题也会为你带来一些非常不同的战略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荒谬问题能够让你打破你固有的局限和传统思维方式呢?

(2)授权

当你按照提升10倍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时,你会意识到,光靠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实现提升10倍的目标的。你需要更加专注。

因此,立刻围绕你自己建立一支团队是非常必要的。你的关系网是你的净资产。你越早建立一支团队,你就会越快、越好地实现你的目标。在几乎所有的情况下,你都不会觉得你已经准备好组建这个团队的。

不要被“组建一支团队”的字面意思所迷惑。这里所说的“组建一支团队”并不意味着你真的需要招聘人。这里的意思可能是你与其他人彼此交换了益处,也可能是你与其他领域的人建立了独特的合作关系。你越擅长于协作,你就能追求更大的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这些都是互惠互利的关系,你可以将注意力专注在你的超能力上,让你周围的其他人专注在他们的超能力上。

(3)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协作和协同

“我一个人能做的事情很少,大家在一起却能做很多事情。”——Helen Keller

花一分钟来审视一下你现在的生活。当你去健身房的时候,你有一起健身的健身伙伴吗?调查显示,大多数人更喜欢一个人独自健身。然而,如果你体验过与其他小伙伴一起健身的效果,你就会发现自己一个人单独健身的想法似乎是有些滑稽的。

正如迈克尔·乔丹所说的那样:“天才可以赢得一些比赛,但团队合作才能赢得冠军。”

从达尔文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人与那些和自己处在同一个层面上的竞争。但是那些寻求快速成长的人会选择与那些水平远远超过自己的人竞争,象棋天才Josh Waitzkin 将其称为“投资失败”。一个更高阶的原则是与比你当前水平高得多的人进行合作。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让自己能够快速地变得更强壮或者跑得更快,那么你就要与那些在这方面比你强很多的人一起锻炼。如果你想做令人难以置信的工作,那么就要和比你更有才华的人一起工作。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那么就要与比你更优秀的人约会或结婚。

当然,如果这是一个真正的合作关系,你自己也需要为这段合作关系贡献更多东西。这样做不会导致出现社会惰化(是指许多人在一起工作,会降低个人活动积极性的现象,即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而是会导致集约化增长的出现。因此真正的合作必须是双赢的、能产生协同效应的。

正如有史以来最富有的美国人之一安德鲁·卡内基所说的那样:“如果每个人都能帮助他人成功,增加团队的协同效应,那么团队合作就显得最有效;在理想的情况下,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贡献不同的技能来提高团队的效率并加强团队的团结。”另外一位亿万富豪Richard Branson也说过:“打造自己的业务团队,要想在商业世界中生存,就需要不同技能的协同效应。”

在你做的每件事情中,都应该有协作和协同的元素。当然,有的工作是你负责的工作。然而,这项工作应该被嵌入到一个由多人组成的团队中,并朝着更大的目标努力。

第一个思维转变与第二个思维转变的一个巨大的区别在于,在第二个思维转变中,你不仅要对自己负责。因为其他人也需要依靠你出马来做你最擅长的事情,你要对你的团队负责。你团队中的其他人可以是你的客户、你的粉丝、你的家人、你的健身合作伙伴等等。这里要表达的观点是,你要对其他人的成功负责。而且,从很多方面看,他们的成功就是你的成功。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和你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一样让你满足,有时会让你更满足。

(4)休息与恢复

要想实现10倍的目标提升,你就需要让你的答案得到休息和恢复。

深度、创造性、战略性思维和工作都是会令人疲惫不堪的。第二个思维转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得更少,但是做得更好”。第一个思维转变通常与工作量相关,第二个思维转变主要与工作质量相关。

为了完成第一次思维转变,你通常只需要在一个飞镖靶投一把飞镖。一开始的时候,简单的投中一块飞镖就被认为是一场巨大的胜利。最终,你投的一把飞镖中的一些击中了飞镖靶,引起了一些注意。然而,一旦你完成了第二个思维转变,你就成为了世界级的选手了。这时仅仅投中靶是不够的,这时连续击中飞镖靶正中心才可以。这就是精确度和质量。

自我保护、休息和恢复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个道理适用于所有的精英阶层。例如,职业运动员需要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休息上。费德勒和勒布朗·詹姆斯都说他们平均每天要睡12个小时。同样地,为了锻炼身体和力量,许多人需要减少锻炼,让他们的身体有更多的时间来恢复和睡眠。然而,在他们的锻炼过程中,他们需要提高锻炼强度。锻炼得更少,但更好。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精神和战略工作。这就是从锻炼中恢复。这听起来可能有些奇怪,但很多人确实是锻炼得太多了。和生活中的其他很多事情一样,在锻炼方面大多数人似乎也是更重视数量而不是质量。要想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这就需要大量的睡眠和恢复。大多数职业运动员的睡眠时间比你想象得都要多。他们有时需要调整休息很多天才能够完全恢复,这样当他们开始训练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做到全身心投入。研究发现,为了取得最好的锻炼效果,短时间但强度更大的锻炼比长时间持续锻炼更有效果。这里面的概念很简单:高强度的活动之后要有高质量的休息和恢复。

恢复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休息,它也包含完全地断开连接。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经常使用智能手机会阻碍人们适当地从工作(和生活)中恢复过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总是处在一种“连接”的状态。他们从未断开连接,人们总是随时随地带着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成瘾反映在冲动行为和功能受损等方面。一项研究表明,人们平均每天查看智能手机的次数超过85次,每天在手机上浏览网页、使用APP的时间超过5个小时。可笑的是,人们实际上查看自己手机的次数是他们自认为的两倍多。因此在很多时候,人们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查看他们的智能手机的。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被技术淹没的世界里,从工作中恢复的唯一恰当方式就是在技术上设置健康界线,学会从技术中恢复。经常使用智能手机会阻止人们从工作中恢复。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了智能手机,人们是一直处在分心和连接状态中的。他们不会彻底脱离。他们坦承,如果让智能手机离开自己几个小时,他们内心就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在这项研究中,参加实验的人尝试刻意长时间不用智能手机,研究发现,这么做有助于他们从心理上脱离工作,从而得到更好地休息、放松和恢复。

这种无意识的情况是会反映在大多数人生活中的其他方面的,因为人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你生活中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如果你在不知不觉无意识地情况下花了几个小时时间去使用科技产品,你怎么能期望做到完全投入到你的工作和人际关系中呢?

下面是不健康地使用智能手机导致的一些后果:

加重了抑郁、焦虑和日间功能障碍。降低睡眠质量。导致心理和情感健康水平的下降。(4)导致情商下降。压力增加,生活满意度下降。让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

一项研究还发现,在睡觉前的两小时内使用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在睡觉前两小时内不看电子屏幕的人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受益:

有较高的睡眠质量和较少的睡眠障碍。在工作的时候,保持持续热情完成工作的能力大大提高。

这项研究的研究人员总结说,要想保持良好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状况,我们应该在睡觉前限制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使用。

国际商业演讲者、《你不必很严肃:把幽默运用到工作中》的作者Michael Kerr表示,很多超级成功的人士都有在睡前至少阅读半小时以上的习惯,如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和世界首富比尔盖茨。Kerr发现,真正的成功人士绝对不会在睡前工作,他们不会成瘾似地睡前查看工作邮件、想着工作的问题。有趣的是,另一项研究发现,如果你将床和工作联系在了一起,你就很难在床上得到彻底放松。为了能够有更好地睡眠质量,要把你的卧室仅仅当作睡觉的地方。你所处环境中的触发因素会直接影响你的行为。如果你的卧室里有电视,你的睡眠就会受到影响。如果你睡前使用智能手机,你的睡眠也会受到影响。如果你在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查看你的智能手机,那么你接下来一天的工作都会受到影响。

如果你也想过一种最佳的生活,那么和工作一样,你必须在技术上设置适当的界线,尤其是智能手机,如果你想要过一种最佳的生活,你需要从技术和智能手机中恢复过来。每天早晨起床后,与其查看智能手机,还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早晨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进行创造性产出和学习的最佳时机。许多世界上最成功的人士在醒来后的几个小时内都不会去查看他们的手机、电子邮件或社交媒体。相反,他们会选择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参加体育锻炼、做战略规划和目标设定,以及与自己爱的人共度时光。

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工作之余,都应该设置技术的界线。如果你随时携带智能手机,你就会下意识地查看它,即使查看手机的意图是好的。这种不健康的诱因太强烈了。相反,要学着从技术中恢复。晚上设置一个时间,时间一到,立刻停止查看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和邮件。你还可以在技术上设置其它界线,这样你可以彻底享受生活中其它一切美好的事情了。

你可以参考下面这些标准来慢慢学会从技术中恢复:

在早上醒来后的30-60分钟内不使用技术产品。在早上醒来后的第一个2-4小时要避免盲目使用互联网、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在睡觉前的2小时避免使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当你和别人在一起时,要远离你的智能手机(如:把手机放在你的车里,放在家里,或者放在另一个房间里)。

要慢慢养成不随时随地携带和查看智能手机的习惯,尤其当你在家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如今,很少有人能得到你100%的注意力和关注,要学着给他们这种关注。要尽可能地让你的智能手机远离你。这样你的整个人生将会变得更好。在这项研究中,参与实验的一组人员能够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对智能手机的使用,并能做到从智能手机中解脱出来足够多的时间,他们能够体验到心理上的脱离工作(这对于恢复和至关重要),从而得到彻底放松。如果你想要真正完成第二种思维转变,这么做是绝对必要的。

结语

这两种思维转变带来的效果是让人难以置信的。

无论你处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你都可以加强和加深自己对这不同层次的原则的理解。

永远不要停止做一名学生。永远不要停止学习。

打破你原有的范式,建立新的范式。当你改变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时,你看到的事物就会随之改变。

原文链接:https://medium.com/personal-growth/the-2-mental-shifts-highly-successful-people-make-7089450c2d7c;https://journal.thriveglobal.com/6-things-you-need-to-recover-from-every-day-380f20a90f6c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暑假里一件事作文 龙舟节的英语作文 作文母亲的爱600字 中学600字作文 二年级作文小动物100字 万能作文开头排比句 这就是幸福作文 碰碰车作文 祖国在我心中作文300 什么的汉字作文 人景合一的作文 相反作文 传统节日200字作文 关于努力的作文800字 日记大赛作文 作文万金油 小学生筑梦作文 苏州评弹作文 写景状物作文800字 励志作文800字 外公去世作文 反对校园欺凌作文 五年级上六单元作文 初二通讯作文 我的小书屋作文 校园新事作文 保护环境作文四百字 黄角树的作文 李密作文素材 我发现了什么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