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绿叶对根的情意!海宁一中校友向母校捐赠两棵银杏树

2020-12-29 23:15:01
相关推荐

“再挖深一些,下面的土松一松。”10月31日早上10点50分,海宁一中校园内,有几位师傅正在挖两个大坑。又过了几分钟,一辆载着两棵胸径在30公分左右,高10多米的银杏树的卡车开了进来……据介绍,这两棵树还是从山东运过来的,品质很好,系学校校友吴学新所捐赠。

栽树现场,吴学新拿起了铁锹和学校校长邬明杰,以及其他领导和师生代表一起,把泥土一点一点填进坑中。再次来到母校,并且能够为母校种上两棵树,让今年66岁的吴学新倍感激动。

吴学新的老家在盐官,现居杭州,1964年时进入海宁一中,当时就读的是初中。1968年,他应征入伍,在部队曾多次立功受表彰,转业后又在中国铁路事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曾任浙江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等;主持、审查了金温铁路、萧甬铁路复线工程、乍嘉湖铁路等重大工程项目论证等;并参与了国家磁悬浮列车课题研究,主持并参与了钱塘江大桥多次维修工程方案论证等。

阳光穿过树干,洒到地上,也照在吴学新脸上。他十分感慨,这么多年过去,在外经历那么多风风雨雨,但只要到了海宁,到了母校,就像树根扎到了土壤深处,感觉特别踏实。他说,自己就像一片叶子,一直想向母校表达感恩之情,最终想到了以赠树的方式来表达。

吴学新虽然长年在外工作,但一直心系家乡。海宁开通动车组,高铁海宁西站的建设,杭海城际铁路的建设,在这些有关海宁交通发展的大事中,都有吴学新的身影。他说,作为一名海宁人理应关心家乡的建设,况且自己也懂这方面的东西,所以更应该出一份力。去年8月,他还被海宁市人民政府聘为杭州至海宁城际铁路项目总顾问,因此前后多次来海宁考察,加深了对家乡的情感联系。

海宁一中相关领导告诉记者,自从与吴学新校友取得联系后,他特别支持学校的校友文化工程,时常了解学校的发展情况,也向学校捐书赠物。2015年10月,他亲自撰写3000多字的《志存高远,方能成就精彩人生》一文,编入该校《岁月如歌学子情》一书。他也是2017年以来第20位向母校捐赠物品的校友。

在这次赠树活动现场,有一位学生代表向吴学新提问,问他丰富多彩的人生路上有没有碰到过什么困难。

“困难总是很多,主要是抓住机会学习。”吴学新说,自己当年在一中读书的时候,成绩并不算突出,但基础打得很好,之后到了部队也不忘学习。即使后来成为一名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吴学新还是放弃了双休日,进入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班学习深造。就是经过不断学习,他才从铁路行业的门外汉,到了满腹“铁路经”的管理者,前后发表了近百篇经济学术论文。

今年9月,海宁一中675班举行了50周年同学会,吴学新也再一次回到了海宁。在同学会上,吴学新又见到了自己的初中班主任陈棣老师。陈老师变老了,走路也不便了。后来大家围坐在陈老师身边的一幕,让吴学新觉得时间仿佛回到了从前。

他是班中的宣传委员,文笔很好,也深受陈棣老师的器重。每次负责出黑板报,他都认真对待,坚持出完了再回家,有几次都忙到了夜里。“我想,感念师恩,感恩母校的情感大家都是一样的。”吴学新说,那次同学会,好多人都是从全国各地赶来。也正是那时,吴学新决定抓紧落实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牵挂。

“母校亲如家,师恩重如山”,吴学新表示,接下来,他还要把自己一些在部队时的立功证书等历史印记物件捐给母校,并全力推动母校校友文化工程的进展。

两棵银杏树载种在学校艺术楼旁边的显眼位置,学校师生走过就能看见。吴学新说,祝福母校的发展,能像树一样枝繁叶茂,也希望海宁一中的学生们能够看到、感受到树的成长,时刻牢记母校的培养,无论走到哪里都记得根在哪里,都能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成长作文 反思作文 故事作文 难忘的小学生活作文600字六年级 我想对您说作文400字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作文 20年后的家乡作文 我的家乡二年级作文 荡秋千作文 桥的作文 四年级上册作文 借景抒情的作文 坚持不懈的作文 美丽的校园作文 关于老师的作文 家乡变化的作文 日出作文 我的朋友 作文 初中作文素材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作文 我的同桌作文500字 写人的作文800字 我的朋友作文500字 自命题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400 有关青春的作文 关于生命的作文 写狗的作文 倡议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