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杜家毫看望沧南丨诠释“绿叶对根的情意”时代之美

2020-12-29 23:45:01
相关推荐

9月10日,我国第34个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令人如春风沐雨,直击心灵,尊师重教再次成为社会共鸣的热点话题。

美丽的湘潭大学校门。

这一天,湘潭大学60周年校庆隆重举行,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出席并讲话。毛主席“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的殷殷嘱托穿越时空、唱响时代。

而在此前的9月09日,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率队到湘潭大学调研,走进94岁高龄的老教授家中,向老人送上节日的祝福。杜家毫说,在沧老身上,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奉献到老”的优秀品质。广大师生特别是青年党员要以沧老为榜样,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无比热爱、对事业的无私奉献,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在湘潭大学六十周年校庆上,沧南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场下掌声不断。

这位老教授叫沧南,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湘潭大学哲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省委书记登门看望老教授,正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的温暖之举,正是诠释“绿叶对根的情意”的时代之美!

今天,我们走近沧南就是走进一部历史,就是走进一种境界,就是走进一面旗帜。沧老的人生故事,就是见证湘潭大学奋斗历程的活化石——

穷到要饭,也要坚持读书

沧南见到老同事,格外欢喜

1924年5月,沧南出生于安徽合肥一户农民家庭,父母给他取名“高家贵”,本寓意“家庭富贵”。但没料想父亲在沧南四五岁时即因故去世,母亲带着他的几个兄弟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经常靠挖野荸荠充饥,有时甚至出去乞食。在生活如此窘迫的情况下,母亲还总想让沧南读点书,这为他今后坚持求学埋下了种子。

1939年,当时15岁的沧南已开始意识到,想要摆脱困境,改变命运,唯一的出路就是念书。沧南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在学校废寝忘食地学习,经常晚上点着蜡烛看书。

有一次由于疲劳过度,不知不觉睡着了,蜡烛倒了,烧着了被子,他却浑然不知。相邻的其他同学的被子也被烧着了。被浓烟呛醒的同学急忙叫醒其他人,大家慌忙逃出宿舍,马上投入救援,但由于火势蔓延太快,水源太远,扑救不及,整个宿舍被烧毁,好在没有人员伤亡。

沧南虽满心愧疚,但也无力赔偿同学的损失。纵然是无心之过,但大祸已经酿成,他被学校开除了。虽飞来横祸,但他并不气馁,自己更名为“志坚”,继续他的求学之路。后来在沧州南部,他又将自己的名字更名为“沧南”,并一直沿用至今,再没有更改。

历经曲折后,沧南于1947年考上了北京朝阳学院,学校每学期对考试前三名学生费用全免,这对毫无经济基础的他来说是唯一上学的机会。1948年,沧南赴冀中解放区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学习;195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研究生(硕士)班。1952至1959年上半年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先后担任助教、讲师。1959年下半年至1977年上半年任教于武汉大学哲学系,先后任哲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响应主席号召,支援湘大建设

昔日的第一教学楼、图书馆。(图片来源湘潭大学)

1958年,在湘潭杨嘉桥湘江煤矿旧址上,湘潭大学诞生。毛泽东为之亲手书写了校名,并嘱咐“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但是,因为国家经济面临困难,仅过了一年,学校就停办了,招收的一届学生也被解散。

1974年,为了适应把湖南建成工业省的需要,湘潭大学恢复。名为恢复,实为重建。

这年11月,教育部向江苏、湖北、辽宁、吉林、广东、陕西、四川、北京、天津、上海等10省市发出《关于请求支援湘潭大学部分师资和图书的通知》,得到各省市的积极响应。1975到1978年,就有620多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90多所高校的教师,汇聚湘大。

“我是1977年从武汉大学来到湘潭大学的,见证了湘大从荒芜到建设成为一所规模宏大的大学城的奋斗历程。”沧南说,他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来到湘潭大学,支援湘大建设,并在湘大工作的第三年,就把家人接了过来,从此定居在了湘潭。

草棚里办公,农舍里安家

昔日,湘潭大学老师们居住的地方,非常简陋。(图片来自湘潭大学)

湘潭大学建校初期,条件非常艰苦,没有图书馆、没有教室、没有教职员工宿舍、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1974年10月,第一批筹备人员先到这里,他们建了一批草棚,这种草棚是用竹片扎成板块作墙再用油毛毡盖顶,再敷以草茎和合的泥浆或加围草帘,这就是湘潭大学的首批“办公用房”。

从全国各地陆续来到湘潭大学的建设者们,开始只能到附近农村安家。广大农民群众把他们当作建设毛主席家乡的客人热情接待,主动把堂屋、正屋让出,自己住偏房、杂屋。学校为住农房的教职工每间农屋支付1.5元房租,每户教职工发一盏煤油灯。

“我们都租住在周围农民家里,一家老小挤在一间房子里,水要自己到水潭里挑,煤炭、食物要自己到市里买。”沧南告诉记者,大家现在看到校医院到办公楼中间的那些大樟树,就是那时他带领同学们栽种的,现在看到这些大樟树,心中充满了自豪感、成就感。

劳动建校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大家朝气蓬勃,精神饱满,尽心尽力把各项工作做好。没有一个人抱怨,没有一个人要求调走。大家心中只有一个愿望,就是牢记伟人嘱托,把湘潭大学办好。

矢志研究毛泽东思想

1978年,教育部下达通知:重点大学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招考硕士研究生。当时,在湘潭大学任教的沧南建议哲学专业招收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生和建立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室,校党委同意了这个建议。1979年开始招生,1980年成立哲学系,并任命沧南为哲学系主任,兼任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室主任。

“我为什么想研究毛泽东思想呢?”沧南解释道,学习、研究、弘扬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精神风范、人格魅力,继承湘大的红色血脉是每一个湘大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2004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了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中心将毛泽东思想研究定位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而毛泽东制定的一整套具有中国共产党特色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科学理论,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创举。因此,中心领导提出重新编写《毛泽东方法学》,并确定由沧南任主编,全书由他统稿定稿。2005年出版后,学术界反映较好。

2010年3月23日,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主任李捷研究员,在人民网发表的一篇题为《关于毛泽东思想研究的若干思考》的文章中指出:“毛泽东方法论研究,这是一个基础性的老问题。……在这方面,最近出版的由沧南老师主编的《毛泽东方法学》,是一个重要的成果,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再前进一步,再深化一步。”

离休不离岗,退休不褪色

这些郁郁葱葱的樟树,都是当年沧南与学生们一棵一棵种下的。

1995年6月,时年71岁的沧南从湘潭大学哲学系退休了。沧南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离退休后也要发挥余热。于是,隔不了几天,他又到关工委给学生们上党课去了。

在关工委一干又是十多年,除了给党校和其他院系学生讲党课外,他还在公共管理学院2005级公共事业管理班搞了两年辅导员工作。2008年,该班被评为湖南省先进班集体。沧南说:“和这些年轻人在一起,不仅心态年轻了,思维也更活跃了。”

2015年,已是耄耋之年的沧南,专门设立了沧南奖学金,集中奖励、资助一批表现优异的学生,激励哲学系在读研究生及本科生勤学奋进。沧南勉励同学们要学而不厌、学而不止,告诫学生们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自己,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观点以及立场认识、改造自身和世界,做一个完美的人。

经过几代湘大人的努力,今天的湘大,已经建成了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子;在全国学术界首创了毛泽东方法学、消费经济学、流变力学,建成了享誉全国的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在很多科研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虽已年近百岁,但沧南的思考与学习从未停止。在昨日进行的湘潭大学建校六十周年校庆活动上,沧南作为湘潭大学复校后的第一批教授发言。当谈到湘大精神、湘大变化的时候,94岁的老人几度哽咽。他说:“我把一生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湘大。今天,尽管我年纪大了,但对毛泽东主席的热爱却更浓了,对党的教育事业信心更足了,对主席家乡大学的情感更深了。衷心祝愿湘大越办越好,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现代大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浮浮沉沉 淡然处之

的螃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4年级作文 科普作文 小学四年级作文 作文精选 感恩老师作文600字 以梦想为主题的作文 母爱作文300字 与爱同行作文 描写荷花的作文 家规英语作文 月亮作文600字 描写雨的作文 回报作文 演讲稿作文 短篇作文 旅游英语作文 600字初中作文 童年 作文 我爱我家作文500字 书伴我成长作文 以成长为题的作文 我与书的故事作文 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 春暖花开作文 赞美老师的作文 我的家庭英语作文 关于音乐的作文 路作文600字 乡村美景作文 感恩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