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九位没上大学的商界大佬往事:用奋斗定义青春 写满理想与激情

2020-12-30 08:40:02
相关推荐

作者 | 陈润

来源 | 润商财经

七月流火,激荡青春。无论是40后牟其中、宗庆后、曹德旺、陶华碧、张瑞敏,还是50后牛根生,或者60后李书福,以及70后代表者罗永浩、80后的李想,他们都有两个共同的标签:其一是企业家,其二是没有上大学。

无论是时代际遇还是个人抉择,这些人没有在青春期进入象牙塔,但他们的青春同样写满理想与激情。就像清晨初露的朝阳,只看到微光,就能预见喷薄而出的气象。

关于读书、求学、上大学的复杂心境和情怀,将伴随他们一生。不过,无论哪一种选择,都不要辜负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必须要用奋斗定义青春。

青春不老,创业者永远年轻。

未来属于新一代。未来属于每一代。

01

牟其中:如果能改掉夸夸其谈的性格,

今后定有大出息。

牟其中1941年6月生于重庆万州,从小头脑灵活,志存高远,老师评价他:“如果能改掉夸夸其谈的性格,今后定有大出息。”

1959年,牟其中高考落榜,但是他不愿放弃,先是赶到武汉参加中南工业建设设计院春季招生,顺利入学,但是半年后因为外地户籍问题不得不退学。之后他听说新疆有所艺术院校在招生,又千里迢迢赶过去,结果这所学校早就停办了。

求学不成,牟其中只好回到老家的玻璃厂当锅炉工,他对政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马列、哲学充满兴趣,还和几个年轻人组织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重庆万州的青年中小有名气,经常当众演讲,纵论社会时事。

1974年春,牟其中写了两篇抨击文化大革命的文章,还到处向人宣传。当时文革并未结束,牟其中的做法被视作“反动行为”,被捕入狱,公安机关内定判处死刑。

所幸,正赶上“四人帮”被粉碎,牟其中得以幸免于难。1979底被释放。

出狱之后,牟其中转向经商之路,接手祖上留下来的“陈德生中药店”,和三个弟弟一起经营。

当时商品极其匮乏,牟其中看准商机,把药店改名为中德商店,销售黑白电视机、日用小家电等供不应求的商品。

牟其中开创性的推出有效期内包退换的措施,生意十分火爆,第一年净利润就突破8万元。

牟其中素以敢想敢做著称。1983年初,他以极低的价格购进一批铜钟,然后运到上海以高出几倍的价格出手,转手净赚一大笔钱。

在那个年代,牟其中的行为属于犯法,他因此被关起来,罪名是“投机倒把、买空卖空”。

这一关就是11个月。1984年9月18日,尽管相关部门已封禁,但牟其中还是召开中德复业恳谈会。

10月5日,中德商店更名为中德贸易公司,很快又升级为中德实业开发总公司。

在1984年的最后三个月,牟其中先后创办中德企业管理夜校、小三峡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并注册中德服装工业公司、中德竹编工艺厂、中德造船厂、中德霓虹灯装潢美术公司、商品房建筑公司。

就这样,牟其中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成为1978年以来中国第一个被冠以“首富”的人。

1994年他入选福布斯全球富豪龙虎榜,位居大陆第四,就在这一年,国内的民间刊物《财富》杂志则将他评为“大陆超级富豪之首”,“首富”由此诞生。

然而,1997年9月,“首富”却成为“首骗”,一本20多万字的杂志增刊《大陆首骗牟其中》风靡全国各地书店,牟其中被刻画成“上骗中央、下骗地方”的“中国第一大骗子”。

此后,牟其中在被质疑和非议中度过。1999年1月7日早晨,牟其中被警方拘捕。2月5日,他因涉嫌信用证诈骗罪被武汉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2000年5月30日,牟其中因信用证诈骗罪被判无期徒刑,后来被改判为有期徒刑18年。

从35岁起,牟其中三次入狱,铁窗中耗过的时间超过20年,连他自己都认为这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壮年阶段”,故而觉得“非常之悲哀”。

不过,出狱之后,牟其中并未绝望沉沦,反而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斗志和毅力,自我砥砺,并期望出狱后东山再起。

02

宗庆后:虽然你干活很棒,

但我觉得如果你这么一直干下去,

实在是有点委屈人才了

1945年10月12日,宗庆后出生于江苏省宿迁市东大街一处民房,父亲是邮局职员,给儿子取名的寓意是“宗家庆贺有了后代”。

宗庆后是名门之后,据他考证是南宋抗金名臣宗泽的后代,祖父曾为大军阀张作霖理财,后来还做过河南省代理省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宗家搬迁到无亲无靠的陌生城市杭州,安家落户。

小时候宗庆后很崇拜偶像保尔柯察金,对苏联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不释手,后来又迷上《卓娅和舒拉》,对女英雄卓娅非常佩服。

1961年,宗庆后报考师范学校,只因为读师范吃饭不要钱还有生活津贴,可是因为家庭成分不好,他没有报考资格。

宗庆后从此告别校园,先到车行学汽车修理,后来四处打零工,还卖过爆米花,以贴补家用。

1963年,宗庆后听说舟山马木农场在招收知识青年,不论家庭出身都能报名。就这样,宗庆后怀着对辽阔海洋的无限憧憬,踏上我国最大的群岛。

现实却总是冷酷残忍,这里一片荒凉,寸草不生,宗庆后每天的工作是挖盐、挑盐,繁重辛苦,有些人受不住煎熬当了“逃兵”。

瘦弱的宗庆后不但坚持下来,而且以超常的表现让农场领导和同事大为吃惊,他用瘦弱的臂膀将一车千余斤重的泥土拉个来回,往返有30里路,身体强壮的人走一遭都要累脱几层皮,他竟然一声不吭。

农场成堆的石头让人畏惧,宗庆后却斗志昂扬的组织大家搞劳动竞赛,挖土坑、拉石块、堆石方,场面热火朝天。

由于对方身强体壮,宗庆后的队伍很快就落后了,可他不肯认输,晚上趁对手熟睡以后,他和同伴悄悄推着车子出门,披星戴月接着干,直到获得胜利。

劳动之余,同伴们都凑到一起尽情玩乐,宗庆后经常独自坐在角落看书,农场书记都看在眼里。

这一年,宗庆后不仅成为农场先进,而且被推选为整个舟山地区的“上山下乡积极分子”。

农场书记爱惜人才,有一次对他说:“虽然你干活很棒,但我觉得如果你这么一直干下去,实在是有点委屈人才了!你不是很爱读书吗?好好干,我找机会保送你去上大学!”

然而,1964年,上级部门关停马木农场,所有知青全部安排到绍兴茶场,宗庆后的大学梦也随之破灭。

虽说绍兴离杭州更近,可地处偏僻的丘陵山区,主要工作是种茶、割稻、烧窑,采茶通常由女工来干,男生要到茶场自办的砖窑干粗重的苦活儿。

刚开始宗庆后的工作是把砖坯、砖块从窑场运到堆场,一个来回有五里多路,山路崎岖不平,每天收工时骨头就像散了架。后来他被安排到生产技术调度岗位,有更多读书时间。

宗庆后的阅读范围非常广泛,从史记到拿破仑传,从毛泽东到黑格尔,从中国通史到世界通史,只要涉及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的书籍他都想方设法找来读。他对故事性较强的中外名著和历史典故情有独钟,书中的主人公大多是与现实世界存在差距的英雄人物。

在绍兴茶场,他读得最深、最透、最有收获的是《毛泽东选集》。在日后娃哈哈的管理和营销实践中,宗庆后身上的“毛氏风格”非常明显,堪称“学毛标兵”。

1978年秋天,中央出台文件,规定城镇干部退休后,在农村插队的知青子女可以返城工作。

听到这个消息,宗庆后的母亲毫不犹豫的向学校递交退休申请,希望儿子回来接班。这年12月,迎着刺骨的凛冽寒风,宗庆后却浑身被暖意包裹,他百感交集的回到离别15年的杭州。

然而,造化弄人,宗庆后并未如母亲所愿成为教师,而是分配到同属教育系统的杭州上城区邮电路小学工农校办纸箱厂当工人。

本以为回城后可以大展拳脚,没想到纸箱厂无法显露才华,宗庆后经常给领导提建议,甚至当着众人的面发表见解,领导“成全”他去挑战供销员的岗位。这是一份吃苦受累的苦差事,每天骑三轮车沿街叫卖冰棍、作业本、纸板箱。

一直到1987年,宗庆后都在城市、乡村开拓市场,推销各种产品,整整奔波八年。1987年5月1日,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营部挂牌成立,宗庆后毛遂自荐担任负责人,这一年42岁,正式开启创业之路。

03

曹德旺:我很像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那个主人公。

“我很像《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那个主人公。”这是2009年在蒙特卡罗领取“安永全球企业家奖”期间,曹德旺总结人生时所下的断语。

他经朋友推荐看过这部当时热映的奥斯卡获奖电影,主人公的成长故事在某种程度上与他惊人相似。

1946年5月,曹德旺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县,父亲曾是上海永安百货公司股东,1949年为躲避战乱回乡,途中财物尽失,家道由此衰落。由于家境贫困,曹德旺9岁才上学念书,15岁读到初一就辍学。

母亲向生产队申请领养一头牛,曹德旺每天早出晚归放牛能挣两个工分,但没过多久,村民就多次批评牛没喂饱。

一年之后,父亲对他说:“我们不放牛了,你跟我去做生意吧。”此后十余年间,曹德旺先后修水库、拉车、卖水果、倒烟丝、种白木耳,当过农技员、炊事员,这个不安分的青年“想要过好日子”一直折腾,30岁又跑到镇上的玻璃厂当销售员,七年后这家生产水表玻璃的工厂陷入亏损泥潭,曹德旺找人合伙承包下年,当年盈利20万元。

他说:“工厂设备投资了六七年,已经非常破旧。我让工人三班倒,设备不停。设备摊销下去了,量上来了,当然被我赚到了。”

1984年,一句傲慢的责骂让曹德旺猛然顿悟,事业和人生迎来惊天剧变。这年他去武夷山游玩时给腿脚不便的母亲买了一副拐杖,乘坐的是一辆日本产小轿车,还未坐稳司机就粗暴斥责说:“你小心点,别撞坏汽车玻璃了,一块原装玻璃几千块,撞坏你赔不起的!”

曹德旺性情刚烈,不以为然的回应:“我看也就50到100块钱,怎么能值几千块呢?”在他看来,“我们国家落后,日本人太欺负我们了。”

尽管人家粗暴无礼,但还真没骗他,较真的曹德旺后来打听到汽车玻璃确实卖几千块。

他敏感意识到:“如果我能制造出这样一块玻璃来,并且定价仅1000元,不是利国又利民,还能赚到钱吗?”

此后曹德旺四处寻访,终于找到国营背景的上海耀华玻璃厂,买图纸,装设备,1985年8月汽车玻璃生产线投产,到年底仅4个月时间就盈利70多万,整个镇子都沸腾了:“这哪里是工厂啊,简直是印钞票的机器。”

曹德旺的慈善开端几乎与商业发迹同步,此后三十年间大小捐赠不计其数。

2013年12月14日,曹德旺毫无意外的当选“CCTV年度慈善人物”,颁奖词写满褒扬:“为善20年,他是个人捐款高达50亿元的企业家,从捐款问责到股权捐赠,创办家族基金会,他开创了中国慈善领域多个先河。”

结尾别出心裁的以他名字总结道:“‘德’行天下,福‘旺’人间”。荣誉未满,质疑纷起,主持人在颁奖现场毫不讳言提及,曹德旺面带微笑按住胸口说:“质疑可以让他们去质疑,关键我们自己手按在心上说,我应该怎么做是对的。”

04

陶华碧:我们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的事,

实实在在来做,这样子比较长长久久

老干妈的创始人陶华碧生于1947年,由于家里贫穷,从小到大没读过一天书。

20岁时,她嫁给了206地质队的一名队员;但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扔下了她和两个孩子。为了生存,她去外地打工和摆地摊。

1989年,她用辛苦攒下的钱盖了个专卖冷面和凉粉的"实惠餐厅",为了赢得生意她苦心钻研,特意琢磨出专门拌凉粉的佐料--麻辣酱。

由于口味的独特,陶碧华制作的麻辣酱很快便得到食客的欢迎,很多人甚至专程来品尝她做的麻辣酱。聪明的她一下子看到了麻辣酱蕴藏的商机,从此便潜心研究起来。

经过反复调制,她制作的麻辣酱口味更加独特了,于是在1996年,她租借了两间房子,正式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从此"老干妈"正式诞生。仅仅花了一年的时间,就在全国打响了名号。

初创工厂,老干妈没有专业的加工设备。捣麻椒、切辣椒溅起的飞沫会把眼睛辣得不停的流泪,这样的苦差事年轻的小员工都不愿意去做。

没人做,只好陶华碧来做。那时的她一手握一把菜刀,两把刀抡起来上下翻飞,边剁辣椒边念叨:“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一点也不辣眼睛了,年轻娃娃吃点苦怕啥。”在老板的带头下,员工们也纷纷拿起了菜刀“切苹果”。

而陶华碧也因为长期工作在第一线,肩膀患上了严重的肩周炎,10个手指的指甲因长期搅拌麻辣酱现在全部钙化。

随着老干妈的生意做的风生水起,不免让外人眼馋。从1997年起,假冒“老干妈”的产品多达五六十种,造假地遍及贵州、湖南、四川、陕西、甘肃等地。老干妈一度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

一向省吃俭用的陶华碧,为了打假不惜动用大批人力、物力、财力,经过长达6年的商标拉锯战,最终守下了这个年营收50亿以上的企业。

老干妈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不让别人入股,也不会去参股、控股别人的生意。

“我们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的事,实实在在来做,这样子比较长长久久。”这是陶华碧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05

张瑞敏:如果没有文革,

报考大学的志愿我一定会填新闻系

1949年1月5日,张瑞敏出生于山东青岛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如果不是后来的政治运动中断学业,他或许能成为一位笔锋犀利的知名记者,而中国将少一位杰出企业家。

许多年后,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在采访间隙问他:“张总,您从小一定立有大志!是什么理想?”

他郑重其事的回答:“当记者!”对方以为是在开玩笑,他神情严肃的点头说:“真的!我小时候特别喜欢文学,当时就想将来要当记者,心目中的记者职业很了不起!能写出那么多好文章!如果没有‘文革’,报考大学的志愿我一定会填新闻系!”

1966年、1967年、1968年三届初、高中毕业生后来被称作“老三届”,走出校门就当了知青。

张瑞敏1968年高中毕业,正赶上“老三届”最后一批,由于他是家中独子,并未像大多数同龄人那样“上山下乡”,而是顶替父亲到一家五金厂当普通工人。

当时青岛所有的大学都停课闹革命,只有一所工人夜大坚持开课,张瑞敏每天下班后顾不上吃饭,骑着自行车去听课,此后五年风雨无阻,终于学完工科和管理学的全部课程。

学习并未影响工作,由于不怕吃苦、积极进取,先后担任班组长、车间主任、厂长、青岛市二轻局家电公司副经理,期间还当选劳模。

1970年代,全国各地都在推广“华罗庚优选法”,人们迫切希望找到一种快速提高生产力的科学方法,这不仅是生产革新,更是政治任务。

张瑞敏的工厂刚开始试验,上级就要求“必须马上出成果”,几天之后,会计就开始装模作样的统计“成果”,厂里还组织一个锣鼓队到车间宣传有多少项成果,煞有介事的总结经验。

在那个好大喜功的浮躁年代,这种闹剧每天上演,工人们早已习惯,张瑞敏却很难接受,他后来回忆说:“所有干的事都可能是假的。上级假装给工人发工资,工人假装工作。”

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上下级之间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信任,在日后的管理实践中,他将信任视若珍宝。

1984年,像所有在这一年创业的企业家一样,张瑞敏的命运出现重大转折。

年初,青岛被列入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对外开放的脚步骤然加快,当年签约利用外资项目121个,成交总额达到1.63亿美元。

在那个“项目为王”的时代,能否拿到一个引进项目直接关系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可青岛家电公司已经连续好几年都没有得到一个项目。

听说德国“利勃海尔”到中国寻找合作厂家,作为青岛市二轻局家电公司副经理,张瑞敏立即买火车票赶赴北京。

在此之前,他总共搜集32个国外厂家的技术资料作比较,最终决定采用利勃海尔公司的电冰箱生产线。

因为买的是站票,张瑞敏坐着马扎到了北京,他在马路边买点花生米随时带着充饥,在严冬的北风中东奔西走,终于抢到这个项目。

“利勃海尔”项目需要贷款900多万元,确定的合作方青岛电冰箱总厂却是个“烂摊子”,两座厂房破败不堪,像废墟一样毫无生机。

眼看着“利勃海尔”的冰箱生产线就要引进,冰箱厂的厂长却临阵逃脱,他给分管领导张瑞敏打电话:“你马上派人来,否则一周后厂里出了任何问题都与我无关。”这已经是被各种困难逼走的第三位厂长了。

张瑞敏到处找人接手,却没有人愿意站出来扭转乾坤,他在申请项目时已经给省里和轻工部做出“一定能做好”的承诺。危难迫在眉睫,张瑞敏决定扛起一切,下去当厂长,绝不能让这个项目“黄”了。

当时机关干部去企业被戏称为“下地狱”。

1984年12月26日中午,张瑞敏打电话给妻子:“我下午就要到冰箱厂去了,你做一下思想准备吧,干得好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好就不能回来了。”妻子告诉他:“无所谓,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愿意去就去,回不来我养活你。”

这就是海尔创业史的起点。

06

牛根生:十八九岁的时候在社会上打架,

受审、拘留,好在没有判刑

牛根生出生于1958年,是家里的第五个孩子,尚未满月就被父母以50元的价格卖给一户养牛的人家。牛根生在接受访谈时谈及身世:“父亲是生产队长,家里没钱,拿口粮要现钱。这边的养父母呢,没有孩子,想要收养一个。”

养父母为他取名“根生”,期望落地生根,栽根立后。

因为养父母的出身背景,牛根生从小饱受欺凌,这让他练就用拳头自我保护的能力,也因此过不少错误:“当我也是十八九岁的时候,因为义气、仗义,在社会上打架,被公安局抓了去,关在看守所里受审、行政拘留,三个月,两个月,好在没有判刑。

后来,呼市政法委的领导到蒙牛参观,其中三分之一我都认识,他们当年都培训和教育过我。”

牛根生的养母在内战期间曾四处散财,将许多财产送人或者寄存在好友那里。到了六几年,经济不振,生活困难,牛根生陪养母想找回那些财物,但是人家不仅不承认,还把母子二人赶出家门。

正是这种特殊的成长环境和经历,让牛根生逐渐形成“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财富观。在伊利工作时,上级奖励业绩突出的牛根生一笔钱,让他买辆好车,他却买了四辆便宜车,让部下和他一样都有车开;即使年薪百万,他也将大部分薪水散发给有困难的员工,每逢员工生病遭灾,牛根生总是带头捐款,出手经常成千上万。

“养父死后,子承父业,我‘顶班’进了养牛场。养父前前后后养牛、送奶38年,我到今年也与牛整整打了28年交道,父子两代人合起来,做‘牛的事业’已有66年。”2006年,牛根生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加起来六十多年的乳业经历,在全世界的大型乳业企业老总中,几乎没有。”这些都让牛根生觉得他天生就应该做牛的事业。

1983年,牛根生进入回民奶食品总厂,这是伊利的前身。他从刷奶瓶干起,从洗瓶工干到班组长,又干到工段长、车间主任、分厂副厂长、厂长。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回民奶食品总厂改制为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厂长郑俊怀任董事长、党委书记兼CEO。牛根生受到郑俊怀的关注和赏识,凭借出色的经营才能担任生产经营副总裁,主管雪糕和冰淇淋的制造和销售业务。

1996年,牛根生成功策划“伊利雪糕进军亚特兰大奥运会”,第二年雪糕销售额达到7亿元。

1998年,牛根生以“进修”的名义到北大学习,离开伊利。1999年1月,既无奶源又无工厂更无市场的蒙牛横空出世,但牛根生从伊利带走一支狼性团队。

牛根生“先建市场,后建工厂”,将生产、供应和销售三大环节分开运作,他在销售环节拥有绝对控制权。后来他接管几家濒临破产的奶制品企业,一般企业十年才能完成的积累和扩张,蒙牛在短短两三年内就实现。

蒙牛在2004年进入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牛根生以1.35亿美元的身价进入当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07

李书福:失败了没有关系,

我种地、养鱼、养虾,怕什么呢?有吃有喝

1963年,李书福生于浙江台州路桥路南街道李家村。七八岁时,李书福赌过钱,他回忆说:“赢了一块钱,全放下,变四块了;全放下,变八块;全放下,变十六块;再全放下,变三十二块……有些人赢了一块钱,就收回五毛,再赢了放两毛,再赢了放一毛,他赢的钱明显比我少得多。但是我这种弄法,可能最后一次全没有了,一分也不剩。”

这种不怕失败的性格让他少年创业就底气十足:“失败了没有关系,回去。我种地、养鱼、养虾,对不对?承包两亩地,一亩地种菜,一亩地种水稻,怕什么呢?有吃有喝。”

1982年,李书福高中毕业,这是个倔强胆大的“野孩子”。走出校门,李书福找父亲要了120元钱,买回一部“海鸥”牌照相机,在台州街头巷尾为别人拍照赚钱,当地人管这种行为叫“野照相”。当时国营照相馆的拍照布景、手法都比较呆板,李书福以山水为背景,光线角度天成,拍照自然生动,而且上门服务,深受百姓喜爱。尽管四处游荡,收入不稳定,但是这一年他已赚到2000元,当时技术人员的月工资也不过50多元。

尽管这是一段成功而珍贵的创业经历,但多年以来李书福对早年的“野照相”生涯羞于启齿,而是从开办照相馆说起。

2000块钱加一部照相机就想开照相馆,在当时也算痴人说梦,购买冲印、反光等全套设备根本不够,虽然他雄心勃勃跑到上海去采购摄影器材,但最终只买回一些灯泡。

李书福后来描述:“那个反光罩我不买,因为它太贵了,我记得那时候一千多块钱一个。我去我们那个地方找了个敲铁皮的,让他给我敲那个东西,很便宜的,两块钱就敲出来了。这个东西很简单嘛,再装个灯,用管子装起来不就是灯光了吗?照相机,我们以前的照相机是我自己生产的,我去买一个镜头,然后买个皮老虎,后面买一个装胶片的东西,齿轮自己做。很简单的,几百块钱做一个照相机。”对于照相的效果,李书福很自信的说,“质量没什么不一样,我认为是一样的。”

李书福的确是从照相馆挖到第一桶金,不过并非靠照相,而是另有门道。冲印照片的显影液中含有银,李书福发现,加入食盐就可提炼出纯度相当高的银。

说起来原理很简单,氯化钠可以把银离子以氯化银的形态分离出来,这个方程式高中化学课本都有。

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想到炼银比照相赚钱更快,李书福干脆关掉照相馆,九成新的照相机送到当铺老板只肯出50元,他还是下狠心答应了。

从此以后,李书福跑遍大大小小的照相馆,全台州的显影液都被他收购走了。可是显影液的数量毕竟有限,李书福就在台州和温州回收废旧电器,“电器里面有黄金有白银,”他后来坦言,“有些是电镀镀上去的,有些是镶嵌在各个地方的,我把它们弄出来,再卖掉电机,黄金白银也可以卖钱。”

遗憾的是,当周围的人发现李书福获取暴利的秘密后,快速模仿,而当年交易黄金白银属于非法行为,他就没有再做这门生意。

08

罗永浩:知识分子要活得有尊严,

就得有点钱

罗永浩从来都不是一个普通人,甚至很难给他的职业履历贴一个标签,因为他看上去似乎没有真正擅长的领域,至少每项工作都不长久。

作为79后,罗永浩没有上过大学,早年经历也与很多企业家一样动荡漂泊:筛沙子,摆旧书摊,代理批发市场招商,走私汽车,做期货,甚至以短期旅游的身份到韩国打工……这些工作他都不顺利,没有发展前途,也没有赚到钱。

有一年春节回老家,他发现所有兄弟姐妹都给父母带礼物,只有他两手空空,那一刻他才意识到“知识分子要活得有尊严,就得有点钱”,他下定决心,真正做一些事情,不能再浑浑噩噩没有目标。

罗永浩到新东方当培训老师是一件非常巧合的事。他因为想移民在夜校上过一段时间口语课,也帮做传销的朋友讲了半年培训课,可是并不符合招聘要求,起码学历就不够。

但他还是斗胆给俞敏洪写了一封万字求职信,终于得到试讲的机会,经过三次屡败屡战,他终于成功,并成为学生热捧的“超级教师”,许多经典言论被奉为“老罗语录”。

可罗永浩并不满足只做一名培训老师,辞职创办牛博网。由于坚持不删帖,很多公共事件在牛博网讨论热烈,吸引超高人气。两年后,因为言论尺度宽松、盈利模式不清晰,牛博网被迫关闭。

罗永浩说:“我和牛博的技术总监黄斌有时候也会在办公室里感慨,觉得能赚钱的招数好像都是不要脸的。要是用‘不要脸’的招数赚到了钱,还吹什么牛,叫什么牛博呢?”虽然没有赚到钱,但罗永浩收获颇丰,他因此结识一大批社会精英和意见领袖朋友。

借助牛博网的影响力,罗永浩重新回到教育行业,创办老罗英语培训机构。第二次创业,罗永浩在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企业家。

他给老罗英语定下的最大战略是:提供一个在教学品质没有问题的情况下,能够给学生带来一些价值观影响的商业培训机构。

不过遗憾的是,他一方面为老罗英语制定经营策略,另一面又不在乎管理细节,习惯凭喜好做事。运作老罗英语的三年里,罗永浩的收支意识淡薄。比如举办一场活动,他通常不听财务主管的劝告,而是选择效果最好的方案。除非有人警告这样做会亏钱时,他才会稍加控制。

无论在新东方教书、做牛博网还是创办老罗英语,罗永浩都不掩饰赚钱是直接动机,但他是理想主义者:“通过干干净净地赚钱让人相信干干净净地赚钱是可能的,通过实现理想让人相信实现理想是可能的,通过改变世界让人相信改变世界是可能的,即使是在中国。”经商和理想并不矛盾,至少可以让他更有尊严。正是这种尊严感不断膨胀他的野心,甚至以彪悍示人,对异见者口诛笔伐、不依不饶,粉丝数量迅速增加,一位在麦肯锡工作过的朋友建议:“如果你做一个品牌,瞬间就能起一个很大的量。”

这也是罗永浩后来选择做锤子手机的动力,尽管所有朋友都反对。

09

李想:互联网是个潜力无穷的增长市场,现在我不去占领,

等我读完大学早就被别人占领了

李想1981年出生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时值我国恢复高考第三年,父母同时考上中国戏曲学院,只得将他托付给沧州的外公、外婆照料。

小学毕业时,妈妈希望他到自己任教的艺术学校就读,李想并不认同。初中之后,李想成绩一直很优秀,后来又考上当地重点高中。与此相应的是李想非常热衷于电脑。

早在初一下学期,李想就吵着要买电脑,妈妈没有答应,他只得买些电脑杂志过瘾,初中毕业时父母才花费8000多元帮他“攒”了一台电脑。

1998年12月,李想花3天时间就做成一家个人网站“显卡之家”,3个月后访问量由每天200人增长到7000人,到1999年初,他已经靠页面广告等收入每月获得近两万元,半年赚了10万块钱,获取人生“第一桶金”。

1999年5月,寒窗苦读的数百万学子正全力以赴冲刺高考,李想却辍学创业。老师竟没有半句劝说,“后进生”李想退出有利于提高班级升学率。父亲李宪法当时也毫不意外,儿子长期沉迷于电脑和电脑杂志,他至今仍记得李想当年的理由:“互联网是个潜力无穷的增长市场,现在我不去占领,等我读完四年大学,早就被别人占领了。”

2000年春节刚过,李想在石家庄注册泡泡网公司,媒体还以《为了前途不上大学的创业者李想》为题做了详细报道。

此时李想还不懂技术层面的东西,他以盖楼作比喻,当楼盖好以后他不懂如何安排里面的水、电、取暖等设施。可是,楼盖好了,配套设备也完善了,李想却不懂得应该把它卖给谁。这一年基本没有赚钱,以前赚的钱也花得差不多。

2001年底,李想来到北京,在北京林业大学附近租下一套60平米的民居,早上办公,晚上睡觉。泡泡网从这一年开始盈利。

2002年年初,李想搬进中关村硅谷电脑城写字楼,商业化运作正式开始,他每天关注市场最新动态,厂商也会把最新产品拿来给他们测评,专业性特征明显,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深受客户青睐。

2003年,泡泡网发生一场“大地震”。泡泡网有近20名编辑,但这天有10多位集体辞职,基本无法再运营。李想立即招聘,大概花了一周才重新恢复正常运营。

在这一周内,李想面临极大压力,所有的竞争对手都在传言:“泡泡死定了,李想没戏了,这个公司只剩李想一个人了,所有人都走光了。”但是客户纷纷打电话支持:“李想,公司就剩你一个人了,你一定要扛住,无论如何我们会继续给你投广告。”

经历风波之后,李想学会自我反思,创业之路变得顺畅起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谦让的作文 骑马的作文 关于鲁迅的作文 投诉信英语作文 写景作文六年级 追逐梦想的作文 高考三卷作文 有关创新的作文 妈妈真好作文 假如我什么作文 摘抄作文500字 关于兔子的作文 关于反思的作文 作文优美语段 写人的500字作文 旅游计划英语作文 成长作文200字 优秀作文三百字 开学的第一天作文 写事作文题目 传递正能量作文 写警察的作文 风俗习惯作文 关于农村的作文 叙事作文700字 我的家乡作文结尾 作文大全350字 关于雷锋作文 友谊作文500字 关于时光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