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诸葛亮草船借箭 曹操为何不放火箭?

2020-12-30 11:15:01
相关推荐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作为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里的一出经典军事妙笔,“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全过程,几百年来惹来多少叫好声。而放在真实历史上,虽然诸葛亮没“找曹丞相借箭”,但“草船借箭”也确有“真实素材”:《魏略》记载,三国年间,曹操孙权在濡须口(今安徽无为)厮杀,“东吴大帝”孙权亲自乘大船来探看曹军水寨,接着就被曹操一顿乱箭招呼,以至于孙权“座驾”上插满了箭,差点就沉水里,紧跑慢跑才脱身,“白捡”一船箭回来……

此情此景,也令多少票友们纷纷替曹操叹气:这“曹丞相”怎么就这么不会算账呢?你冲他射几根火箭,不就把他“烤”在江上了吗?何至于“白送”人家一船箭。但要叫“当事人”曹操自己说,那更是一肚子苦水:你以为三国年间,“火箭”有这么好打?

这事儿,首先就得说说三国战场上的“放箭”:三国时代,中国的弓弩与冶铁技术大幅提高,出现了拉力120斤的单兵强弓与射程更远的重型弩,箭支也全成了钢簇,破甲能力极强。看过《魏略》就明白,倘若在水面上对着一艘战船乱箭齐发,杀伤力通常十分强大。哪怕是孙权的“专属座驾”,也是惊险死里逃生。像《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那样优哉游哉的“草船借箭”?那也只是小说里才有。

所以,曹操“送箭”这事儿,放在三国时代的水战里,那都是常规操作,而且打起来真要命,通常不“白送”。

那为什么曹操不放火箭呢?因为比起“说打就打”的普通箭簇来,“火箭”在那时,就太费事儿了。三国时代也确实有“火箭”,通常是把泡过“火油”的艾草布帛系箭头上,点燃后用弓弩发射出去。公元228年的蜀魏陈仓之战上,魏将郝昭就发射“火箭”,烧掉了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攻城云梯,叫诸葛亮尝到了惨痛一败。可放在西北陆战上,这“火箭”好用,放在水气重的江面上,当时的火箭却容易熄。所以基本不用。

其实何止是三国时代?到了四百多年后的大唐年间,当时的“火箭”已经大大进化,箭簇上捆的不再是艾草布帛,却是“小油葫芦”。不但能用单兵弓弩发射,还可用重型巨弩打出,一旦命中船舶楼宇,往往就是“火发军乱”“楼橹尽焚”。“因烈风发火弩”也成了唐军的出名打法,“水气再重”也好使。唐王朝平定高句丽的战争,以及吊打日本的白江水战,这“大唐火箭”都曾大显神威,杀得日本残兵们在朝鲜海滩上跪了一片。

但如此“强悍火箭”,成本也极高,单是这点火用的“小油葫芦”,就特别金贵,隋唐年间的“火油”,要么是昂贵的动物油脂,要么是“稍便宜”一些的植物油。但哪怕“麻油”等植物油,隋唐年间时的产量依然有限。大规模的种植生产,至少要等到两宋时。一支“火箭”的造价,自然也无比昂贵。所以这“发火弩”的给力一幕,哪怕放在“打富裕仗”的唐军里,也多是关键时刻的杀手锏,轻易不会用。

也就是说,如果“穿越”到大唐年间,诸葛亮来一通“草船借箭”的操作。像这类“小仗”,对手也不会轻易“放火箭”。理论上说,诸葛亮都是安全的。

而火箭的大规模应用,除了有赖于宋朝年间起,植物油的大规模生产,更得益于火药的异军突起。北宋年间起,箭簇上包裹着火药,点燃后用弓弩发射的“火药箭”,迅速在战场上蹿红。比如宋神宗年间用兵熙河,一次就调用了二十五万支“火药箭”。北宋末年金军南下,打到白热化的“汴京保卫战”里,双方都动用了大量“火药箭”,甚至金军还筑起高台,与宋军敞开了对轰。这时的火箭,才渐渐成了常规杀器。

在以往火箭更容易“趴窝”,甚至曹操都舍不得用火箭的“水战”领域,宋代时成为战场新宠的“火药箭”,更曾创造奇迹:1161年10月27日,大英雄岳飞昔日的爱将李宝,率领3000人规模的南宋水师从临安出发长途奔袭,向盘踞唐岛海域(今山东省青岛市唐岛湾)的七万金国海军发起决死突击。呼啸冬风里,宋军以“火药箭”发起攻击,唐岛海面上一片烈火熊熊。七万金国水师,这支金国南侵的“家底”,就这么活活烧光……

动辄几十万支火箭“对轰”,且冬天里的唐岛海面上,还能打出这样的大场面,倘若诸葛亮来大宋“草船借箭”,别管天黑大雾,只要战鼓一响,接下来的画面也可以想……

而发展到明朝时,中国的“火箭”技术,也进入了井喷状态。火箭不但成了常规装备,且各种“新花样”层出不穷。用弓弩发射“火药箭”?这打法都落伍了。明朝的火箭,既有架设发射的“飞刀箭”“飞枪箭”“飞剑箭”,也有多火药筒的“神火飞鸦”,5尺毛竹做箭筒,可离水面4尺飞行3里,携带四支“飞火箭”的二级火箭“火龙出水”,更公认海战神器。另外还有一次发射数十支火箭的“架火战车”,变着花样打。

这一系列明朝“火箭装备”,哪怕在明朝中后期,面对装备先进火器的日本倭寇与西方殖民者,也常常打出国威军威。比如面对葡萄牙荷兰舰队时,明军就常以快艇搭载火箭喷筒,漂亮焚毁敌方巨舰。万历朝鲜战争时的平壤血战里,明军就是以数十辆“架火战车”发射密集火箭,将手握精良鸟铳的倭寇打得稀里哗啦,杀出这场“战胜之速委前史所未有”的大捷!

而在万历朝鲜战争的最后一仗:露梁海大战,更是明朝火箭的巅峰杰作:面对困兽犹斗的数万日本舰队,完成合围的大明水师动用了二级火箭“火龙出水”,密集的火箭直扑日本舰队,露梁海面上顿时“烟焰涨天,海水尽赤”,数万凶残倭寇在烈火中哀嚎,直至化为灰烬,“倭尸及败船木板兵器蔽海而下,水为之不流”。除了几十艘小船仓皇逃生外,数百艘日本战舰沉入海底。16世纪日本“梦日而生”的侵略野心,就这样被烧个精光。

而到了二百多年后鸦片战争的前夜,“火箭”的强大威力,也曾叫当时的清朝人寄予厚望:比如面对英国人越发迫近的战争脚步,“放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就认为,虽然大清水师打不过英国战舰,可咱们可以“预备火船”“演放火箭”,就用“火箭”烧他嘛。而在清军沿海军营里,“火箭”更是重要装备。比如清军的战略要地吴淞营,就装备了118个火箭喷筒,水师也组成突击队,靠近英军就“施放火箭”。

甚至,在鸦片战争里的广州战役前,主持战事的“大清王爷”奕山,也从京城带来大批能工巧匠,到了广州就加班加点不惜血本,把明朝以来的各种强悍火箭造了个遍。然后紧急部署部队,打算用火箭“火攻”英军,来个出奇制胜。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鸦片战争里,何止清军有火箭?英军也装备了近代先进的“康格里夫火箭”,无论射程还是杀伤力都碾压清军。几次交锋下来,清军的火箭“烧不着”英军舰船,比如奕山精心策划的突袭,打了半天才烧了英军的几个小舢板,可人家的“康格里夫火箭”一轰,奕山就吓得仓皇逃窜,广州城都几乎沦陷,最后还靠花钱赎回来。

可即使这样,也拦不住人家“奕山王爷”,在奏报里敞开了吹,还是拿“火箭”做文章。一会说自己“抛掷火箭火器。焚烧三桅兵船一只”。一会又说观音菩萨显灵,当场“展袖拂火”,让英军“火箭炮弹,无一延烧。”明明是打仗,硬是吹成玄幻小说。可就这种玄幻小说都不敢写的剧情,当时大清的道光皇帝还真敢信,看了就给观音庙题字,君臣好一顿庆贺,全不知前线正丢盔卸甲。鸦片战争为何打成这熊样,看看“火箭”的事儿就明白。

科技进步的意义,落后挨打的教训,“曹操为何不放火箭”这事儿,背后就是多么警醒与领悟。

参考资料:王兆春《中国火器史》、李湖光《大明王朝的火器战争》、中国军事史编写组《中国历代军事装备》、司今《中朝抗倭战争中的露梁海战》、关河五十州《晚清帝国风云》、杜车别《明冤》、刘鸿亮《鸦片战争前后清朝火箭技术和性能研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下学期作文 自强不息作文素材 描写小兔子的作文 我渴望作文600字 英语电影影评英语作文 100字作文摘抄 六一的作文400 介绍动物的英语作文 横式结构作文 洗碗作文300字 鲁迅故居作文 家风作文300字 学生作文网 巴西龟 作文 小学三年级英语作文 写事作文700字 植物生长过程作文 对未来的憧憬作文 假期旅行英语作文 心中的美景 作文 我最欣赏的人作文 让世界充满爱 作文 高考英语作文预测 小学二年级作文怎么写 哈利波特英语作文 不一样的世界作文 关于思念的作文 狮子林作文 青春风采作文 家规家训家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