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李白和杜甫各写了一首咏月名诗 千百年来难分高下 苏轼力捧杜甫

2020-12-30 13:15:01
相关推荐

众所周知,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一个是浪漫主义流派的扛把子,一个是现实主义流派的掌门人。千百年来两人在诗坛的地位究竟谁高谁低,人们争论不休。但是我们看文学史家给两人的历史定位,介绍李白的时候,不忘说一句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介绍杜甫的时候,也少不了来一句,与李白合称“李杜”。可见,在文学史家的眼里,两人是“千载难分伯仲间”的存在。那么,两人的才华究竟为什么能够绝尘诗坛而并驾齐驱呢?

今天,我们选两人各自一首咏月名诗来一探究竟。

我们都知道李白这人比较狂傲,整天牛气哄哄,觉得天下没有自己搞不定的事,一生都渴望功业,匡时济世。实际上,李白在政治上非常幼稚。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在现实的斗争中,经常搞不清状况。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逃出长安,并派他的四个儿子领兵四处平叛。李白加入了永王李璘的幕府。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李璘擅自率兵东巡,顺长江而下,军势浩大。李白也跟着高兴起来,觉得施展才华的机会到了。他一连写了十一首《永王东巡歌》,其中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等语,自比谢安。但不久李璘就被爆出有谋反称帝之心,受到朝廷讨伐,兵败被杀。李白也因此受到牵连,流放夜郎。幸运的是,不久之后,唐肃宗大赦天下,李白得以“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重获自由不久南游岳阳,写下一首著名的览胜之诗: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夏十二,是李白的朋友,在家族中排行十二。“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是写李白与朋友登上岳阳楼远眺,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极写岳阳楼之高。“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岳阳城西南有天岳山耸立,李白这时候刚刚遇赦,心情轻快,觉得眼前景物有情有意,忧愁苦闷顿时消散,只有一片好月相伴。“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那个熟悉的诗仙又回来了,李白与朋友在岳阳楼上开怀畅饮,他幻想联翩,仿佛置身云间天上,翩翩起舞,犹如仙境。

在这首诗中,李白的一个“衔”字用得太妙了。“衔”,是鸟类的动作。那么明月一定是高高地出现在山尖,若即若离,作者也一定是身在高处,才可能有这样视觉感受。一个“衔”字,既写出了岳阳楼高,也写出了自己的心情轻快。因为月亮能够像根羽毛一样被衔来,那一定是“轻”的。这种“轻”,是李白自己的主观感受赋予的。

中国古代咏月诗歌数不胜数,面对司空见惯的意象,能够写出如此新意,这正是李白的本事。所以李白卓尔不群,稳居诗坛高峰位置,实至名归。杜甫能够与李白齐名,自然也不会是浪得虚名。同样是咏月,杜甫也用一个字尽显风流,境界之妙,丝毫不亚于李白。

月[唐]杜甫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

杜甫这首诗虽然从题目看,只是单纯地咏月。但实际是借月自怜。同样是月夜,同样是登楼,同样有山有水,杜甫眼中的月,和李白眼中的月却截然不同。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有一段时间曾经滞留在夔州(今四川奉节)的西阁,这首诗就是在那里写的。

当时杜甫不仅远离亲人,孤独,寂寞,而且穷困多病,前途渺茫。所以杜甫的月特别的沉重。你看他第一句“四更山吐月”,一个“吐”字就把这种沉重表现得淋漓尽致。“吐”,是兽类的动作。那么明月一定是从黝黑的山坳中缓缓上升,才会像被一张巨兽大口吐出来。所以李白的月出现在山尖,是轻的,是可以被鸟“衔”来的。杜甫的月出现在山坳,是重的,冷的,只能被猛兽“吐”出来。

天已四更,诗人无眠,忽见月出。整首诗都是围绕月亮的升起而写。首先写月亮升起,月光照射到水面,水光又反射到楼上,如同白昼。其次写,月亮升起之前,乌黑塞野,天地上下好像一个被合住了的匣子,月亮升起,乾坤为之一开,就像打开一面明亮的镜子,亮光豁然溢满。在四川,月亮四更天才升起的日子,只会是农历每月的二十六七,而且是下弦月,所以在楼中望月,月亮就像是挂在帘上的风钩。

最后四句联系到了关于月亮的典故,传说月亮里住着嫦娥和玉兔,还有蟾蜍。说兔子怀疑自己长了白头发,实际上是作者由镜子联想到自己容颜已老,感叹岁月蹉跎,这时候杜甫已经56岁了。说蟾蜍因为寒冷希望披上温暖的貂皮大衣,实际上是作者在这孤寂之夜深感冷清,思念远方的妻子儿女。玉兔、蟾蜍看似写月,实际上处处是写自己。最后两句就更绝了,孤独寂寞的诗人反而可怜起住在广寒宫的嫦娥,想象她的寂寞比自己更久更深,推己度人,博爱万物,充分体现了诗圣之所以为圣的悲悯情怀。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这两句深受历代论者的称赞,连苏轼这样的大家都推许为“古今绝唱”。苏轼谪居岭南之时,在诗作《江月五首》的序中表示自己常常晚上起来,要么去游丰湖登合江楼,要么到栖禅寺登逍遥堂,天亮了才回来。然后说:“杜子美云: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此殆古今绝唱也,因其句作五首,仍以‘残夜水明楼’为韵。”也就是,苏轼一口气写了五首登楼望月的诗,每首诗的押韵分别是残、夜、水、明、楼五个字,而且每首诗的开头分别是“一更山吐月”“二更山吐月” “三更山吐月” “四更山吐月” “五更山吐月”,足见苏轼对杜甫这两句诗的激赏。

一“衔”一“吐”,一鸟一兽,异曲而同工,李白杜甫都用一个字形容月出,便将独特的处境和心境准确绝妙地表达出来,遣词功力,绝对都是一等一的高手。你认为两人形容月出的动词,哪一个用得更妙呢?欢迎留言与我讨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家乡作文300字 静 作文 恐怖作文 我的玩具作文 我的幸福 作文 作文大纲 约定作文 作文我想对你说 我的幸福作文 勤劳的作文 三年级下册的作文 跑步的作文 作文批注 作文300字四年级 日常生活作文 乒乓球作文 逆境作文 英语作文七年级 后悔的作文 动物园的作文 青春600字作文 分手作文 励志作文素材 的自述作文 的那一刻作文 作文好题目 展望作文 母亲节 作文 作文好的开头 初一下册作文